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加珍
摘要: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他以杜威的實踐教育理論為基礎,結合我國國情,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這一思想認為,教育活動應“源于生活,屬于生活”,即教學活動應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本文探討了生活教育理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啟示,希望能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進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小學語文;啟示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核心。 將生活教育理念融入教育,讓小學生更主動地學習語文,從枯燥的牢籠中解脫出來,跳出思維定勢,感受文學的廣度和深度。
一、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要求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其參與學習的能力。 簡單的說,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教育中,教師還需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陶行知先生的教學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的教育教學工作,改變了教師灌輸的教學方式,實現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使學生更好地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例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索教學內容。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西沙群島的場景,讓學生想象自己站在這片土地上,然后讓學生根據文章描述的內容描述自己身邊的場景。教師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環(huán)境來表達自己的想象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知識的學習,讓學生自主探究教材內容,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加強對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兒童經過成人教育后,容易受到刻板印象、幻想和疏漏的束縛。因為教師或周圍的人對學生的教育或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學生有不良的課程學習行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感染了不良的社會習慣,往往在教師或家庭成員的無意識指導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首先要消除學生的刻板印象、幻想和疏漏,建立符合小學生認知和個性的課程學習環(huán)境。現代社會環(huán)境極其復雜,在創(chuàng)新教育階段,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在基礎知識講解和教育的過程中,結合當前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基本需求,確保小學生擁有美好的青春時光,在學習語文課程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我們應該適當放松過去只教基礎知識的觀念,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學習。如果在語文知識學習中存在誤區(qū),學生語文知識學習就很難取得進步和發(fā)展。
例如,在《大青樹下的小學》這門課的講解中,教師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全文,并根據自己的喜好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斑@時,窗戶很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上,好像他們在聽學生讀課文……”許多學生更喜歡背誦這篇文章的內容,因為在作者的文字的提綱下,簡單的生活變得豐富而有趣。此時,教師要求學生接觸自己實際的校園生活,盡量表達自己真實的校園生活場景,用一些積極的話語和態(tài)度去感染或影響他人。通過本文的研究,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小學的贊揚和自豪,明確民族團結教育的發(fā)展目標。也許對于學生來說,在漢族學生的包圍下,文章中描述的不同民族孩子的特點和熱情,也可以在文本中感受到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教師在這里加強對學生心理和心理的引導。通過運用擬人、隱喻等寫作技巧,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少數民族小學的趣味。他們也很容易在現實生活中感到快樂和滿足,并獲得更多幸運和有趣的校園生活體驗。
三、讓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陶行知先生強調要解放學生的嘴。解放學生的嘴,就是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動腦思考,思考后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樣的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充分參與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能更好地發(fā)揮想象力,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要實現教學創(chuàng)新,首先要明確以學生為教學活動主體,讓學生自主發(fā)揮,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實現教學創(chuàng)新。
例如,在教學《飲湖上初晴后雨》中,老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西湖的景色。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古詩詞的內容和所看到的西湖景色,用自己眼中的西湖進行描寫,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學生不斷表達的過程中,學生也需要思考相應的內容,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解放學生的“嘴”,還要解放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思考問題,充分表達自己的現象。
四、著重提升小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作為母語課程,學習語文無處不在。教師需要教會學生發(fā)現、學習、使用生活材料,并將其內化為他們語言中的材料。最后,自然培養(yǎng)讀寫能力。在指導寫景寫作時,我們不應該只停留在書本和材料上。我們可以利用有限的條件引導學生進入大自然,自由地感受大自然的美。通過自己仔細的觀察,獨特的感受,形成自己對事物的理解。語文課文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從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經過藝術加工,散發(fā)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教師應通過仔細觀察和記錄生活,啟發(fā)學生認識到他們對漢語的理解。
例如,在三年級《荷花》的教學中,學生可以首先自己觀察荷花和荷葉,引導學生注意荷花和荷葉的形狀和顏色特征,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和內在邏輯,與作者產生共鳴。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應以學生為本。這與陶行知“教行一體”的思想是一致的。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明確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葉圣陶先生指出,“知識不能憑空獲得,習慣不能憑空養(yǎng)成,必須有所憑借?!鳖A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預覽,可以清除諸如生詞和生詞等障礙。如果有不可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及時標記。這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基礎,也可以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
總的來說,將生活與語文聯系起來,融入語文課堂教學,將呈現出一個活躍、互動、生動的課堂,這是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小學語文新課堂。小學語文教師應認清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內涵和作用,善于從生活中探索語文教學的方向。為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理解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將生活事件和材料引入語文課堂教學,將語文教學內容融入生活實際,同時在語文教學中再現生活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