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順
(甘肅省秦安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甘肅秦安 741600)
音樂教育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人格素質方面的培養(yǎng)中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中職學校中,音樂教育卻是不可忽視的短板,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也非常薄弱。為此,本文將就此問題展開論述。
中職音樂教育的目的在于實現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音樂素養(yǎng)亦是學生所應當具備的核心素養(yǎng)當中的重要組成元素,當中職學生具備足夠的音樂素養(yǎng)之后,其必然會在音樂知識的學習以及音樂技能的掌握方面獲益良多,特別是對于其音樂品鑒和賞析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意義,亦對其價值觀的塑造發(fā)揮出積極的效用。中職學生處于青春期階段,因為其自我意識的形成以及各方面的壓力,極易導致其產生叛逆心理,而借助音樂教育的實施,則將對學生實現良好的情感熏陶,讓其對于學習產生積極情感,并在道德品質方面得到提升。不過從現階段國內中職音樂教育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多數教師習慣于帶領學生在課堂上機械地唱歌,少有組織學生對音樂曲目加以創(chuàng)造性表達,這便削弱了音樂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同時亦無法達成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增強。有鑒于此,中職音樂教師應當思考如何在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之中實現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養(yǎng)成。
1.未能給予音樂教學活動以應有的重視。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之下,國內相當一部分中等職業(yè)院校視幫助學生實現職業(yè)技能的提升為教學的重中之重,由此便造成了對學生藝術水平提升的漠視。這種傾向亦直接反映在中職音樂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安排上,表現為音樂課程的開設課時較少,被其他課程占用的情況較為常見,少數中職院校甚至根本不開設音樂課程。同時,中職院校音樂課程普遍存在著教學配套設施不足、師資匱乏等問題,如此一來不但影響到音樂課程的授課效果與授課質量,同時亦會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
2.音樂教學管理體系不完善。國內中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效果較為突出的原因之一即在于擁有完備的教學方案以及教學管理體系,與之形成對比的便是中職院校在音樂課程教學方案以及教學管理體系方面的缺失。同時,中職院校的管理者對于音樂課程的重視程度存在嚴重不足。這些因素都是導致中職音樂課程無法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原因所在。
1.學生欠缺音樂背景知識。對于音樂作品的賞析,尤其是曲調高雅的作品,要求欣賞者應當掌握同該曲目相關的背景知識,諸如文學知識、詩詞知識、地理知識、歷史知識以及美術知識等。如聆聽民族古典樂曲——《春江花月夜》時,學生會因為對于這首樂曲的相關背景知識不夠熟悉,同時對于唐詩的知識掌握不夠牢靠,而無法真正從聆聽過程之中感受到柔婉的旋律以及整首樂曲所傳遞出的安寧的曲調。
2.學生音樂素養(yǎng)較低。從中職學生音樂基礎來看,其表現出對于音樂知識的認知程度較低,并且絕大多數中職學生在此前的求學階段并未接受過系統(tǒng)的音樂知識訓練。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生在音樂課程的學習過程之中難以有效領會音樂樂曲所蘊含的情感,亦難以在音樂知識的學習過程之中跟上教師的授課節(jié)奏以及思路。同時,因為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領會能力較為有限,在這些因素的多重作用之下極易導致其對于音樂課程形成抵觸和排斥情緒,甚至會放棄音樂課程,由此無法實現課程教學目的,亦會影響到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形成。
