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澄懷園始末與清代文學活動

    2021-12-23 13:03:07侯曉琴
    關鍵詞:翰林文人

    侯曉琴

    (浙江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 杭州310028)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古代園林與文學的研究熱度漸趨上升,至今已取得不菲成果。研究者從先秦至明清的文學中尋找園林因子,探求園林與文學的互動。從地域角度來看,這些園林遍歷南北,其中以北方長安、江南蘇杭、巴蜀成都等地園林最為典型;從園林類型來看,主要涉及皇家園林、寺觀園林、私家園林甚至細分到商人園林等。本文應研究趨勢所向,以清代京師的翰林花園——澄懷園為案例,管窺它與清代文學活動的關系,發(fā)掘園林在中國古代文學書寫中的價值意義所在。

    一、有關澄懷園

    澄懷園舊名鷗鷺莊[1],位于圓明園福園門外,是北京西郊古代園林之一。據(jù)馬延玉《澄懷園》一文,澄懷園所在的園林片區(qū)原為前明私園,清初收歸內(nèi)務府奉宸苑,歷經(jīng)數(shù)代人修葺,終成包括圓明園在內(nèi)的大面積園林景觀。[2]澄懷園始建于康熙年間,最早是大學士索額圖的賜園。康熙何時賜園給索額圖,張寶章撰文說是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3]。這一年玄燁建成暢春園并以之為御園,為方便群臣就近朝見,他把暢春園周邊土地賜予朝廷重臣和成年皇子建造居所,于是佟氏園、自怡園、索戚畹園、萼輝園等同時在一年之中建成,它們實際都是暢春園的附園。索戚畹園位于暢春園北側,它是皇帝賜給索額圖的居所。此前,因智擒權臣鰲拜有功,索額圖很快由侍衛(wèi)升為國史院大學士,不久授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又因康熙帝的孝誠仁皇后是索額圖兄長之女、皇太子胤礽生母,故索額圖深得康熙帝信任。賜園在當時是與索額圖國戚身份及政治功勛相匹配的莫大榮耀,不過在十多年后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索額圖因卷入康熙諸皇子的皇位之爭而被朝廷拘捕,最終死于獄中。索額圖死后,索戚畹園也被內(nèi)務府收回。雍正登基后以圓明園為御園,御園建成前,索戚畹園一度作為上書房設地,是張廷玉、朱軾、徐元夢、嵇曾筠等諸皇子師傅行走之處。雍正三年(1725年),朝廷把索戚畹園賜予直書房的九位廷臣居住,九人者分別為張廷玉、朱軾、蔡珽、吳士玉、蔡世遠、勵宗萬、于振、戴瀚、楊炳,張廷玉《賜園紀事八首》前序記此事甚明。九人之中,張廷玉、朱軾、蔡世遠等直上書房,吳士玉、勵宗萬、于振等直南書房?!按藘蓵吭~臣得居之始,俗稱翰林花園”[4]208,翰林花園的叫法由此得來。到雍正六年(1728年),張廷玉始以“澄懷”二字命名所居之園,此后“澄懷園”便成為這座翰林花園的正式名稱?!俺螒选笔强滴跷迨辏?713年)張廷玉扈從塞外時皇帝所賜御書,其命名之由,詳見張廷玉《以澄懷名所居之園恭記二首》之前序:“茲所居之地,碧水瀠洄,不染塵滓,于‘澄懷’之義有會心焉。敬以二字名園,佩圣誨,志景觀,兩朝圣主知遇之恩,微臣戴高履厚之悃,與此水俱長也?!保?]331此后歷乾隆、嘉慶、道光、咸豐數(shù)朝,澄懷園始終為兩書房翰林直廬。歷史上的澄懷園曾幾度被難,先是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不慎失火①,雖然撥款修葺,“而山茨水檻已殊昔觀”[4]208,其后在咸豐十年(1860年)與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又兩次遭西方列強破壞。咸豐十年十月初四日總管內(nèi)務府大臣明善在《明善奏查得圓明園內(nèi)外被搶被焚情況折》中記錄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聯(lián)軍踐踏圓明園及其周邊園林的罪惡事實:“……澄懷園內(nèi)近光樓六間、值房八間……等處均被焚燒”[6]。王闿運在《丙寅人日,因散帙,見高大心夔庚申人日見寄詩,憶舊游,作示知者》中所說“清晨夷歌滿都市,一炬便燼澄懷園”[7],就指此事。李慈銘《桃花圣解庵日記》記何秋濤《朔方備乘》八十卷即毀于此次澄懷園遭焚時。[8]庚子國變中,圓明園及其附屬園林再遭劫掠,澄懷園也成為一塊荒地。澄懷園之后的命運,鄧珂《清代翰林花園考略》與馬延玉《澄懷園》俱有記述。從這兩篇文章可知,民國年間,澄懷園先是被賞作紹英的私產(chǎn),之后又被張學良買去作為東北難民救濟院,后改為東北義地,用作埋葬客死的東北籍人士的墳地,因廣植桃樹,又稱東北桃園。

