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成龍
內容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閱讀。閱讀就是從書面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而這個過程,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個體“主動性”的行為,是由閱讀者根據(jù)不同的目的,加以調整和掌控的。課文是認識字詞,理解字詞的載體,學生通過課文來積累詞語。反過來學生認識和理解字詞的目的就是為了閱讀。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就必須以課堂為抓手,以文本為載體,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只有閱讀量上去了才能夠提高閱讀速度,只有閱讀量上去了才能不斷增加學生的文學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也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沒有閱讀量就不可能有閱讀速度,沒有閱讀量也不可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要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的閱讀速度的訓練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只有閱讀速度上去了,理解能力提升了,才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也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
關鍵詞:語文教學 閱讀速度 閱讀能力 提升
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通俗的講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閱讀任務并正確地理解文字所表達的意思。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特別是新的中高考的改革,各科試卷都增大了閱讀量。閱讀量的增大對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不僅僅要求學生要有極快的閱讀速度還要求學生有相當高的理解水平,只有閱讀速度而沒有較高的理解能力不行,反過來有了較高的理解能力而沒有一定的閱讀速度也不行。如今,無論是文科科目的試卷還是理科科目的試卷,都增加了閱讀量,部分題目的提干也就是問題的文字表述很長,這就對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筆者從事語文教學已經(jīng)有二十余年,深刻的感受到了目前各類考試的試卷容量和試題結構的巨大變化,這些變化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更加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下面筆者就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談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
第一,通過字詞句的積累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在整個義務段的語文教學中,小學的語文教學主要是字、詞、句教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認識并識記字詞,通過大量的識字教學來讓學生掌握字詞,通過文本閱讀來理解字詞句的意思,也就是說以文本為載體讓學生掌握詞語,理解意思。因此,小學語文課本中就有專門的生字表,同時將生字分為一類生字和二類生字,一類生字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二類生字只需要認識就行。但無論是一類生字還是二類生字就其閱讀而言同樣重要,只不過是由于年齡和年級限制而做了不同的要求罷了。到了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就轉移到了對文章結構,文章體裁,寫作方法,修辭手法及對文章主要內容的理解上面了,對于字詞不再單獨列生字表,對于文章中遇到的生字生詞就需要學生通過查字典,詞典來認識和掌握。相較于小學階段而言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動手查字典的習慣。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語文查字典的習慣的話就很難認識,掌握,理解文章中出現(xiàn)的大量詞語。語文教學中,學生需要認識和掌握常用的字詞,這個過程就是積累大量詞匯的過程,只有掌握并理解了這些常用的詞語,才有可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否則,一篇文章讀下來,大半的字詞不認識,大半的詞語不理解,也就談不上對句子,段落,文本的理解了。只有在掌握了大量詞匯的基礎上,才能達到順暢閱讀的目的,閱讀順暢了,速度就會慢慢提高,也只有掌握了詞匯的意思,才能更好更深刻的理解句子的意思。“萬丈高樓平地起”,字詞就是磚塊,沒有磚塊,就建不起萬丈高樓,即使建起來了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好看不中用,一推就倒。因此,字詞是閱讀和理解的基礎,是基礎中的基礎,只有打好了字詞這個基礎,才有可能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否則就是空談。
