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蘭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這個時期是學生思想和行為塑造的黃金時期。而班主任是管理學生校園生活的主要力量,在小學階段開展有效的班級管理工作將助力學生的未來成長。因此,借助學生的成長特點,充分挖掘和探索班級管理方法是小學班主任有效實施班級管理的主要途徑。本文論述小學有效班級管理的重要意義,并從氛圍、溝通、品德、自管自育、家校協(xié)作五個方面闡明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管理;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5.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09-0033-04
Harmonious Management, Go Hand in Hand
——On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rimary School Head Teachers
WANG Chenglan (Chengdong Primary School, Kangle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elementary school stage is the key stage of students' growth. This period is the golden period of shaping students' thoughts and behaviors. The head teacher is the main force in managing students' campus life, and effective class management at the elementary level will help students grow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fully digging and exploring the methods of class management is the main way for primary school head teachers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class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effective class management in primary schools, and clarifie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head teachers in five aspects: atmosphere, communication, morality, self-management and self-education, and home-school collaboration.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Head teacher management; Effective strategy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核心人物,他們不僅引導著學生的學習成長,同時也承擔著班級日常管理的事務,是集學生學習與生活管理為一體的關鍵主體。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已然成為教育的共同目標,現(xiàn)時社會是期望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社會。而小學階段是學生步入學習生涯的初始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思維和行為都有著極強的可塑性,因此,在這個階段班主任起著極其重要的引導作用,優(yōu)化班主任管理工作,探索班級管理有效策略,是新時期班主任的主要任務。
1.小學有效班級管理的重要意義
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步入新的生活,他們往往顯得很迷茫,甚至手足無措,身在班集體中,不僅面臨各學科的學習,還面臨同學之間的交往,同時還包括與教師之間的溝通,等等,此時,就需要班級管理的核心——班主任來進行有效的管理,以幫助學生順利地開始學習生涯,并穩(wěn)步地前行。由此,小學開展有效的班級管理對于學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讓學生具有清晰的努力方向,能夠順利適應學校生活,有條不紊地開展學習。班主任是學生的引導者,他們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惑,學生在班主任的引導下能夠認真踏實的學習,并且在融洽和諧的范圍中更好地融入學校生活,以平和、從容的姿態(tài)面對各科學習。
其次,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使學生構建起良好的集體榮譽感,增進學生之間的交往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性。班級管理是將班級視為一個整體,而非割裂開來的部分,這就會使班主任在管理時能夠塑造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認知到集體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思想和協(xié)作能力,而在合作中學生能夠認清如何與他人交往,能夠認識到合作與競爭的關系,繼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社會性,使之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
然后,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讓學生明晰道德品質,踐行優(yōu)秀的道德行為,使之實現(xiàn)健康成長。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可以說,班主任是學生思想品質塑造的主要角色,他帶領班集體去認識優(yōu)秀的思想,品味良好的道德,從行為和教學之中探索道德思想的精髓,這也能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促使他們將優(yōu)秀的道德思想融入行為之中,構建起強大的內心力量,促使他們健康成長。
2.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黏合劑,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能夠使學生緊密團結在一起,而如何開展有效的班級管理?這就需要班主任關注學生的特點,從學生的個性需求出發(fā),去制定針對性的管理策略。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本身活潑好動,班主任應當充分尊重這個階段學生的特點,用和諧的管理方式推動學生的有效成長,實現(xiàn)學生的有效進步。
(1)構建和諧的班級氛圍,促進學生的融入度
環(huán)境是影響人的思想和行為的重要因素,和諧的環(huán)境使人振奮和團結,而壓抑的環(huán)境使人害怕甚至想逃離。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活潑好動的個性最為明顯,好奇心強,不適應束縛,因此,他們更加渴望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而不愿接受或者從心底排斥過分壓抑、雜亂的氛圍。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構建和諧的班級氛圍十分重要。和諧的班級管理氛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溫暖,使之如沐春風,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團結,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發(fā)揮集體“1+1>2”的潛力;而壓抑的班級管理氛圍會剝離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排斥管理,降低班級融入度,甚至造成相反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應當注重班級氛圍的構建,通過平等、尊重、體諒、理解的方式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使學生在班集體中更加輕松自在地生活,促進學生的班級融入度。
