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輝
(亳文化研究中心,安徽 亳州 236800)
伴隨著新科技革命的深入推進,人類社會進入到了全球化、智能化時代,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乃至思維方式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信息、科技、資本等生產(chǎn)要素的流通、配置跨越了國界,經(jīng)濟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國形成了一個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命運共同體。為了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世界人民盼和平、求發(fā)展、謀幸福的殷切期待,習近平總書記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構想,這是對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全球走向共同發(fā)展繁榮所貢獻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和積極響應。他在中國共產(chǎn)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明確講到:“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1]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從我國改革開放和長遠發(fā)展出發(fā)提出來的,也符合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國人懷柔遠方、和諧萬邦的天下觀,占據(jù)了國際道義制高點。[2]在我國和相關國家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經(jīng)過多年來的強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已經(jīng)結出了豐碩成果,足以證明它順應了時代潮流,符合全人類的根本利益,富有強大的生命力。這一倡議既非突發(fā)奇想,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經(jīng)驗的積淀、源遠流長的博大智慧與當代世界發(fā)展規(guī)律相結合的產(chǎn)物,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于中華民族兼善天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統(tǒng)攬國內(nèi)國際兩個大局,審時度勢,努力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以及文化創(chuàng)新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論與實踐意義。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學術界對此進行了全方位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內(nèi)涵、屬性、意義、原則以及對策建議層面。[3]本文試圖從《老子》這一獨特視角探討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啟發(fā)意義?!独献印肥侵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元典,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整體、系統(tǒng)、辯證、和諧的思維方式,蘊涵著博大精深的政治智慧。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精華,并予以合理性的闡釋,對于人們正確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精髓,厚植其文化根基,助力“一帶一路”倡議走深走實不無裨益。
《老子》第10章云:“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4]36王弼注曰:“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盵5]24通俗地講就是,道生養(yǎng)了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化育了萬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就了萬物而不主宰,這就是玄妙幽深的德。圣人作為體道者,亦即道的人格化,其行為表現(xiàn)了道的本質(zhì)與要求,即“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曜?!盵4]227由此可見,道的本質(zhì)與要求及其所體現(xiàn)出的“玄德”,就是不居功、不自恃、不主宰、不強求、不過度、不傷害。道的“玄德”是建立在尊重“自然”基礎之上的。《老子》第25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盵4]102這里的“自然”用羅安憲先生的話說是:“‘自然’也就是自生、自化、自成,也就是自本自根,沒有外力強迫。”[6]101“自然”就是事物能夠完全按照適合自身的個性特點自我化育、自完其性。
如果把《老子》的這一思想運用于人與人和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上,就是一種既保持了鮮明的個性,又能隨和融通、讓人們和各國自適其性、自然化育的基本思想。在當代國際關系中,“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伙伴關系。各國應尊重彼此主權、尊嚴、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發(fā)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7]17-18,而不能強行向其他國家輸出自己的社會制度、政治模式和發(fā)展道路。這一原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尤其應該落到實處。這是因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各國的國情差別很大,對于這些情況要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在推進“一帶一路”項目的謀劃、落實、建設及善后等問題上要堅持互相尊重、平等協(xié)商、自主自愿的原則。要切實尊重各國自主決策、自主選擇、自主實施的權利,從各國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認真制定個性化、差異化的工作方案,而不能以救世主自居,強迫其他國家這樣或那樣做,或者采取簡單的“一刀切”的辦法,這也完全符合《老子》的“以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8]139的主導思想。在一定意義上說,“一帶一路”倡議能否深入持久地在相關各國不斷取得進展,關鍵在于它們能否從自身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方針政策,采取切實可行的對策舉措,與相關方精誠合作,獲得實實在在的預期效果,讓各國人民得到實際的利益,這是“一帶一路”倡議生命力的根源之所在。
