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娜 徐勇軍 蘇玉萍
廈門市兒童醫(yī)院檢驗科,福建廈門 361006
維生素D是一種類固醇激素前體,屬于脂溶性維生素,參與調節(jié)體內鈣磷代謝。長期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佝僂病,引起生長發(fā)育遲緩[1]。近來研究發(fā)現維生素D與心血管疾病、肥胖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而且還影響自身免疫、組織炎癥和細胞活性[2-3]。維生素D可通過增強人體固有免疫,起到抵御呼吸道病原體侵襲的作用,同時維生素D與上呼吸道感染的關系密切,血清25-羥基維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與發(fā)病率呈負相關[4]。25(OH)D是維生素D在體內的主要存在形式,可以反映人體維生素D的水平,在維生素D合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目前國內對兒童大樣本量25(OH)D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文通過分析廈門地區(qū)體檢兒童25(OH)D的水平,為制訂相關疾病的預防措施和臨床診療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廈門市兒童醫(yī)院體檢的0~18歲兒童,共12 957名,其中男8029名,女4928名。納入標準:體格生長正常的健康兒童。同一兒童不同時期多次檢測,選擇第一次檢測數據。排除標準:患遺傳代謝病、胃腸道疾病、明顯骨骼異常、身體發(fā)育不良,嚴重肝腎疾病的兒童。按年齡分為嬰兒組(≤1歲)1080名,幼兒組(> 1歲且≤3歲) 3527名,學齡前組(> 3歲且≤6歲)4383名,學齡組(> 6歲且≤12歲)3516名,青少年組(> 12歲且≤18歲)451名。根據來院檢查的月份按季節(jié)分為春季3212名,夏季4776名,秋季2975名,冬季1994名。季節(jié)劃分依據:3、4、5月為春季;6、7、8月為夏季;9、10、11 月秋季;12、1、2月為冬季。按不同年齡組性別劃分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組不同性別兒童分組情況
1.2.1 維生素D測定 采集空腹靜脈血2 ml于抗凝真空采血管中,分離血清待檢,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法(CLIA)測定,儀器為LIAISON XL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分析儀儀器,試劑采用LIAISON 25(OH)D測定試劑盒,試劑、質控和校準品均購置美國DiaSorin公司。
1.2.2 25(OH)D分級與缺乏判斷標準 參考臨床指南標準[6]。血清25(OH)D< 20 ng/ml為維生素D缺乏,≥20且< 30 ng/ml為維生素D不足, ≥30且< 100 ng/ml為維生素D充足,≥100 ng/ml為維生素D過量。
觀察廈門地區(qū)兒童維生素D水平,不同年齡兒童、各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季節(jié)兒童血清25(OH)D水平分布有無差異。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總體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2 957名兒童血清25(OH)D水平的平均值為(29.59±9.33)ng/ml。其中維生素D不足5997例,占比46.28%,占比最高;維生素D充足5418例,占比41.82%;維生素D缺乏1542例,占比11.90%。
0~18歲兒童的血清25(OH)D水平隨著年齡增長出現明顯下降趨勢。25(OH)D水平嬰兒組最高,為(37.75±10.73)ng/ml,青少年組最低,為(23.65±6.49)ng/ml,不同年齡段兒童25(OH)D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不同年齡段維生素D營養(yǎng)情況比較,嬰兒組缺乏率(3.52%)和不足率(21.02%)最低,青少年組缺乏率(28.60%)最高,學齡組不足率(57.11%)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段兒童血清25(OH)D水平和營養(yǎng)情況比較
不同性別嬰兒組的兒童血清25(OH)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除嬰兒組外,其他各組的女童血清25(OH)D水平低于男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組不同性別兒童血清25(OH)D水平比較(ng/ml,x ± s)
