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鈴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課堂教學以學生上機操作為主,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學生打游戲、說笑、走動等不良現(xiàn)象。那么,如何高質(zhì)量地上好信息技術課?筆者總結(jié)自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
一、信息技術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動機堪憂
每次一到上信息技術課,很多時候?qū)W生的注意力都在"玩"電腦上,熱衷娛樂的心態(tài)居多,而不是專注于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有些學生甚至在課堂上說笑打鬧、來回走動,這勢必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二)水平參差不齊
在信息技術實際操作中,教師難以把握學生的學習基礎、動機、態(tài)度等差異。有的學生一會兒就學會了,教師過多的講解使他們厭煩,不利于他們深入學習。而基礎差的學生認為老師講得太快,自己無法跟上,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二、應對策略
(一)明確課堂紀律
好的課堂紀律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前提。信息技術教師應在每學期一開始就制定好機房的課堂紀律,每一項都列舉清楚,讓學生一目了然。當然,制定規(guī)則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有效教學,而不是為了懲罰。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組,選出小組長進行監(jiān)督、提醒,讓學生自覺遵守紀律。對于組長提醒兩次還是不改正的學生,則按規(guī)則進行處罰。
(二)改善師生關系
信息技術課上,不少學生都會提前來到機房﹐由于不到上課時間,多數(shù)學生都會選擇自由玩電腦。對此,教師不能一味制止,而應該選擇一些健康益智的小游戲
推薦給學生,并提醒學生上課前5分鐘及時關閉,保持一個好的上課狀態(tài)。上課鈴
一響,師生都要按規(guī)矩互相問好,這是非常重要的,這種儀式感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該上課了,把學習狀態(tài)找回來。
(三)分層設計任務
能否讓學生按時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是一節(jié)課成敗的關鍵。教師設計學習任務時,既要準確把握教材內(nèi)容﹐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既要設計合理、有趣的學習任務,又要注意層次性,讓基礎好的學生學足學好,基礎差的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任務。
(四)科學評價效果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而課堂評價是促進教學的有效手段。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一些教師往往忽略評價環(huán)節(jié),只注重教和學,缺乏對學生的評價和激勵。教師在課堂中能運用行之有效的評價手段,及時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評判,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積極性,增強自信心。比如在《插入藝術字》這一課時,展示學生作品時,教師可以二一指出,哪些學生設計的藝術字好,好在哪里。
(責編帕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