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
[摘? ? 要]遵循“四位一體”學校體育建設目標,在明史的基礎上探尋紅色資源與小學體育教育的融合路徑,尋機開展特色化、多樣化紅色體育訓練活動,以史育人,以情感人,有效傳承紅色精神,深化黨史教育的需要,也是豐富小學體育活動開展形式,深挖體育學科育人價值的要求。故在小學體育教育中,我們需遵循“明史、尋機、實踐、升華”這一基礎路徑,將紅色教育充分滲透至小學體育教育中。
[關鍵詞]紅色教育;以史育人;以情感人
紅色文化是我國特有的民族文化,是健康的知識財富。在小學體育教育中,我們該如何“以史育人,以情感人”,構(gòu)建帶有紅色氣息的體育訓練活動、更好地完成植入紅色基因、鑄造紅色靈魂的教育目標呢?下面,筆者將以南京雨花臺區(qū)紅色教育資源在體育教育中的融入為例進行具體化的講解。
一、明史:整合地域資源,明確育人基礎
帶有紅色氣息的體育教學活動不應是建立在空中的紅色樓閣,而應該是與本地紅色文化、地域資源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在紅色體育活動構(gòu)建之前,教師首先要對本地獨有的紅色教育資源、黨的發(fā)展史、革命奮斗史有較為深入的了解。這一過程是教師對地域紅色文化及育人基礎的明確過程,只有明確了育人基礎,我們所構(gòu)建的紅色體育活動才能符合學生認知經(jīng)驗和認知興趣,更有情境性和體驗性。
南京地區(qū)紅色教育資源不勝枚舉。整合雨花臺區(qū)的紅色教育資源,我們可以分成如下幾種:
(一)紅色人物及其事跡
南京雨花臺區(qū)光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這些烈士的光榮事跡是共產(chǎn)黨人開拓進取、無私奉獻、頑強不屈等崇高精神品質(zhì)的具體展現(xiàn),也是活的黨史資源。何寶珍、郭綱琳、鄧中夏、惲代英、黃勵、吳振鵬、史硯芬、丁香、袁咨桐等雨花英烈的故事是雨花人口耳相傳的,也是生動而真實的紅色教育素材。
(二)紅色革命圣地、革命遺跡、遺物
江蘇南京雨花臺區(qū)以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孫中山紀念館、南京民間抗日戰(zhàn)爭博物館為核心建設的中小學“愛國教育”基地,集合了全區(qū)的教育資源,融匯老照片、老物件、老建筑,構(gòu)造了紅色教育實景課堂,為紅色教育在中小學校園的開展提供了現(xiàn)實支持。
(三)紅色文化作品
大型交響組歌《雨花臺——信仰的力量》;話劇《雨花臺》;雨花英烈丁香關于愛情、信仰、革命、犧牲的故事原創(chuàng)音樂劇《之愛》;以渡江戰(zhàn)役為題材的大型原創(chuàng)雜技劇《渡江偵察記》;現(xiàn)代京劇《梅園往事》等。紅色文化作品由紅色故事衍生,更具觀賞性和藝術性。
除了這些具體可感的紅色資源外,教師也不能忽視對紅色精神的挖掘,傳承抗戰(zhàn)精神、革命精神,匯總抗疫精神、扶貧攻堅精神,讓紅色精神跨越時空局限融合到一起,形成一幅動態(tài)的精神畫卷。
二、尋機:明晰融合原則,規(guī)劃育人路徑
滲透不是取代,而是深入的融合。在將紅色教育融入小學體育教學時,我們要尊重紅色教育特色,也要展現(xiàn)體育學科特色,將運動技能訓練與黨史教育、品質(zhì)教育密切結(jié)合。在尊重科學性、可行性、教育性、趣味性原則的基礎上,規(guī)劃育人路徑,看準機遇,細細規(guī)劃,從而確保紅色教育能夠與體育訓練長期共存。
(一)讓紅色文化成為體育課堂情境
在構(gòu)建紅色體育課程期間,教師秉承“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體育教育原則,以利于學生身體素質(zhì)或運動技能提升為標準,科學篩選體育活動,將紅色文化與跑、投、跳等基礎性田徑項目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設了一個又一個生動而具象的紅色教育情境。在此期間,將體育訓練中需要攻克的難題與革命道路上、黨的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艱難險阻重合到一起,以革命烈士的精神鼓舞學生,以具體化、實踐化的難題攻克活動深化學生對革命烈士做出的犧牲及其偉大品格的感悟,發(fā)揮好紅色教育與體育教育活動對彼此的促進作用。以紅色文化融入豐富體育訓練活動形式,提升體育訓練活動的趣味性,以體育訓練活動強化紅色文化教育的真實感和體驗性,提高紅色精神滲透質(zhì)量,切實落實“四位一體”的教育目標,發(fā)揮好紅色文化的植根鑄魂作用,提高紅色體育活動的教育意義。
(二)將體育課堂搬入紅色教育基地
