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瑤 何春耕
摘要:隨著國外旅游類節(jié)目迅速興起,我國體驗類旅游電視節(jié)目也順勢而上,先后播出了《走遍中國》等有影響力的體驗類旅游節(jié)目。在國外體驗類旅游電視節(jié)目中,《現代魯賓遜》《荒野求生》《傻瓜在國外》等別具一格。中外體驗類旅游節(jié)目特征具有相似性:一是制作理念強調體驗程度與娛樂元素結合;二是節(jié)目環(huán)節(jié)設置去處介紹與“探險”“揭秘”;三是以普通人物為主要參與者;四是“真實”程度上“虛擬真實”與“完全真實”結合。中外體驗類旅游節(jié)目特征存在差異性:其一,注重影迷、追捧者與普通觀眾的受眾定位不同;其二,多重融入與單純幽默的娛樂元素的分量不同;其三,拍攝方式與畫面效果方面存在國外追求畫面的完美程度與國內多用擺拍和跟拍的區(qū)別。
關鍵詞:電視節(jié)目 體驗類旅游節(jié)目 制作特征 比較
一、中外體驗類旅游節(jié)目的發(fā)展現狀與特征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旅游業(yè)得到了快速發(fā)展,體驗類旅游電視節(jié)目也順勢而上,取得了多元發(fā)展的良好局面。其中,尤為突出的是2002年海南衛(wèi)視改版,推出全國第一個旅游專業(yè)頻道——旅游衛(wèi)視,播出了一些體驗類旅游節(jié)目。目前,除了中央電視臺的《走遍中國》《遠方的家》《世界各地》《邊疆行》《百山百川行》等之外,各個地區(qū)都有自辦的電視旅游類節(jié)目。山東臺的《走四方》、四川臺的《導游東西》《中國游》、桂林電視臺旅游節(jié)目《游山玩水》等,都是有一定影響力的體驗類旅游節(jié)目。各個電視臺創(chuàng)辦的這些旅游節(jié)目大多是以介紹式和體驗式旅游為主。然而,旅游欄目雖發(fā)展迅猛,但質量卻參差不齊,品牌欄目少,節(jié)目的品質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國外體驗類旅游電視節(jié)目的佼佼者眾多。比如加拿大的《現代魯賓遜》、美國的《荒野求生》、英國的《傻瓜在國外》(又名《阿卡出國去》)等。其中,英國天空電視臺的旅游體驗節(jié)目系列《傻瓜在國外》最早在SKY1頻道與SKY科學頻道播出,后來又在探索頻道旗下的旅游生活頻道TLC臺播出,在國外體驗式旅游節(jié)目中別具一格。
《傻瓜在國外》節(jié)目播出之后,由于大受歡迎,節(jié)目內容被重新編輯成書。該節(jié)目由英國喜劇演員瑞奇·葛文斯(Ricky Gervais)與史蒂芬·默切特(Steven Mochete)制作,卡爾·皮金頓(Karl Pilkington)主持。節(jié)目中,不愛旅游、討厭新事物的卡爾·皮金頓之前從未離開過英國,而其好友兼該節(jié)目的制作人決定強迫讓他到不同的國家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異國文化,主要記錄他在旅程途中的各種抱怨與糗事。節(jié)目真正的看點,在于打著去世界新七大奇跡的幌子,記錄卡爾·皮爾金頓的行程。熱爾韋說:“這比大多數紀錄片更真實,你在電視上看到的,都不是我們事先準備好的,我們也不知道將會發(fā)生什么?!盵1]
二、中外體驗類旅游節(jié)目特征的相似性
(一)節(jié)目特點:強調體驗程度與娛樂元素結合
在國內的體驗類旅游節(jié)目中,湖南衛(wèi)視2014年推出了戶外真人秀節(jié)目《花兒與少年》,其節(jié)目原型來自韓國tvN電視臺的綜藝節(jié)目《花樣姐姐》?!痘▋号c少年》節(jié)目的主要內容是安排兩位明星“少年”(張翰、華晨宇)帶領五位明星“姐姐”(劉濤、許晴、李菲兒、張凱麗、鄭佩佩),前往歐洲旅行,途中不能有經紀人的幫助,不能使用可以上網的智能手機,必須利用有限的資金在十五天之內“窮游”異國。第一季的旅行目的地為意大利、西班牙這兩個歐洲國家,途經六個城市。節(jié)目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主人公體驗與娛樂元素占整個節(jié)目最重要的部分?!