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醫(yī)學生正念潛類別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心理癥狀的關系

    2022-04-29 01:47:57唐輝朱千謝國秀蘇艷華楊梓辛劉志軍
    中國心理學前沿 2022年10期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正念

    唐輝 朱千 謝國秀 蘇艷華 楊梓辛 劉志軍

    摘?? 要|目的:探討新冠肺炎疫情下醫(yī)學生正念潛類別與心理癥狀的關系。方法:于2020年2月15~17日采用方便取樣法對處于居家狀態(tài)的1588名貴州某醫(yī)科大學學生(男生368名,女生1220名;平均年齡20.86±1.71歲)

    使用突發(fā)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心理問卷(psychological questionnaires for 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 health, PQEEPH)和正念注意覺知量表(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MAAS)進行網(wǎng)絡問卷調查,采用潛在剖面分析確定最優(yōu)正念水平潛在類別。結果:醫(yī)學生正念類別可分為高正念組(46.5%)、中等正念組

    (50.0%)和低正念組(3.5%)。高正念組的PQEEPH均分及抑郁、神經(jīng)衰弱、強迫焦慮均分低于中、低???? 正念組(均p <0.001);中等正念組的恐懼均分高于高、低正念水平組(均p <0.01)。結論:疫情期間居家醫(yī)學生的正念具有明顯的分類特征,且與疫情相關心理癥狀存在密切關系。

    關鍵詞|正念;新冠肺炎疫情;潛在剖面分析;心理癥狀;居家限制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突如其來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巨大的應激事件[1,2],可誘發(fā)應激狀態(tài)、負面情緒等[3]。研究表明,突發(fā)的重大事件(如恐怖襲擊、SAS)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情緒、認知和行為[4,5]。與此同時, 長時間居家限制的生活方式與疫情應激事件對醫(yī)學生的心身健康可能產(chǎn)生雙重影響[6]。因此,尋找緩 解特殊時期心身癥狀的因素,對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fā)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推薦“正念冥想”來緩解疫情期間的壓力和負面情緒[7]。正念是指通過有意地、非判斷地注意當下而產(chǎn)生的覺知,同時也是 注意調節(jié)的過程,旨在帶來非精細加工(Non-elaborative)的、對當下的覺察,以及通過好奇對經(jīng)驗保持

    開放和接納[8]。Brown 和 Ryan 認為正念的本質是自我調節(jié),具有自我調節(jié)功能[9]。Creswell 和 Lindsay 基于壓力緩沖理論提出正念可以緩沖壓力給個體帶來的不良后果[10]。實證研究也表明,較高的正念水平與負性情緒改善、災難化認知降低、心理痛苦減少有關,有助于個體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緩解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癥狀,促進個體提高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11-15]。

    目前,關于正念的研究主要基于變量為中心的思路和方法,對正念各維度及總分進行分析,整體上 考察了正念和各種心理結果變量之間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群體內部的異質性。正念本質上是一 種意識狀態(tài),是人們對當前事件和經(jīng)歷的意識和關注。由于個體與生俱來的能力、控制力和傾向性存在 不同,個體運用注意力和意識的頻率也不同,如表現(xiàn)高度敏感地覺察,習慣性注意,遲鈍地注意等[9]。 近年來,以個體為中心的研究方法,如潛在類別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和潛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可彌補以變量為中心研究方法的不足。LCA 和 LPA 通過個體在觀測變量上的反應模式將其分成不同的潛類別,分別處理分類和連續(xù)的觀測變量。潛在類別 / 剖面分析不但能夠確保劃分出來的類別之間差異最大而類別內部差異最小,而且還可使用多項指標去衡量分類的準確性和有效? 性[16-18]。一些學者們運用潛在剖面分析探討了大學生和青少年正念的潛在類別,結果表明正念具有異? 質性,并且不同正念潛類別個體的情緒狀態(tài)、情緒調節(jié)、心理適應存在顯著差異[19-22]。有效識別個體? 的正念類型有助于準確地把握干預的基線水平和更有針對性地制定正念干預方案[21]。

