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陽
內容摘要:如果說教師是決定外語學習的外在條件,那么教材便是外語學習的重要內部因素。正如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所說:“好的教科書和有效的教學法,能使沒有經驗的教師成為一個好老師。如果缺少這些,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也難以真正在教學上登堂入室?!保ㄊ⒀?,1989)烏申斯基這句話闡述了教師和教材之間的關系,教材是我們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的重要條件。由此說來,無論是對于母語者進行教學還是對非母語者進行教學,教材都起著不言而喻的作用。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了主流漢語教材,并針對教材中的文化題材進行分析,針對性地給出了合理性的教材編寫建議。
關鍵詞:漢語教材分析 漢語文化教學 詞匯教學 教材編寫啟示 《發(fā)展?jié)h語》
隨著對外漢語教學的發(fā)展,關于教材的研究也越來越多,教材在對外漢語教材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時下比較流行的教材包括《發(fā)展?jié)h語》以及《博雅漢語》,這些教材很多內容都集中在文化角度。本文針對《發(fā)展?jié)h語-綜合篇》的教材從文化角度題材出發(fā)進行了匯總總結,之后對漢語教材編寫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議。
一.對當下代表性教材的調研考察-以《發(fā)展?jié)h語綜合篇》為例
教材在整個第二語言教學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正如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所說:“好的教科書和有效的教學法,能使沒有經驗的教師成為一個好老師。如果缺少這些,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也難以真正在教學上登堂入室?!雹贋跎晁够@句話闡述了教師和教材之間的關系,教材是我們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的重要條件。由此說來,無論是對本族人進行教學還是對外族人進行教學,教材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當下最流行漢語教材為對象,對教材進行調研考察。考察教材為《發(fā)展?jié)h語》初級綜合(上、下)、中級綜合(上、下)共四冊。之所以考察這套教材,是因為這兩種教材都出自比較權威的出版社,質量高、應用廣、針對性強、影響力大。《發(fā)展?jié)h語》初級綜合、中級綜合是針對入門級的外國留學生。首先,作為漢語入門級別的教材,兩種教材對留學生打好漢語基礎十分重要。初級階段的文化知識和語言點知識的處理方式尤其具有挑戰(zhàn)性,所以有針對性的對教材中的文化知識和語言知識進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中級階段的文化知識和語言點知識相比初級階段的教材要復雜得多,在學生學習漢語的初級階段,掌握了漢語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中級階段就是對文化和語言內容的深化。其次,選取綜合課是因為綜合課作為一門集“聽力、口語、閱讀、寫作”于一身的課程,而且本章節(jié)希望通過對教材的調研和考察,分析教材中關于語言和文化以及時效性的內容,對對外漢語教材的編寫提供一些參考性意見。
1.《發(fā)展?jié)h語》初級、中級綜合教材文化題材分析
《發(fā)展?jié)h語》是語言技能和訓練相結合的外語教學及教材編寫模式,以漢語綜合課為主干教材,是由榮繼華主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針對來華留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漢語教材。“《發(fā)展?jié)h語》采取綜合語言能力培養(yǎng)與專項語、聽力、閱讀、寫作系列為配套教材?!保s繼華,2011)
本論文所選取的是《發(fā)展?jié)h語》初級階段和中級階段的綜合教材。下面我們就對《發(fā)展?jié)h語》綜合課的文化題材(包含時效性題材)這方面來進行調研考察。