痘▋号c少年》這檔戶外真人秀旅游類節(jié)目的主人公都是明星,且人物個性各不相同。相對于因性格差異的不同而形成的節(jié)目中的人物矛盾和情節(jié)懸念設置來說,明星八卦、私生活揭秘才是觀眾真正想要看到的東西??梢哉f,旅游觀光的成分大大少于明星八卦的元素。大姐鄭佩佩有極為豐富的旅行經驗,在六姐弟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說不像是“大姐”,更像是“媽媽”;張凱麗則和鄭佩佩形成強烈的對比,英語能力欠缺,生活經驗也不夠豐富;劉濤和許晴兩人則是性格迥異的“好媳婦”和“傲嬌公主”的代表,看點極高;兩位弟弟和最小的姐姐三個年輕人之間的嬉笑打鬧、張翰的冷傲風格也成了節(jié)目的看點。旅途中的景點介紹都會通過旁白進行解說,但是六位主人公中有五位由于之前都游歷過這些景點,其“游玩”的興致并不高。年紀最小的華晨宇是第一次出國,對歐洲城市的各種人文景觀都表示出天真爛漫的好奇,可以說只有他是旅途中真正在“游玩”的人。
第二,明星組合成姐弟,形成姐弟的虛擬關系,是一種典型的“虛擬真實”“虛擬真人秀”。本來并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幾位明星,由于節(jié)目拍攝的需要臨時結成“姐弟”,每個人都要“扮演”姐姐或者弟弟的角色。雖然節(jié)目的定位是主打親情,然而和《爸爸去哪兒》不同的是,這種“親情”并非現實生活中的親情,且主人公表演的成分仍然較多。因而人物關系與活動富有看點,具有很明顯的娛樂色彩。
第三,《傻瓜在國外》作為體驗式旅游節(jié)目,應該是主持人帶領觀眾去吃、喝、玩、樂,并且告訴電視機前的觀眾這個地方有多么有趣,多么好玩。然而,這個旅游類節(jié)目卻不按照常理出牌,主持人不是一個介紹者,也不是紀錄片的旁觀者,而只是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主人公卡爾在這檔旅游類節(jié)目中是實實在在的體驗者,他不會對著鏡頭眉飛色舞地介紹風景名勝,而是將自己所有的真實感受都暢所欲言。[2] 并且,作為一名英國人,從來沒有出過國門的卡爾會毫不留情地將旅游目的地的各個方面同英國的情況作對比,大吐苦水。
(二)節(jié)目環(huán)節(jié):去處介紹與“探險”“揭秘”并存
國內戶外旅行冒險體驗式競技真人秀節(jié)目《我是冒險王》,是青海衛(wèi)視同中國綠化基金會合作,于2010年打造的一檔王牌節(jié)目,定位為大型旅游探險類真人秀節(jié)目。2014年,青海衛(wèi)視再次將該節(jié)目進行升級,欲打造國內首檔“戶外旅行競技真人秀”。
《我是冒險王》的原版《冒險王》是臺灣三立都會臺世界地理雜志系列節(jié)目,節(jié)目的開場語和結尾語幾乎都是固定的。節(jié)目開場先由主持人口述:“我永遠無法忘記這趟旅程,因為我在……”而結尾語主持人會與之前呼應,再說一次意味深長的“我永遠無法忘記這趟旅程”,再一次述說這趟旅程的深刻感受與收獲。每期節(jié)目都有一個指定的冒險地點,但一般會先安排主持人前往該地點附近的知名旅游觀光勝地去感受當地的“吃喝玩樂行”,重在“享受”,先讓觀眾過足“玩”的癮,然后主持人才會跟隨熟悉環(huán)境的當地探險者們深入到冒險目的地,展開環(huán)環(huán)相扣、驚心動魄的冒險旅程。大陸版本的《我是冒險王》基本上延續(xù)了這一節(jié)目的環(huán)節(jié)設置,節(jié)目的主題內容一般都會作為壓軸部分播出,節(jié)目的前半部分主要是當地好玩、好吃、好看的去處介紹,一步步為后半部分的“探險”“揭秘”的內容做鋪墊。
臺灣原版的《冒險王》主持人明道,在許多人看來就是臺灣本土的偶像明星,然而,這檔節(jié)目其實是他還沒有通過電視劇成名之前的作品。當時的他只是臺灣彰化師范大學的一名學生,被稱為“菜市場小孩”。他家中條件并不富裕,父母都是賣菜的小販。更不可思議的是,明道從來沒有外出探險的經驗,但是節(jié)目的制作團隊認為,這樣能夠更好地展現“冒險”的主題。然而在每次節(jié)目組拍攝之前,明道都會通過書本補充當地文化的幾乎所有資訊,做好充分的準備,希望能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更好地了解世界的文化。
