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瑩 郭婉嫻
【摘要】為落實做好2015年7月教育部等6部門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加快發(fā)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足球特色學校加快校園足球推廣的速度,大力普及足球運動,每班每周一節(jié)開設至少一節(jié)足球課。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的足球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很難達到提高技能和培養(yǎng)興趣的效果,使得校園足球普及水平不高,效果不突出。對此,本文通過對現(xiàn)階段學校體育課足球教學模式進行分析,探索新的足球教學模式,以提高校園足球推廣的實效。
【關鍵詞】校園足球;小學;足球教學
在加快發(fā)展校園足球的時代背景下,教育部要求將健全工作機制、提高普及水平、發(fā)展特色教學、完善競賽體系、暢通成長通道等方面作為校園足球推廣的重點任務。中小學校作為校園足球推廣的主陣地,要發(fā)揮好學校體育教學的作用,以提升學生足球技能,提高參與足球運動的興趣為抓手,逐步形成良好的運動氛圍,讓學生培養(yǎng)興趣、習得技能,進而提升校園足球推廣的實效,培養(yǎng)頑強拼搏、不服輸、遵守規(guī)則、文明有禮等優(yōu)秀品質。因此,下面探析現(xiàn)階段學校體育課足球教學的不足,初步形成小學體育課足球教學的模式,讓小學的足球教學有章可循,大大提高體育課堂的效果。
一、小學體育課堂足球教學現(xiàn)狀
在《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fā)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qū)、試點縣(區(qū))工作的指導意見》的下發(fā)后,越來越多的學校重視校園足球的推廣,各推廣學校、特色學校等在體育課程中開設每周至少一節(jié)的足球課,其它學校也遵循新課程改革標準將足球納入體育課學習的必修內容。目前,普遍的校園足球課分為兩部分,有的是本校的體育教師上課,有的是與校外足球俱樂部進行合作,聘請有資質的教練到校進行授課。但不管是體育教師還是教練員,他們都存在著對校園足球推廣認識不足的問題,他們對足球運動和足球運動訓練認識不到位,對足球教育教學未形成全面的認識。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出現(xiàn)了以下情況:第一,僅重視足球技能的傳授,忽略足球知識和戰(zhàn)術的普及,在技能教學中采用單一、陳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覺枯燥無聊,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快樂,以達到培養(yǎng)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的目的。第二,過分注重教學的形式多樣,在一節(jié)課中安排過多的組織方法,讓學生未能掌握好所學的內容就開展下一個教學內容,浪費過多的時間在講解和隊伍調動過程中,使學生練習次數少,達不到鍛煉的效果。第三,很多學校開展足球教學時,把課時拆分安排,每周一節(jié),學生每周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足球運動,普及率看似非常高。但從效果上看,這其實不利于學生系統(tǒng)學習足球知識,特別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學習能力較弱,球感較差,且對自身肌肉控制能力不足,一周一次40分鐘的課程除去課堂常規(guī)、熱身和放松和小結等時間外,剩余大概30分鐘左右的時間。一節(jié)課除了學習外還要進行復習,學習新的內容后又要等一周后才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這樣的學習效果,非常不利于校園足球推廣。
為了發(fā)揮體育課堂足球教學在校園足球推廣中的作用,經實踐證明,如下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足球技術水平的提高和興趣的培養(yǎng)。
二、小學體育課堂足球教學模式
(一)科學的課程系統(tǒng)
足球教學是一門專業(yè)的學問,要真正發(fā)揮好足球運動在體育鍛煉和立德樹人的價值,需要科學的訓練方法和課程系統(tǒng)。小學生年齡跨度大,對運動的認識能力和水平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科學安排各年級和各水平學生的學習內容,有助于學生習得足球技能的同時也使他們獲得成功感的自信,進而直接影響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水平一學生以球性、控球練習、足球游戲和足球知識介紹為主,隨著年齡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逐步向傳接球、射門以及戰(zhàn)術遞進。體育課除了學習足球外還需要學習其它內容,如何根據學生學情選擇符合年齡特點的教學內容,且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形成科學的課程系統(tǒng),是需要認真考量的。
(二)合理的課程安排
要把學校的體育課作為校園足球推廣的主陣地,將足球作為體育課的必修內容,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按單元計劃的形式進行連續(xù)性的教學。例如,按照每班每周需要的總課時量為18節(jié),可以將一個年級的足球課安排成2-3個單元進行授課,每個單元6-9次課,在每個單元在2-3周內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技能的提升,還有利于教師及時對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反饋,調整課程計劃,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
(三)固定的課堂模式
