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明元
(甘肅省民勤縣第五中學,甘肅民勤 733399)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推進和發(fā)展,學生的主體地位愈加突出。而對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的策略進行探索就是為了凸顯初中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能夠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進而為英語教學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以下將對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的價值和策略進行探究。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給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也為英語課堂增添了活力和新鮮血液,而它的應用也體現(xiàn)出了極大的價值,對推動初中英語課程改革意義重大。首先,提高了英語課堂的參與度。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其積極性和自主性會得到空前的增強,他們會在學習中明確自己的主人翁地位,這就提高了初中英語課堂的參與度,有助于構建整體參與、高效教學的英語教學模式。其次,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在學習任務的引領下,學生會以自主或者合作的形式探索英語知識,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潛力被充分激發(fā),思維也保持在最活躍的狀態(tài),這時他們的知識容納度會達到最大化,這就極大地提高了初中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水平。
對于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自主學習的意識是促進他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具備自主學習的意識,他們才能真正將學習能力內化為自身的素養(yǎng)。為了培養(yǎng)初中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應用任務型教學方法時,教師可以設置課前預習任務,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做足準備的基礎上吸納更加豐富的知識。但是,大多數(shù)英語教師對于預習環(huán)節(jié)的重視程度不足,經常會以背單詞、背語句等重復性強、機械化的預習作業(yè)填充預習環(huán)節(jié),學生無法獲得教師專業(yè)的預習指導,這就說明教師忽視了預習的重要作用。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由于自控力不足、英語基礎薄弱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初中生往往不能在預習中獲得良好的預習效果,課堂中無法與教師完成高效配合,其自主學習意識也無法形成和發(fā)展。因此,在建設任務型初中英語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英語課程的教學標準和學生的發(fā)展目標進行綜合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英語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設置課前預習任務,以對舊知識進行回顧反思,閱讀課內短文,了解英語單詞、句式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專業(yè)化的預習指導,讓學生在任務的引領下了解新知,完成相關資料的搜集,進而培養(yǎng)和鍛煉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如此,學生能夠在掌握課堂基礎知識和內容的基礎上輕松突破新知中的知識重難點,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知識理解能力是決定學生是否能夠真正掌握知識的直接因素。學生只有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才能進一步深入知識進行分析和探索,而在英語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是增強初中生知識理解力的有效方法。因此,為了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的知識理解力,教師可以設置生活情境任務,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鍛煉英語技能,并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透徹且深入地理解知識。不過,在當前的初中英語課堂中,部分教師深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和侵蝕,總是按部就班地對英語教材進行講解,以一種傳輸式的方式向學生傳遞知識,沒有在課堂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學元素,導致學生失去了主動探索知識和分析知識的機會和權利,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也僅僅停留在表層,無法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這就對英語教學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對此,為了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在課堂中為他們設置生活情境化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感知和體會英語教學內容,促使他們將英語單詞、語句轉化為實際的生活景象,進而強化自身的知識理解力。學生在課堂中面對熟悉的情境,表達欲望也會更強,并主動運用更多已掌握的詞語?;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會得到有效激發(fā),從各自的生活背景出發(fā)迅速投入到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準確體驗和理解知識。
當今世界對合作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這就說明學生的合作探究思維和能力理應成為英語教學的培養(yǎng)和考核目標。所以,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為了啟發(fā)初中生的合作探究思維,教師可以設置合作學習任務,為學生提供與人交流、互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能夠在合作和探究中產生頭腦風暴,共同解決英語難題。然而,在當前的初中英語課堂中,部分教師雖然會采取合作教學模式,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往往都會將合作學習視為活躍課堂氛圍、應付教學檢查、順應新課改要求的一種教學形式,既沒有針對合作學習科學分組,也沒有設置合理的學習任務。在這種學習模式下,任務型教學法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初中生的合作探究思維也沒有形成。于是,為了解決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弊端,讓學生掌握合作和探究的技巧,教師可以在科學分組的基礎上設置合作學習任務,考慮到小組成員之間角色扮演的多樣性和互補性,盡量創(chuàng)設更加豐富的角色,使學生能夠各盡其責,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展示自己的才能。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符合認知和思維水平的合作學習任務的引領下展開有序化的分工和探究,促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解決英語重點和難點問題。由此,初中生會在共同目標下認真履行自己的角色職責,形成有效的相互配合,保證小組合作順利開展,進而使學生的合作探究思維得以形成和發(fā)展。
