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闞,豐雪,劉憲敏,宋贄
(沈陽農業(yè)大學,遼寧 沈陽 110866)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慕課(MOOCs)、微課(Microlecture)、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 )等為代表的線上教學模式以驚人的速度融入傳統(tǒng)教育教學體系中來,初步形成了“互聯網+教育”的現代教育格局和理念[1-3]。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的開放逐步形成了新型混合式教育教學模式,推動了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教育教學成果。然而,現代科學技術也對當前高等教育造成了沖擊和挑戰(zhàn)[4-6]。教育者不得不對此進行深入的思索和討論,以有效地解決當前高等教育中電子教學媒介面臨的問題。否則,雅克·埃呂爾(Jacques Ellul)所呼吁的“技術絕不會帶來自由”以及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所擔心的“娛樂至死”將不再是駭人聽聞的噱頭[7]。
伴隨著電子教學媒介的發(fā)展,高等教育中電子教學媒介從初期的廣播、電視、投影儀及幻燈片逐漸過渡到以手機、電腦為輔助器材的大型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自從電子教學媒介進入高等教育以來,高等教育中電子教學媒介使用不當的現象就一直相伴左右,并呈現出“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泛化現象[7]。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不考慮具體的教材特征、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與電子教學媒介的匹配性,都要使用電子媒介;或者無論是什么課程,什么內容,只采用某種單一電子教學媒介進行教學活動。第二,過于注重電子教學媒介的形式,忽略教學的根本目的。電子教學媒介只是教學工具而不能成為教學目的,課程教學不能僅僅是為了花團錦簇,而忽視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第三,教學應急措施準備不充分。只會采用電子媒介教學,而不注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訓練,結果遇到停電、網絡擁堵等突發(fā)事件時就只能停課處理了事。第四,無論對象是本科生、碩士生還是博士生,把高等教育深奧的教學處理成了照本宣科式的主播教學方式,根本不考慮學生的學習效果。以研究生“數學物理方程”課程為例,數學物理方程教學內容以高度的抽象性、深奧的復雜性、廣泛的應用性聞名,如果只是采取PPT等電子媒介進行教學,學生不可能較好地掌握數學物理方程的基本知識體系、基本思想和理念。電子教學媒介使用不當已經對高等教育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8-10],如果不能正確處理電子教學媒介與高等教育的融合,電子教學媒介雖然會使教學過程變得越來越“熱鬧”,越來越“好看”,但卻明顯背離了高等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智慧型人才的初衷,也必然會危及高等教育教學“以人為本”的教育本質和初心。
隨著世界主要發(fā)達經濟體對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型電子教學媒介的重視,國家、高校及相關企事業(yè)對新型智慧型教育平臺的建設力度空前。從國家層面來看,我國的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及網校的建設數量就不可勝數。如學堂在線、全國教育平臺、全國高校微課教學平臺、全國教育云平臺、人教網、101網校等。從各省來看,各種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也是花樣繁多。如省級精品課、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等。從各高校來看,以北京大學網絡教學平臺、清華教育在線系列教育教學平臺、上海大學網絡教學平臺等為代表的高校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如雨后春筍般發(fā)展。以釘釘、騰訊會議、微信、QQ等為代表的企事業(yè)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也是花團錦簇,令人目不暇接。不得不承認,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為我國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的要求,積極倡導和推進全民終身學習,提高國民整體素質水平,為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和智力支撐[11]。然而,眾多的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無法針對具體教學課程、教學內容提供具有顯明特色的教學工具。更為麻煩的是,同一所大學的學生有時不得不同時使用多種不同的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來開展線上教學活動,這無疑是人為制造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更為重要的是,有些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運行穩(wěn)定性較差,關鍵時刻“掉鏈子”和“丟面子”的情況時有發(fā)生,難以滿足高等教育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的需要。部分層面的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建而不用,或者只是為了應付上級相關部門的檢查,突擊或者部分使用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極大地浪費了寶貴資源。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管理還存在許多問題,如不加以重視與及時處理,將危及高等教育的良性發(fā)展。
