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龍,林秀明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醫(yī)院麻醉科,福建三明 365000
腦出血是高血壓患者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 主要與高血壓導致的腦底小動脈病理性變化有關, 即小動脈管壁纖維樣或玻璃樣變化,以及局灶性缺血、出血與壞死, 減弱了血管壁強度, 使其出現(xiàn)局限性擴張,形成微小動脈瘤,在情緒激動、過度體力或腦力勞動等因素的過度刺激下便可引起血壓劇烈上升,造成已病變的腦血管破裂與出血[1]。 目前,開顱血腫清除術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主要方法, 以期通過減壓方式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2]。 然而,開顱血腫清除中操作、氣管插管、麻醉誘導均能夠刺激患者的血管神經(jīng)系統(tǒng),導致血壓異常上升,甚至嚴重者出現(xiàn)腦出血加重、腦疝等不良后果,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巨大的威脅[3-4]。因此,需通過有效且安全的麻醉方案緩解高血壓腦出血開顱血腫清除術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波動,保障手術的順利實施。七氟烷是一種全身麻醉藥,其對血管平滑肌與心臟具有直接作用,對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間接作用,不僅誘導迅速,且藥性穩(wěn)定。 2020 年 6 月—2021 年 5 月該院對 51 例高血壓腦出血開顱血腫清除術患者應用了七氟烷進行維持麻醉,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02 例研究對象均為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開顱血腫清除術患者。 納入標準:符合《高血壓性腦出血中國多學科診治指南》[5]中對于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標準,且經(jīng)頭顱CT 與MRI 檢查證實;具有開顱血腫清除術指征;首次發(fā)病;所有患者家屬均對該次研究方案知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外傷性腦出血;其他出血性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 嚴重臟器功能損傷且無法耐受手術者;免疫系統(tǒng)疾??;惡性腫瘤。 102 例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表劃分為兩組,各51 例。 對照組患者中男30 例,女 21 例;年齡 46~76 歲,平均(60.64±4.78)歲;腦出血部位為額葉20 例,基底節(jié)19 例,顳葉12例;高血壓病史 3~20 年,平均(10.20±4.85)年;其他基礎疾病為糖尿病8 例, 冠心病5 例, 高脂血癥3例,慢性支氣管炎3 例。研究組中男29 例,女22 例;年齡 45~76 歲,平均(60.58±4.64)歲;腦出血部位為額葉 21 例,基底節(jié) 19 例,顳葉11 例;高血壓病史3~18 年,平均(10.22±4.64)年;其他基礎疾病為糖尿病7 例,冠心病5 例,高脂血癥3 例,慢性支氣管炎2 例。 上述基線資料對比中,兩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該次研究已取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患者均給予積極的脫水、降血壓、降顱內壓等基礎治療。同時,兩組在全麻下實施開顱血腫清除術,術前30 min 肌內注入0.5 mg 阿托品(國藥準字H41020291;規(guī)格:0.5 mg×1 mL×10 支),完善各項術前準備工作,開放靜脈通道,通過多功能檢測儀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 麻醉誘導:芬太尼(國藥準字 H41020291;規(guī)格:0.5 mg×1 mL×10 支)2.5 μg/kg、順式阿曲庫銨(注冊證號 H20130537;規(guī)格:50 mL:500 mg)0.15 mg/kg、丙泊酚(國藥準字 H20040300;規(guī)格:50 mL:500 mg)2.5 mg/kg, 完成后連接通氣設備, 頻率調節(jié)至 20~30 次/min。 待麻醉誘導 4 min后,對患者實施氣管插管。根據(jù)患者情況選用血管活性藥物。對照組患者持續(xù)靜脈泵入瑞芬太尼(國藥準字 H20143315; 規(guī)格:2 mg)0.2~0.3 mg/h、 丙泊酚4.0~6.0 mg/(kg·h)進行麻醉維持。 研究組持續(xù)吸入3%~6%七氟烷 (國藥準字 H20173007; 規(guī)格:250 mL)、 靜脈泵入瑞芬太尼 0.2~0.3 mg/h 進行麻醉維持。 同時, 兩組術中均泵入硝普鈉 (國藥準字H11021635; 規(guī)格:50 mg)0.5~5.0 μg/kg 控制血壓,完成手術時停止用藥。
①比較兩組不同麻醉時間點[插管前(T1)、開始手術時(T2)、結束手術拔管時(T3)]時血壓[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與 收 縮 壓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率(heart rate,HR)的變化;②比較兩組患者恢復自主呼吸時間與術后睜眼時間;③比較兩組患者麻醉相關不良反應情況,包括嗜睡、心動過緩、寒戰(zhàn)、術中躁動、惡心嘔吐等。
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 T1 與 T2 時間點時 DBP 與 SBP 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3 時間點 DBP 與SBP 指標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不同麻醉時間點兩組患者的 DBP 與 SBP 指標對比[(),mmHg]Table 1 Comparison of DBP and SBP indexes at different anesthesia time poi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mmHg]
組別DBP T1 T2 T3 SBP T1 T2 T3研究組(n=51)對照組(n=51)t 值P 值102.52±4.56 102.65±3.52 0.161 0.872 73.45±3.58 74.54±4.23 1.405 0.163 85.20±3.03 95.52±4.20 14.231<0.001 160.65±3.03 161.45±4.02 1.135 0.259 112.32±2.52 112.85±3.65 0.853 0.396 116.02±2.52 125.65±3.02 17.485<0.001