    雖然正念是一種特質或類特質,但并非不可改變。正念不僅能夠通過后天的教育和練習提高[9,23], 也可能受生活事件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24]。那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長時間居家限制的醫(yī)學生的正念存有哪些潛類別?不同正念潛類別醫(yī)學生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相關心理癥狀又如何?因此,本研究擬采用潛在剖面分析對居家限制醫(yī)學生正念的潛結構進行探索,并在此基礎上考察不同正念潛類別與疫情相關心理癥狀的關系,為疫情期間針對醫(yī)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預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在貴州省內居家限制的某醫(yī)科大學在讀學生作為研究對象。2020 年 2 月15 ~ 17 日,由經(jīng)過培訓的輔導員通過“問卷星”統(tǒng)一發(fā)放問卷,共回收問卷 1873 份,有效問卷 1588

    份(84.78%)。問卷剔除的標準滿足下列之一:(1)作答時間少于 6 分鐘;(2)未通過測謊題目;

    (3)?????? 存在邏輯錯誤;(4)根據(jù)經(jīng)驗判斷存在隨意填寫。本研究經(jīng)遵義醫(yī)科大學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 1588 份有效問卷中,男生 368 人(23.17%),女生 1220 人(76.83%);最小年齡 18 歲、最大年齡 27 歲,

    平均20.86±1.71 歲。大一401 人(25.25%)、大二344 人(21.66%)、大三464 人(29.22%)、大四350 人(22.04%)、大五 29 人(1.83%);農(nóng)村地區(qū) 902 人(56.80%)、鄉(xiāng)鎮(zhèn) 326 人(20.53%)、城市 360 人(22.67%);漢族1119 人(70.47%)、少數(shù)民族469 人(29.53%)。截止問卷回收時,調查對象平均居家限制時長為22.34±8.67 天。

    1.2?? 調查工具

    1.2.1???????? 正念注意覺知量表

    正念注意覺知量表(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MAAS)[25]用于測量個體正念特質的高低[9]。

    該量表共 15 個條目,采用 1(幾乎總是)~ 4(幾乎從不)4 級計分。MAAS 均分越高,反映個體在日常生活中對當下的覺知和注意水平越高,即正念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3。

    1.2.2???????? 突發(fā)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心理問卷

    突發(fā)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心理問卷(psychological questionnaires for 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 health, PQEEPH)[26]共 26 個條目,分為抑郁(6 條目)、神經(jīng)衰弱(6 條目)、恐懼(6 條目)、強迫—焦慮(6 條目)和疑?。? 條目)5 個因子。每個條目 4 級計分(0= 沒有、1= 輕度、2= 中度、3= 重度),量表均分及各維度均分越高,表明對應的心理癥狀越嚴重。本研究將 SARS 相關文字改為新冠肺炎。在本研究中,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 0.89,抑郁、神經(jīng)衰弱、恐懼、強迫焦慮和疑病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 0.86、0.78、0.61、0.75、0.28。疑病分量表條目少、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低,本研究不納入分析。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 4 因子模型擬合較好(χ2/df=8.78,CFI=0.88,GFI=0.91,RMSEA=0.067)。參

    考高延等[26]和童杰輝[1]的做法,將高于樣本平均數(shù) 1 個標準差的被試劃分為高分組。

    1.3?? 統(tǒng)計方法

    首先,對 PQEEPH 總分和各維度得分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其次,使用 Mplus7.4 進行潛在剖面分析,以單類別基線模型為起點,每次增加 1 個類別,分別擬合 1 ~ 5 個潛在類別模型。根據(jù)貝葉斯信息準則

    (BIC)、艾凱克信息準則(AIC)、羅夢戴爾—魯本矯正似然比檢驗(LMR)、樣本校正的 BIC(aBIC)、Entropy 指數(shù),以及基于 Bootstrap 的似然比檢驗(BLRT)來綜合確定最佳分類模型[18]。AIC、BIC 和aBIC 越小,模型擬合越好;當 Entropy 值大于 0.80 以上,分類準確率超過 90%[16];BLRT 和 LMR 檢驗達到顯著時(p<0.05),則說明 K 個類別模型顯著優(yōu)于 K-1 個類別模型[17]。最后,使用 SPSS 25.0 進行方差分析,考察醫(yī)學生 MAAS、PQEEPH 得分在不同正念潛類別上的差異。

    2?????? 結果

    2.1?? 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和相關分析

    PQEEPH 均分及各維度均分高于樣本平均數(shù)一個標準差的比例為 9.90% ~ 18.20%,其中恐懼(18.20%)和疑?。?4.48%)心理癥狀高分組的比例最高。相關分析結果顯示,MAAS 均分與 PQEEPH 均分及各維度均分呈顯著負相關,如表1 所示。