    二、澄懷園:翰林直廬與宴游角隅

    澄懷園作為上書房與南書房翰林的直廬,從雍正朝起就是上層文人宴游、進行文學活動的重要場所。張廷玉居澄懷園期間創(chuàng)作過大量文學作品,如《澄懷園語》《澄懷園詩選》《澄懷園載賡集》《澄懷園文存》等,其中一些作品描寫了翰林文人在澄懷園內(nèi)的日常生活情景。如《賜園紀事八首》云:“勝景從天錫,良朋選地居。廉攜清獻鶴,樂對達莊魚。泛月同移舫,張燈各校書。家家蘭蕙茂,承露傍階除?!保?]326—327又《題勵滋大編修郊居圖二首》云:“自理牙簽自詠詩,澆花偏愛夕陽遲。侍臣安得閑如此,知是蓬山下直時?!保?]327又《和太宰蔡若璞前輩》云:“……詩自偶閑得,春因好句留?!酥迸阌五?,斜陽半上樓?!保?]327又《偶閑作》云:“退食有余暇,虛齋偃仰時?!魤β勚勺樱b自公詩。”[5]353從張廷玉的作品可知,當時澄懷園翰林皆攜家中晚輩同居,退直后,既可與園居友人相與游樂、品畫、寫詩,又可各自??睍?、蒔花弄草等。

    乾隆年間在蔡新主持下繪制的《澄懷八友圖》《澄懷二十友圖》與道光時在杜受田主持下繪制的《澄懷園十友圖》有圖有文,對澄懷園翰林文人退直生活的展示更加直觀形象?!冻螒寻擞褕D》所繪八友為直上書房的八人:梁錫玙、周玉章、程景伊、周長發(fā)、陳惠華、張?zhí)╅_、觀保、蔡新,汪由敦《澄懷八友圖記》詳記畫中人物與情景云:

    步而向板橋,奚奴捧書隨者,為少詹事介休梁確軒。橋之左佇俟者,為學士仁和周藥欄。藥欄素善琴,一童子捧古錦囊,盛素琴一,其所嘗操者。緣山蹊稍折,山麓縮而嵌。山之巔蒼松數(shù)株,落落如離立。兩髯翁對坐其下:一為少司馬武進程莘田;髯多而半白者,為學士會稽周蘭坡,各拈詩韻若聯(lián)句狀。傍有一人獨坐梧陰下,執(zhí)紙筆欲作書者,則副都御史安州陳月溪云。涼亭前,數(shù)童奴展畫卷,一白須老人從旁指點,為編修金匱張酉堂。其一屹立諦視者,為少司馬長白觀補亭。補亭與確軒皆不寓園中,然下直輒數(shù)數(shù)至,不異鄰并。最后一人揮羽扇飄然而來,鬅頭童挈茶具隨后行,則少司寇漳浦蔡葛山也。[9]

