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晏 鈮
從2017年開始,《浙江省高考語文考試說明》題型示例中,文學類文本閱讀的中國小說閱讀都有葉紫的《古渡頭》,這篇文章來自2014年全國卷Ⅰ。這篇閱讀中有這樣一道題:作品是怎樣敘述渡夫的故事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這道題考查的是小說敘述方面的知識,這一知識點在《外國小說欣賞》第一單元的第一個話題中有闡述。
不妨先來看這道題的參考答案:
①以“我”的視角來敘事,使事件顯得真實可信;②以“錢”為話題,引入渡夫的故事,喚起讀者的閱讀興趣;③多用對話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經(jīng)歷,使敘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寫與渡夫講述相結合,賦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傷的詩意美。
答案中涉及了敘述角度、敘述人稱、敘述腔調(形式)、速度控制等四個方面。這恰好就是《外國小說欣賞》第一單元“敘述”話題中所闡述的四個方面。
事實上,從2016年開始,浙江卷就開始涉及“敘述”這一考點。2016年浙江卷詩歌鑒賞題所選材料為劉克莊的《北來人二首》,其中一道試題是:這兩首詩在敘事上有何特色?試作簡要分析。2017年浙江卷的詩歌鑒賞題材料是白居易的《采地黃者》,也考查了該知識點:這首詩的敘述與對比手法特色鮮明,試作賞析。2019年浙江卷文學類文本閱讀材料是蕭紅的《呼蘭河傳(節(jié)選)》,其中有“分析本文敘述上的特征”的試題。這道題直接要求考生就選文的“敘述特征”進行分析。
那么,“敘述”這一話題到底包含了哪些細化的知識,答題時又大致有哪些思考的方向呢?筆者擬以《外國小說欣賞》第一單元話題“敘述”的知識為依據(jù)進行梳理。
方向一:敘述角度
敘述角度或視角,是指小說敘述的立足點,它決定了敘述者以何種身份、何種角度來講述故事。在敘述角度方面,第一要考慮的是敘述人的問題,即故事由誰來講。鑒于此,作者和讀者都需要思考以下問題:誰來講,為什么是“他”來講,“他”是誰(年齡、身份、性別、職業(yè)、經(jīng)歷、性格等),和小說故事情節(jié)以及小說中的人物是什么關系,“他”對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持何種態(tài)度?敘述人的年齡、性別、身份、職業(yè)、地位等決定了敘述的腔調、口吻、語言等。比如,孩子視角和老人視角就是不同的,孩子涉世未深,老人滄桑世故,對于世界和人生,前者仰視,后者俯視?!蹲8!返墓适聻槭裁词恰拔摇边@樣一個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來講,中間為何又穿插“中人”衛(wèi)老婆子(“交了好運了”)和祥林嫂(“我真傻,真的”)的敘述?這些都會影響小說的主題和表達效果。
敘述角度還包括全知視角和有限視角。全知視角中,敘事人相當于“上帝”,對整個故事都了如指掌。有限視角中,敘事人所知受視、聽等限制,讀者需要仔細閱讀、認真思考才能理解故事。一般說來,傳統(tǒng)小說比較喜歡采用全知視角,而現(xiàn)代小說有限視角運用得相對多一些。但也不乏兩者結合轉換的情況,比如蘇教版高一必修②教材中《最后的常春藤葉》,全文主體部分采用的是全知視角,而結尾處則采用了有限視角,讓蘇艾來交代事情的原委,從而達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敘述視角的轉換還可以起到深化主題的重要作用,也可以增加作品的藝術容量?!读主煊襁M賈府》一文中則運用了轉換敘述視角的方法,用人物之間的相互觀察來刻畫人物的外貌特征。賈母及賈府中的重要人物是通過林黛玉的眼睛和心理感受來寫的,而黛玉的外貌和氣質則通過王熙鳳、賈寶玉和眾人的眼睛來觀察。這樣,每個人物的肖像既都具備一定的客觀特征,又打上了敘述主體的感情烙印,成為主客觀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從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給讀者留下相對客觀又全面的印象。
方向二:敘述人稱
