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 魏小欣
在海邊長大,在海事法院成長,對海商法孜孜以求,致力于成為一名懂外語、懂航運、懂經貿、懂法律、懂信息化技術的“五懂”法官。她,就是楊帆。
面對涉外性強、專業(yè)化程度高的海事審判,她不畏挑戰(zhàn),刻苦鉆研,審理了一大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精品案件。每一起案件都見證著楊帆的成長與突破。
越艱難,越要打個漂亮仗
1979年初夏,楊帆出生于沿海小城丹東,與大海的緣分就此開始。求學伊始,她就是班里的模范生,英語成績尤其突出,那時的楊帆或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未來的職業(yè)道路將與大海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進入高中,楊帆將大連海事大學這所素有“航海家搖籃”之稱的航海教育名校作為自己的高考目標。要邁進這所名校的大門并不容易,楊帆主動給自己加碼,抓緊時間學習。最終,她拿到了大連海事大學外貿運輸(航運管理)專業(yè)的錄取通知書。
初聽海商法課程時,楊帆覺得:“如果海運業(yè)是國民經濟發(fā)展進出口戰(zhàn)略通道,那么海事法律就是為這個通道遮風擋雨的屏障?!边@種信念引導她考取法學院研究生,走進了海事法律的殿堂。
畢業(yè)后,面對多家單位的爭相邀請,她堅定地選擇了上海海事法院,開啟了自己的職業(yè)生涯。
踏上工作崗位,楊帆遇到的第一個挑戰(zhàn)并非來自專業(yè)領域,而是語言。剛到上海,作為北方人的楊帆聽不懂,更不會說滬語。
“小楊,儂勿用急,工作久了,耳濡目染就學會了。”同事安慰楊帆。但早一點學會滬語,就能早一點融入工作環(huán)境?!澳嵌螘r間,每次開會、吃飯,我都‘逮住本地同事,讓他們當我的滬語‘陪練?!倍潭?個月,楊帆就從這個“滬語速成班”中順利“畢業(yè)”,能夠熟練使用上海話和當事人交流。
對“新手”的考驗并沒有結束。2009年,楊帆升任助理審判員,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新任助審員除了完成本職工作,還需要在一年實習期內立案40起、結案40起。當時,楊帆被借調到政治部工作,繁重的工作之余,還要完成立案、結案,其中的壓力真是不小。
“越是艱難,越是要打個漂亮仗。”回憶起這段經歷,楊帆說。
前3個月,白天她風風火火奮戰(zhàn)在一系列急難繁重的任務里,傍晚一下班就拿上裝滿立案資料的文件袋趕到立案庭,仔細核對案件信息,確認無誤后再錄入系統(tǒng)。
后9個月,面對審結案件的要求,楊帆為經手的每一個案件都撰寫了閱卷筆錄、庭審提綱、庭審小結。在厘清案件的爭議焦點、雙方當事人的主張和依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后,就開始撰寫裁判文書。她還制作了任務時間表,為自己定下目標:時間過半,任務完成度必須達到80%,主動給自己加壓,嚴格把握工作進度。
9個月過去,楊帆經受住了“實習考驗”。
如今,楊帆的電腦里依然完整保存著十幾年前的這些辦案文件。 “雖然現(xiàn)在不會形成這么多詳細的文件,但是這種將案子摸清,將案件關系徹底厘清的辦案方法已經內化于心了?!睏罘f。
相信“縝、慎、真”的力量
“要有縝密的法律思維,要審慎審理每一起案件,要真心對待每一位當事人?!边@是楊帆在2015年上海高院組織的入額法官座談會上的一段分享,也承載著她辦理每一起案件的初心。
工作后第一次登船令楊帆記憶猶新。那是一艘小漁船,雨天舷梯濕滑,她沒扶穩(wěn),剛上船就摔了一跤。這個小插曲一直留存在楊帆記憶中,“它提醒我再小的船也有風險,辦案中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要慎之又慎”。
2013年8月6日,“嘉誠99”輪裝載著五千多噸焦煤,在從遼寧丹東港駛往山東濰坊港途中沉沒。船舶所有人依據保險合同向保險公司提出理賠請求。保險公司則主張按照保險合同約定,只有8級及8級以上大風造成的損失才屬于承保范圍,而事故發(fā)生時沉船點的風力并未達到8級。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中雙方提交的氣象證據截然不同。船舶所有人嘉誠海運提交了一份長??h氣象局于2013年9月2日出具的氣象證明,記載:“8月6日受高空槽系統(tǒng)影響,海洋島以南陣風可達8到9級?!北kU公司則提交了一份同樣由長??h氣象局于2013年8月8日出具的氣象證明,記載長??h海洋島8月6日極大風力為4級。
“盡管只是2份薄薄的氣象證明材料,但它們是這個案件的突破口。尤其當證據材料的結論截然相反時,作為法官要慎之又慎。”