青海衛(wèi)視引進之后,先是請明道繼續(xù)主持了幾期節(jié)目,之后便邀請網絡旅游知名博主李小奇主持。后來改版,邀請世界羽毛球冠軍鮑春來主持節(jié)目,實現了體育明星的主持處女秀。2014年3月,節(jié)目再次改版,新的主持人增加到了三位,主要以搞笑、競技、冒險的方式凸顯當地的吃喝玩樂特色。
該節(jié)目從臺灣原版到青海衛(wèi)視的大陸版,主持人的選擇基本上都是影視明星、網絡紅人、知名主持人、體育明星,并將其任命為每一任“冒險王”。但是,除了專業(yè)出身的主持明星之外,其他明星在主持冒險體驗類旅游節(jié)目時卻仿佛“花瓶”,難以真正做到“冒險”,見到驚險刺激的場面,往往表現出普通觀眾和游客的驚恐和不安,沒有充分展現“冒險王”的姿態(tài)。對羽毛球世界冠軍鮑春來的選擇雖然比較成功,體育明星的體力、耐力都比普通人好,然而節(jié)目的內容安排也沒有充分的“冒險”元素,可惜了這位具有冒險實力的主持人。相比之下,節(jié)目的第一位主持人明道則比較好地詮釋了真正的“冒險王”的形象,鄉(xiāng)下菜市場小孩出生的他,天不怕地不怕,擁有很多明星都沒有的黝黑皮膚和健壯的體魄,給觀眾展現出冒險的勇氣和精神,是這檔冒險旅游類節(jié)目中比較成功的主持人。
因此,青海衛(wèi)視改版后的《我是冒險王》一改原版主打“冒險”的風格,整檔節(jié)目偏“娛樂”化,雖然沒有打上任何“娛樂”的標簽,但是幾位主持人在節(jié)目中嬉笑打鬧,“冒險”的元素早就已經消失。
又如,在加拿大的“戶外生活電視頻道”(Outdoor Life Network),以及探索頻道、科學頻道播出的戶外生存體驗式旅游冒險節(jié)目《現代魯賓遜》(Survivorman)。目前已經播出了2004年、2007年和2008年三季,共23集,每集時長約為44分鐘。該節(jié)目的主持人、攝像、導演都是一個人——加拿大著名電影人和冒險生存專家雷·斯特勞德(Les Stroud)。在節(jié)目的設定下,他必須在只有極少量甚至沒有食物和設備支持的苛刻條件下,獨自一人運用生存技能在指定的地點生存七天。[3]
《現代魯賓遜》的節(jié)目環(huán)節(jié)從多角度記錄個人的冒險求生過程。在每一集的節(jié)目中,斯特勞德先是和攝制組碰頭,然后約定七天后再次碰頭的地點。在這七天的時間內,斯特勞德會完全依靠自己操作幾臺不同裝置的攝像機,通過多角度記錄自己的求生過程。在節(jié)目中我們會經常看到斯特勞德手持著一架攝像機,同時不遠處還擺放著另一架攝像機進行全景或遠景的補充拍攝。他的求生裝備只有衣服、攝像器材、一把口琴(無聊時消遣用)、一把多用刀,以及根據生存地點的不同而準備的簡單工具(例如在非洲大草原求生時,斯特勞德乘著一只熱氣球抵達目的地后,熱氣球上的所有裝備在接下來的七天求生過程中都派上了用場)。出于自身安全的因素,斯特勞德還會攜帶一臺緊急衛(wèi)星電話,以便遇到緊急情況時向攝制組求救。有時候,斯特勞德也會出于安全考慮和生存需要攜帶一把來福槍。
該節(jié)目的主旨,在于教會觀眾如何在只有少量裝備的情況下、在艱難的自然環(huán)境中生存下去,直至獲救。主持人斯特勞德可以說是世界上所有電視節(jié)目中最全能、最忙碌的主持人之一,整個節(jié)目的編導、攝像、主持人、剪輯等,全部自己操刀完成,可謂整個節(jié)目的靈魂人物。斯特萊德原本對音樂特別感興趣,在當了多年的樂隊吉他手之后,專注于制作搖滾音樂錄像和音樂電視節(jié)目,學習電視節(jié)目的畫面編輯和拍攝的技巧,最后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全國性音樂電視頻道節(jié)目的制作人。后來由于手腕重傷,放棄了音樂制作的工作,投入到戶外探險的生活中。受到當時熱門的《幸存者》真人秀節(jié)目的啟發(fā),斯特勞德向加拿大探索頻道提供了更為真實的素材,在2001年制作了戶外生存節(jié)目《荒野一周》和《荒野的冬季》。