初中階段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高峰期。在這一時期,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認知能力等各不相同,如果教師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那么他們就能在現(xiàn)有基礎上發(fā)展認知思維,并滿足個性化發(fā)展。因此,為了促進初中生的認知思維發(fā)展,教師可以設置分層學習任務,為學生提供層次遞進的學習指導方案,讓不同個性特征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夠有所成長和發(fā)展??墒牵趯ΜF(xiàn)階段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狀況進行分析時不難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通常會在教學中采用相同的標準和方法,沒有全面分析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在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下,初中生無法得到與其認知水平相契合的教學指導,這就阻礙了其認知思維的發(fā)展進程,為未來更高難度的學習埋下隱患。
對此,為了順應初中生個性發(fā)展的浪潮,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發(fā)展認知思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全面調查和分析,對不同學生有不同的任務要求,在調研的基礎上以設置層次遞進、內容豐富的學習任務,促使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能夠在學習任務的引領下增強學習信心;使英語基礎能力較好的學生在任務的指導下汲取更多知識點;使英語基礎較強的學生能夠實現(xiàn)飛躍發(fā)展的目標,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以此體現(xiàn)任務教學法的價值和意義。值得注意的是,分層教學的“分層”需要考慮學生的意愿和學習能力,任務的設計也要保證合理性,不要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過強或過弱就設置高難或是簡易的任務,否則會影響學生學習的信心。
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影響教學效果的直接因素,只有他們在課堂中保持高漲的情緒,才能真正構建起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教學模式,否則課堂就會成為教師的一言堂。所以,為了激發(fā)初中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在應用任務教學法時教師可以設置趣味游戲任務,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體會英語課堂的樂趣,進而驅使自己融入英語學習環(huán)境中,真正落實“玩中學”的教育理念。
而在此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大部分教師為了掌控課堂的秩序、完成中考制度下的教學任務,往往不會在課堂中增加游戲元素,甚至對游戲存在偏見和誤解。在這種僵化的模式下,學生對枯燥的單詞、語法等知識難以提起學習興趣。長此以往,他們在課堂中就會逐漸變得“沉默”,甚至會產生排斥和畏難心理。
基于以上教學現(xiàn)狀,為了全面激發(fā)英語課堂的活力,讓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中,教師可以在任務教學中添加游戲元素,讓學生在課堂中通過參與“猜猜看”“趣味解讀”“英語繞口令”“鸚鵡學舌”等趣味性較強的游戲,鍛煉口語、詞匯組織、英語表達等能力,促使他們在活躍的氛圍中調動英語潛能,并在環(huán)境的積極影響下不斷生發(fā)出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欲望。借此,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就能在任務教學法的驅動下構建起高效化的教學模式,還能讓課堂內容更加充實。
杜威曾說過:教育即生活、即生長、即經驗改造。因此,在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背景下,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成為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考核目標,只有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英語教學的價值。所以,為了提升初中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可以設置實踐活動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引領下參與活動、完成任務,從而將課堂教學中學習的英語基礎知識應用于實踐??墒?,大部分教師受到中考制度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的書面成績,將課堂教學簡單地定義為“基礎知識講解+習題訓練”的模式。在這樣的模式中,學生很難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其知識應用能力也就遲遲得不到發(fā)展。于是,為了搭建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的英語教學模式,為學生應用知識提供平臺,教師可以情境為環(huán)境,以活動為載體,以交際為主題,充分運用現(xiàn)有資源,采用聽、做、說、唱、演等多種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設置實踐性較強的活動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社會調研、英語公益演出等活動,進而在活動中學會用英語交流和完成任務,鍛煉英語技能、提升知識應用能力。
課外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也是課內作業(yè)的繼續(xù),它不僅能夠檢驗學生的學習水平,還能夠進一步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所以,為了鞏固學生的課堂知識基礎,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布置課后作業(yè)任務,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性內容,并以針對性和驅動性任務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完成作業(yè)任務,進而達到增強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不過,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都會為學生布置諸如習題試卷、背誦單詞、句式練習的作業(yè),學生在日復一日地完成機械性、重復性較強的內容后,就會對作業(yè)產生較高的排斥度,自然也就無法充分調動自身的學習熱情。在這種情況下,作業(yè)就失去了鞏固學生知識基礎的作用和價值。
因此,為了發(fā)揮課后作業(yè)鞏固基礎的作用,教師可以以激勵性和針對性為原則設置課后作業(yè)任務,以“有聲作業(yè)”“改編作業(yè)”“實踐作業(yè)”“收集作業(yè)”“制作展示作業(yè)”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能夠在積極思維和獎勵措施的驅使下投入作業(yè)情境中,促使他們全面調動自身的知識儲備完成課后作業(yè)。由此,初中英語教學環(huán)節(jié)就能更加完善,學生的英語水平也會逐漸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多種形式的作業(yè)之間并不是孤立的,教師應在實踐中不斷體驗、總結和創(chuàng)造,將多種作業(yè)形式結合起來交替使用。
綜上所述,任務型教學法是順應英語課程改革而出現(xiàn)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它區(qū)別于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真正樹立起了學生的中心地位。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中,學生能夠根據(jù)任務的引導,自主或合作探究知識的真諦,這就加強了英語教學的針對性、激勵性和靈活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這個過程中,英語教學會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知識理解能力等素養(yǎng)也會有所加強,達到全面提升英語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