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卓琳
(山西師范大學(xué) 山西 臨汾 041004)
《無極》是一部充滿東方氣質(zhì)的反宿命式魔幻電影,影片中人物的性格、人生追求與對抗命運的磅礴力量,無不彰顯著獨具東方氣質(zhì)的傳統(tǒng)文化理念。在水墨奇幻的浪漫化“無極”世界中,陳凱歌以別樣的、看似另類的方式展現(xiàn)了對中華人文哲學(xué)的思考。
東方氣質(zhì)植根于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在歲月的淘洗與山川的溫養(yǎng)下孕育著獨具東方韻味的人情人性,它是華夏兒女在讀書習(xí)字時一筆一畫刻在骨子里的仁義禮智信,是融進血液里的溫良恭儉讓。這樣的傳承讓我們對人格、追求有著獨具東方特色的理解,也使我們對《無極》這樣一部具有東方氣質(zhì)的電影更容易產(chǎn)生共情。
“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自古以來,“中”就被儒家賦予中正的處事態(tài)度與把握恰當(dāng)?shù)某叨戎?。在道教中,“中和”又有陰陽和合以化育萬物之說。中華民族尚“中”貴“和”的精神傳承至今。在人物設(shè)計上,陳凱歌卻反其道而行,將許多人物的性格刻畫得尤為極端:過度自滿且驕狂的光明、過度多疑且陰暗的無歡、荒淫無道又蒼白陰柔的王……但正是這些人物性格的不“中”、不“和”與他們極端性格下的失意人生,體現(xiàn)出電影對傳統(tǒng)和諧人性的執(zhí)著觀照。正如驕傲的光明在峽谷之戰(zhàn)后再也沒有取得一次勝利,陰冷偏激的無歡始終沒有得到愛和信任,荒唐的王的性命受制于王妃的言笑。影片中人物的極端性格,看似與“中”“和”背道而馳,但實際上仍在隱晦地表達著唯有持“中”,方能達“和”的東方人情人性之道。這代表著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傳承,流淌著大氣又含蓄的東方氣韻。
在傳統(tǒng)儒家仁愛思想與道家自然無為的自由觀的濡染下,浪漫而寫意的東方藝術(shù)對愛與自由的哲學(xué)命題從未終止探尋,《無極》也不例外。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將《無極》看作一個向愛與自由奔赴的故事。內(nèi)心清醒地知道自己注定不能得到真愛的王妃傾城,仍然熱烈地渴望著愛,她知道她和滿神的約定,但在光明追上她的那一刻,她還是選擇擁抱愛,相信愛。而光明,盡管一開始是為了贏得滿神的賭約而去追逐傾城,但在傾城走后的日子里,他開始學(xué)會思念,害怕失去。折磨鬼狼的滅族之痛與獨活之苦,也源于愛——對族人的愛,于是,在遇到昆侖后,他不再懦弱,全力助昆侖尋愛。最后,帶著傾城共赴愛與自由的是昆侖。昆侖的忘我付出,讓他有勇氣殺掉王,跳下懸崖,救出傾城,給她自由;也正是昆侖的甘愿成全,讓他選擇穿上黑袍,無畏黑暗,不懼死亡,用愛改寫傾城的命運。昆侖并不是天生的命運的寵兒,但影片對昆侖的厚待似乎在向我們傳達著:天地之間,唯有愛能讓人沖破一切束縛,給人生的力量、死的勇氣與無限自由和希望。
“我們這個世界還年輕的時候,人和神生活在一起。”在2005 年,這樣一部充滿魔幻色彩的電影可謂開中國市場化電影的先河,“鏡花水月”般人與神共存的幻境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震撼。但《無極》并不是一部形式大于內(nèi)容的純商業(yè)化電影,它不僅隱含著形而上的哲學(xué)命題,更蘊含著對社會中一些傳統(tǒng)觀念的思考。
在遙遠的古代階級社會中,奴隸與女人的社會地位低下,他們一個是貴族與掌權(quán)者奴役、虐殺的對象,一個是供貴族與掌權(quán)者交換、取樂的玩物,這一切荒唐又合規(guī)地存在著。峽谷之戰(zhàn),為了勝利,許多奴隸在光明的戰(zhàn)術(shù)部署下或死于牦牛的踩踏,或死于己方兵將的箭矢。而當(dāng)光明在叢林遇到滿神的化身時,卻聲稱自己“不殺無辜的人”,又在滿神嘲弄中向她揮刀。北公爵兵圍王城,受刺殺而重傷的光明讓昆侖穿上他的鮮花盔甲去救王?!罢l是王?”“手上沒有武器的?!笨墒腔食侵?,手無寸鐵的卻是女人?,F(xiàn)在,我們已走出遙遠的奴隸社會,一路走向美好生活,但社會中不免有畸形的價值觀龜縮在陰暗的角落,網(wǎng)絡(luò)上的“鍵盤俠”刻意歪曲事實、引導(dǎo)輿論的例子不勝枚舉。在《無極》中,傾城在王城展示自己的美貌試圖救王,卻遭王輕賤的場面也讓人不平。但無論手中的武器是拿起還是放下,士兵們對她的美麗始終不曾抗拒,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恰恰說明美麗無罪,美值得被尊重。究竟誰才是無辜之人,實在引人深思。