兩組患者T1 與T2 時HR 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3 時間點 HR 水平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見表 2。
表2 不同麻醉時間點兩組患者的HR 指標對比[(),次/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HR indicators at different anesthesia time poi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imes/min]
組別 T1 T2 T3研究組(n=51)對照組(n=51)t 值P 值76.65±5.21 76.41±4.32 0.253 0.801 80.56±5.35 81.73±4.36 0.828 0.410 85.47±4.30 95.32±3.47 12.731<0.001
兩組恢復自主呼吸時間、 術后睜眼時間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恢復自主呼吸時間與術后睜眼時間對比[(),mi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time to regain spontaneous breathing and the time to open eyes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in]
表3 兩組患者恢復自主呼吸時間與術后睜眼時間對比[(),mi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time to regain spontaneous breathing and the time to open eyes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in]
組別 自主呼吸時間 術后睜眼時間研究組(n=51)對照組(n=51)t 值P 值9.57±1.48 9.56±1.38 0.035 0.972 13.50±4.58 13.47±3.06 0.039 0.969
研究組出現(xiàn)嗜睡與心動過緩各1 例, 對照組出現(xiàn)嗜睡、寒戰(zhàn)、惡心嘔吐各1 例。 研究組麻醉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92%與對照組5.88%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00,P=1.000)。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的危急重癥之一,若未及時清理血腫,易加重血腫與周圍水腫,并引起腦組織不可逆性損傷,甚至死亡[6]。目前,開顱血腫清除術是緩解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顱內壓, 降低致殘率與死亡率的首選治療方法[7-8]。然而,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壓波動較大, 易導致不可預知的腦組織繼發(fā)性變化,繼而加重腦水腫[9]。同時,血壓波動還能夠引起內分泌系統(tǒng)紊亂,促使大量細胞毒性物質釋放,損傷腦組織[10]。 因此,開顱血腫清除術中使用有效且安全的降壓麻醉方案,維持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wěn)定性,保障手術的開展效果十分必要[11]。
七氟烷屬于新型鹵素類麻醉藥物, 相較于其他吸入性麻醉,其誘導迅速,理化性質穩(wěn)定,對于呼吸系統(tǒng)的刺激性較小,且無組織毒性[12-13]。同時,七氟烷能夠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與心率,舒張腦部血管,緩解腦血管阻力,繼而改善腦氧代謝水平,增強腦組織缺氧耐受性[14-15]。 學者李光陰[16]對34 例行開顱血腫清除術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應用了七氟烷聯(lián)合瑞芬太尼維持麻醉, 結果顯示該組結束手術拔管時DBP(99.87±8.37)mmHg、SBP(154.87±11.56)mmHg、HR(87.65±6.26)次/min,均低于行靜脈泵注丙泊酚與瑞芬太尼維持麻醉對照組的 (107.87±8.12)mmHg、(172.65±12.72)mmHg、(97.03±6.39)次/min。 該文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在T3 時間點 (結束手術拔管時)DBP(85.20±3.03)mmHg、SBP(116.02±2.52)mmHg指標較對照組 (95.52±4.20)、(125.65±3.02)mmHg 低(P<0.01),T3 時間點時 HR(85.47±4.30)次/min 水平較對照組(95.32±3.47)次/min 低(P<0.01)。 結果可見, 雖然兩種麻醉方案對于術中血流動力學水平均未有明顯影響,但完成手術停用降壓藥物后,七氟烷對于血壓與心率的控制效果更為理想,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手術支持,這與李光陰報道結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為術中吸入七氟烷維持麻醉抑制了交感與副交感神經(jīng),促使外周血管擴張,繼而維持了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wěn)定性[17]。 方正春[18]將60 例腦出血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采用七氟烷與丙泊酚維持麻醉,結果顯示七氟烷組術后恢復自主呼吸時間(13.25±2.63)min、術后睜眼時間(16.69±1.62)min 多于丙泊酚組(8.55±0.99)min、(12.94±1.75)min。 該文研究中,研究組恢復自主呼吸時間 (9.57±1.48)min、 術后睜眼時間(13.50±4.58)min 與 對 照 組 (9.56±1.38)、 (13.47±3.06)min 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該文研究結果與上述結果不一致, 考慮可能與研究患者病情與術中操作時間所致的差異性有關。 從應用安全來看, 研究組麻醉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92%與對照組5.88%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果可見, 通過七氟烷進行麻醉維持并未增加不良反應概率,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 七氟烷能夠維持高血壓腦出血開顱血腫清除術患者血壓的穩(wěn)定性, 可作為降壓麻醉方案在臨床中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