不同季節(jié)兒童血清25(OH)D水平總體比較,冬季25 (OH) D水平最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春、秋季 25(OH)D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春秋季與夏季、冬季25(OH)D水平比較,春秋季>夏季>冬季,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不同季節(jié)兒童維生素D營養(yǎng)情況比較,維生素D缺乏率冬季(20.41%)>夏季(11.68%),夏季(11.68%)>春季(11.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不同季節(jié)兒童血清25(OH)D水平和營養(yǎng)情況比較
維生素D及其代謝產物具有多種生理功能,隨著兒童的快速成長,身體機能和代謝功能也隨之增強,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包括維生素D的需求也逐漸增多,因此兒童患上維生素D缺乏癥的風險增高[7-8]。近來也有研究表明[9]全球仍有超過10億例維生素D攝入不足,且在青少年兒童中普遍存在維生素D輕度不足。25(OH)D是維生素D在體內的主要存在形式,半衰期相對長,在血清中濃度穩(wěn)定。血清25(OH)D的高低可以反映人體維生素D的儲存水平,并且與維生素D缺乏的臨床癥狀是相關的[10]。其他研究[11]也表示25(OH)D是評價兒童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態(tài)的最佳指標。本研究通過分析廈門地區(qū)0~18歲兒童25(OH)D的水平與年齡、性別及季節(jié)的關系,廈門地區(qū)0~18歲兒童維生素D水平的營養(yǎng)狀況,為青少年及兒童合理補充維生素D及預防相關疾病的發(fā)生提供參考。
本研究結果表明廈門地區(qū)0~18歲兒童血清 25(OH)D 的平均值為(29.59±9.33)ng/ml,比昆明地區(qū)[12](27.44±8.82)ng/ml、佳木斯地區(qū)[13](24.20±9.97)ng/ml較高,0~ 18歲兒童血清25(OH)D 缺乏率為 11.90%,比昆明地區(qū)(19.33%)、佳木斯地區(qū)(17.99%)、中國兒童青少年[14](27.9%)低。分析原因為地區(qū)之間氣候差異、地區(qū)緯度,廈門屬于海濱城市,一年四季氣候宜人,適宜戶外活動;空氣質量的差異,紫外線容易受大氣污染影響,廈門空氣質量指數高,受大氣污染影響??;不同地區(qū)間兒童補充維生素D的水平參差不齊。
本研究發(fā)現,隨著年齡的增長,0~18歲兒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明顯下降,維生素D缺乏相應增加,與國內其他研究[6]一致,學齡組和青少年組血清25(OH)D缺乏和不足尤為明顯。分析原因為隨著兒童旺盛的生長發(fā)育,對維生素D的需求也逐漸增多;嬰兒組、幼兒組比其他年齡組25(OH)D水平高,與常規(guī)補充及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配方奶粉、父母對孩子補充維生素D的重視程度有關。而且在佝僂病防治方案中[15],建議從生后2周補充維生素D至3歲。對于學齡組和青少年組,處于生長發(fā)育快速時期,入學后學習任務重,戶外活動時間大多被安排在補習班補習,因此合成維生素D的量不足于滿足身體生長發(fā)育的需求,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家長逐漸忽視兒童對維生素D制劑的補充。
維生素D主要包括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人體大部分D3經日光照射后在皮下由7-脫氫膽固醇轉變生成。僅少部分來源于食物中的維生素D[16]。
2但皮膚合成維生素D的量主要取決于緯度、季節(jié)、日照角度和日照時間等因素[5]。本研究結果顯示兒童25(OH)D水平存在季節(jié)差異,冬季25(OH)D水平最低,夏季次之、春秋季最高,與廣州地區(qū)的研究[17]相比不太一致。維生素D缺乏率冬季>夏季,夏季>春季。夏季的缺乏率高于春季,考慮因廈門氣候屬于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春季氣溫舒適,而且近年來廈門春季雨水比往年減少,兒童戶外活動時間增加,與陽光的有效接觸變多。夏季雖然日照時間長,但天氣過于炎熱,兒童戶外活動時間減少,且較注重防曬,因此與陽光的有效接觸變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除嬰兒組外,其他各組的男童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女童,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大部分來自日光照射紫外線皮膚產生,女生相對于男生戶外活動較少,暴露陽光少,因此更容易造成維生素D的缺乏。
本研究的局限性:未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測定,不能準確區(qū)分25(OH)D2和25(OH)D3;缺乏統一的納入研究標準和缺乏判斷標準,可能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廈門地區(qū)0~18歲兒童維生素D水平輕度不足。隨著年齡增長維生素D水平呈現下降趨勢,因此,兒童需要及時合理地補充維生素D,特別是不能忽視對學齡期兒童和青少年的維生素D補充;鼓勵兒童多參加戶外活動;根據季節(jié)變化合理補充維生素D。應重視維生素D的重要作用,加強維生素D的健康教育,以便預防維生素缺乏癥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