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
(長治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山西長治 046000)
現(xiàn)階段,國家一直提倡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優(yōu)秀的身體素質也是其中一項重要指標。武術是我國的國粹,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中的典型代表,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民族文化。一直以來,高校體育項目多以田徑或者各種球類為主,其中要么是形式過于單調,要么是娛樂性偏強,都不如武術項目帶來的效果實用。通過學習武術不僅可以強健學生的身體,鍛煉其意志,還可以幫助學生塑造高尚的品德與人格。除此之外,學生通過學習武術可以不斷樹立自己的自信心,為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為了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了增強我國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了給國家輸出更多全面發(fā)展性人才,筆者建議高校應當從當前武術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出發(fā),充分重視起民族武術項目的重要性,通過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優(yōu)化來加強武術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這也是該文接下來要講述的重點內容。
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強健的身體素質是學生將來能夠為國家作貢獻的前提與基礎[1]。而現(xiàn)實情況是,隨著社會經濟條件水平的提升,我國高校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越來越差,肥胖癥及近視眼等現(xiàn)象隨處可見,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身的健康,同時還拉低了我國國民整體素質。對于這種現(xiàn)象,可以通過練習武術得到改觀。很多優(yōu)秀的民族武術項目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與作用,如中國古代的“五禽戲”就是通過模仿虎、鹿、熊、猿、鳥5種動物的肢體動作而發(fā)明的,在操作過程中可以讓人身體的各個關節(jié)及肌肉都得到鍛煉,以充分達到改善人體機能及強身健體的效果[2]。另外,武術項目中的內容比較豐富,不像其他體育項目那樣單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也會感到非常愉悅。
武術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繼承并宣揚優(yōu)良的民族精神。例如,近代武術家霍元甲的“尚武精神”中提到,學習武術主要是為了強身健體,而不是為了欺凌弱小,當國家處于危難之中便要挺身而出抵御外強;很多習武之人都主張“除暴安良,匡扶正義”,這種打抱不平的俠義精神正是現(xiàn)代社會大部分人所缺失的;抗日戰(zhàn)爭中讓日軍聞風喪膽的二十九軍大刀隊在我國歷史上書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這種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需要人們不斷地傳承并弘揚??傊?,中華民族之精神在武術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大力重視武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對于培養(yǎng)學生自強不息、見義勇為、保家衛(wèi)國等民族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東西方文化之間展開激烈的碰撞,不斷對外輸出并弘揚中華文化也是提升我國綜合實力的重要途徑之一[3]。作為中國的國粹,武術最終被奧運會拒之門外且漸行漸遠,而鄰國的跆拳道及柔道卻都已得到了通過。因此,在對外宣揚中華文化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另外,放眼全國跆拳道館數不勝數,當下人們要從自身做起,需要自己先對武術項目給予足夠的重視。換句話說,并不是別人故意排斥,而是因為自身不夠努力。20世紀,一代功夫之王李小龍憑一己之力在全球掀起功夫熱潮,這說明我國的武術自身本就具備強大的魅力,需要人們今后不斷地弘揚。武術不僅具有獨特的運動形式,同時還包含豐富的武術文化,武術文化中體現(xiàn)更多的是對自身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自信心。因此,通過學習和傳承武術,可以不斷向外展示、宣傳并弘揚我國的民族文化,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
現(xiàn)階段,武術項目在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中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第一,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很多學生并不重視自身的體育鍛煉,反而有一種“崇尚腦力活動,鄙視肢體運動”的錯誤觀點[4]。學生愿意花費時間去修學分、考證,而不愿意在運動方面下功夫。實際上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其現(xiàn)在還處于身體發(fā)育時期,強健的身體素質才是其今后努力學習與工作的根本保障。
第二,很多學生對武術的重要性并不認同,特別是網上一些所謂的“大師”經常被打假或者爆出丑聞,讓很多學生認為武術就是“花架子”,多是中看不中用的套路而已。這種觀點趨勢還在不斷擴散,相關體育教學工作者需要重點關注。
第三,某些學生通過學習武術之后,身上增加了不少戾氣,會因為自己會點拳腳功夫而經常打架斗毆,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學校認為為了保障學生的安全,還是學習其他項目為好。因此,學校對于武術的重視及對其投入都變得越來越少。
第四,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授課教師并非武術專業(yè),無法更好地向學生傳遞武術思想;武術課程內容缺少趣味性,無法體現(xiàn)自身的本質特征等都是導致武術項目難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推廣的原因。
首先,學??梢詫ΜF(xiàn)有體育教師進行在職培訓,讓其補充一些武術專業(yè)的技能與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能力水平,也可以大大提升武術課堂的教學質效;其次,學??梢云刚堃恍┩艘鄣奈湫g專業(yè)運動員來學校任教,憑借其高超的武術技能及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來吸引學生,這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最后,學校還可以邀請一些民間武術高手來學校指導,憑借其對武術的獨特見解來為學生普及知識,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華武術。上述措施都可以有效提升武術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對武術的觀點與看法,讓其更加深入地了解武術,并喜歡上中華武術。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提倡教學體制改革,目的就是為了改變教師原有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讓教學更加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而高校武術教學亦應當如此。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顯得有些單調、乏味,無外乎就是理論知識加實踐,而多數情況之下,在實踐課程中學生所接觸到的都是類似于廣播體操式的肢體動作。長此以往,學生對武術的興趣就會逐漸降低[5]。因此,身為教學工作者需要在教學形式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例如,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男同學進行擒拿訓練;給女同學傳授一些“防狼術”;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觀影活動,讓其從影視作品中理解武術所蘊含的精神??傊?,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寓教于樂,可以有效改變學生對武術的觀點,讓其明白武術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最終體現(xiàn)出武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價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校武術教學應當將培養(yǎng)學生興趣作為教學的主線[6],這樣才能發(fā)揮出學生在學習方面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當先從自身做起,首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將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其次,教師需要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這樣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娛樂性,進而為學生提供一個積極、愉悅的課堂氛圍;再次,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根據每個學生的身體及心理特點而量身打造合適的武術動作及類型,進而發(fā)揮出每一個學生的長處[7]。最后,武術教師應當多給學生講述一些有關武術的傳奇故事,例如,當年李小龍的實戰(zhàn)格斗技術達到什么水平、民國時期“燕子李三”的輕功是怎么練成的等,這些措施都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對武術的興趣。
教師在進行武術技巧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武術文化的傳遞及“武德”的培養(yǎng),否則無法發(fā)揮出武術的正面作用。所謂“武德”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職業(yè)道德[8],因為人都是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解決問題,擅長數學的人喜歡用數字解決問題;擅長邏輯的人喜歡用步驟解決問題;而擅長拳腳的人,萬一腦門一熱出手不分輕重,可能覺得自己沒用力,但是對方可能是老弱女幼,就很容易出現(xiàn)事故。特別是對于學生而言,其正處于血氣方剛的年齡,遇到事情之后非常容易沖動,如果沒有良好的“武德”修養(yǎng),佷快就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武德”既能保護自己,也能保護別人。
武術是中國的國粹,其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而武術本身也承載著很多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精神。傳承優(yōu)秀的民族武術項目是當代每一個人的責任。武術作為一種傳統(tǒng)體育項目具有強身健體的重要作用,對于培養(yǎng)當代學生的健康體魄價值巨大。將民族武術融入到高校體育教學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傳承并培育民族精神、繼承并弘揚中華文化。高校應當充分認識到武術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從提升武術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形式、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武術的興趣,以及充分提升學生的“武德”4個方面來進行武術教學,必定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有關民族武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實施策略還需要相關教學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