    《澄懷園十友圖》所繪十人為直上書房的杜受田、徐士芬、賈楨、吳鐘駿、朱鳳標、丁嘉葆與直南書房的戴熙、張芾、何桂清、祁寯藻。祁寯藻《題〈澄懷園十友圖〉》前序記此圖長一丈、高丈余,畫面人物各自情狀如下:

    其步石而前者,崧甫也。近光樓下倚石垂釣者,篠蒲也。旁坐石床者,根云也。隔荷橋倚樹立者,筠堂也。離立者,誦蓀也。對面持卷雅步若笑而迎者,文正公也。前軒羅書冊坐而撫膝者,寯藻也。對坐展卷者,惺葊也。重岡逶迤,涼翠淪漪,小艇載書,縱蒿所之,二客翛然,若語若思,右則桐軒,左則鹿床也。[10]342

    這些以澄懷園文人退直生活為主題的畫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了翰林文人讀書、賞畫、作詩、寫字、聽琴、品茗、垂釣等豐富多樣的園居生活,對我們了解當日文人的宴游情形有重要意義。

    從汪由敦的記述可知,翰林文人不一定全住澄懷園內(nèi),如梁錫玙、觀保二人就不在園中居住,但他們“下直輒數(shù)數(shù)至,不異鄰并”,可見宴集之盛。上書房文人金甡記同直倪承寬招飲頻繁:“首春兩度勤招邀,……酒闌別有后期訂”[11],另一位上書房文人汪如洋邀嚴福、邵玉清、陳萬全等小飲寓齋,作象戲,得五古一首云:“明日訂集梅垞齋”[12],梅垞即陳萬全,可見他們相聚也是頻繁的。孫衣言約同直八人作展重陽于樂泉西舫,酒后作詩曰:“昨日飲酒水西閣〔昨飲朱尚書近光樓〕”[13],這是咸豐六年(1856年)澄懷園文人的宴集頻度,看來和以往并無差異。歷史上八友、十友及二十友圖的繪制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澄懷園文人宴集之盛?!冻螒寻擞褕D》繪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到二十九年(1764年),八友中除張?zhí)╅_外,余七人或遷或歸,至是陸續(xù)入直又得七人,此七人為陳兆侖、金甡、李中簡、盧文弨、謝墉、倪承寬、汪永錫。因葉繼雯《欲林館詩集》附記特別記載了這件事,所以祁寯藻推測澄懷八友似有后圖。[10]342—343《澄懷二十友圖》所繪二十友為蔡新、曹秀先、周煌、德保、莊存與、汪廷玙、葉觀國、錢載、謝墉、汪永錫、倪承寬、阿肅、彭冠、童鳳三、達椿、嵇承謙、王文僖、吳壽昌、鄭際唐、李學錦,龍顧山人在《十朝詩乘》中記他在廠肆見過此圖,并推測這幅圖的創(chuàng)作時間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14]杜受田主持繪制的《澄懷園十友圖》成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當時中英《南京條約》剛簽訂不久,時局已不比從前,但看澄懷園內(nèi)文人宴游情致,卻絲毫不遜色于乾隆盛世時?!肚灏揞愨n》記咸豐時倭仁也嘗繪《澄懷十友圖》,但后續(xù)又云:“孫方伯衣言《遜學齋集》中有記,圖中姓名惜未全舉也。”[15]查孫衣言《遜學齋文鈔》卷二有《澄懷十友圖記》,所記即杜受田命畫工所作圖,未提及倭仁,或者倭仁別有繪圖,而為《清稗類鈔》作者張冠李戴了??偟膩砜?,不同時期同以澄懷園友人宴樂為主題的畫作的連續(xù)誕生,傳達的無非就是雅集風氣長盛不衰的信息。除翰林文人外,他們的親友也常常參與園中集會,如黃鉞居澄懷園時,他的兒子黃足民、黃富民就常與祁寯藻、田嵩年等人在園內(nèi)游樂;祁寯藻在園居日,其胞弟祁宿藻曾約客至園觀賞海棠花等,把宴游與文學活動的主體范圍擴大至兩書房文人以外的文人群體,進一步增強了澄懷園與清代文人及文學的關聯(lián)。