無可置疑,現有的教學管理機構和制度針對線下教學的日常管理已趨于成熟,對促進教學、改善管理、提高質量等方面發(fā)揮了不可置代的作用[12]。然而,線下教學管理機制難以滿足電子教學媒介下高等教育日常管理的需求。對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下理論課、實驗課、實習實踐、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方面的教學管理還缺乏應有的規(guī)章制度。此外,現有校院兩級督導組成員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都難以承擔電子教學媒介下復雜多變的高等教育督導工作。從具體管理情況來看,以線上教學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為代表的電子教學媒介下的教學管理制度處于很難執(zhí)行的狀態(tài)。線上教學管理的目的是檢查和督導教師、學生的教學過程、狀態(tài)及效果。但從所謂“客觀”的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數據中,教育督導部門根本無法判斷這些“客觀”數據背后教師和學生真實的教學狀態(tài)和效果。如學生的聽課時長根本就無法代表學生真實的學習效果。只有針對電子教學媒介下高等教育的特征重構教學管理規(guī)章制度,才能真正實施并履行教育教學管理的責任,完成教育教學管理的使命。
當前部分任課教師對電子媒介下的教育教學工作從思想、知識儲備、技術儲備等方面都存在著不足。無論是早期的幻燈片,還是當前以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為代表的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下的教學,都對任課教師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13]。這些要求即包括思想、理念、態(tài)度層面的要求,也包括現代教學知識、技術等方面的要求。然而,當前部分任課教師還沒有充分做好電子教學媒介引入教育教學的相關準備工作。具體表現為:部分教師教學理念落后,對新生事物持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如部分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課程教師,基于學科專業(yè)教學特點,對線上教學的引入持有一定的懷疑態(tài)度。電子教學媒介能否有效地解決數理化等基礎課教學中的問題在廣大任課教師中還存有疑問,這是教師在思想、理念和態(tài)度層面上的滯后。此外,部分教師雖有意將電子教學媒介引入到教學中,但卻缺乏對現代科學技術的理解和掌握,對電子教學媒介等現代化技術的知識所知甚少,對所講授的教學內容與相關學科、專業(yè)的交叉、融合及應用也知之不多,以上種種導致教師無法將電子媒介下的線上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是教師在知識、技術等方面的滯后性。教師只有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理念、知識、素質及水平,才能在電子教學媒介下高效完成教育教學工作。
電子教學媒介下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學習方式及學習效果等方面缺乏客觀的監(jiān)督和評價。當前,高等院校普遍采取視頻、隨堂檢查等多種方式對線下傳統(tǒng)教學過程進行監(jiān)控和評價。電子教學媒介引入高等教育后,一度讓教育教學管理部門看到了過程管理的新希望。這是因為,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能夠利用視頻、錄像等多種工具來實現對教師、學生教學過程的全程監(jiān)控和管理。此外,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能夠形成“客觀”的數據來定量分析教學的全過程,進而在電子教學媒介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分析,實現知識能力測評、學習問題診斷、學習危機預警和學習行為預測,從而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14]。然而,電子教學媒介的引入使教學過程監(jiān)控面臨新的挑戰(zhàn)。具體表現為:第一,電子教學媒介雖然能夠提供學生出勤率、聽課時長等相關數據,但卻無法真實客觀地衡量學生參與教學的有效性。第二,對學生參與教學的態(tài)度、行為方式等方面失去控制。第三,部分課程教學具有特殊性,再疊加教師教學內容處理不恰當,教學方式選擇不當等多種因素,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堪憂。第四,部分課程針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查或考核不客觀性,缺乏足夠的有效性。教育教學管理部門及任課教師不得不從新的角度和視野分析此類現象的背景和原因,從多角度、多層面、大深度來嘗試解決電子教學媒介下教學過程管理的困局。
高等院校應從自身學科、專業(yè)融合及應用的根本目的出發(fā),立足于不同電子教學媒介載體的優(yōu)點,根據授課對象層級、課程特征、教材特征、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與電子教學媒介的契合度,采取多種措施引導及督促任課教師選取最為恰當的電子教學媒介來輔導教學,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部門應引導教師認清電子教學媒介在教育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電子教學媒介在整個教育教學體系中僅處于從屬性的工具地位,任課教師使用電子教學媒介是為了豐富和完善教育教學體系和過程,而不能把使用電子教學媒介看成是時髦或根本性教學模式。教育教學管理部門應繼續(xù)加大對任課教師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的培訓。這是因為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既有利于現代教育教學模式的形成,同時也是對現代教育教學模式的有力補充。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也是應對突發(fā)事件,保障教育教學順利實施的最后手段。如停電、網絡擁堵、網絡故障等造成電子教學媒介失效時,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為高等教育提供了最后的支撐和保障。
此外,教育教學管理部門也要針對學生進行電子教學媒介環(huán)境下學習行為方式的引導,如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明確角色及使命,增強學生學習的自律性等,以克服電子媒介下教學呈現的“碎片化”及“過度娛樂化”等不良現象[7]。只有正確處理電子教學媒介亂用給高等教育造成的負面影響,才能避免電子教學媒介在高等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喧賓奪主現象,從而克服電子教學媒介在高等教育教學工作中的虛假繁榮,才能“不忘教育初心,牢記教育使命”,充分發(fā)揮電子教學媒介在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勢,開闊學生專業(yè)視野,提高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水平,開拓學生就業(yè)方向,并在企校聯合的基礎上有效地促進新興產業(yè)的發(fā)展[15]。