第二,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閱讀。課文是認識字詞,理解字詞的載體,學生通過課文來積累詞語。反過來學生認識和理解字詞的目的就是為了閱讀。教師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把閱讀放到教學的首位,要以文本為主,教會學生如何去閱讀,如何通過閱讀來理解文章。同時要根據(jù)年齡和年級,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通過大量的閱讀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拓學生的視野。閱讀可以是泛讀也可以是精讀,泛讀不是一目十行,也不是走馬觀花,精讀也不是細吞慢咽,斟詞酌句,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就一篇文章而言,首先要泛讀,要快速瀏覽,知道大概意思,“一眼掃視一行”的方式去閱讀,這種不僅可以培養(yǎng)大腦的反應能力,還能提高閱讀速度,然后抓住關鍵段落逐字逐句精讀,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在平時的課外閱讀中一般提倡泛讀,也只有通過泛讀才能節(jié)約時間,也才能讀更多的書。通過大量的閱讀來提高閱讀速度,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應大力提倡群文閱讀,細講精講一篇文章,然后教師講體裁相近,主題相似的文章匯集在一起讓學生去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類似的文章的過程中加深對文章主題,主旨,作者的寫作意圖等的理解,從而達到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的目的。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教師必須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首先是要根據(jù)文章或著作的篇幅長短對閱讀時間提出明確的要求,要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凡閱讀就必須有時間限制,否則就無法提高閱讀速度。其次要根據(jù)文章或著作內容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沒有目的的閱讀就不會有效果,只有帶著問題去閱讀,學生才會在閱讀的過程中去掌握和理解字詞句,才能學會在閱讀中去抓住關鍵詞語,關鍵句子和段落,進而提高理解能力。再次就是要學會摘抄。教師要要求學生有摘抄筆記,對自己認為特別好的句子或段落摘抄下來,甚至對部分段落或文章要背誦。著名文學家茅盾能背下整部《紅樓夢》,《大學語文》主編徐中玉四十年來摘抄了千萬字。我們常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也是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地閱讀才能提高理解能力,只有不斷地閱讀才能掌握閱讀技巧,進而提高閱讀速度。同時還要養(yǎng)成二次閱讀習慣,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很多書上要求學生學會分析文章的結構,其實就是要求學生提高邏輯推理能力。在平時練習中,學生做完閱讀,唯一可做就是對答案,事實上,糾正答案后對文章的再次閱讀往往至關重要。第一遍讀文章時,我們應當模擬考試的緊張氣氛,盡量高質快速。第二次閱讀文章我們的目的不在是獲取信息,而是把握文章的布局安排,分析作者的意圖。二次閱讀其實就是消化文本的過程,是在第一次閱讀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理解文章,特別是一些關鍵的詞語要認真辨析,小到一個標點符號,達到文章的間架結構、作者的寫作目的、各種修辭手法、寫作方法的使用。
第三,通過口語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谡Z訓練就是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主要訓練學生如何選用字詞,如何組織語言使句子的連貫,意思的完整。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口語訓練主要有以下幾種。
1.描述插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畫中有哪些事物,有什么人物,是什么時間什么時辰,什么地點,也就是觀察畫中的時間,地點,人物,然后再去審視,思考。語文課本中有大量的插圖,長期以來在語文教學中往往忽視了這些插圖,教師在教學中不注重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不去分析插圖,缺少了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該要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畫,讓學生說出圖畫所描繪的意思。要估計學生大膽去說,大膽去表達。同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根據(jù)文本提出大量的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來回答這些問題。盡管起初部分學生害怕張口,害怕說話,但教師也要耐心的去鼓勵去引導,讓學生大膽張口說話大膽去表達。2.口頭復述。讀完一篇文章讓學生嘗試著去口頭復述主要內容,在復述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復述情況進行實時評價。學生復述時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jīng)過,結果,意象,意境等。不同體裁的文章復述的形式不太一樣,但無論哪種體裁,在復述時要抓住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關鍵段落。復述是有效閱讀的鑰匙,通過復述,學生可以查漏補缺,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還沒有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通過復述,學生就會慢慢領悟和掌握如何閱讀,怎么閱讀,閱讀什么內容的方法和技巧,進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口頭作文。口頭作文就是教師確定一個主題或者題目,然后讓學生組織語言較為流利順暢地口頭表達出來??陬^作文可長可短,但在表述時一定要注意結構的完整性和語句的邏輯性,要在表述中提現(xiàn)出一些關鍵詞,根據(jù)文體要求適當使用一些寫作方法和修辭手法潤色??陬^作文雖然要求沒有像書面作文那樣嚴格,但也不能信口開河,張口就來??陬^作文能提現(xiàn)出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語言組織能力離不開平時的閱讀和詞匯等知識的積累。沒有一定的知識儲量就很難做出一篇稱心如意的口頭作文。會表達是學生今后一定要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不會表達意味著不會交流,意味著自我封閉,因此,教師一定要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寫作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表達,是書面的表達,書面的表達也是口頭表達的反映。