要查明事故發(fā)生時的氣象情況,就要弄清長??h氣象局為何會出具2份看似“截然相反”的氣象證明。于是,楊帆帶著書記員趕到大連市后換乘輪渡,一路直奔長??h氣象局。
她們沒有白跑一趟。
通過向長海縣氣象局工作人員咨詢,楊帆了解到保險公司提交的氣象證明記載的是陸地數據,而海上的風力級別往往大于陸地。雖然沒有沉船點的直接觀測數據,但不能排除事發(fā)時該點存在8~9級陣風的可能性。
回程輪渡因天氣惡劣停航,導致楊帆她們在物資匱乏的島上被困了3天,但這趟出差使得案件審理迎來了轉機,可謂不虛此行。
回到上海,合議庭經討論得出一致意見,嘉誠海運已就“嘉誠99”輪沉沒時存在海上8級風提供了初步證據,從舉證責任的分配上,保險公司應承擔事故發(fā)生時風力不足8級的舉證責任。之后,立足案件事實和證據材料,經過多次向原、被告釋法明理,最終,在楊帆的主持下,原、被告逐漸縮小了分歧,對各自的權利義務重新進行了考量和確認,達成了調解方案。雙方盡快投入到了公司的日常運營中去。
結案后,楊帆收到了一封當事人手寫的感謝信:“貴院為了查清事實,遠赴事發(fā)地,路途艱辛……多虧法官細致的工作、耐心的調解,得以讓本案一審就調解結案,讓我們這種小船東能盡快得到理賠,在這個艱難的市場情況下有了繼續(xù)撐下去的動力……”
“看到信的那一刻,我覺得一切都值得?!睏罘f。
用海事審判與世界對話
海事審判涉外性強,專業(yè)化程度高,面對大量疑難復雜的涉外案件,楊帆都會花大量時間,翻閱國內外資料,研究國內外類似案例,向專家學者求教,最后審慎作出裁判。
曾有一起難度較大的案件,上海某物流公司與香港某船務公司因租船產生爭議,物流公司訴至法院。香港船務公司對管轄權提出異議,認為根據雙方在航次租船合同中約定的仲裁條款,因合同產生的糾紛應在香港進行仲裁,適用英國法律,故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原告起訴。
兩公司簽訂的航次租船合同中有一句話:“Arbitration, if any, in HONGKONG and English law to apply.”雙方對這句話產生了不同的理解。原告認為,該條款的意思是“如果要進行仲裁,適用香港法律和英國法律”,并沒有明確約定糾紛必須提交仲裁;根據“if any”的表述,雙方當事人應當就仲裁進行進一步協(xié)商,如不能達成一致意見,該條款無效。被告則認為,該條款應解釋為“若有任何糾紛產生,在香港仲裁,適用英國法律”,被告在合同中明確約定選擇在香港仲裁,故應駁回原告起訴,由香港仲裁庭對本案進行仲裁。
厘清“if any”后面省略的主語,成了解決這起糾紛的關鍵。楊帆輾轉詢問了多家租船公司,也咨詢了許多海商法領域專家學者的意見,但是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卻是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楊帆一遍遍查找國外的案例和法規(guī),最終從勞氏法律報告中找到了較為權威的參考。在勞氏法律報告1995年第一卷“Mangistaumunaigaz Oil Production Association 訴United World Trading Inc.”一案中,法官認為,關于“if any”的文義解釋,應理解為“如有任何爭議產生”的省略語或者是一個英語語法中的語氣詞。
綜合案件的事實及英國的判例,楊帆形成了自己的審判思路,她在裁定書中寫道:“‘if any的理解,乃至仲裁條款的理解應放到整個合同中結合上下文來判定。原、被告簽訂的合同中單獨訂有仲裁條款,將糾紛提交仲裁解決的意思表示清楚。將‘if any解釋為‘如果要進行任何仲裁需要另行達成仲裁一致意見,與租船行業(yè)的通常做法不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外當事人選擇上海海事法院作為訴訟“優(yōu)選地”。楊帆也曾被選派參加上海法官赴美培訓團,在參觀法院、與法官和法院行政管理人員座談、旁聽庭審、參加專題培訓的過程中,她近距離觀察了美國法院管理、司法制度運行、裁決執(zhí)行的情況。對楊帆來說,這既是一段拓展國際視野的經歷,也是一段更深刻地理解讓我國司法制度的經歷。
2020年,楊帆在審理一起涉外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時,準確適用新加坡法律,查證了審理所需的船舶抵押方面的成文法和民商事合同法律原則,據此確認了借款合同效力,展現(xiàn)了海事法官的專業(yè)化與國際化素質,為解決域外法查明和適用難題積累了經驗,提升了中國海事司法的國際公信力和影響力。
“我想每一位海事法官,都是一艘揚起風帆的小船,航行在海事司法的征程上,用我們共同的努力守護著祖國的深藍?!?/p>
這是楊帆對過往的總結,更是她對未來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