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紅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想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做好教學工作的教師必須考慮到小學音樂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他們更喜歡律動,并且在游戲過程中更容易獲得快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游戲的應用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相關的音樂知識,減輕學生的緊張感,并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識,在使學生快樂的同時,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關鍵詞:音樂律動;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9-
引言
小學低年級段的音樂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他們的認知水平來進行,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音樂的反應首先從節(jié)奏開始,然后才是旋律。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因此不同的兒童對音樂節(jié)奏的把握力不同,理解的能力也有差別。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時,必須契合教學的關鍵點,將音樂與兒童所熟知的日常生活結合,達到培養(yǎng)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目的。在音樂教學中,怎么樣才能將音樂與學生巧妙地進行聯(lián)系,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是目前教學的難點。
一、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選擇恰當教學方式
使用音樂律動教學可以增強音樂課教學效果,但是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年齡和對應的心理情況進行使用,低年級的小學生心理發(fā)展過程是一個變化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生的體力動作和心理水平與年齡相適應,因此實際教學時要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動作要從簡單到復雜,運動量要從低到高,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持續(xù)提高。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學習點頭和拍手等簡單的動作,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動作復雜一些,讓他們感覺有挑戰(zhàn)性,否則就會降低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一年級音樂教材下冊第二單元《春天來了》中的唱歌課《小雨沙沙沙》為例,在教學時首先可以讓一年級學生按照節(jié)拍進行拍手和點頭的律動,然后再加入手指模仿下雨的動作,循序漸進增加律動的復雜性,從而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幫助學生記憶歌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學生在小學時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通?;ù罅繒r間督促學生記住歌詞。教師使用說教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完全被動地學習音樂。這種音樂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的歌詞記憶效率低下,而且從長遠來看,往往會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反感和排斥。對此,教師需要改革和創(chuàng)新小學音樂教學的教學模式。律動化的音樂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使學生在音樂律動中巧妙地記住歌詞,提高學生的音樂課堂學習效率,真正實現(xiàn)學習和表演的融合,并幫助學生更深刻、更有效地記住歌詞,培養(yǎng)學生在音樂學科中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學唱歌曲《數(shù)鴨子》時,教師先讓學生跟隨錄音學唱歌曲,確保學生具備按照課本自主演唱歌曲的能力。之后教師給學生設計律動環(huán)節(jié),以“擊鼓傳花”的形式,讓全體學生參與到《數(shù)鴨子》的歌曲演唱中,讓學生在音樂游戲中不知不覺地記憶歌詞,提高學生音樂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教師給學生一張卡片,學生需要依次傳遞卡片,教師背向學生敲黑板,敲擊黑板的過程中學生將卡片傳遞給下一位同學,當教師停止敲擊黑板時,手里拿到卡片的學生需要進行音樂表演。學生在“擊鼓傳花”的音樂律動中表現(xiàn)出濃厚的參與興趣,同樣是讓學生進行音樂演唱,記憶歌詞,然而在“擊鼓傳花”的律動游戲中,學生的排斥情緒大大減少。音樂律動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歌詞記憶潛能,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夠流暢地演唱出歌曲,使自身在歌曲學習時能更加投入專注,從而促進音樂課堂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提高音樂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對教育產生的影響非常大,如微課就深受教育者的歡迎。微課大多是以教學視頻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以某個知識點為中心,在特定時間內體現(xiàn)教學環(huán)節(jié)或過程。小學生的身心正處于發(fā)展階段,在行為上多表現(xiàn)為好動性強,在心理上多表現(xiàn)為好奇心重。傳統(tǒng)死氣沉沉的課堂教學,無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音樂課堂律動游戲教學中,教師就可利用微課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二年級《拍皮球》中,教師可提前制作微課,對本節(jié)課學習曲目進行簡單介紹,將教學重難點、調式、曲風等內容融入其中?!杜钠で颉肥且皇讱g快的兒童歌曲,平拍五聲F宮調式,曲調活潑、跳躍;歌曲為一部曲式,第一、二樂句為規(guī)整樂句,第三樂句為擴充樂句;襯詞“嘭通”的運用使歌曲更加形象有趣;教學重點是以非連音的唱法和二拍子的旋律來表現(xiàn)拍皮球的愉快心情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用音符演奏的動態(tài)效果來展示二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再配合教師的詳細解說,使學生掌握二拍子的韻律及節(jié)奏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使學生大致了解本課內容,還能在看、練、玩中體驗到多媒體技術的神奇,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3]。
結束語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進行音樂教學,教師需要使用適合的教育手段,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教師要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研究,多與學生溝通,不斷完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效果。律動是節(jié)奏的活動和跳動,是一種有規(guī)律的跳動,經(jīng)過研究,在音樂課堂上讓學生聽著音樂,身體隨之進行律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音樂律動進行音樂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提升學生的音樂感悟力,能夠增強學生在音樂課上的感受。在小學低年級進行律動教學,對教學質量的改善效果非常顯著。
參考文獻
[1]謝蕓.低年級音樂律動教學調查與研究——以揚州育才小學為例[J].北方音樂,2020(14):215-216.
[2]車樂.小學低年級音樂律動教學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2019(08):20.
[3]李力.小學低年級音樂律動教學的組織與實踐[J].名家名作,2018(0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