紅色教育基地是天然的紅色教育情境。在紅色教育基地中開展體育訓練和文化教育活動,能夠帶給學生沉浸式的紅色文化體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在與周圍環(huán)境的自主對話中主動接受紅色精神、紅色文化熏陶,以更自覺、自主的姿態(tài)加入紅色文化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中。因此,在構(gòu)建小學紅色體育教育活動時,教師也可以以本地豐富的革命文化遺跡為依托,開展愛國主題教育研學活動,在紅色文化主題中滲透軍訓活動,以紅色教育基地這一莊嚴、肅穆的真實情境點燃學生向烈士致敬、向軍人學習的熱情,將對紅色文化遺跡的探索與基礎的體育訓練活動融合,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一樣的體育訓練體驗。
三、實踐:設計多元情境,融合多種訓練
在將紅色文化融入體育訓練中時,我們同樣要重視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的多樣性。以多樣的訓練情境沖淡基礎性體育訓練項目的枯燥之感,以多樣化教育情境的設置來擴大紅色文化宣傳氛圍,豐富學生頭腦中累積的紅色知識,進而達到更優(yōu)的黨史教育、紅色教育效果。
(一)設計形式多元的體育訓練情境
在將紅色文化引入小學體育課堂時,教師可根據(jù)不同的技能訓練要求,選擇不同的紅色文化故事,從而創(chuàng)設出多元化的體育訓練情境。如,在開展紅色體育教育的過程中,以郭綱琳烈士在淞滬會戰(zhàn)參加戰(zhàn)地服務團、支援前線的故事為藍本設計“救傷員”100米短跑競速訓練活動,讓學生扮演郭綱琳烈士及其戰(zhàn)友,兩兩結(jié)組,抬擔架(雙竹竿),沿賽道完成100米競速賽跑任務,訓練了學生的協(xié)調(diào)配合能力,增強了學生的下肢力量,幫助學生掌握了100米短跑速度提升技巧;以“保軍需”這一抗戰(zhàn)場景為依托,融合跑步訓練、跳躍訓練、投擲訓練等多樣化的訓練活動,根據(jù)場景變換訓練項目,提升體育訓練活動的體驗性和綜合性等等。
(二)設計多樣的成果展示活動情境
將紅色文化融入體育訓練中,既需要提升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設計多樣化的體育訓練情境,以紅色情境豐富體育課堂組織形式,也需要尊重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紅色文化探索中的主體地位,設計開放式的紅色體育學習成果展示活動。如,在紅色體育運動開展一段時間后,學生對紅色文化與體育訓練融合的路徑有了較為清晰的了解,對于如何用肢體語言展現(xiàn)紅色故事有了一定的見解。在這一基礎上,組織了以渡江戰(zhàn)役為主題的“體育表演設計比賽”,鼓勵學生融合田徑、球類、體操類體育項目學習成果,自主設計能夠表現(xiàn)渡江戰(zhàn)役盛況或精神的體育表演、體育游戲;在紅色體育教育實施期間,我們組織了以“慢跑看雨花臺”為主題的親子體育訓練及展示活動,鼓勵家長陪伴孩子圍繞雨花區(qū)紅色基地慢跑,邊跑邊講紅色故事,并以運動繪畫或運動日記的形式記錄。之后,又組織專題展示活動,通過讓學生分享運動經(jīng)歷和紅色文化感悟經(jīng)歷,強化學生的獲得感與成就感,同時強化學生的體育訓練和紅色文化探究興趣。
四、升華:立足紅色傳承,重視情感引導
紅色精神是紅色文化教育實施的核心,在小學紅色體育教育建設與發(fā)展期間,教師需看到紅色體育項目的獨特性,以紅色文化傳承為立足點,改善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重技能訓練,輕情感教育的問題,全面落實“四位一體”小學體育教育目標。如在“救傷員”100米短跑競速訓練活動,以“和郭綱琳一起救傷員”情境為支撐設計評價用語如下:
當學生懈怠、疲憊時,筆者會告訴他們:“時間就是生命,戰(zhàn)士們等著你們?nèi)ゾ让?。”當學生因想要贏得比賽而發(fā)生爭端時,筆者會告訴他們:“你們是戰(zhàn)友,不是敵人,內(nèi)訌是會影響戰(zhàn)爭結(jié)果的?!?/p>
在獨具特色的評價用語的支持下,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得到了充分的調(diào)動,這樣他們在紅色體育訓練中能更好地還原革命場景,傳承了以集體為重,以大局為重的革命精神,踐行了“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
紅色故事、紅色文化是支撐中華民族實現(xiàn)復興偉業(yè)的精神力量,小學階段是學生價值觀確立的關鍵階段。在以“四位一體”為目標的小學體育教育實踐中,需深入挖掘地域特色黨史文化、紅色文化,在文化梳理中尋求機遇、明晰路徑,設計多樣融合教育活動,切實傳承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發(fā)揮好體育的育德功能。
參考文獻:
[1]呂同雨.臨沂市中小學紅色體育開展現(xiàn)狀及發(fā)展策略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21.
[2]夏盧根.小學體育情境式教學的育人策略[J].教書育人,2014(23):65.
(責任編輯: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