高等院校應著眼于自身重點學科、專業(yè)、課程建設的特點和目標,結合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及網校的優(yōu)點及特色,合理地選取相應的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以優(yōu)化教育教學體系,保障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如具有開放型、國際化視野的重點大學應采用國際在線教育、教育橋在線平臺等國際化教育教學平臺,實現教育國際化,擴大國際合作辦學“朋友圈”的目標,形成長期性、規(guī)范性的國際交流的合作機制。此外,高校及教育教學管理部門應對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進行統(tǒng)籌安排,適當限制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的使用數量,避免給教師和學生制造人為的麻煩。各高等院??筛鶕陨淼囊蠛吞攸c,選擇2~3家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開展深入合作,在合作深度和廣度上下大力氣,解決電子教學媒介下高等教育教學面臨的難題,以克服教學平臺同質化的弊端。高校還應積極引入專業(yè)的電子化、信息化人才及管理隊伍,結合高校專業(yè)特色及課程特征,自建學校專用的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并使之不斷完善,保障自用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運行的穩(wěn)定性,進而滿足高等教育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的要求。如沈陽農業(yè)大學自建的易爾思校園MOOCs教育教學平臺就保證了突發(fā)情況下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
高校和教育教學管理部門應加強對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建設前期、中期及后期管理。建設前期要經過校內外專家、課程組及任課教師的聯合論證,確實具有現實需求并且現有教師能夠保障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順利運行,才能開始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的建設工作。教學平臺建設中期要及時反思平臺建設中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并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的建設內容、形式等,以滿足現代高等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實現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實踐型復合人才的教育目的。學校和教育教學管理部門應加大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的后期管理力度,對已經建成的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要制定嚴格的運行和管理制度,特別是要建立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的退出機制。高校和教育教學管理部門應制定嚴格的標準,勇于淘汰建而不用或建而無用的教育教學平臺,以避免浪費寶貴資源。通過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的優(yōu)化管理,全面配合一流專業(yè)建設“雙萬計劃”、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一流基地的實施,進而促進高等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以培養(yǎng)適應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和行業(yè)需求的高素質應用人才[16]。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高等教育從信息時代邁向智能時代,為個性化精準教學帶來新的發(fā)展契機,教育教學管理也應加大改革力度,實現電子教學媒介下高等教育教學的精準化管理[17]。建立和完善新型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下理論課、實驗課、實習實踐、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方面的教學管理制度。建立任課教師的電子化、信息化培訓制度,加強任課教師專業(yè)素質、實踐應用能力、現代教學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從源頭上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改革學校及學院教學督導制度,根據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專業(yè)素養(yǎng)等方面重新遴選各級督導教師,充實高素質的教育教學督導檢查人員,保障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升。改革學校及學院教學督導組的督導檢查制度,從開放性、共享性、應用性、實踐性等方面加強對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督導檢查,以滿足電子教學媒介下高等教育的時代要求。
改革電子教學媒介下高等教育教學行為方式等方面的檢查指標并建立新型的教學效果評價機制。從實際出發(fā),在電子教學媒介引入高等教育后,取消單純的出勤情況的檢查,而改由校、院教學督導組教師與輔導員教師、團支部書記、教學輔助教師密切配合,從課上學習行為、方式、狀態(tài)、態(tài)度及課下校園生活、心理變化等多方面全面督導、檢查學生的綜合情況。改變單純利用考試來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方法,改由學生參與“頭腦風暴”“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競賽活動”等取得的實際成績和效果來多角度、全方位地客觀評價教學效果。最后,建立并完善電子教學媒介下教育教學應急管理制度并提供切實可行的應急處置預案,是保障高等教育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