一本教材是否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關鍵是其題材內容的選擇。所以題材對于一本教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關于題材的分類,目前依舊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依照董春雪(2012)的觀點,把文化題材分為:“生活類、教學類、留學感受類、民俗類、情感類、科學類、游玩類、新聞類、英雄故事類、哲理故事類和傳說類”十一個方面。下面是《發(fā)展?jié)h語》初級綜合ⅠⅡ兩冊和《發(fā)展?jié)h語》中級綜合ⅠⅡ兩冊中文化題材內容各部分所占比重的統(tǒng)計。
《發(fā)展?jié)h語》各類題材比例表②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發(fā)展?jié)h語》Ⅰ冊中涉及到了生活類、教學類、留學感受類、民俗類、游戲類和新聞類的內容,而且生活類占了較大的比重,對情感類、科學類、英雄故事類、哲理故事類和傳說類題材沒有涉及。Ⅱ冊中對十一個題材都有所涉及,相比第一冊增加了增加了情感類和和哲理故事類等題材,而對新聞類題材的涉及也比Ⅰ冊多,各個題材所占的比重均衡,生活類和情感類題材涉及較多。在上面這些題材中,很多題材都涉及到時效性內容。上文我們在分析“漢語橋”的時候已經就“時效性”做了解釋,教材中的時效性內容也十分重要?!栋l(fā)展?jié)h語》的時效性內容主要集中在新聞類、科學類和生活類上。Ⅰ冊中第二十課《快餐可以送到家里》中講述中國快餐店可以送外賣的內容。第二十一課《我把袋子放在桌子上了》,這節(jié)課的課文中提到了“中國的請客文化”和“AA制”。這些內容都是時下社會中的熱點問題。
《發(fā)展?jié)h語》中級綜合中,Ⅰ、Ⅱ冊課本在十一個題材方面均有涉及。Ⅰ冊課本側重于生活類、民俗類、情感類、新聞類題材。而Ⅱ冊課本基本也側重于這四個方面。其中,Ⅱ冊課本在生活類、科學類、新聞類題材方面高于Ⅰ冊課本。各類題材的比重也反映了漢語教材的側重方向。Ⅱ冊課本明顯側重于對時效性題材的考察,生活類、科學類和新聞類題材都是時效性較強的題材。而情感類題材對鍛煉學生的中國式思維十分有益。Ⅰ冊課本第三課《我和父親的戰(zhàn)爭》、第四課《最認真的快遞員》這兩篇課文都屬于情感類題材。第七課《我在中國學“大方”》則講述了中國人“請客”和“大方”“愛面子”的文化習俗,也可以體現(xiàn)時效性的原則。第十一課《“SOHO一族”的快樂與煩惱》則展示了時下流行的“SOHO”一族的日常生活,與中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想契合。Ⅱ冊中第九課《李連杰和他的“壹基金”》講述了藝人李連杰的公益機構“壹基金”的發(fā)展,同時也順應了當代中國熱衷公益事業(yè)的趨勢,具有很強的時效性。
2.《發(fā)展?jié)h語》教材綜合整體分析
作為初級階段的教材,學生的認知水平比較低,如果引入大量的文化內容會使學生難以理解。兩套教材的初級篇教材在文化引入量上控制的十分恰當,引入的文化內容也適合漢語起步的學生。進入中級階段,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是主要任務,《發(fā)展?jié)h語》教材的中級階段引入大量的文化詞匯和話題,關于生活類、新聞類、哲理類、成語諺語類詞匯等內容有所增加,而這些內容也是符合學生的學習水平,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而且課文中例子生動有趣而又不失現(xiàn)代化的原則,讓學生能夠理解。這些都可以看出編者在為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而順應時代的漢語人才不斷努力。
二.從《發(fā)展?jié)h語》看漢語教材存在的問題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雖然都是對外漢語領域內的代表性教材,但兩本教材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下面筆者從內容、模式等方面對教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1.模式單一、內容不足
時下的對外漢語教材,受對外漢語教學方法和方式的限制,絕大多數教材的編寫框架體系基本相同??偨Y兩套教材(初級綜合教材和中級綜合教材)編寫模式,筆者總結出以下觀點:教材的模式都是以精講課文為中心,把語言知識點和文化知識點穿插在課文內容中展開。課文內容雖然涉及很多題材,但是并沒有系統(tǒng)展開。對文化知識點的呈現(xiàn)沒有系統(tǒng)性,使得文化信息薄弱零散,對文化信息的處理方式顯得無能為力,捉襟見肘。課后習題中也沒有過多的涉及文化內容,對文化內容也沒有詳細的解釋。在這種模式下編寫的教材,語言內容偏多,但文化內容相對缺失。
2.缺乏趣味性和時效性