    澄懷園作為文人宴游的角隅,宴集活動接續(xù)不斷,催生了大量唱和詩詞和題畫詩。張廷玉《和太宰蔡若璞前輩》《題勵滋大編修郊居圖二首》等詩歌就是在澄懷園宴集時創(chuàng)作的。八友中的陳惠華居澄懷園時,曾招諸人雅集,蔡新《陳月溪前輩邀同直諸公雅集,和韻二首》是此次雅集的成果之一。倪承寬也曾多次招人宴飲賦詩,金甡《倪敬堂承寬少仆招同人小集近光樓,分韻得橋字》是其中一首。李中簡《先伯兄子燮公行狀》記乾隆乙酉春邀兄住澄懷園,請畫師繪花墅對床圖,“題詩三十韻,同志皆有和章”[16]。錢樾直上書房時,曾招集吳錫麒、陳崇本、秦承業(yè)、錢棨、陳萬全飲于蓮葉西齋,吳錫麒感而填《臨江仙》詞,吳錫麒也曾招桂馥、洪亮吉、伊秉綬、趙懷玉、張問陶、法式善、何道生等人七夕宴集賞荷,參與者多有詩歌紀事。溫汝適居澄懷園時,曾邀同直諸人為荷花做生日,又邀諸人賞千葉鸞枝,黃鉞《壹齋集》有詩紀事。道光年間,祁寯藻在澄懷園與黃鉞父子、湯金釗、程恩澤、許乃普、池生春、田嵩年、張祥河、程德楷等眾多文人宴樂,留下不少詩作,如《清明日壹齋師以張文敏公照雍正壬子怡園看花詩卷命題,即席奉和》《前詩既就,憶去年清明日壹齋師招同滇生、季高園廬海棠花下飲酒賦詩,伊可懷也,再疊前韻》《端午日佚齋師招同詩舲、季高小集園廬,次詩舲韻》《敦甫先生以側柏葉為飲,色香味三絕,紀之以詩》《中秋偕季高約孫春甫蘭枝、傅秋坪繩勛、張詩舲祥河小集食筍齋》《屋后野菊盛開與春海小飲》《九日松庭前輩招同籥亭?集樂泉西舫,遂登西岡步湖上,抵暮乃歸,意有所觸,得詩二首》《季高編修重居直園近光樓,同人置酒相慶》等。類似這樣的集會與文學活動在澄懷園的歷史上不勝枚舉,所誕生的詩歌作品足以匯集成一本豐厚的澄懷園雅集,這其中消寒、消夏與傳統(tǒng)節(jié)日集會尤為引人注目。消寒是中國古代文人進行聚會、宴飲的一種習俗,從冬至日數(shù)起,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在這段時間內(nèi),同僚友人會相互邀請,舉辦不同規(guī)模的雅集,圍爐取暖,飲酒賦詩,品評書畫。消夏即避伏納涼,雅集在夏至后的三伏日。汪如洋詩集中載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澄懷園文人的三次消寒雅集,當時陳萬全、汪如洋、錢樾等人相繼招飲消寒,席中童鳳三、汪如洋等都有詩歌作品傳世。相比消寒時節(jié),消夏活動大異其趣,也豐富多樣。黃鉞《壹齋集》中存有嘉慶八年(1803年)的《澄懷園消夏八詠》,這組詩為我們提供了暑夏時節(jié)澄懷園文人醵飲、校射、垂釣、觀荷、放鴨、疏渠、種竹、澆花等種種活動。宴集活動的多樣性為文人詩歌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素材,拓寬了澄懷園詩歌的內(nèi)容。此外,像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九等節(jié)日集會,有時又會把節(jié)俗文化成分帶入詩歌內(nèi)容,使詩歌具有了民俗文化的意義。