關于中職階段對于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問題,需要教師進行統(tǒng)籌和調整,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中職院校應當組織專業(yè)音樂教師結合學校教學實際情況遴選和編寫音樂教科書。教科書的體例與內容應當同中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相一致,并突出中職教育的特質。在音樂曲目遴選上,應當立足于對學生音樂水平的精準把握。如在選擇教學曲目時,可以選擇《黃河大合唱》《走進新時代》等愛國歌曲,也可以選擇《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相信》等正能量流行歌曲,從而在進行音樂教育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情操與積極向上的正向能量。如此,才能促進學生深入學習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推進中職學校音樂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
音樂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中職學生通常對流行音樂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關注熱情,這些流行音樂涵蓋了爵士樂、民謠等。不同國家、民族與地區(qū)的音樂表現形式亦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種差異性讓人類的音樂寶庫變得異常豐富。不同類型與表現形式的音樂在聲韻以及韻律方面差異顯著。為了達成切實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目的,教師應當思考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可以實現對音樂聲韻以及韻律變化的感知。同時,考慮到不同音樂作品在演繹方法上各具特色,假若教師滿足于講授式教學,則僅僅能夠讓學生掌握一首音樂作品的演唱,卻無法從中感受到節(jié)奏變化的差異,對于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幫助較小。有鑒于此,中職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應當先行對學生的樂理知識加以鞏固和夯實。舉例而言,筆者在教學當中,先為班級學生講解音樂的特征,諸如節(jié)奏、韻律以及和弦等知識內容,以此來幫助學生實現音樂基礎的奠定,使學生的視野變得開闊,并讓學生從中領會到音樂的美麗所在。其后,結合具體的音樂曲目,如百老匯歌劇《貓》為教學素材,為學生講解其中的曲風、節(jié)奏以及和弦等相關知識,使學生在聆聽和欣賞優(yōu)秀音樂劇的同時,領會出其之所以優(yōu)秀的原因所在,這將對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大有幫助。
科學證明,音樂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并且?guī)椭渚徑馄凇VT如《茉莉花》《紫竹調》等樂曲,其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輕快、音調明亮,在聆聽這些樂曲的過程之中將讓人不由自主地進入到音樂所營造的曼妙情境之中,從而獲得身心的愉悅與放松。再如童話交響樂《彼得與狼》,這首交響樂運用了多種樂器實現對角色的刻畫以及角色性格的展示。主角彼得使用弦樂演奏加以表現,曲調十分明快,讓人生出清新之感。當三只圓號奏出陰森可怕的狼嚎時,學生必定會產生毛骨悚然的感覺。由此可見,通過旋律、節(jié)奏、和聲以及音色的變化,能夠展示出樂曲所表達的情緒,讓欣賞者從中體會到不一樣的情感。有鑒于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音樂情感的有效激發(fā),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音樂認知體系。依托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與欣賞,將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讓學生在學習與生活當中遭遇問題、困境時可以從容應對,正確處理,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
在中職音樂教育過程中,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賞析能力相對來說是比較薄弱的,教師更多地將重點放在了演唱技巧和樂理知識層面,而對于作品的賞析卻重視不足。為此,應該強化音樂作品的賞析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體驗音樂所表現的情緒與情感。教師可采用示范表演的方法進行聆聽鑒賞,即由學生或教師親自進行鋼琴彈奏表演,讓學生從最直接的音響中去感受、體驗音樂的情緒情感。這樣做的結果無疑是十分明顯和富有成效的。因為學生不僅聽到了鋼琴音樂,還近距離地感受到鋼琴演奏藝術的魅力。
音樂欣賞不但可以使學生的身心愉悅,同時亦對于學生的文化內涵提升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舉例而言,教師通過帶領學生賞析《沂蒙山小調》《茉莉花》《三十里鋪》《牧歌》《瑪依拉》等民族歌曲,能讓學生在欣賞這些優(yōu)美音樂作品的同時,了解我國的地域風情、民歌風格以及少數民族的特性;賞析《送別》《黃河大合唱》《嘉陵江上》等歌曲,能讓學生從中了解我國近、現代時期的歷史背景、革命精神以及時代特征;賞析《小夜曲》《我的太陽》《費加羅的婚禮》等樂曲,能讓學生認識與了解舒伯特、莫扎特、帕瓦羅蒂等音樂大師,并且了解到歌曲、歌劇、音樂劇等不同形式的表演體裁。借助音樂欣賞活動,將讓學生獲得更多的人文知識,并且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充盈。