《老子》第5章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4]18王弼注曰:“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為。造立施化,則物失其真?!盵5]13《老子》這一論斷的主要精神是天地、圣人只是公平公正地對待萬物與百姓,為其自我化育創(chuàng)造適宜的大環(huán)境,而不對任何個體帶有偏愛之心。所以,人們對圣人“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4]218《老子》第77章還指出:“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盵4]294天道作用的結果就是使得天地萬物都能夠得到均衡協(xié)調(diào)適宜的發(fā)展,從而形成一個共生共榮的良性循環(huán)系統(tǒng),這也表明了天道無親無疏的理念。
《老子》關于天道無親無疏的理念在某種程度上對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走深走實也具有啟示??梢钥隙ǖ刂v,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正是要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經(jīng)濟技術、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協(xié)作,實現(xiàn)與相關國家互利共贏、共同進步,使相關的國家和人民能夠分享我國改革開放的成果,為它們實現(xiàn)經(jīng)濟社會的健康發(fā)展、改善民生注入活力,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發(fā)展中長期存在的兩極分化日益嚴重的問題,縮小甚至彌合南北發(fā)展的鴻溝。特別是一些最不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由于種種原因,經(jīng)濟社會長期陷于困境,人民生活極度貧困,幫助它們補齊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短板,增強發(fā)展的內(nèi)生動力,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提振信心,盡快縮短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使這些國家的人民能夠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享受到人的尊嚴與權利,既是這些國家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當代完善全球治理的題中應有之義,有利于促進全球實現(xiàn)均衡、可持續(xù)發(fā)展,從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下堅實的基礎。再者,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逐步實現(xiàn)科技、信息共享,陸海聯(lián)動發(fā)展,將在極大程度上改變歷史上形成的沿海國家和地區(qū)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而廣大內(nèi)陸國家和地區(qū)經(jīng)濟嚴重滯后的不合理格局?!耙粠б宦贰背h實施多年來的實踐表明,“‘一帶一路’倡議,有力應對了和平赤字、發(fā)展赤字、治理赤字的嚴峻挑戰(zhàn),有效化解了全球發(fā)展中長期積累的深層矛盾,為人類的和平與發(fā)展開辟了一條嶄新的康莊大道?!盵9]因此,“一帶一路”倡議實質(zhì)上就是要消除過去國際經(jīng)貿(mào)投資規(guī)則體系中不利于發(fā)展中國家的一些不合理甚至是帶有歧視性、盤剝性的制度安排,有利于為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爭取到公平合理的話語權、參與權和發(fā)展權,也有利于消除某些國家存在的種種疑慮。
《老子》第8章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盵4]28《老子》十分贊賞水的美德,認為水最接近于道。水的美德主要可以概括為這樣幾個方面:一謙下。它無怨無悔地甘居于卑下之地;二不爭。它滋潤萬物而不與之相爭[10]290;三隨和。水無定形,因勢賦形,在方則方,在圓則圓,從不以自己為標準,要求其他事物與自己一模一樣[11]11;四信誠。用河上公的話說就是“水內(nèi)影照形,不失其情也”[4]29,“夏散冬凝,應期而動,不失天時”[4]30;五柔韌。水柔弱而充滿韌性,水滴石穿是對這一特性的最佳注腳;六清廉。即“無有不洗,清且平也?!盵4]29
其實,《老子》所高度贊美的謙下不爭、隨和、信誠等美德,正是相關國家在推動“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過程中需要秉持的基本理念?!耙粠б宦贰毖鼐€有許多發(fā)展中國家,也是世界上最不發(fā)達國家的聚集地帶。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沒有理由驕傲自大,理應與他們平等友好交往。這是因為,在近現(xiàn)代,我國與眾多發(fā)展中國家和最不發(fā)達國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經(jīng)歷,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以及在爭取合法的國際地位等問題上都曾經(jīng)得到過他們的大力支持。所以,彼此之間應該相互尊重,肝膽相照,同舟共濟,對它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是我國應盡的國際義務。而這些幫助從另一方面看則是互惠互利的。