隨著教學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合理措施創(chuàng)新初中語文教學路徑,以此增強語文教學效果。語文教學作為我國現階段基礎教育的重要科目,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作為教學關鍵,在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同時,時刻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和學習進度,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在滿足基礎教育的基礎上實現全面發(fā)展。教師可以結合語文教材的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教育。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引導他們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還要發(fā)展他們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為其他科目學習奠定基礎。
一、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
首先,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只關注考點和教材內容,導致學生接觸的知識非常有限。當學生面對教材以外的文本內容時,他們往往無法理解,不知道怎么作答。但是實際上,當前的考試也注重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不能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限制,應在課堂中融入一些教材以外的內容,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納入教學目標。
其次,部分教師并沒有將核心素養(yǎng)納入教學目標,他們的教學行為缺乏正確導向。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括文化理解與傳承、思維提升與發(fā)展等,其缺乏量化、細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實際操作起來難度較大。
最后,部分教師采取的教學手段較為單一。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更高,學生需要深度學習和理解,這就需要教師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但是目前來看,部分教師每次開展教學都采用相同的一套流程,缺乏新意,導致學生逐漸產生厭倦感,喪失學習興趣,這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而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大,對教材內容、情感的理解比較淺,這無法促進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二、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優(yōu)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重視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與運用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從重視學生的語言結構和使用語言的能力兩個方面著手。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以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能力,使他們的知識應用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教師還可以通過口頭交流活動來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使他們的語感得到進一步的增強。比如,在教學《春》這篇文章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積累好詞好句,進行分享活動,并鼓勵學生將好詞好句運用在寫作中,進而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互動活動,讓學生描繪春景,體會春日的別樣韻味。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模仿《春》,仿寫《夏》,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學生一切學習都建立在思想活動之上,而思維活動又與學科學習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可運用情境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得到發(fā)展。比如,在《背影》一課中,教師可以設定問題情境:“在望父買橘的故事里,作者是如何描述爸爸的背影的?它的用意何在?”這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使其明白作者運用了不同的描寫手法,第一次描寫了父親的外貌,第二次描寫了父親的行動,都體現了父親對作者的愛意。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在課堂上,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采取新穎的、趣味的教育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例如,在教學《春》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一段簡短視頻,展示春天生機勃勃、萬物復蘇的景象,使學生置身于春天美景的情境中,感受朱自清筆下“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院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滿是的”。這種朝氣蓬勃的生機,讓學生真真切切發(fā)現春天的美麗,通過課文學習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寫春天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發(fā)現能力。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教師在對文章進行簡單介紹后,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進行自主討論學習,再讓學生主動分享閱讀后的想法和觀點。在這個交流學習過程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學生作為主導者,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文章的核心思想,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掌握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
(三)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文化感知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在不斷夯實學生認知基礎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培養(yǎng)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時,應從不同站位出發(fā),深入解析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外延,并以此為輔助,設計教學活動,搭建認知平臺,優(yōu)化教學措施,改進教學方法,從而使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學生的發(fā)展需要。
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還應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當今社會,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教師應把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語文教學的直觀性,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語文知識的魅力。同時,語文教育還應肩負文化傳承的重任,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影響和培養(yǎng)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要以立德樹人為教學目標,在語文課堂中滲透道德教育,將語文知識的傳播植根于中國的文化土壤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民族榮譽感,使學生的人格得到進一步的完善。比如,在學習《黃河頌》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黃河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從而使民族精神得以延續(xù)。
(四)重視知識積累,豐富文化底蘊
語文非常重視知識積累,因此,在初中語文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文化底蘊的培養(yǎng)。例如,在講解《桃花源記》《三峽》《朝花夕拾》等文章時,教師可以介紹文章的歷史背景、作者背景等,并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學習文章中的描寫手法和積累優(yōu)美語句。這可以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豐富他們的文化底蘊。
當前,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意識到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性,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在具體的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應針對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詮釋與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所蘊含的深刻內涵。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與理解能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從而制定個性化的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學生積極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合理選擇線上教育資源,不斷豐富教學內容,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增強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從而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初中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既包括現代社會必須具備的素質,又包括了語文學習當中必須具備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審美趣味與文化修養(yǎng)是一種綜合的人文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動力來源。簡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從根本上提升他們的文化修養(yǎng)。
(五)問題引導思考
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在設計具體的問題時,教師要注意問題之間的邏輯性。例如,在教學《竊讀記》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猜猜這篇文章可能描寫了什么樣的內容?”有的學生說這篇文章應該講述的是如何偷偷讀書,有的學生說可能是講的偷書的故事。教師接著問學生:“有的同學回答正確了,就是偷偷讀書,那么你們知道如何偷偷讀書嗎?”有學生質疑道:“讀書還用偷啊,光明正大地讀不好嗎?”教師接著引導學生:“對呀,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地讀呢?”通過提問的方式,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并在學生閱讀結束以后進行提問:“大家知道為什么作者要偷著讀書了嗎?”學生回答:“因為作者沒有錢,想白看書?!苯處熇^續(xù)詢問學生:“大家閱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作者最終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有學生回答道:“這是為了表達作者愛讀書,屬于對比?!苯處熗ㄟ^提問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綜上所述,當前,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已采取了一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今后的教學里,教師仍然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不斷探索,突破常規(guī)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代教育資源,使學生在語言學習的各個階段都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從而達到實現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的。
(作者單位:貴州省羅甸縣邊陽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