在中華民族的音樂寶庫之中,古典音樂以其獨特的意境之美以及文化底蘊為世人所稱道和贊嘆。諸如《十面埋伏》這首琵琶獨奏曲,借助琵琶的錚錚之音,使欣賞者眼前仿佛浮現出古戰(zhàn)場中兩軍交鋒的畫面。再如《漁舟唱晚》這首古箏樂曲,借助歌唱性的旋律生動地展示出晚霞斑斕,漁歌四起,漁夫滿載豐收的歡愉之情。又如盲人阿炳所創(chuàng)作的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其悲切、凄美的曲風讓人感受到夜闌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并從中認識到一個剛直頑強的藝人在向世人傾吐他一生的坎坷、遭遇,表達了其對生活的感慨。可以說,通過賞析不同風格以及不同表現形式的音樂作品,將讓學生從中獲得不一樣的藝術感悟,進而提升和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
每一個人的生活和成長經歷是不同的,因此在每一個人的心目當中不同的音樂作品所能夠帶給其的音樂感受亦是不一樣的。同時,人們對于音樂表現形式的喜愛也是各不相同的,如有些人喜歡民族音樂,有些人對于流行音樂或者戲曲音樂情有獨鐘。從這個層面可以說,音樂賞析活動是一種個體行為,其同主體的認知、經驗、閱歷息息相關,表現為主體在音樂作品賞析過程之中獨特的心理體驗。有鑒于此,中職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應當注重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養(yǎng)成,并且對于學生彰顯自身個性的行為加以肯定,使學生敢于對自我審美加以表達。由欣賞者的視角來看,音樂中表現出的空白性充滿著表現空間。音樂教師應當把握這一角度,在音樂課堂之中,依托空白來使學生感知到音樂之美。也就是說,教師應當借助音樂作品引導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大膽展開想象,通過想象活動來推動學生的音樂審美水平向更高層級發(fā)展與跨越。
舉例而言,在為學生講解《高山流水》這首音樂作品時,筆者借助“知音難覓”這一音樂空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其想象伯牙彈奏曲調時樵夫的種種表現,以便能夠從中體悟出創(chuàng)作者同欣賞者二者之間超越情感的互動與交流,并想象高山曲調中山的宏偉,波濤曲調中水的奔騰澎湃等。這樣方才能夠領會作品的內涵和思想境界,進而在這一過程之中實現對自身音樂賞析水平的提升。依托這一教學方式,將讓學生獲得音樂想象力的自由,讓其音樂審美能力更進一步,并且使學生在音樂知識的學習過程之中獲益更多。中職音樂教師應當把握好的一個課程教學要點是不能滿足于使學生儲備足夠的音樂知識、掌握足夠的音樂技能,而是應當將教學重心定位為如何使學生的音樂賞析水平以及審美旨趣得到提高,唯有這樣方才能夠達到課程素質教育以及美育教育的目的,使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真正得到提高。
1.在校園中營造濃郁的音樂氛圍。很多中職學校的藝術氛圍不濃,這難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熏陶學生。為此,中職學??梢誀I造濃郁的音樂藝術氛圍,比如定期開展各類音樂欣賞講座和音樂社團活動;布置音樂教室的環(huán)境,并將歷屆獲獎的比賽和學生開展音樂活動的圖片藝術性地裝飾在校園各處,成為校園一景;設計校園音樂,將世界經典音樂名曲和世界優(yōu)秀學生合唱團演唱的歌曲設計成課間鈴聲和校園背景音樂等。如此,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自然能夠得以提高。
2.組織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堅持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活動,倡導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并對參與活動的學生給予相應的學分,鼓勵學生多學習、多參與、多競賽,以此為契機激勵學生快樂學習、陽光生活。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校園生活,又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文從音樂素養(yǎng)在中職音樂教育中的價值分析入手,對中職生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展現的問題展開了分析并結合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淺談了中職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策略。提升中職生的音樂素養(yǎng)并不是一時一日之功,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應該從細節(jié)入手,從日常教學入手,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