和諧的班級氛圍并不是讓班主任完全放任學生,給他們完全的自由,也不是讓班主任隨時都和顏悅色,而是應當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張弛有度,實現(xiàn)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這樣才能夠構建起真正的和諧氛圍。班級活動時,班主任可以確定活動主題,并提出一些綜合性的建議,如活動要圍繞主題、形式要新穎、時間要控制適度、免不良信息出現(xiàn)等,而后將自主權交給學生,由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去開展班級活動設計、排練和演繹。在整個過程中,班主任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動向,及時為他們解答問題并提供支持,這樣學生就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中發(fā)揮自己最大的潛力。此外,在日常學習中,如果有的學生成績下降明顯,或者課堂紀律不好,班主任就要適度地進行批評,但避免強烈的語言攻擊,而應當選擇單獨與學生溝通,并且表明嚴肅的態(tài)度,而不是過激的語言或行為。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能夠體會到班主任為自己考慮的心情,也得到了班主任的尊重,從而使他們更加愿意傾聽班主任的建議,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關懷和和諧的氣氛,從而使他們在相互協(xié)作中提升班級的融入度。
(2)實施有效的溝通藝術,提升班級的凝聚力
溝通是實現(xiàn)有效的班級管理的利器。誠然,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很大一部分時間都依賴于溝通,而溝通既包括語言的溝通,也包括眼神的溝通和肢體的溝通。也就是說,溝通體現(xiàn)了人的精神和思想,也展示著人的行為和能力。在班級管理中,避免不了會有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學生與學生的溝通,甚至還有班主任與家庭的溝通,這些都是班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要想提升班級管理效果,班主任就必須探索不同主體的思想和情感,加深對他們的了解,繼而實現(xiàn)主體的團結和凝聚。因此,有效的溝通藝術就是班主任實施班級管理的重要工具。那么如何溝通?俗話說:“談話的藝術是聽和被聽的藝術。”由此,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時,不僅要注重說的藝術,也要注重傾聽的藝術,兩者結合,才能夠讓學生更加信任班級,更加愿意去傾訴和表達自己,從而實現(xiàn)班級有效的凝聚力。
比如,在日常校園生活中,班主任可以隨時隨地地與學生溝通交流,可以談及學生的心情,也可以談及他們的見聞,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朋友之間的相互溝通,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關懷,久而久之就能打破師生之間的隔閡,學生遇到事情也愿意去找班主任溝通,并且尋求班主任的及時幫助。另外,在班主任發(fā)現(xiàn)某個學生成績或情緒變化明顯時,也需要嘗試單獨與學生溝通,關心他們的近況,如果學生不愿傾訴,班主任也應當尊重學生的選擇,在日常學習中多加關心和關注,讓學生感受到班級的溫暖。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近期的經歷,以探索學生變化的原因,并且要與家長達成一致,避免家長過分去苛責學生,而是多鼓勵學生,與學生共情,讓學生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這樣就能夠很快地幫助學生走出陰霾,更加積極的面對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同時,班主任在日常管理時也需要積極給學生教授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的思想,并且以身作則,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有效的幫助,讓班級的學生都能夠感受到班主任為集體所付出的真情和努力。在這樣互幫互助且相互理解的環(huán)境中,班主任與學生實現(xiàn)了有效的溝通,運用良好的溝通方式與溝通渠道,為學生建立起訴說思想和困惑的橋梁,從而讓學生逐漸變得熱情洋溢,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更加愿意在班集體中學習和生活,從而增強班級學生之間的凝聚力。
(3)注重品德的熏陶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行為力
班級管理除了注重學生的學習與情感外,另一個重要的領域就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道德品質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yǎng),是從行為中體現(xiàn)出來的思想意識,是衡量一個人優(yōu)秀的關鍵標準。劉備有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边@是對道德品質最直接的詮釋。由此看來,日常生活行為能夠體現(xiàn)品德修養(yǎng),因而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也可以從日常小事去熏陶。小學階段是學生行為和思想萌生與發(fā)展的關鍵階段,這個時期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并不成熟,并且極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和行為空間是非常關鍵的。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肩負著多重責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同時也要重視他們的成長,這其中就包括學生行為和思想的塑造。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明確,良好的道德品質是衡量人才的核心,而非成績或分數(shù)的高低。由此,作為學生行為和思想的引導者,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也應當契合人才建設的目標,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以及道德行為的培養(yǎng),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融入思想的熏陶和行為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吸收良好的道德品質,養(yǎng)成優(yōu)秀的行為習慣,促進德行能力的提升。
俗語有云:“看其面不如聽其言,聽其言不如察其行?!边@給予了班主任日常管理非常明確的指引。在對學生的行為和思想管理中,班主任不能僅僅從學生的語言去判斷,最關鍵的是從其行為去判斷,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并不十分完善,僅憑言語描述并不能表達清楚事實,而從行為上卻能夠清晰地看出人的思想和行為特色。繼而結合學生的行為去引導,也就能夠收獲良好的效果。比如,有個學生座位附近經常出現(xiàn)紙屑等垃圾,而通過詢問,學生的同桌指出是該學生自己扔的,班主任可以先行讓該學生清理干凈,而后通過行為觀察,班主任發(fā)現(xiàn)該名學生每次都將垃圾扔進紙簍,并不會隨意拋灑,但反觀其同桌,會經常用言語描述不切實際的行為,此時班主任就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利用主題班會的時間,給學生安排行為禮儀的課程,并給他們播放正確的語言和行為的案例視頻,讓學生能夠受到啟發(fā)。同時,班主任作為學生行為的引導者,光從言語去引導往往收效甚微,而是應當結合言語的描述加上身體力行的過程,使學生不光從言語上知曉,也從行為上看到,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學生行為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引導學生要相互幫助時,班主任在看到學生有困難時,可以及時提供幫助,在學生摔倒或者受傷時,用自己的行為去詮釋幫助的意義。如此,學生就能夠在語言、思想和行為的熏陶下構建出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能力。