    2.2?? 醫(yī)學生正念水平的潛在剖面分析

    將單類別基線模型作為起點,每次嘗試增加 1 個類別,分別擬合 1 ~ 5 個潛在剖面模型,擬合結果如表 2 所示。AIC、BIC 和 aBIC 隨著分類的增加持續(xù)下降,但是從第 4 分類開始 AIC、BIC 和 aBIC 下降幅度減慢。BLRT 和 LMR 顯著性檢驗表明增加分類可能會改善模型,但是 Entropy 值在 3 分類時最大。綜合考慮分類模型的可解釋性以及模型的簡約性,將 3 分類定為最佳模型,并繪制剖面圖。如圖1 所示, 類別 1 在所有條目上的得分很低,正念水平最低,約占全部被試的 3.5%,命名為低正念組;類別 3 在所有條目上的得分均很高,正念水平最高,約占全部被試的46.5%,命名為高正念組;類別2 的正念水平居中,約占全部被試的 50.0%,命名為中等正念組。方差分析結果也顯示,3 個潛類別的正念水平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效果量大。

    2.3?? 不同正念潛類別的 PQEEPH 得分比較

    以各潛類別作為自變量、PQEEPH 均分及各維度均分為因變量、性別為協(xié)變量進行協(xié)方差分析。如表3 所示,不同正念潛類別醫(yī)學生的 PQEEPH 均分及抑郁、神經(jīng)衰弱、恐懼、強迫焦慮均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事后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高正念組的 PQEEPH、抑郁、神經(jīng)衰弱和強迫焦慮均分均低于中等正念組和低正念組;中等正念組的恐懼均分均高于低、高正念組。

    3?????? 討論

    本研究基于個體中心的方法探討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居家限制醫(yī)學生的正念潛類別,并考察了不同正念潛類別醫(yī)學生疫情相關心理癥狀差異。結果顯示,醫(yī)學生存在一定的疫情相關心理癥狀,這與? 2003 年“非典”期間對大學生的研究結果相一致[1],也與新冠肺炎期間的相關調查結果一致[27,28]。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居家醫(yī)學生恐懼和抑郁心理癥狀相對突出,提示應基于心理癥狀特點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

    基于 MAAS 的潛在剖面分析發(fā)現(xiàn),居家限制醫(yī)學生的正念特質具有明顯的分類特征,可分為低正念組、中等正念組和高正念組。以往研究使用正念五因素量表在不同樣本(如大學生、青少年、臨床護士、有冥想經(jīng)歷的大學生、臨床樣本)中得到 3 ~ 5 個潛在類別不等,也涵蓋了高正念組、中等正念組,以及低正念組[19,21,29,30]。這些結果表明正念具有異質性,其類別可能因測量工具和樣本的不同而存在差 異。本研究得出的 3 個正念潛類別中,低正念水平組人數(shù)最少,傾向于對疫情感受遲鈍、受限的意識狀態(tài), 更多沉浸在過去或將來的幻想或焦慮[26]、難以專注當前,抑郁、神經(jīng)衰弱、恐懼、強迫焦慮癥狀表現(xiàn)明顯。其次,比例較高的是高正念組,他們更能夠專注當下,對疫情有較好的覺知并敏銳地覺察到變化,對疫情相關經(jīng)驗能夠保持開放和接納,抑郁、神經(jīng)衰弱、恐懼、強迫焦慮癥狀表現(xiàn)較輕,適應性較好。最后, 中等正念組人數(shù)最多,在抑郁、神經(jīng)衰弱、恐懼、強迫焦慮上的癥狀比高正念組更明顯,但與低正念組沒有顯著性差異,提示中等和低正念類型的學生應當?shù)玫阶銐虻年P注。整體而言,本研究結果體現(xiàn)了正念具有自我調節(jié)和緩沖壓力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恐懼心理癥狀在中等正念組的得分均高于高、低正念組,這與其他心理癥狀明顯不同。這說明正念水平高低并非和所有心理癥狀嚴重程度存在一致的關系。新冠肺炎疫情引發(fā)的恐懼心理癥狀具有特殊性,應與其他癥狀區(qū)別對待。恐懼是企圖擺脫或逃避某種情境但卻無能為力的情感體驗,是一種對特定刺激事件采取的自我防御反應[31]。研究發(fā)現(xiàn)低正念個體往往有更多的經(jīng)驗 性回避行為,傾向于主動回避不愉快的想法及情緒[32,33]。因此,低正念醫(yī)學生可能更容易傾向于防御 性地回避疫情引發(fā)的恐懼情緒,從而抑制體驗和表達疫情相關的恐懼情緒。相比之下,高正念個體則能夠很好地對疫情引發(fā)的恐懼采取接納、開放的態(tài)度,能更好地調控恐懼情緒,從而也較少報告恐懼癥狀。而中等正念個體一方面能夠體驗到由疫情引發(fā)的恐懼,但另一方面卻乏于調控,從而體驗到較高的恐懼癥狀。由于特定危機事件(如 SARS)帶來的恐懼通常會與特定的影響因素有關,如是否可避免、后果嚴重性、周圍人群情況和政府表現(xiàn)等[34]。因此,不同正念潛類別與恐懼的關系,今后還應結合疫情相關因素進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探討了新冠疫情期間醫(yī)學生正念潛類別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心理癥狀的關系,拓展了以往正念與心理適應之間關系的研究,也為疫情期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預提供了重要的實踐啟示。但是, 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首先,本研究調查對象為貴州某醫(yī)科大學學生,貴州省新冠疫情相對較輕, 疫情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可能有限;其次,本研究僅探討了正念潛類別與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相關心理癥狀的關系,尚不能揭示關系背后的機制,特別是正念與恐懼的關系與其他心理癥狀明顯不同,需要繼續(xù)加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童輝杰.“非典(SARS)”應激反應模式及其特征[J].心理學報,2004(1):103-109.