在分析《發(fā)展?jié)h語》后,筆者發(fā)現(xiàn),兩套教材中雖然對各方面的題材都有所涉及,但題材上卻缺乏趣味性和時效性的特點。尤其在涉及哲理故事類、歷史類、科學類和民俗類的內容時,引入的課文內容相對枯燥乏味,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科學類、新聞類的題材方面,內容也缺乏時效性,不能反映當下社會的背景,所選取的內容也無法代表當代中國的特色文化。
三.《發(fā)展?jié)h語》教材分析給予的啟示
上文筆者分析了《發(fā)展?jié)h語》教材的編寫內容特點以及教材內容分布,同時分析了教材中需要添加的一些地方,那么這些分析又回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1.教材的編寫應有現(xiàn)代性觀念
王建勤曾指出“對外漢語教材的現(xiàn)代化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教材編寫觀念的現(xiàn)代化、教材設計思想的現(xiàn)代化、教材編寫手段的現(xiàn)代化、關于開放性和可持續(xù)性教學的教材編寫模式?!雹圻@種觀點也得到了對外漢語界學者們的普遍認可。
課本題材在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內容的選擇上,不應僅僅局限于現(xiàn)代基礎漢語語言(拼音、部首、漢字)和傳統(tǒng)文化等內容的選擇,而應該做到“博古通今,縱橫交錯”,很多課本選取題材的時候大多都只注重了“博古”但忽略了“通今”,針對文化題材編者應該選取具有現(xiàn)代特色的中國文化,而這些文化內容也應該是容易被學生理解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其實,很多外國人并不是很了解中國,所以現(xiàn)代化的教材就更應具有中國主流的思想觀念,例如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獲得的主要成就,包括經濟的發(fā)展,餐飲業(yè)的發(fā)展,城市的發(fā)展等內容都可以加入到教材中。而這些現(xiàn)代化的文化內容正是我們對外漢語教材所欠缺的,中國的發(fā)展突飛猛進,舉世矚目,例如,舉世矚目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順利發(fā)射升空,我們可以把這個題材加入到課文中,通過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繼而引入中國現(xiàn)代化高科技發(fā)展的內容。這樣可以大大增加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習者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2.教材編寫應有開放性觀念
作為一門外語學科,開放性是教材編寫所不可欠缺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漢語老師,我們應該在有限的漢語環(huán)境中,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學習漢語知識、感受民族文化。但是由于教學條件等因素的限制,目前的漢語教學很難達到這個要求。所以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便出現(xiàn)在我們視野之中。
在以往的對外漢語課堂中,教師們的講授都在特定的漢語環(huán)境中,根據課文內容,講解語言文化知識。教材中的重難點可以通過教學語言、肢體動作、板書等幫助學生來理解,但是有時候由于教學環(huán)境的限制,課本上的內容無法全部展示出來。同時,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又受課時的限制,致使教材上的內容無法重復學習。往往造成學習者難以理解課堂上學習的內容,課本內容又沒有老師輔助,這就導致學生無法理解課本內容,慢慢失去學習漢語的興趣。而利用多媒體教材的特點,正好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無法進行場景教學、枯燥的學習方式帶來的無法強化所學內容的不足。多媒體教材可以把教學場景形象的展現(xiàn)出來,把一個又一個的文化故事融入其中,這樣不僅使得教學內容豐富,畫面感強,而且還把語言知識和文化因素在實際的言語交際環(huán)境中有機地結合起來。
3.教材編寫應有趣味性觀念