(4)實現(xiàn)恰當?shù)姆艡喙芾?,培養(yǎng)學生自管自育
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班主任的正確引導,但最為關鍵的還是學生實行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行為。“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夠順利實現(xiàn)自己的意志。”的確,自信是力量的來源,是克服任何困難的根基。而自信,來源于自主能力,來源于學生對自我的管理和自我的引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也是自己的主人,他們在班集體中承擔主要的角色,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性角色。班主任作為引導者,不是要全程帶領學生去學習和成長,而是要通過合理的引導和管理,去激發(fā)他們自我管理的能力,觸發(fā)他們自我教育的動力,這樣才能夠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能力,讓自主成為推進他們健康成長的核心動力。
學生自管自育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依賴于班主任的全方位牽引,而是要在班級管理中讓學生清晰地認識自我,認識到自己的需求,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去學習和成長。那么什么方式才能夠推動自我認知和自主能力呢?這就依賴于適當?shù)姆艡喙芾?。比如,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不能過于集權,而應當適當放權,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和開放的空間,讓他們能夠適度地施展自己的能力,并從中認識自我,了解自我。以班級六一兒童節(jié)活動為例,這本就是屬于兒童的節(jié)日,而如果由班主任全權策劃、設計,學生只是聽從班主任的安排去準備節(jié)目,這無疑是使學生被動成長,無益于他們的自主能力。因此,班主任應當給予一定的指引,如慶賀主題,讓學生自主設計相應的海報,自主規(guī)劃節(jié)目時間,自主設計節(jié)目種類方案,并且在班級干部的組織下自主與教師商討時間開展排演和練習,這種方式給予了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他們能夠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魅力,這就使學生在班集體中除了學習,還有更加具有樂趣的活動,這是一種勞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之余能夠充分釋放自己的能量,這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他們自主能力的建設。同時,班主任也需要與學科教師溝通,落實自主型的課堂,讓學生充分提升自主能力。通過班主任與學科教師的通力合作,學生的自管自育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5)重視家庭的互助協(xié)作,推動學生健康心理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關鍵場所,而家長則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它與學校教育一樣,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與家庭溝通的次數(shù)極少,幾乎只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才會與家長進行溝通,并且也只是針對問題,而非學生的綜合方面。這就導致了家庭和學校教育出現(xiàn)脫節(jié),家長不了解學校情況,學校也不了解家庭狀況。學生的健康成長是綜合性的、全方位的,尤其是學生的心理狀況,是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協(xié)作才能夠實現(xiàn)全面提升和培養(yǎng)的。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還需要重視與家庭之間的互助協(xié)作,在家校合作共育的目標下,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推動學生綜合成長。
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從困難的角度充分肯定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確,心理健康是生活的根基,是人的一切力量的源泉。因此,班級管理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是重中之重。班主任要積極建立與家庭之間的協(xié)作渠道,無論是通過多樣的溝通方式還是通過兩者之間的積極配合,都應當從學生心理健康的角度去完善和努力。比如,有的學生日常表現(xiàn)行為較積極,而一段時間出現(xiàn)頻繁的負面情緒,此時班主任不僅要及時與學生溝通,并進行疏導,還需要與家長溝通,通過電話、微信等手段或者與家長面談等方式,積極了解學生近期的狀況,從家庭和學校兩個范圍去尋找學生心理狀況變化的根源,在找到根源后,班主任和家長要積極合作,共同制定合理的家庭和學校引導計劃,同時保持實時的溝通,以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進度。而后,在學生逐漸恢復良好的心態(tài)后,班主任也需要與家長交流,進行后續(xù)教育方法的探討。同時,對于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方法,班主任還可以將其總結成資料,并傳達給班級的所有家長,為他們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提供有力的參考。通過良好的家校協(xié)作,學生的心理狀況得到關注,并且能夠獲得及時的疏導和情感的慰藉,從而推動者學生心理健康能力的提升。
3.結語
班級管理是一項龐大的基礎工程,它不僅僅局限于上述幾個方面。學生的成長是復雜的過程,并不能用模式化的方式來管理。由此,班級管理也應當隨著學生的變化而變化,真正實現(xiàn)動態(tài)化的管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當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更多的管理策略,通過和諧的管理方式,從綜合性的角度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實現(xiàn)學生的健康成長,讓班主任和學生攜手同行,度過精彩的學習生涯。
參考文獻
[1]王夕.提高小學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J].黑龍江科學,2019(23).
[2]任軍紅.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36).
[3]劉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體現(xiàn)[J].文學教育,2020(06).
[4]劉聰.淺談小學班主任的智慧治班之路[J].科技資訊,2020(21).
[5]丁秀元.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優(yōu)化策略[J].新課程,2020(09).
[6]武利云.淺析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進行[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