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金
摘 要 在目前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師開展閱讀教學往往有著較強的功利性目的,因受應試教育的制約,教師一般都將閱讀教學的目標定位在傳授閱讀技巧以提升學生的高考成績上。但是這些教學方法,雖然在短期內可能會幫助學生掌握閱讀解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可從長遠來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將眼光放在如何回答閱讀題上,并沒有形成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師要將深度閱讀理念引入到閱讀教學中,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思考和深層次探索。本文對深度閱讀的內涵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探討了在高中閱讀教學中開展深度閱讀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 深度閱讀;閱讀教學;語文教學
在高中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同其他學科的差異,牢記語文學科的特點,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從而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重要價值。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深度閱讀理念,促進學生從更深層次上理解文本內容和思想感情,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對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對在高中閱讀教學中開展深度閱讀的方法進行較為細致的探討。
一、深度閱讀的內涵及意義
深度閱讀是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思想內容,挖掘作品的思想感情,從而對文章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人文精神等形成深層次的感悟,以此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精神世界。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表現(xiàn)手法相似、文本內容相關、文體相同的閱讀素材應用到閱讀課堂中去,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以此幫助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開闊閱讀視野,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開展深度閱讀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首先,深度閱讀可以實現(xiàn)閱讀價值的最大化。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深度閱讀活動,有助于學生對所閱讀的文本內容形成更為全面深入的了解,保障學生閱讀活動的有效性,學生通過閱讀實踐活動,能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其次,深度閱讀還可以舒緩學生的心理壓力。深度閱讀跟快速閱讀不同,學生在深度閱讀中,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從而形成對閱讀文本的深刻體驗。
二、深度閱讀的實施途徑
1.引導學生掌握文章主旨
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深度閱讀時,首先就是要引導學生準確地找出文章的主旨,即“文眼”。“文眼”一般是作者在文章中抒發(fā)自己情感的一句話或一段話,學生可將“文眼”作為切入點,并以此梳理文章的全部內容,掌握作者賦予文章的深層次內涵。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揣摩課文內容,并將其作為深度閱讀的基礎,對文章各段落間的關聯(lián)形成清晰的認知。
如在學習《項脊軒志》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對這篇文章的作者及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深入的了解,以此為學生的深度閱讀奠定基礎。文章作者歸有光是明朝的一位官員,文章以項脊軒為經(jīng),將自己家庭的人事變遷為緯,通過對妻子、母親及祖母音容笑貌的描寫,真摯地表達了自己對已故親人的深切懷念。文章敘事風格樸實,語言文字簡潔清淡,作者將對已故親人的懷念蘊藏在字里行間,言簡意賅,內涵雋永,能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時,可以發(fā)現(xiàn)“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即是本文的“文眼”,這一句在本文中發(fā)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承接上文內容,也可引出下文,還體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轉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主旨,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變化,促進學生對文本深層次內涵的深入理解。
2.傳授深度閱讀的方法
實施深度閱讀的一項重要目的即在于引導學生以文本的淺層次理解為基礎,對作者在文章中所蘊藏的深層次內涵進行深入探究,從而充分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及內在情感。教師可以通過自主閱讀和深入探究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逐層深入探究文本的內容,與作者達成情感共鳴,深入體會作者深層次的情感世界。
如在學習《故都的秋》一課時,許多學生對課文中的“秋雨”一節(jié)感到難以理解。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剖析文章的字詞句,讓學生從文章的語言中發(fā)掘出其內在的情感。在深度閱讀中,教師可以借助一些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領學生深入體會作者在文章寫作時的心境,從而感同身受,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郁達夫的其他作品,讓學生對郁達夫其人與其創(chuàng)作有更為完整全面的了解,這些內容都可以回過頭來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情感的深刻理解與把握,從而實現(xiàn)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構建起自己的思維框架。
3.構建深度閱讀的情境
在實施深度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深度閱讀的情境,將學生引入到與課文內容相適應的良好氛圍中,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對文本做出準確深入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深度閱讀的有效性。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明確教學目標,還要讓學生清楚地了解課堂學習任務,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地進行深度閱讀,深入探索文章所蘊含的深層次涵義,形成對文本的深層次理解。
如在學習《我與地壇》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介紹作者的生平、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地壇的圖片或視頻,通過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營造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閱讀情境,讓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的經(jīng)歷、感受,從而豐富學生對文本內容的認知,使學生與作者、文本形成深刻的情感共鳴,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4.重視深度閱讀的課外延伸
開展深度閱讀,教師還需要重視課堂閱讀活動的課外延伸,通過課外閱讀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認知,使學生對閱讀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通過這些閱讀材料,從不同側面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學習魯迅的《故鄉(xiāng)》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閱讀材料,如魯迅的生平經(jīng)歷、《吶喊》《彷徨》《朝花夕拾》等作品,這些閱讀材料都與課文內容或思想感情有著內在的關聯(lián),通過閱讀這些課外資料,可以幫助學生更完整全面地了解魯迅及其創(chuàng)作,在豐富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深度理解。
綜上所述,在高中閱讀教學中,引入深度閱讀教學理念可以有效提高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領會深度閱讀的價值與意義,并通過各種有效措施,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文本的深度閱讀,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水平,從而實現(xiàn)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穩(wěn)步提高。
[作者通聯(lián):江蘇徐州市銅山區(qū)棠張中學]
育人是課堂教學的應有之義,將育人作為價值追求和根本任務是課堂教學的實踐品格。那么,課堂教學中的育人功能是何以生成的、又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
任何事物內部以及事物之間都包含著矛盾,正是矛盾雙方的統(tǒng)一與斗爭,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課堂教學作為教育實踐活動,其內在運行機制是課程內容、教師“教”與學生“學”這三個最基本要素之間的交互作用與和諧統(tǒng)一。這其中,在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在課程內容與教師“教”之間,在課程內容與學生“學”之間,以至在課程內容、教師“教”和學生“學”這三個要素的內部,都蘊含著意味深長的“辯證關系”。正是這諸多辯證關系的動態(tài)和諧作用與對立統(tǒng)一,使課堂教學活動生發(fā)出內在的文化力量,浸潤并激發(fā)學生,從而使育人功能得以飽滿體現(xiàn)和充分實現(xiàn)。
(李鐵安《中國教育報》2021年11月19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