    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記咸豐六年(1856年)他與沈兆霖、單懋謙、許乃普等南書房文人在澄懷園小集,“即席論文”[17]193,又記咸豐九年(1859年)至澄懷園沈兆霖、許壽彭、潘祖蔭三處小坐[17]262。郭嵩燾在《跋亡兒遺稿后》記咸豐八年(1858年)他以翰林入直南齋,寓居澄懷園直廬,[18]又在咸豐十年(1860年)正月十七日的日記中詳盡記錄了當時澄懷園內(nèi)的十處直廬[19]298—299。從這些記載推測至少在咸豐十年九月澄懷園被焚燒前,園內(nèi)集會與文學活動不曾中斷。澄懷園長時期作為文人宴游的地域空間,在清代文學發(fā)展史上有重要意義,這里不僅是大量文學作品的誕生地,而且引導過晚清詩風的新變,例如晚清宗宋詩風中的黃庭堅熱,今人研究認為其初興和程恩澤、祁寯藻在澄懷園的三次比鄰而居有直接關系。[20]

    三、澄懷園:園林場景與文學呈現(xiàn)

    澄懷園作為一座翰林花園,現(xiàn)今已不復存在,但其歷史形象及變遷卻經(jīng)其文學形象得到了還原。對翰林文人而言,澄懷園是直廬,也是優(yōu)游之林下,勤于王政與愉于山林在他們生活中不僅不相矛盾,而且相融得體。張廷玉居澄懷園時,當直勤勞為公,退直愉心林泉,留下不少記錄與摹繪澄懷園景致的作品,其中有兩篇詩序分別提供了有關澄懷園整體狀貌及寓所秋水軒外部場景的重要信息。一篇是雍正四年(1726年)的《賜園紀事八首》前序:

    園在御苑之東半里許,奇石如林,清溪若帶,蘭橈桂楫宛轉皆通,而曲榭長廊、涼臺燠館,位置結構,極天然之趣。蒼藤嘉木皆種植于數(shù)十年前,輪囷扶疏,饒有古致,尤負郭諸名園所未有也。[5]325

    另一篇是《夏日澄懷園看花歌》前序:

    澄懷園中居屋五楹,軒豁爽塏。北戶臨清池一曲,前人種蓮其中,至今歲開花始極盛,翠蓋紅衣,爛如云錦。適有友朋數(shù)人,以建蘭見貽,遂得十數(shù)本羅列南廊,與菡萏相望。薄暮退直,攤書啜茗于眾芳之間。[5]136

    從這兩篇詩序可知,張廷玉時代的澄懷園以索相故跡為主,在此居住的翰林文人開始在前人舊跡基礎上對寓所周邊打扮裝飾。《郎潛紀聞初筆》卷十一記澄懷園文人“各就園中寓廬,移花種竹,疊石疏泉,隨意自命所居,題之戶冊,以志雪泥鴻爪……”[21]張廷玉命其居所為秋水軒,并在南廊種植建蘭十數(shù)株,較早開導了這一風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張?zhí)╅_在居所東側疏濬了樂泉,并繪圖賦詩。嘉道時,因歲久失于疏濬,樂泉生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或“水腐不可飲”[22],或“泉漸蕪沒,僅余滴涓”[10]114,或“泉化為土”[10]114。黃鉞、田嵩年、翁心存等相繼命人整治,復其舊觀,祁寯藻《樂泉詩(并序)》等有詳記。樂泉是澄懷園東南土山下的一處著名景觀,黃鉞《登樂泉土山作》對此處形景有描繪。道光時,上書房文人葉覲儀在澄懷園西南山岡上構筑了葉亭,戴熙繪圖,沈兆霖作記。葉亭是澄懷園歷史上的另一處勝景,可惜存日不長。道光末,翁心存登葉亭賦詩,所見已是廢墟。據(jù)作者所記,是因為葉覲儀病重,“以形家言毀之”[23]。在澄懷園歷史上,園居文人在寓所周邊自行造景的事例還有很多,如朱珪在園中栽樹,黃鉞在齋南種竹,祁寯藻以嶺南花種歸植園畦、在屋后構筑小圃雜植花卉等。在文人的不斷裝點下,澄懷園的景象也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