人稱是區(qū)分敘述人在敘述時是站在局內還是局外的依據(jù)。第一人稱(我)屬于說話人,第二人稱(你)是聽話人,第三人稱(他)是說話人、聽話人以外的人。此處不贅述三種人稱各自的使用效果,重點談一談同一篇小說中人稱轉換的問題。浙江省2011年語文樣卷現(xiàn)代文閱讀(二)是秘魯作家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的《胡安發(fā)現(xiàn)了一條繩索》。這篇小說全文采用第三人稱敘述,結尾兩段卻轉換成第一人稱。這種人稱轉換拉近了作品與讀者的距離,使故事更具有真切感,同時還故意隱藏胡安的心理等敘述內容,留給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锻鈬≌f欣賞》中《安東諾夫卡蘋果》一文是采用第一人稱來敘述的,但在第三節(jié)莊園狩獵的倒數(shù)三段卻變成了第二人稱。這種人稱的轉換,意味著敘述者“我”移位到了小說之外,有欣賞、依戀和傾訴的意味。而且“你”的稱呼和表述,極易把讀者帶入情境之中,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小說的節(jié)奏也由前面狩獵時的緊張激烈變得舒緩平和起來,充滿了慵懶、安寧、甜蜜的氣息??傊?,人稱的交叉或轉換,能讓作品同時具備幾種人稱的表達效果。
方向三:敘述順序
敘述順序包括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等。一般來說,小說都是按事情發(fā)生的先后順序來講述的,也就是順敘。這樣講述的好處是條理清晰,脈絡分明,層層深入,給人留下清晰的印象。但有時候為了突出某種效果,也會采用倒敘的方式,比如《祝?!罚葘懴榱稚┢嗳凰廊?,也就是先說故事的結局,再來講述祥林嫂的一生。這樣不僅設置了懸念,還有力地渲染了濃厚的悲劇氣氛。
插敘和補敘都是順敘的補充,也就是對主要情節(jié)或中心事件進行必要的補充說明。插敘的作用一般為:使情節(jié)更加完整,更有邏輯性;使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使人物形象(性格)更加鮮明,主題更加突出。同時,在敘述的過程中宕開一筆,避免了平鋪直敘,使小說曲折有致,搖曳生姿,能增加閱讀趣味。補敘有兩種情況。一是在文章最后,對影響事件發(fā)展的關鍵伏線予以披露,使之真相大白,震撼讀者,產(chǎn)生強烈的戲劇效果。一般是簡短的點睛之筆。二是對敘述中提到的主要時間和人物進行補充交代。
補敘和插敘的區(qū)別如下:
①插敘不是敘述的主體組成部分,一般不發(fā)生在敘述主流的時間范圍內。刪去它雖然會影響和削弱主題的深刻性,但不影響主要情節(jié)的完整性。
②補敘是情節(jié)構成的一個有機部分,一般發(fā)生在記敘的時間范圍內,刪去它會直接影響情節(jié)的完整性。
③補敘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敘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平敘一般出現(xiàn)在長篇小說中,考試時出現(xiàn)的可能性極小,此處不予討論。
方向四:速度控制
小說里的時間與生活中的時間是不對應的。小說有自己的節(jié)奏,有時加速,一筆帶過;有時減速,徘徊不去。小說的生命魅力與生動性,恰恰體現(xiàn)在速度的不停變化和恰到好處的節(jié)奏上。當小說要加快敘事速度時,一般采用簡約的概括性敘述,而當小說要放慢敘事速度時,就會進行大量詳盡的描寫。比如,《安東諾夫卡蘋果》中大量的場景描寫,《山羊茲拉特》中關于環(huán)境變化的描寫,《禮拜二午睡時刻》中對火車所經(jīng)過的幾個一模一樣的小鎮(zhèn)的描寫等,這些都使小說的節(jié)奏變得舒緩。敘述和描寫,是控制小說速度和營造敘事波瀾的法寶,它們能讓小說呈現(xiàn)出一種有張有弛的敘述節(jié)奏。
2019年浙江卷《呼蘭河傳(節(jié)選)》中“分析文本敘述上的特征”一題的參考答案第③④點如下:
按照時間順序自然展開,敘述散文化,節(jié)奏舒緩。注重場景的細節(jié)描繪,細膩、生動、傳神。根據(jù)以上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這一表述是不夠準確的。準確來說,“注重場景的細節(jié)描繪”不屬于“敘述”特征。我們不妨重新組織答案:按照時間順序自然展開,敘述過程中,穿插了大量的場景描寫,描寫細膩、生動、傳神,使整個敘述節(jié)奏舒緩,呈現(xiàn)散文化特點。
同時,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還會運用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還可能插入回憶、敘寫歷史、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如插入神話故事、童話、民間傳說)等。這些手法的運用,能舒緩原本緊張的情節(jié),能更充分地抒發(fā)情感、表達觀點,也能更好地引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