第四,通過寫作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寫作就是書面表達,這是語文教學的極終目地,寫作是對學生詞語,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通過寫作能看出一個學生的詞語積累和語言表達能力。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沒有大量的閱讀和詞匯量,就寫不出令人滿意的文章,也很難寫出有思想性的作品?!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說只有閱讀量上去了,才能提高寫作水平,也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才知道如何表達意思,如何描繪意境。當寫作陷入困境的時候只有去閱讀,弄清楚別人是如何構思如何寫作的。寫作是建立在閱讀的基礎之上的,通過閱讀學生就會掌握文章的間架結構,寫作的方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相反,要靈活運用這些寫作方面的知識就必須通過大量的閱讀大量的寫作訓練來提高。閱讀量如果上不去,就了解不到文章的寫作技巧,寫出來的文章的間架結構就會松散,讀起來就會枯燥乏味,讓人感到啰嗦而不著邊際。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間架結構緊湊,思路清晰,用詞準確恰當,語句流暢通順,語言優(yōu)美,主題鮮明的。
第五,通過專項訓練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還需要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專項訓練,要給學生規(guī)定最基本的閱讀書籍或者文章,讓學生每讀完一篇文章或者著作之后寫心得體會。不斷地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不斷的去閱讀才能不斷的積累知識,不斷的擴大學生的視野,也只有在不斷的閱讀中提高閱讀速度。速度提上去了還要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就要要求學生注重寫讀后感或者寫心得體會。從學生的心得體會中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通過寫心得體會和讀后感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要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自信,就必須從小培養(yǎng)孩子對漢語的興趣,幫助他們樹立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語文教師,就必須加強對語文的教學,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語文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語文教師就應該著眼于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閱讀中加深對民族文化的認知,在閱讀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教育教學改革,語文教學必將迎來大語文時代,也就是各學科必須以語文為基礎,語文是學好其他一切學科的基礎,如果連閱讀關都過不了,何來理解,如果理解不可何來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今后語文教育將會是其他一切學科教學的基礎,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理解能力一定會滲透到其他一切學科當中,只有學好了語文這門最基礎的基礎學科,才能談得上學習其他學科。因此,語文教師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大量的閱讀中去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大量的閱讀中去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就必須以課堂為抓手,以文本為載體,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只有閱讀量上去了才能夠提高閱讀速度,只有閱讀量上去了才能不斷增加學生的文學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也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沒有閱讀量就不可能有閱讀速度,沒有閱讀量也不可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要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的閱讀速度的訓練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只有閱讀速度上去了,理解能力提升了,才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也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
參考文獻
[1]張正君.閱讀教學語言特點論析[J].語文建設,2007(3).
[2]周秀芳.例說閱讀教學中的語言品位[J].語文教學通訊,2007(4).
[3]王永紅.淺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J].網(wǎng)絡科技時代,2007(6).
[4]孔愛玲.讀書會: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J].語文建設,2007(1).
[5]余映潮等.系列主題單元閱讀教學設計專題講座[J].語文教學通訊,2007.
[6]李英杰.閱讀教學實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對策[J].語文建設,2007(9).
[7]苗歌.閱讀教學的誤區(qū)[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7(5).
[8]褚興中.新課改背景下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反思[J].語文教學通訊,2007(2).
[9]林亞大,朱于新.高中閱讀教學深刻性摭談[J].中學語文教學,2007(3).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新添堡回族鄉(xiāng)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