電子教學媒介下高等教育最根本的需求是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的智慧型教師。電子教學媒介融入高等教育提供的只是全新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既無法改變也無法替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不但如此,現代技術的引入對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力素質、視野角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面臨新工科、新醫(yī)科、新農科、新文科對創(chuàng)新型復合人才的需求,教師的肩上承擔的歷史使命更為沉重,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教師自身的發(fā)展、進步是促其走出角色困境的關鍵因素[18-19]。
具體來說,教師應強化自身智慧型教育教學平臺下新型教育教學思想和信念,以開放的胸襟來接受新型教育教學模式的建立、發(fā)展和成熟,不斷提高自身理念和態(tài)度,提升自身教育教學角色認同;教師應踐行自身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充分了解和掌握 “互聯網+教育”為代表的先進教學理念;針對電子教學媒介下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新要求,主動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并在此基礎上注重與相關學科、專業(yè)知識的交叉融合,初步掌握教學內容的應用化技能,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智慧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提供足夠的智力保障;掌握以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技術,明晰“互聯網+教育”下現代化教學工具的基本操作要領,才能有效發(fā)揮電子教學媒介在高等教育教學體系中的優(yōu)勢,確保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教師只有勇于不斷突破自身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束縛,才能避免電子教學媒介下“復讀機”的尷尬地位,真正承擔起高等教育教學體系中的主體性地位,彰顯高等教育教學體系中引領者的優(yōu)勢。
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果是高等教育教學效果的重要評價指標,而學生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是保障學生學習質量和效果的決定性因素。影響高校學生學習過程的因素主要有: 學習環(huán)境、課外時間利用度、娛樂時間、家長和教師的關心力度、課程設置結構、學校辦學體制、學習內動力等方面[20-21]。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效監(jiān)督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思考解決的問題。當電子教學媒介引入高等教育后,學生學習過程的監(jiān)督面臨著艱巨的挑戰(zhàn),這主要是電子教學媒介的過度娛樂化、教學知識的碎片化及學生自律精神缺失等造成的后果。此外,傳統(tǒng)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體系在電子教學媒介下也很難發(fā)揮相應的教學管理作用。電子教學媒介所能監(jiān)控的后臺數據也難以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狀態(tài)和效果。教育教學督導機構及任課教師必須探索電子教學媒介下學習過程管理新的規(guī)章制度和執(zhí)行辦法,以有效掌控學生的學習過程,確保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如任課教師可以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隨機抽取學生編號或者采取隨機視頻電話等多種方式來檢查學生的出勤情況。以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隨機提問、課后思考作業(yè)等多種方式來檢驗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當然,更為重要的是任課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解決當前高等院校大學生學習問題的根本所在。
對于非課堂類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管理及學生管理部門應統(tǒng)籌安排相關院、系教師及教學輔助教師等人力資源,充分利用電子圖書館、實習實踐基地、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基地等物力資源,在校院經費等財力資源的支持下,將學生的課外學習過程與課堂內學習過程有效地結合起來,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課堂內、外學習過程的監(jiān)督、指導措施,實現因材施教和全程跟蹤培養(yǎng),逐步完成電子教學媒介下學生學習過程質量培養(yǎng)體系和監(jiān)管體系的構建, 以不斷提高電子教學媒介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
電子教學媒介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然而,二者在融合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使得高校教學管理部門、教學實施中的任課教師及大學生都面臨諸多困惑。通過全面剖析電子教學媒介下高等教育面臨的困境和形勢,找出問題的關鍵,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系列問題的方案,使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上的“主角”認清整改方向,促進電子教學媒介與高等教育的高效、良性融合。電子教學媒介為當前高等教育重大結構性的變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同時也對高等教育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應以教學思想、教學環(huán)境、教學模式和教學組織體系等全面變革為支撐,有效地解決當前電子教學媒介下高等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完成電子教學媒介下高等教育的重大結構性變革,培養(yǎng)滿足“新工科、新醫(yī)科、新農科、新文科”發(fā)展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智慧型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