根據2020年12月《(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點)》要求,體育與健康教學要強化“教會、勤練、常賽”。經過試驗,“教—練—賽”的足球課堂模式,在足球教學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進行足球運動的興趣和提高運動技能。因此,將體育課足球教學的課堂下設如下環(huán)節(jié):包括課堂常規(guī)、熱身、技能學習、比賽(技能運用)、放松與小結。熱身部分可以安排為:低年級的動態(tài)熱身,高年級的球性練習等等。技能學習通過簡單的組織形式,教師的示范講解和有針對性的指導提升練習時間和訓練效率,增加練習密度。比賽環(huán)節(jié),每節(jié)課組織學生進行8-10分鐘的小組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將習得的技能進行運用,安排比賽也可以一邊觀摩一邊進行講解,在比賽中教會學生足球比賽的規(guī)則和對球處理方法的選擇。在有競爭、有合作的環(huán)境下學習,不僅提高學生的練習積極性,還有利于學生團隊意識和勇敢頑強的品質培養(yǎng),發(fā)揮足球的育人功能。
(四)穩(wěn)定的組織形式
體育課和訓練隊的訓練是存在差異的,校隊隊員都是經過選拔出來的,對足球有一定的領悟能力和技術水平;而學校常規(guī)體育課普通學生的差異性較大,體育課人數相對較多,所以變化較大的組織形式在體育課的足球教學中是不利于教師進行組織的。很多學生在未布置場地的情況下不一定可以快速理解教師的意圖。這樣,教師就要消耗大量的時間進行講解。此外,相對穩(wěn)定的小組分組也便于學生快速抱團學習。相對穩(wěn)定的組織形式大大縮少教師講解的時間,增加學生的練習時間,也便于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如,學習足球腳內側傳球,教師教學設計時場地安排按照學生原有的四列橫隊進行布置,不管在學習足球腳內側傳球的動作技術、提高傳球的準確性、提高控制傳球力度的能力或者傳球的隱蔽性等都可以在此的基礎上進行練習。例如,2人一組2人對傳練習、4人一組的變向傳球練習、以及4v4的小組比賽。小組分組,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可以進行同質分組,水平較好的學生為一組進行難度更高的學習,水平較弱的一組進行鞏固練習,又或者進行異質分組、合作型分組等。
(五)多樣的教學方式
傳統(tǒng)的小學足球教學教師往往比較重視學生單個動作的技術的教學,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單一,課堂缺乏新意,致使學生缺乏對參與學習的動力和激情。教師在選擇教學模式上,需要注重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例如在足球教學中可以采取游戲和比賽的方法來促進學習的主動性,如,在踩球練習中,看誰踩球次數多;在控球練習中,看誰能控好自己的球不被同學踢掉或者搶掉。又或者通過設定不同的比賽規(guī)則,來強化教學重難點,如,在足球傳球單元,比賽規(guī)則可以設定為傳球多少腳以上射門得分才有效;在2過1戰(zhàn)術單元,比賽規(guī)則可以設定為利用2過1戰(zhàn)術后射門得雙倍分數等。又或者學習戰(zhàn)術單元,在比賽中利用場景凍結的方法,引入戰(zhàn)術,講解戰(zhàn)術,這樣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直觀感受。
(六)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
上好一節(jié)足球課,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遠遠不夠的。體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需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其發(fā)現(xiàn)閃光點和不足,針對學習的目標和學習情況,開展有針對性指導。不能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就立馬解決問題,要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進行有針對性和指向性的指導,完成當堂課的教學目標。如,本節(jié)課進行的是足球1對1正面防守學習,那么,教師在指導時主要關注對1對1正面防守的技能的指導,對于過人突破技術我們就可以弱化指導,讓我們的課堂學習目標更加突出,學習效果更加明顯。要采取正面鼓勵的教學語言,并將表揚細化到每一個技術動作上,如,表揚學生要具體說清楚學生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做不好的原因以及糾正錯誤的方法。
落實校園足球推廣工作,體育教師要利用好體育課,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有針對性的足球教學,提高學生技能,培養(yǎng)學生興趣。變是唯一的不變,在足球教學中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改進,在踐行中檢驗成效。相信在共同努力下足球運動會真正地融入學生生活、扎根校園。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fā)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1508/t20150811_199309.html.
[2]佚名.教育部《關于加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qū),試點縣(區(qū))工作的指導意見》發(fā)布[J].青少年體育, 2017(3).
[3]王金波. 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足球教學與訓練研究[A].福建省商貿協(xié)會.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二)[C].福建省商貿協(xié)會,2021:3.
[4]楊峰.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足球教學與訓練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8):122,124.
[5]梁安慶.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足球教學與訓練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9(3):53-54.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