    澄懷園失火前,園內(nèi)文人雅居主要有麗景軒、句羽山房、近光樓等。近光樓在澄懷園西北隅,麗景軒與句羽山房均在近光樓之東。朱珪《復古藤書屋記》載:“澄懷園在近光樓之東,為桐城張文和公直園,傳于休寧汪文端公為麗景軒,后諸城劉文正公居之,不戒于火,就其地改筑,傳之漳浦蔡文恭公?!保?4]從朱珪的記載可知,汪由敦的麗景軒就是張廷玉的秋水軒,后來劉統(tǒng)勛也在此居住。澄懷園失火后,麗景軒等索相故跡多不復存在,只近光樓和句羽山房留存,此后奉旨官修,園景才煥然一新。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蔣士銓時隔二十五年再到澄懷園麗景軒,看到的已是“幽軒燬后更新墅”[25]的新貌,蔡新所居麗景軒正是失火改建后的新居。句羽山房是謝墉的直廬,陳兆侖、金甡相繼在此住過,事見金甡《重寓澄懷園作》前序。朱珪也曾住句羽山房,乾隆五十年(1785年)韋謙恒過澄懷園時,就宿于朱珪的句羽山房。[26]近光樓是澄懷園中存時最長的建筑,倪承寬、黃軒、洪亮吉、英和、田嵩年、楊泗孫等均曾在此居住。乾隆時代的近光樓前有方沼,“有芰荷、蘆葦、槐柳之勝”[27]。張彤《登敬堂太常近光樓》描繪其景云:“景物蕭閑屋似舟,水晶簾外短垣周。莓苔潤雨青浮檻,楊柳霏煙綠上樓。羅雀門開從攬勝,釣魚宴罷且吟幽?!蔡P鲁匈n宴〕最宜逭暑平橋畔,一鏡方塘五月秋。”[28]嘉慶時近光樓頹落,英和招集工匠補綴,樓復完好,事見《近光樓記》。嘉慶年間,朱珪在蔡新舊居基礎上改造出的古藤書屋也是澄懷園名居。古藤書屋有三楹,以其前植紫藤二株得名,朱珪治屋經(jīng)過及古藤書屋外部場景在《復古藤書屋記》中有詳細記載。道光時,澄懷園內(nèi)直廬有十余處,皆環(huán)水南向,黃鉞直廬食筍齋是園內(nèi)著名景觀之一。食筍齋得名于齋南叢竹,黃鉞三子黃足民嘗繪《食筍齋圖》狀其貌,祁寯藻題詩描繪云:“食筍齋前竹千笴,食筍齋后花萬朵。西山窈窕窺墻右,眾木蔥蘢翼門左?!保?0]100程恩澤《祁淳甫〈食筍齋圖〉記》也記食筍齋方位兼外景:“南湖之北,樂泉之西,有食筍齋焉。不由旬廣而幽徑?窱,無斑菙飾而洞室爣閬。云噴西東,山影黝庭。月貫表里,水光鏡戶……”[29]祁寯藻另有《食筍齋十詠》,分詠竹徑、老屋、借春陰館、東峰、月湖、影荷橋、見山臺、藥坡、雨香沜、洗硯池等十景,比較清晰地勾畫了食筍齋周邊山水、屋宇布局。結合作者在《食筍齋日課》中的記載,大致可還原出以食筍齋為中心的一片區(qū)域。除上述建筑外,煥新的澄懷園內(nèi)還有錢樾的蓮葉西齋、汪如洋的致爽軒、吳錫麒的小清涼界、程恩澤的樂泉西舫、祁寯藻的云塢、張芾的鑿翠山房、戴熙的池南舊廬、孫衣言的枍栺花館等諸多文人雅居之室。歷經(jīng)漫長的歲月,文人居室?guī)捉?jīng)改移修葺,至咸豐十年(1860年)正月,園內(nèi)直廬分布如下:

