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靜
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思維教育工具,它使學生能夠簡化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降低學習難度,完善和組合知識體系,為學生的包容性認知構建完整的教育模式。小學語文教師運用思維導圖輔助教育,主要是幫助及時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充分利用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幫助小學生快速理解、交流、學習要點。
關鍵詞:思維導圖;大單元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學語文教師為了讓學生實現(xiàn)個體的語文學習能力的綜合發(fā)展、綜合進步,應該善于運用思維導圖,還能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得到思維層面的指引和幫助。教師要從閱讀、寫作、口語鍛煉等等層面去幫助學生,同時又能讓學生在學習知識同時,更富有效率。教師要讓學生對于思維導圖產(chǎn)生辯證的認識,切不可對其產(chǎn)生依賴,而是要用心去化解學習難題,并且在提高學習能力后,養(yǎng)成更深厚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教學理念相對落后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提出,小學語文也處于發(fā)展變革之中,教學理念已發(fā)生改變,但是依然存在部分教師對教學改革的認識不夠徹底,還是過于注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對于學生應該具備的語文素養(yǎng)重視程度不夠,以考試的成績判斷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并不明顯。這就導致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學習興致不高,語文成績中等的學生提升成績慢,成績好的學生難以進一步提高,不利于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二)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相對陳舊
在我國部分地區(qū),一些小學語文教師仍舊采用"老師講。學生記"的教學模式,雖然有的教師嘗試探索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但是由于其長時間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加之對小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評估出現(xiàn)偏差,使得其所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僅僅是模仿其他人的教學方法。長此以往,既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使小學生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同時也不利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
(三)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較低
小學生其身體以及心智正處于發(fā)育的時期,對于未知的世界充滿了極大的好奇心,而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其中的知識對于小學生而講相對龐雜、分散,這就使得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難以入門,更加難以形成高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加之為了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一些教師的教學目標與教材內(nèi)容偏離較大,學生難以在教材中找到與之相對應的內(nèi)容,不利于學生課后的復習以及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對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也起到一定的阻礙。
二、思維導圖構建小學語文課堂的可行性措施
(一)進行對比歸類,發(fā)現(xiàn)文章規(guī)律
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比歸類文章中的知識,以促進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一些規(guī)律。當然,在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對比歸類時,教師采取的閱讀教學方式就可以適當?shù)剞D(zhuǎn)變一下,將群文閱讀融入其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素材。
例如在學習《太陽》這一課時,學生需要了解說明性文章中應用的說明方法,需要了解作者是如何利用說明方法將文章說清楚的。同時,在開展說明文教學《鯨》和《風向袋的制作》,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歸納總結(jié)和對比三篇文章中應用的說明方法和寫作技巧。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即便是閱讀三篇文章,學生也沒有感到內(nèi)容混雜,反而很容易地找到了說明文的寫作規(guī)律。在思維導圖的對比下學生發(fā)現(xiàn),說明性文章最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列數(shù)字、作比較、打比方和分類別;而通過這些說明方法的應用,會對事物的概念有清晰的認知。借助思維導圖,學生在群文閱讀的自主探究中,有效提高了閱讀質(zhì)量,同時在掌握文章規(guī)律的基礎上找到了閱讀方法。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開展群文閱讀,促進學生在條理清晰的對比歸類中把握文章的規(guī)律,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引導探究
思維導圖不僅具有直觀性的作用,還具有引導學生探查能力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課文解讀,必須要讓學生去深入文章了解到"問題"與"答案"之間的編排與聯(lián)系。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理解能力,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帶問閱讀"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學生的閱讀只是單純的進行瀏覽極大的消磨了閱讀時間,這就讓學生的課文瀏覽無法起到實質(zhì)性的效果,從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而想要將這一問題進行解決,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通過導圖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帶問閱讀",帶著問題找答案,讓閱讀更加精確更加有針對性,這樣才能夠真正有效地保證閱讀效率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篇課文時,就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文章探索,通過圖形的模擬與構造讓學生去對慈祥的"母愛"與"嚴格"的父愛進行區(qū)分,并加以探查和尋找,為學生指出閱讀方向,通過這種指引性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去深層的揣摩人物性格。從而去深入文章中心,去深刻的揣摩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為文章最終的升華主題做出考量與鋪墊。
(三)在開展口語鍛煉時使用思維導圖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針對性的口語任務,并且讓學生在完成相關的任務后,又能提高本人的自信心和內(nèi)在收獲,還能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xiàn)成倍的提高。為此,教師應該讓學生認真地完成相關的思維導圖,又能在學生化解自我的迷失和盲目,在完成相關的口語鍛煉的項目時,能由衷地懂得自己應該完成的每一步的學習任務,還能在此同時,讓自己的學習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
例如,教師在開展大單元教學關于"將民間故事"的口語訓練時,應該通過思維導圖,知道自己應該講怎樣的民間故事,也能知道自己應該怎樣的方法和模式去完成相關的講解,由此學生才能在講故事的同時,充分鍛煉自我的口語能力,還能讓本人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應變能力、講故事能力得到綜合性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探索任務,還能在完成探索任務后,增強本人的自信心和獲得感。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是改良課堂,引導學生進行精確閱讀極佳的教學工具。通過思維導圖的直觀、引導、串接的多重作用去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提高課堂效率,活躍學生思維能力最為實效的教學工具。
參考文獻
[1] 劉燕.以思維導圖生發(fā)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的敏感點 ——關于部編版神話單元教學的一些嘗試[J].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20,(4):29.
[2] 韓雪偉.借助思維導圖,搭建閱讀支架 ——統(tǒng)編教材二(下)《青蛙賣泥塘》第一課時教學設計[J].小學教學參考,2019,(16):68.
[3] 劉嬌蓮.思維導圖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究[J].語文課內(nèi)外,2019,(4):40.
[4] 鄒玉梅.思維導圖在小學三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語文課內(nèi)外,2019,(18):166.
[5] 李海霞.小學語文單元導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J].魅力中國,2016,(3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