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月娟
摘要: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教學工作當中,閱讀教學是一項重要內容。小學低年級學生只有產生閱讀興趣,才會主動、積極配合教師完成課文內容的學習,并且通過閱讀多學習生字、詞語等,進而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分析能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方法相對而言較為單一,主要是教師進行示范講解,模式較為陳舊,無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本文將對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意義進行概述,并進一步探討如何對教學進行高效改革。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語文;改革
對于小學語文低年級階段的教學而言,教師應當將重點放在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并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1]。小學低年級學生如果掌握閱讀能力,就可以更好地學習、理解語文知識點,這對于學生提高個人學習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有促進效果[2]。受到小學語文教學方向不斷調整以及素質教育不斷深入拓展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針對低年級閱讀教學實施有效改革,選擇科學、高效的改革策略,進而提升教學質量[3]。
一、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意義
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閱讀教學的意義首先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一點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都是教師將知識點強行灌輸給學生,學生只能進行較為被動地學習,對很多內容“死記硬背”,這就導致學生的自主能力被嚴重削弱。如果小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閱讀教學當中,就可以讓學生獨自閱讀課文,并且從中找到自己閱讀過程中的難點,并自己理解課文的感情、思想等。如果小學生可以發(fā)展出良好的自主閱讀能力,對于其未來的學習有重要的推動效果。
其次,閱讀教學的意義還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這一層面。學生進行閱讀,不僅僅是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更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教師也可以在學生閱讀前后設置一些其他環(huán)節(jié),比如朗讀、課堂表演等。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的時候,可以將課文內容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表達,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能力等,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最后,小學低年級學生積極開展閱讀,可以培養(yǎng)更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學生通過長時間的學習、沉淀才能獲得[4]。如果學生沒有養(yǎng)成閱讀習慣,就很難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提高,對于課文的理解也會較為膚淺,無法深入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意義,學習成績無法提高,且個人閱讀能力也不到提升。
二、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
(一)不斷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由于學生的年齡還較小,還無法真正體會學習的重要性,再加上生性活潑好動,所以很容易在學習中出現(xiàn)走神或者不愿學習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就應當通過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而這也是閱讀教學改革的首要內容。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提出了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教師如果想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就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進行自主閱讀,為學生設置一些思考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自己體會閱讀的樂趣。
(二)積極創(chuàng)造良好閱讀氛圍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還要為學生積極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只有讓學生沉浸在閱讀氛圍當中,才能讓學生潛移默化受到影響,體會到閱讀的重要性,并且真正愛上閱讀。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準備一些書籍,也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書籍帶到學校,只要是內容健康、積極的書籍都可以,然后在班級當中成立一個“圖書角”,將書籍集中到一起,讓學生自行閱讀。
學生可以在課間和午休的時候進行閱讀,并且鼓勵學生與他人交流閱讀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讓學生提高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也可以在課后為學生安排閱讀任務,帶領學生一起閱讀,并且與學生交流閱讀的心得。長此以往,學生在這種氛圍當中就會真正愛上閱讀,并且養(yǎng)成主動閱讀的好習慣,這對于閱讀教學有較好地促進效果。在閱讀氛圍的營造當中,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做好師生交流,一定要做好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教師需要多詢問學生的閱讀感受。對于回答較好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不斷激發(fā)學生的信心。對于回答不佳的學生,教師也不要斥責對方,要多鼓勵學生,以免學生喪失閱讀興趣。
(三)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
對于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而言,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有限,且學生也無法在較短時間內養(yǎng)成閱讀習慣。語文課本所選的文章內容雖然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但是閱讀的界限是不存在邊界的,這就需要學生除了做好課堂閱讀,更需要在課外時間多閱讀有益的書籍。小學語文教師在為低年級學生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可以加入課外閱讀這一內容,比如在周五為學生布置一項閱讀課外書籍的作業(yè),讓學生利用周末時間進行閱讀,并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到了周一,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談一談閱讀心得,并且對于閱讀情況、表達情況較好的學生進行表揚,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提高學生的信心,也能讓學生更好地愛上閱讀。在學生課外閱讀當中,教師也要與學生家長保持密切聯(lián)系,鼓勵家長帶領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這樣可以讓學生的家庭充滿較好的閱讀氛圍,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閱讀作業(yè),并營造家庭閱讀感,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結語:
對于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而言,其主要意義在于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很好的活躍學習氛圍,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也有較強的促進效果。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中選擇科學方法,不斷培養(yǎng)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并且在班級內創(chuàng)造閱讀氛圍,并讓學生家長帶領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以此實現(xiàn)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改革。
參考文獻
[1]樊曉輝.小學語文學科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設計分析[J].華夏教師,2019(27):61.
[2]王海蘭.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資訊,2019,17(15):143+145.
[3]陳丹.談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J].才智,2018(30):24.
[4]劉穎欣.淺談部編版教材下的小學語文低學段閱讀教學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9):102.
[5]傅燕珠.關于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