這兩檔節(jié)目的成功為后來的《現代魯賓遜》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現代魯賓遜》的節(jié)目特點還在于主持人對節(jié)目制作具有決定性作用。如果沒有主持人,這檔節(jié)目幾乎不可能存在。美國的《荒野求生》也是試圖模仿斯特勞德的《現代魯賓遜》,只是制作者不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團隊。雖然《荒野求生》給人的感覺是冒險家貝爾一個人在冒險,其實背后有若干的工作人員。斯特勞德本身具有冒險家的生存本領和令人驚訝的知識儲備,才能實現真真正正一個人完成這檔節(jié)目。
由于斯特勞德一個人操作好幾臺攝像機,盡管他有豐富的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驗,對畫面的把握水平較高,然而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掌控攝像機是不可能做到畫面精致的,經常會有傾斜、抖動、顛倒等畫面出現。比如說斯特勞德將攝像機掛在長矛前方,去探測蛇洞洞口,突然蛇頭就猛地竄了出來,為了個人人身安全,斯特勞德拿著長矛扭頭就跑,攝像機自然也就捕捉到了這一驚險的畫面。雖然觀眾看到的畫面是抖動的,然而這并非不符合影視畫面審美的需要。
再如,美國出色的體驗式旅游冒險真人秀節(jié)目《荒野求生》(Man v.s. Wild)(港譯:《人在野》),是美國探索頻道制作的體驗式冒險真人秀電視節(jié)目,由英國冒險家貝爾·格里爾斯(Bear Grylls)主持。節(jié)目中,貝爾會去沙漠等不適宜人類居住和生存的地點,在野外活捉昆蟲幼蟲、蝎子等令人作嘔但富含蛋白質和卡路里的食物生吃,還示范在荒漠中如何尋求淡水,如何避開野牛群、毒蛇、鱷魚、熊等。[4] 在國內,貝爾被網友們稱為“貝爺”,其勇敢的求生精神和毫不畏懼的“什么都吃”的形象非常令人敬佩。
(三)人物身份:以普通人物為主要參與者
雖然《花兒與少年》的主人公身份是公眾人物,拍攝真人秀的時候難免會有作秀的成分,并且大部分是為了收視率而制造噱頭,但他們在節(jié)目中仍舊是普通的一員。《傻瓜在國外》節(jié)目的主人公則是英國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市井小民卡爾,并不是什么名人,不需要顧慮觀眾對他的評價。正是因為他做到了徹頭徹尾的“真實”,卡爾才能夠將自己所有的不滿都發(fā)泄出來,也促成了節(jié)目的成功。
(四)“真實”程度:“虛擬真實”與“完全真實”的結合
《花兒與少年》首先主打明星,其次才是旅行,具有“虛擬真實”的特征,但是更多的內容是“完全真實”的展示?!渡倒显趪狻分鞔蚵眯?,完全真實地記錄主人公的旅行感受,但是在節(jié)目的內容設置上則主要任務虛擬化。因此,《花兒與少年》與《傻瓜在國外》都具有“虛擬真實”與“完全真實”結合的明顯特征。
此外,為了增強節(jié)目的可看性,最大限度地保證“真實”程度,實現“虛擬真實”與“完全真實”結合,往往會運用加工手段。例如,《荒野求生》雖然是真人秀節(jié)目,但許多場景由于條件限制而不得不進行加工和現場布置。其鏡頭背后是一批經驗十足的拍攝團隊,許多“險象環(huán)生”的鏡頭是現場加工和后期制作的。然而,這種夸張的效果反而強化了節(jié)目的可看性。
三、中外體驗類旅游節(jié)目特征的差異性
(一)受眾定位:影迷、追捧者與普通觀眾的不同
《花兒與少年》受眾定位主要是幾位明星的影迷、追捧者,以窺探明星私生活為看點;《傻瓜在國外》里,中國人認為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在卡爾眼里卻是可笑的、可怕的和無聊的??梢哉f任何國家的人們看到這個節(jié)目都會從內心發(fā)出共鳴,尤其是西方的觀眾。許多中國觀眾在看到卡爾在中國的那期節(jié)目時,會產生一些反感,但若考慮到文化差異的因素,卡爾的表現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是一種真實的記錄。
而《現代魯賓遜》《荒野求生》,則沒有特殊的受眾定位,節(jié)目中懸念的使用讓故事情節(jié)曲折跌宕,從而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5]