因為我國在推進“一帶一路”項目落地生根過程中,既幫助了相關國家改善基礎設施,便利人民生活,同時也加深了文化交流,增進了相互的理解與友誼,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另外,還有許多沿線國家在經(jīng)濟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各具特色和優(yōu)勢,與我國能夠形成優(yōu)勢互補,對優(yōu)化我國的經(jīng)濟結構,緩解我國某些資源的短缺,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快企業(yè)“走出去”的步伐等都是有益的。所謂“不爭”,就是要為當?shù)氐拿癖娮鰧嵤?,解難題,不與他們爭利,讓當?shù)厝嗣竦脤嵒?。不爭短期利益,著眼長遠,重在長期合作,互利共贏。隨和、信誠等美德就是在與所在國人民交往中要謙卑恭順,誠實守信,言必信,行必果,以真誠友善之舉贏得他們的好感與信任。要按照合同的約定保質(zhì)保量如期完成項目的交付和使用,發(fā)揮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這是各國在經(jīng)濟文化交往中必備的素質(zhì)和應該堅守的底線,也是在國際上樹立中國人民良好形象的著力點。
《老子》第32章云:“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盵4]132施德清解曰,道在天下,“為萬物之宗,流潤無窮,猶川谷之於江海也?!云┑郎⒂谌f物,萬物莫不賓服于大道?!盵12]81打個比方說,道對于天下,就好像江海為眾多川谷所注流一樣。喻意為道與萬物相應合,而不會拒絕或者排斥它們?!独献印返?6章云:“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盵4]258《老子》以江海喻道的深切意涵值得人們認真體悟。道對于天下萬物從來都是敞開胸懷廣為接納,而不會辭讓。所以,天下“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盵4]196“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盵4]109-110《老子》第49章亦云:“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盵4]188-189道對于天下萬物都是一視同仁,毫無偏愛之心,即使對那些不信、不善者亦不拒之門外,而是最終通過感化它們使其變得善良、誠信。
推動“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需要人們效法大道的品質(zhì),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這是因為“一帶一路”倡議所要構建的是開放包容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實施的路徑是雙多邊合作,實質(zhì)與目的是實現(xiàn)各國共同發(fā)展與繁榮,因而不具有排他性。再者,沿線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社會制度、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經(jīng)濟社會、科技教育的發(fā)展階段以及種族、膚色、語言等等都存在著巨大差異,我國與他們交往的歷史和相互理解的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與他們的交往合作中要求同存異,超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尋求利益交匯點,盡最大努力擴大朋友圈。對于一些發(fā)展階段較低的國家和民族,也不應該輕視他們。要自覺遵守所在國的法律法規(guī),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適應當?shù)氐纳罘绞剑c當?shù)貑T工和睦相處,形成水乳交融的兄弟情義?!啊粠б宦贰晒Υ罱ê献髌脚_,通過各層次雙多邊合作機制,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發(fā)展戰(zhàn)略實現(xiàn)交會對接。”[13]18充分顯示了其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基本特征。應遵循經(jīng)濟全球化的大趨勢,自然延伸“一帶一路”的覆蓋范圍,讓更多的國家參與其中,廣交朋友,尋求更多的合作機會,惠及更多的國家和民族。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的:“不論來自亞洲、歐洲,還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的伙伴。‘一帶一路’建設將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帶一路’建設成果將由大家共同分享?!盵14]
《老子》第25章云:“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盵15]64-65它將人與天地并列,突出強調(diào)了人在天地萬物之中的獨特地位。《老子》第49章云:“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4]188由此可見,《老子》一書浸潤著濃厚的人文關懷,其中的“無為”理念,在社會政治層面上的基本旨歸就是要尊重民眾、順應民意。[16]17《老子》的社會理想就是讓百姓們能夠過上恬淡閑適、富足美滿的幸福生活,這些觀點與當今我國的新發(fā)展理念并不矛盾。
在新時代,我國新發(fā)展理念的價值取向是以人民為中心,這一價值取向對于推動“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至關重要?!耙粠б宦贰背掷m(xù)走深走實的基礎在民意,“五通”的要義在“民心相通”,成功的途徑與持久的內(nèi)在動力在共商共建共享。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強調(diào),要在項目建設上下功夫,建立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支持,全力推動項目取得積極進展,注意實施雪中送炭、急對方之所急、能夠讓當?shù)乩习傩帐芤娴拿裆こ?。[2]“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的關切,吸納當?shù)匕傩諈⑴c其中,調(diào)動他們共商共建共享的積極性、主動性,利用他們對當?shù)厍闆r熟悉的便利,保障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要對他們進行耐心細致的技能和管理等方面知識的培訓,授之以漁,使其掌握一技之長,提高他們的勞動就業(yè)能力;鼓勵當?shù)貑T工到我國學習交流、參加培訓;堅持本土化發(fā)展[17];要拓寬科技、教育、旅游、文化交流的領域,促進媒體、婦女、青少年以及社會各界的交往,增進沿線國家人民對我國的了解,促進民心相通;幫助當?shù)匕l(fā)展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教育、文化、醫(yī)療衛(wèi)生等公共服務事業(yè),提升當?shù)孛癖娚畹馁|(zhì)量與便利化程度,助力社會公益事業(yè);積極開展國際抗疫合作與交流,盡力提供必要的援助,參與當?shù)氐木戎顒?,防控新冠疫情進一步擴散蔓延;提高當?shù)厝嗣竦目茖W文化素質(zhì)和健康水平,切實增強當?shù)孛癖姷墨@得感、幸福感,夯實民意基礎,筑牢社會根基。
