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舵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生命體驗,關注學生的成長,發(fā)掘學生的生命潛能,讓他們體悟生命的美好。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引入豐富的教育資源,開啟學生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思想,陶冶學生的情操,引導學生走出生命的困境。本文主要從創(chuàng)設環(huán)境、閱讀體悟以及發(fā)展個性等角度闡述小學語文生命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課堂;生命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1-0178-02
Let The Chinese Class Be Full of? Life
( Kannan Primary School, Dongkan Street, Binhai County,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CHEN Duo
【Abstract】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the life experience of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growth of students, explore the life potential of students, and let them realize the beauty of life. Teachers should establish a "people-oriented" concept, pay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troduce rich educational resources, open up students' wisdom, enlighten students' thinking, cultivate students' sentiments, and guide students out of life's predica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life-oriented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reating environment,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developing personali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Chinese class; Life experience
審視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采用“注入式”的教學方式,以師講生聽的方式為主。課堂氣氛沉悶,缺乏生命的活力。學生的興趣也被逐漸湮滅,他們的潛能難以獲得充分的發(fā)揮。教師因分而評,會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傳遞給學生,以圖一時之快,殊不知這樣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部分教師過于強調(diào)語文學科的工具性,重視學生語用能力的提升,但沒有挖掘文本的育人功能,沒有運用學科的人文性感染學生。
一、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融入生命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生命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減負增效,讓學生免于疲勞式的作業(yè)轟炸,提升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教師要營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環(huán)境,潛移默化地給學生帶來心靈的滋養(yǎng),讓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變得更加協(xié)調(diào),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要美化班級環(huán)境,陶冶學生情操,增加班集體的向心力,給學生帶來無窮的樂趣。師生共同設計班徽、班訓、班歌,在黑板報中張貼學生的繪畫、書法、習作等內(nèi)容,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讓他們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教師還要引領學生收集有關生命教育的詩歌、新聞等素材,為學生推薦有關生命教育的圖書,讓他們寫下自己的讀后感并在班內(nèi)交流。教師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打罵、不羞辱學生,對他們的學習與生活提供幫助,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田,才能讓他們敢于敞開他們的心扉,讓學生述說自己成長中的困惑。教師要公平對待學生,不偏愛、不歧視,無論是對學優(yōu)生還是對學困生都要一視同仁。教師要教會學生相處的技巧,讓他們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教師要將學生的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與生命教育融合起來,引領學生傾聽生命之音,在聽故事、聽范讀的同時,能聽出言外之意,能理解作者的生命感悟;引領學生表述生命之美,讓他們大膽參與討論,勇于說出自己的觀點,在表達時思路要清晰、表達有條理、語氣要恰當,能傾訴自己的心聲,表達與人不同的觀點;引領學生讀懂生命之義。學生要通過讀作者、讀背景,通過反復的閱讀,讀出文字背后的含義。教師要針對重難點處引導學生討論,讓他們讀出生命的美好。教師要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扮演文本角色,自然地融入文本,讓課堂變得富有生機。如,在學習《陶罐和鐵罐》一文時,教師讓學生分別扮演陶罐與鐵罐這兩個角色,體會這兩個角色的語言、動作以及說話的語氣,感受這兩個角色的特點。教師要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對話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閱讀體悟,習作彰顯生命
教師要依據(jù)小學生愛玩好動這一特點,利用教材中的資源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從自然、社會、心理的教育資源中挖掘生命的意蘊,向學生傳達生命的價值,讓他們的情感受到?jīng)_擊,心靈受到生命的滋養(yǎng)。如,在《母雞》一文中的第5自然段,學生能從母雞的動作中體會到它時時刻刻地將雞寶寶的安危放在首位,讀第6自然段時,能感受到母雞即使是自己忍饑挨餓,也不讓雞寶寶受一點點委屈。
教師要借助網(wǎng)絡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收集生命教育的資源,通過微信群等平臺讓學生閱讀生命教育的推文。教師可以與學生共讀文本,讓他們懂得愛護生命、敬畏生命,能增進他們的生命體驗,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學會與動物和諧相處,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說、寫的機會,讓他們講述身邊的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能從生活“小事”中感受溫暖的行為,表達自己對不文明行為的看法。如,在學習《轉述》一課內(nèi)容時,教師讓學生要掌握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技巧,要將事情說清楚、說明白,能做到自然大方。教師要鼓勵學生寫隨筆、寫日記,緩解畏難情緒,增強他們的習作自信。教師要引領學生觀察世界,掌握觀察的方法,為他們提供一個廣闊的寫作空間,讓他們大膽創(chuàng)作,能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豐富他們的想象,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促進他們的知識輸出、情感外化,讓他們釋放生命的能量。
三、發(fā)展個性,感受生命律動
教師要尊重差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不以“一刀切”的方式教學,要因材施教、分層指導,讓每個學生都能收獲成功的喜悅??挤钟懈叩?,能力有強弱,如果對他們統(tǒng)一要求,會使學困生感到吃力。教師要依據(jù)學情,采用低起點、分梯度的要求,分層布置作業(yè),對學困生降低要求,對學優(yōu)生拔高。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有的擅長表演,有的擅長繪畫,有的擅長寫作。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興趣布置作業(yè)。如,在學習古詩時,教師可以讓擅長繪畫的學生為古詩配畫,讓擅長表演的學生演一演情節(jié),讓擅長寫作的學生進行改寫、創(chuàng)作。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提供便利,用“為你朗讀”APP教會學生把握停頓、重音以及語氣的緩急,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意境。學生可以回家配樂朗讀,讀出情感,讀出內(nèi)涵,讀出韻味。教師可以開展“古詩插畫”活動,讓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畫畫,促進他們對詩的意境的理解。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角色演讀的情境,讓學生融入自己的情感體會語感語境。學生在扮演前要讀透文本,復核內(nèi)容,知悉故事情節(jié),并熟悉臺詞。教師要讓學生深入研讀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體會角色內(nèi)心的感受,這樣才能演好角色。學生在表演中,能讓自己的視覺、聽覺等感官親歷體驗過程,全身心地融入角色,以各種無聲語言表達自己對角色的感悟,這樣的體驗才會更到位。
教師要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身體感官體驗,讓他們真實地感受身邊的生活點滴,體驗生命的真實。在寫作時學生不僅要憑借自己的大腦,還要求助于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以及每一根末梢神經(jīng),通過看一看、聽一聽、嘗一嘗等方式感受世界的豐富多彩。學生用眼看顏色、看形狀、看狀態(tài),這樣寫出的內(nèi)容才準確、真實;學生要運用耳朵寫聲音,感受自然的聲音、感受人的喜怒哀樂,了解內(nèi)心的感受;學生要借助鼻子寫氣味,寫味從何來?味道如何?體驗怎樣?這樣寫才能讓內(nèi)容更充實,語言更生動。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的感悟,為學生提供一片想象的天空,讓學生插入想象的翅膀,發(fā)揮合理的想象,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想象故事。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要心懷仁愛之心,加強生命教育,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奇妙與美好,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潛能,為學生提供感受、體驗的空間,為他們搭建探索生命的橋梁,讓他們懂得珍惜生命,體悟生命的美好。
參考文獻:
[1]劉榮.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氣息[J].課程教育研究,2017(27).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