另外還有延遲、搖擺等手法的運用,也能起到調節(jié)情節(jié)的作用。比如《牲畜林》中,六次采用延遲的手法,遲遲不讓朱阿扣響扳機,整個小說在戰(zhàn)爭陰影的籠罩下,在朱阿緊張的情緒中,卻讓人感覺到一陣陣的輕松,別有幽默感和喜劇效果。
方向五:敘述腔調
莫言說,腔調,并不僅僅是指語言,而是指他習慣選擇的故事類型、他處理這個故事的方式、他敘述這個故事時運用的形式等全部因素所營造出的那樣一種獨特的氛圍。也就是說,腔調是作家創(chuàng)作或者敘述人講述故事的一種獨特風格,但也有一些作家會把自己的腔調抹除干凈,完全讓人物自己在那里說話和活動,比如海明威的“零口吻”或者說“無腔調”就是這種類型。
有腔調的小說一般以“講述”為主,也就是說小說中有許多敘述者的敘述,其中還夾雜著敘述者的情感、判斷;而無腔調的小說一般以“顯示”為主,敘述者不夾雜主觀情感,客觀地展示畫面和場景,是非曲直交由讀者去判斷。相對來說,“顯示”重客觀呈現(xiàn),講述人一般是旁觀者;而“講述”帶有主觀色彩,講述人為親歷者、參與者,和故事及故事的主人公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比如,《橋邊的老人》重“顯示”,而《祝福》重“講述”。《祝?!返臄⑹稣摺拔摇薄粋€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在被瀕死的祥林嫂問過有無靈魂和地獄之類的問題之后,良心上惶恐不安,同時對魯鎮(zhèn)的封閉落后及魯四老爺?shù)氖嘏f無情有說不出的反感。因此,小說中有大段的“我”對祥林嫂一生尤其是死亡的看法,體現(xiàn)自我的省察。
方向六:表達技巧
恰當?shù)谋憩F(xiàn)方式和表達技巧有加強敘事效果的作用。比如,《橋邊的老人》一文,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最主要動力是對話。小說情節(jié)簡單,它的展開主要借助人物的對話。該小說的對話簡單高效、簡潔節(jié)制,蘊含了所有該有的生動細節(jié),反映出人物的個性和心理。而《墻上的斑點》則以意識流的方式來架構和推動整個小說的發(fā)展?!蹲8!贰渡罅帧贰肚灞l(wèi)與葫蘆》等則采用了重復敘述(事)的方法?!蹲8!分卸嗵幉捎昧酥貜蛿⑹碌氖址ǎ沃貜兔鑼懴榱稚┑耐饷?,兩次寫祥林嫂說“我真傻,真的……”?!肚灞l(wèi)與葫蘆》中,兩次寫到清兵衛(wèi)是如何細致地處理葫蘆的,表現(xiàn)出清兵衛(wèi)對葫蘆的由衷熱愛和樸實又高超的處理技藝等?!渡罅帧穭t是情節(jié)重復,作者六次讓朱阿摸到扳機卻到最后一次才扣響扳機?!蹲8!愤€采用了多重敘述或稱復調的敘事手法,不僅“我”在講祥林嫂的故事,衛(wèi)老婆子也在講(“現(xiàn)在是交了好運了”“她交了好運了”),祥林嫂自己也在講(“我真傻,真的……”),三重敘述互相補充、相互印證(有的小說中是相互顛覆,比如芥川龍之介的《莽林叢中》),完善了情節(jié)。除了以上這些手法之外,還有鋪敘、渲染、對比等手法的運用都能加強敘事效果。
以上六個維度是考查敘述特征時可以思考的六大方向。除以上六個主要方向之外,還可以從結構安排和語言特色等方面思考它們對敘述的影響。比如,鋪墊、伏筆與照應、延遲、一波三折、困境設置、危機爆發(fā)等有加強敘事效果的作用;再比如,口語化的明白曉暢的語言、富有地方特色的樸實客觀的語言等也能突出敘事效果。
必須注意的是,不管是敘述還是其他的技巧,都是為情節(jié)、人物、主題服務的,它們都有各自的藝術效果。
2018年全國卷Ⅰ文學類文本閱讀命題文本是阿成的《趙一曼女士》,其中有這樣一道試題:
小說中歷史與現(xiàn)實交織穿插,這種敘述方式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①既能表現(xiàn)當代人對趙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現(xiàn)趙一曼精神的當下意義,使主題內蘊更深刻;②可以拉開時間距離,更加全面地認識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③靈活使用文獻檔案,與小說敘述相互印證,使藝術描寫更真實。
這道題是對“敘述”這一考點的細化考查,是在常規(guī)題型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這可能是全國卷試題的一種趨勢,即答題方向細化明確,讓考生無套路可尋。但不管試題問法如何改變,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掌握了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知識、基本規(guī)律,解答此類試題并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