《老子》第35章云:“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盵3]139薛蕙解說:“圣人守道無為而天下自往歸之,天下既歸,圣人復能利之,而使之安寧均平舒泰也。”[18]22持守住了“大道”,天下人都會從心底里歸往。歸往而不相侵害,于是天下人都能享受到安樂、祥和、太平。劉笑敢先生闡釋說:“道為什么可以令天下人向往歸附呢?根據(jù)《老子》原文,‘道’所體現(xiàn)的原則是‘自然’,是提倡自然的和諧,自然的秩序,百姓日享其益,而不知其功……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盡享其利,不受其害,誰人不往而歸之呢?”[19]393總之,《老子》之道帶給人類的是利而不害的無盡福音。
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并努力推動其不斷走深走實,并非僅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傳承了中華民族兼善天下、協(xié)和萬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遵循經(jīng)濟全球化的大趨勢,力圖改變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舊秩序,構筑起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新秩序,為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爭取到公平合理的發(fā)展權益,推動全球治理與國際關系民主化,進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增進全人類的福祉,因而牢牢占據(jù)了國際道義的制高點。這也是它所以受到相關國家及國際社會廣泛好評和踴躍參與的主要原因。公道自在人心,得道者多助?!耙粠б宦贰敝暗馈?,是追求公平正義之道,是實現(xiàn)自然和諧發(fā)展與互利共贏之道,也是反映全人類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人民根本訴求之道。在這個框架內(nèi),所有的個體、國家和民族都能夠依據(jù)自身的天性得到適宜的發(fā)展,享受到經(jīng)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紅利?!胺蛭ǖ郎瀑J且成”[4]165,這是完全能夠幫助沿線國家人民盡快擺脫貧窮落后走上富裕文明的幸福大道。持守住了這個符合全人類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愿望的正義之道,天下人都會由衷地向往歸附。因此,要站在國際道義的制高點,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妥善處理好義利關系。在推動“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的過程中要堅持義字當先,以義制利。堅持正確的義利觀應該注意區(qū)分國家和企業(yè)的不同層面,各有適當?shù)膫戎攸c。從國家層面上說,我國在與沿線國家的合作中要以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為指導,彰顯出我國的大國擔當,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帶動我國的優(yōu)勢企業(yè)、產(chǎn)品、服務、資本、技術與標準走出去;從企業(yè)層面上說,要想當?shù)厝嗣裰?,急當?shù)厝嗣裰保瑸樗麄兲峁┓蠈嶋H需要的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與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不謀求短期高額回報。要謹記《老子》的忠告,“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4]175總之,要義利兼顧,以義制利,既不要好高騖遠,又不能急功近利,要不計較一時一地之得失,多做培根固本工作,重在民心溝通,增進友誼,扎扎實實地推進各項建設項目發(fā)揮實效,向世人展示出中國人民的大愛之心。
陳鼓應先生深刻指出:“老子的思想企圖就人類行為作一個根源性的探索,對于世間事物作一個根本性的認識,而后用簡樸的文字說出單純的道理來。”[20]315這就從本質(zhì)上揭示了《老子》的思維特點、理論價值及其在我國產(chǎn)生深遠歷史影響的根本緣由。盡管它成書于春秋末期,但是對人類行為所作的根源性探索,得出的根本性認識,屬于中華民族的原創(chuàng)性思維成果,獨具中華文化魅力,飽含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基因,原原本本地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純潔天性與人類追求自由、平等、和諧、發(fā)展與幸福的共同價值觀,對于人們正確理解推動“一帶一路”走深走實仍然富含智慧啟迪?!耙粠б宦贰背掷m(xù)走深走實的深層根基在民意,“五通”的要義在“民心相通”,其持久的生命力源泉是尊重個性、平等協(xié)商,不竭的內(nèi)在動力在共商共建共享?!独献印返乃枷肱c“一帶一路”倡議的主題是息息相通的,這說明了“一帶一路”倡議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根柢,順應天道人心,契合經(jīng)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是中華民族對全人類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有利于世界人民共同發(fā)展繁榮進步,由此也可以看出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傳承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極端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