影片中,似乎每個人都是命運的奴隸,無極的子民,滿神指引、干預(yù)和觀照的對象。但主人與奴隸的身份天生存在著辯證性。無歡原本想要成為傾城的主人,卻受其欺騙再也不相信任何人,在怨恨的支配下,他走上尋找、報復(fù)傾城的路,淪為仇恨的奴隸。戰(zhàn)神般的光明是鮮花盔甲的主人,常勝使他迷失自我,由自認不會失敗到害怕失敗,最后逐漸淪為鮮花盔甲的奴隸。鬼狼從穿上黑袍那一天起,就不再屬于自己,成為無歡手下的一個會殺人的奴隸。但當(dāng)他意識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不是活著,而是尊嚴時,他脫下袍子,在結(jié)束生命的同時掌握了人生,成為自己的主人。昆侖是影片所突出的自我意識不斷覺醒的形象,從幼時被拐賣為奴隸起,他腦海中就被灌輸著服從主人命令的思想,從未意識到自我的存在。但從光明要他跑并依賴他的速度開始,昆侖的自我意識萌發(fā),開始用自己的天賦去尋求認可,并在被承認的過程中不斷覺醒,學(xué)會獨立思考、做決定,為渴望而努力,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有獨立內(nèi)在精神的個體,完成了主奴關(guān)系的自我轉(zhuǎn)化。而傾城,在答應(yīng)了滿神的約定后,便不會再成為別人的奴隸,但從那一刻起,她成為了自己欲望的奴隸,開始了苦苦掙扎與求索的一生。影片對主奴關(guān)系的揭示與隱喻在今天看來仍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引人警醒。
中國古代哲學(xué)視天為神,認為天命不可違,而今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那么,若真有宿命一說,《無極》中從滿神手里選擇的命運是否無可扭轉(zhuǎn)?陳凱歌給我們的答案是否定的。影片《無極》用充滿想象的手法來撼動天命,讓時間逆轉(zhuǎn),河水倒流,人死而復(fù)生。這或許在部分觀眾看來不夠有說服力,但影片卻真誠純粹地給予人們永懷希望的信念,肯定了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
“無極可以給你天下最好吃的東西,最美的衣服,最強的男人的寵幸,天下的一切都是你的”,作為交換,“你永遠也得不到別人真心的愛,就算得到了也會馬上失去”?!拔以敢狻!边@天起,傾城就被圈禁在對滿神的承諾中。她在一開始就知道命運的強大,所以吻過光明后獨自遠走??伤廾奶訜o可逃,就在于它讓你清楚地知道注定要失去,從而讓你在自以為遇到真愛時,愈難舍棄。于是,在滿神的讖語下,傾城孤注一擲,愛錯了人。然而,不信命運的人也仍舊躲不開命運的捉弄。認為自己是命運強者的光明兩次和滿神打賭,卻兩次被命運擊敗?!磅r花盔甲的主人要殺了王,是不可改變的命運?!惫饷鞑怀姓J,但他終究失去了鮮花盔甲。這也印證了滿神的話?!爸灰獎忧榫鸵欢〞袀臏I,記著,動情的時候你的死期就到了?!雹芄饷鞑幌嘈?,可是他真的愛上了傾城,又即刻與她死別。命運仿佛強大到不可抗拒,光明對名利的不甘、對鮮花盔甲的執(zhí)念和為了得到愛情編織的謊言,在他的面前依次被揭穿。于是,人們輕易地在光明身上看到了悲哀的預(yù)告,也看到了一個勝者逐漸輸給命運,又輸給愛情這無可逆轉(zhuǎn)的結(jié)局。由命運之神引起的災(zāi)難卻要由個人來承擔(dān)責(zé)任,在這樣的悲劇意象世界中,傾城對命運的執(zhí)著反抗,光明的拼死一搏與真情表白,都體現(xiàn)出主人公接受命運挑戰(zhàn)、保持人格自決的品質(zhì)。也許命運帶給人的是無力與悲愴,但人格的獨立與精神的自由使他們在悲劇中挺立,給人以感動與震撼。
無極出自《道德經(jīng)》,即無邊際,無窮盡,無限,無終。影片《無極》的英文片名為“The promise”,它不僅代表諾言,還有希望的意思。命運的使者滿神,凌駕于一切之上,她讓每個人挑選自己的命運,將承諾看作一生一世的約定,除非時間逆轉(zhuǎn)、河水倒流、人死復(fù)生,方能消解。這個秘法,或許可以稱作“希望”,只要你找到自己的渴望,選擇相信,并為之努力,就可以打開命運之結(jié)。在影片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看似一場大的悲劇即將落幕,但每一個人在自己的立場上又確實得到了小小的圓滿:鬼狼找回尊嚴,得到解脫;無歡離世前報復(fù)了傾城,讓她不得所愛;光明坦然地叮囑傾城,仿佛這才是他人生中最后一場勝仗;傾城在昆侖的懷抱里擁有了再次選擇的機會?!懊\可以改變,傾城,就像時光有時倒轉(zhuǎn),春天雪花飄飄,生命可以從頭來”。這才是無極的“奧秘”,從“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到影片結(jié)束時生存法則與利弊關(guān)系褪去,變?yōu)槿说淖饑?、愛與自由,萬事萬物都永懷希望,向無限超越。無極就是道,是變化之本,無極無窮。大道無言,自心自性,自觀自見。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無極》這部充滿大膽幻想與極致追求的電影是陳凱歌對東方魔幻電影純粹而真摯的沉浸之作。它用一種東方寓言的方式推開了現(xiàn)實世界的大門,堅定地交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人生答卷。在外界批評這部電影只感動了陳凱歌自己的時候,筆者卻篤信被這部影片感動的絕不是一個人,甚至不只是一類人。就像不同的書要用不同的方式去閱讀,不同的風(fēng)景要用不同的眼光去欣賞,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慢慢品之,也自有一番蕩氣回腸的感受。
注釋:
①影片《無極》字幕。
②影片《無極》滿神與傾城的對白。
③影片《無極》滿神的臺詞。
④影片《無極》滿神的臺詞。
⑤影片《無極》字幕。
⑥影片《無極》昆侖的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