無論哪一本教材,趣味性都是必不可少的?!皾h語”作為一門外語學科,對非母語的學生來說學習漢語是十分困難的。教材的趣味性是學生學習漢語的源動力。筆者在考查《發(fā)展?jié)h語》初級綜合和中級綜合的文化內容之后,發(fā)現(xiàn)教材中很多題材都是具有趣味性原則的,所以,今后在教材編寫中應注重教材的趣味性。筆者由此聯(lián)想到了多媒體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是集趣味性和開放性于一體的教學模式。如果說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那么內容的豐富便是一本教材是否編寫成功的核心?,F(xiàn)在時下的教材內容大都相同,語言知識和文化因素的表現(xiàn)形式單調。
針對這些,我們可以借鑒一些漢語競賽類節(jié)目的內容,如著名的漢語口語競技類節(jié)目“漢語橋”,“漢語橋”大賽中選手們的語言表現(xiàn)力十分豐富,所以選手們在表達的時候會運用一些很時髦的詞匯和結合當下最流行的趨勢(歌曲、小品、電視劇)進行語言展示。結合“漢語橋”總決賽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作為一場漢語競賽類節(jié)目,“漢語橋”絲毫沒有緊張的氣氛,反而選手們都十分享受這個舞臺。因為,“漢語橋”節(jié)目組在節(jié)目的安排上融入了大量具有趣味性的環(huán)節(jié)。在比賽的題材上,也選擇了具有趣味性的話題。我們在進行教材編寫時也應該進行合理適當的參考。對于教材中題材的趣味性,筆者認為既然教材中涉及了很多的俗語成語、歷史人名、飲食文化的內容,則不防把這些內容作為故事呈現(xiàn)出來,配以多媒體的使用,可以制作出精美有意思的視頻動畫小短文。例如,可以把成語以趣味性小故事的形式作為課文內容。在飲食文化方面,則可以編入能夠描述飲食發(fā)展的小短文。在涉及歷史人物的時候,可以把歷史人物的故事展現(xiàn)出來,編入其奇聞異事以介紹人物等方式進行展開。結合多媒體形式,制作二維碼,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欣賞課文以及小故事的朗讀。這樣就把課本的趣味性和開放多媒體性結合在一起。
教材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一本教材在兼具本體知識充實的前提下,更多地添加現(xiàn)代化、趣味性等內容的話。相信對于教材的編寫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盛炎.1990.《語言教學原理》.重慶出版社.
[2]李泉,楊瑞.1999.《漢語文化雙向教程》,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3]王建勤.2000.《對外漢語教材現(xiàn)代化芻議》,語言文字應用.
[4]雷淑娟.2012.《跨文化言語交際教程》,學林出版社.
[5]李曉琪.2013.《漢語第二語言教材編寫》,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6]榮繼華.2011《發(fā)展?jié)h語初級綜合》,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7]倪明亮.2012.《漢語綜合課教材論文冊》,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8]楊德峰.1999.《漢語與文化交際》,北京大學出版社.
[9]吳偉克,野田真理.2005.《記憶未來:積累異國文化知識》第二期,國際漢語教學動態(tài)與研究.
[10]董春雪.2012.《博雅漢語和發(fā)展?jié)h語比較研究》,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1]丁寧.2007.《從語言和文化的關系看對外漢語教材的編寫——以“漢語文化雙向教程”為依據》,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2]吳金利.2011.《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本科教學及教材編寫問題》,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3]祝雅琴.2015.《對外漢語中級綜合教材文化因素考察研究——以博雅漢語和發(fā)展?jié)h語為例》,云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注 釋
①盛炎.語言教學原理[M].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45.
②董春雪.博雅漢語和發(fā)展?jié)h語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21.
③王建勤.對外漢語教材現(xiàn)代化芻議[J].語言文字應用.2000(2):10-14.
(作者單位:韓國國立安東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