    [2]陸林,王高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民心理健康實例手冊[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20.

    [3]黃悅勤,黨衛(wèi)民,劉肇瑞,等.北京市三所高校大學生SARS流行期的心理狀態(tài)現(xiàn)況調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8):521-523.

    [4]Peterson C,Seligman M E P.Character strengths 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 11[J].Psychol Sci,2003,14

    (4):381-384.

    [5]時勘,胡衛(wèi)鵬.北京民眾在SARS疫情中風險認知與心理行為的比較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4(3):293-295.

    [6]Wang G,Zhang Y,Zhao J,et al.Mitigate the effects of home confinement on children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J].Lancet,2020,395(10228):945-947.

    [7]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20.

    [8]Tomlinson E R,Yousaf O,Vitters? A D,et al.Dispositional mindfulnes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A systematic review[J].Mindfulness,2018,9(1):23-43.

    [9]Brown K W,Ryan R M.The benefits of being present:Mindfulness and its role i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J Pers Soc Psychol,2003,84(4):822-848.

    [10]Creswell J D,Lindsay E K.How does mindfulness training affect health? A mindfulness stress buffering account

    [J].Curr Dir Psychol Sci,2014,23(6):401-407.

    [11]徐慰,符仲芳,王玉正,等.日常生活中壓力對憤怒情緒的動態(tài)影響:特質正念的調節(jié)作用[J].中 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7,25(3):485-488.

    [12]Donald J N,Atkins P W B,Parker P D,et al.Daily stress and the benefits of mindfulness:Examining the daily and longitudinal relations between present-moment awareness and stress responses[J].J Res Pers, 2016(65):30-37.

    [13]Slonim J,Kienhuis M,Di Benedetto M,et al.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elf-care,dispositional mindfulnes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medical students[J].Med Educ Online,2015,20(1):27924.

    [14]張伊,黃琪,安媛媛.青少年正念對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和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 志,2019,27(1):172-176.

    [15]馮秀娟,趙迪,康曉菲,等.腫瘤科護士人格特征和正念與心理困擾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 志,2017,31(12):983-987.

    [16]張潔婷,焦璨,張敏強.潛在類別分析技術在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J].心理科學進展,2010,18

    (12):1991-1998.

    [17]王孟成,鄧俏文,畢向陽,等.分類精確性指數(shù)Entropy在潛剖面分析中的表現(xiàn):一項蒙特卡羅模擬研 究[J].心理學報,2017,49(11):1473-1482.

    [18]邱皓政.潛在類別模型的原理與技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9]Pearson M R,Lawless A K,Brown D B,et al.Mindfulness and emotional outcomes:Identifying sub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 using latent profile analysis[J].Pers Indiv Differ,2015(76):33-38.

    [20]Bravo A J,Boothe L G,Pearson M R.Getting personal with mindfulness:A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of mindfulness and psychological outcomes[J].Mindfulness,2016,7(2):420-432.

    [21]Zhang J,Deng X,Huang L,et al.Profile of trait mindfulnes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emotional regulation for early adolescents[J].Pers Indiv Differ,2019(147):12-17.