    澄懷園直廬凡十處。沈朗亭前輩倚園東門,為澄懷園正屋,極宏敞。向有澄懷園匾,今無存。朗翁構新屋數(shù)楹,顏曰:總翠軒。間壁為古藤書屋,張子卿寓。后有長廊,吳谷人名之曰詩廊。徑東為碧鮮館,殷補卿前輩寓。倚園西門為近光樓。園中舊勝惟近光樓獨存,勝爽為園寓之冠,上有英煦齋相國記。東間壁為翠竹山房,鐘伯平前輩寓。又東為六間房,匡鶴泉前輩寓此時,加筑兩間,種竹一叢,今為張嘯眉寓宅。恭親王為題曰:小瑯玕館。園之中,東曰食筍齋,鮑花潭寓。西曰樂泉西舫,黃恕皆前輩寓。前有池,種荷萬柄。南曰池南老屋,引水流階下,后有平臺,園中之一勝地也。西曰蓮葉西齋,潘伯寅寓,修飾甚精潔。伯寅新筑屋三楹,邀予居之。予以火食不能便,就恕皆前輩覓屋兩楹,極湫隘。[19]298—299

    這是澄懷園被西方侵略者焚燒前的全貌,雖然咸豐時直廬規(guī)模已比不得道光時期,但園居文人對寓所的修飾改造從未停止。

    從雍正時期到咸豐時期,澄懷園文人在造景中寫景,創(chuàng)作了如《夏日澄懷園看花歌》《夏日園居雜詠》《食筍齋前叢竹發(fā)筍廿余竿》《食筍齋十詠》《樂泉詩用昌黎山石詩韻》《杻賦》等眾多寫景詠物或寫景述懷之作,這些作品把澄懷園的山水景觀與山林意趣和文人的襟懷性情相融,豐富了中國古代山水文學的內(nèi)容,同時記錄了澄懷園的歷史變遷。

    四、結語

    經(jīng)上文分析可知,從雍正三年(1725年)賜內(nèi)廷翰林始至咸豐十年(1860年)園廬被焚燒的百余年間,澄懷園與清代文學的關系甚為密切。作為翰林文人的直廬與宴游之所,它是眾多文學作品的誕生地,同時又引領了晚清詩風的演變。作為一座翰林花園,其景觀在百余年中屢經(jīng)改易變遷,不同時段的園居文人競相摹寫,漸次還原出其歷史本貌,這些摹寫山水園景的文學作品已成為中國古代山水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注 釋]

    ①金甡《重寓澄懷園作》前序記句羽山房與近光樓“皆丙戌未遭回祿者”,丙戌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猜你喜歡
    翰林文人
    老年人(2024年12期)2024-12-31 00:00:00
    Valley-dependent transport in a mescoscopic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 device
    古代文人與琴棋書畫
    文人與酒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紫禁城(2019年11期)2019-12-18 03:14:58
    文人吃蛙
    宋代文人愛睡覺
    文人與石
    寶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23
    陳繹爲翰林侍讀學士
    A novel 4π Gd-loaded liquid scintillator detection system?
    雅江县| 新晃| 仁化县| 新安县| 兴仁县| 伊通| 阿克苏市| 尤溪县| 洮南市| 岐山县| 府谷县| 彰化县| 文化| 若尔盖县| 安福县| 宁河县| 芦山县| 随州市| 阿拉善左旗| 西丰县| 客服| 蛟河市| 奉化市| 仁怀市| 绥棱县| 江北区| 余姚市| 普陀区| 宜黄县| 武义县| 砚山县| 昌吉市| 方正县| 塔河县| 义乌市| 昔阳县| 宿松县| 黔西县| 循化| 全南县|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