(二)娛樂元素:多重融入與幽默特點的不同
體驗類真人秀旅游節(jié)目將兩種不同的娛樂元素和旅游元素結合?!痘▋号c少年》的娛樂元素成本較高,邀請多位明星,籌備豪華的歐洲之旅;然而《傻瓜在國外》沒有任何的明星,也沒有任何的包裝,其真正的娛樂元素基本集中在市民卡爾的身上。他以毫不做作的英式幽默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不吝嗇運用自嘲和其他夸張手法去表達他對異國文化的感受。
(三)解說方式和語氣風格的差異
《我是冒險王》主持人大部分是將自己所觀所感,用比較主持人化的風格描述出來,并且臺詞大都預先寫好,靈活度低?!冬F代魯賓遜》的主持人斯特勞德則完全是“用生命在主持”,他在講述自己經歷的很多突發(fā)狀況時,往往還要留心周邊可能出現的危險。比如在非洲大草原的夜晚,伴著野獸的嚎叫,他使用紅外攝像機記錄自己現在的情況時,不得不壓低聲音說話,讓觀眾切身感受到那種近在咫尺的危險。另外,斯特勞德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用引導、指導的語氣跟鏡頭前的觀眾對話,仿佛在面對面教觀眾們如何生火、如何搭帳篷。而《荒野求生》的主持人貝爾指導、引導的語氣更強,他對于一些自然科學知識的詮釋之精準,如同教科書,比如:貝爾在教電視機前的觀眾如何在野外抓昆蟲吃,補充身體熱量的時候,可以精準地說出每一只昆蟲的具體熱量。這如果沒有前期的資料準備,是不可能做到的。
(四)拍攝方式與畫面效果的差異
體驗類真人秀旅游節(jié)目需要主持人冒著較大的危險去實現許多拍攝場面,不同程度的冒險決定了拍攝方式的不同。加拿大旅游類節(jié)目《現代魯賓遜》是一個最極端的例子,主持人全程獨自拍攝并完成后期剪輯。美國的《荒野求生》吸納了《現代魯賓遜》的精華,同時增加了更多的人力物力,以追求畫面的完美程度?!段沂敲半U王》也是以團隊的形式拍攝,然而改版后的節(jié)目更多的是擺拍和跟拍,冒險元素越來越少,娛樂的元素大大超過了“冒險”和“探秘”的成分。
結語
總之,中外體驗類旅游電視節(jié)目的制作者都別出心裁,節(jié)目形態(tài)各有特色。中外體驗類旅游節(jié)目在制作理念上都強調了體驗程度與娛樂元素結合,節(jié)目環(huán)節(jié)中都設置了去處介紹與“探險”“揭秘”,參與者以普通人物為主,在“真實”程度上則注意了“虛擬真實”與“完全真實”結合等,這些方面的特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中外體驗類旅游節(jié)目特征的差異性在于:注重影迷、追捧者與普通觀眾的受眾定位的區(qū)別,融入幽默等娛樂元素的分量不同,在拍攝方式與畫面效果方面也存在國外追求畫面的完美程度與國內多用擺拍和跟拍的差別。
本文為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基于創(chuàng)新擴散理論的數字時代我國歷史文化紀錄片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20YJA76001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注釋:
[1] 豆瓣電影《傻瓜在國外》,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5257225/。
[2] 葉菁:《娛樂元素在游記欄目類紀錄片中的運用——以〈An Idiot abroad〉為例》,《媒體時代》,2013年,第8期。
[3] 參見維基百科“現代魯賓遜”詞條,http://zh.wikipedia.org/wiki/現代魯賓遜。
[4] 參見維基百科“荒野求生”詞條,http://zh.wikipedia.org/wiki/人在野。
[5] 康菊霜,林紀輝:《Discovery頻道〈荒野求生〉節(jié)目的特色分析》,《東南傳播》,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