    [22]Calvete E,F(xiàn)ernández-González L,Echezarraga A,et al.Dispositional mindfulness profiles in adolescent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nd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ormones[J].J Youth Adolescence,2019(49):1406-1419.

    [23]段文杰.正念研究的分歧:概念與測量[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10):1616-1627.

    [24]滕姍,趙久波,張小遠,等.大學生正念和睡眠質量在負性生活事件與抑郁情緒間的鏈式中介作用

    [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7,26(9):815-819.

    [25]陳思佚,崔紅,周仁來,等.正念注意覺知量表(MAAS)的修訂及信效度檢驗[J].中國臨床心理 學雜志,2012,20(2):148-151.

    [26]高延,許明璋,楊玉鳳,等.非典期間大學生應對方式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4

    (2):60-63.

    [27]郭磊,徐飄燃,姚菲,等.重大疫情下我國公眾急性應激障礙對負性情緒的影響:社會支持的調節(jié)作用[J].2020,42(5):21-30.

    [28]朱越,沈伊默,周霞,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負性情緒影響心理健康的條件過程模型:人際疏離感的調節(jié)作用[J].2020,42(5):1-10.

    [29]方躍艷,康曉菲,馮秀娟,等.臨床護士的正念潛在類別及其在情緒狀態(tài)、心理彈性上的差異[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8,32(7):601-606.

    [30]Gu J,Karl A,Baer R,et al.Latent profile analysis of the 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 in a sample with a history of recurrent depression[J].Assessment,2020,27(1):149-163.

    [31]王一牛,羅躍嘉.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下心境障礙的特點與應對[J].心理科學進展,2003(4): 387-392.

    [32]許熙虎,崔云龍,曹靜,等.大學生經(jīng)驗性回避、認知融合及正念與焦慮抑郁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 生,2018,34(5):741-744.

    [33]Hayes S C,Strosahl K,Wilson K G,et al.Measuring experiential avoidance:A preliminary test of a working model[J].Psychol Rec,2004,54(4):553-578.

    [34]孫多勇.基于Logit建模的個體災難恐懼感知模型與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2006(10):48-53.

    Association Between Latent Category of Mindfulness and Epidemic-related Mental Symptom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Tang Hui1???????? Zhu Qian2???????? Xie Guoxiu3????? Su Yanhua2?????? Yang Zixin2?????? Liu Zhijun2

    1.?????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

    2.????? Research Center for Mental Health, School of Management,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3.????? Counseling Center,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atent class of mindfulness and epidemic- related mental symptom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Methods: In 15-17th, February 2020, a total of 1588 home-confined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surveyed online with Psychological Questionnaires for 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 Health (PQEEPH) and 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 (MAAS).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LPA)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most optimal latent classes of the mindfulness. Results: The mindfulness could be grouped into high level group (46.5%), middle level group (50.0%) and low level group (3.5%). The level of depression, neurasthenia, phobia, anxiety and obsessiveness in high level mindfulness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at of middle level and low level (all p<0.001). In contrast, the score of phobia was higher in middle level mindfulness group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p<0.01). Conclusion: The mindfulness of home-confined university students is heterogeneous and closely related to epidemic-related mental symptoms.

    Key words: Mindfulness; COVID-19 pandemic;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Mental symptoms; Home confined

    猜你喜歡
    新冠肺炎疫情正念
    早餐
    正念飲食,料盡其香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2
    正念課程:賦能兒童學習力及心理健康發(fā)展
    正念+藥膳 還您好睡眠
    運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提升公共危機應對能力
    前線(2020年3期)2020-03-13 15:08:37
    首都都市圈區(qū)域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探析
    前線(2020年3期)2020-03-13 15:08:37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學研究對政府決策的影響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機制:信息、決策與執(zhí)行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新冠肺炎疫區(qū)高校大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與行為應對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公共衛(wèi)生學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顯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凯里市| 武隆县| 秦安县| 田阳县| 岑溪市| 温州市| 华蓥市| 井研县| 秀山| 习水县| 东城区| 丰镇市| 大新县| 濮阳市| 乐业县| 车致| 马山县| 清远市| 江山市| 淮阳县| 通化市| 罗城| 大洼县| 禄丰县| 贺兰县| 鹿泉市| 卢氏县| 方山县| 龙川县| 东城区| 广水市| 高州市| 海宁市| 翁源县| 余姚市| 开江县| 天祝| 措勤县| 昭觉县| 古浪县| 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