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柳靜
【摘要】班會課是班主任教育學生的陣地,特別是面臨起始年級時更應該利用班會課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以活動體驗式為主的班會課,綜合運用多媒體手段、設置情景,強調學生的參與、體驗和感悟,形成序列并有計劃地開展班會課,可以快速凝聚人心,從而建設一個團結合作、積極向上的新集體。
【關鍵詞】初中;集體榮譽感;序列主題班會
一、教育背景
初一(五)班的學生經(jīng)過軍訓和兩個星期的共同學習和生活,基本適應了寄宿制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節(jié)奏。但是學生們來自廣州不同區(qū)域,有兩名學生是加拿大籍,一名是中國香港籍。在教師教導下能參與班級事務,但是有些人還欠缺自覺性去主動參與班級事務和維護班級榮譽。如何在開學第一個月就凝聚人心,爭創(chuàng)班風正人心齊的新集體,這是班主任需要思考的問題。班會課是班級思想教育的主陣地,于是,筆者把第一個月班會課的主題定為“維護集體榮譽,人人有責”。通過三節(jié)班會課,逐步引導學生們思考集體榮譽,把為集體爭優(yōu)創(chuàng)先內(nèi)化為自己的責任意識。通過游戲、圖文、視頻、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參與、體驗和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之踐行到生活和學習中。
二、教育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集體榮譽感的含義,明確集體榮譽感在促進一個集體健康向上且持續(xù)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2.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走出自我,發(fā)揮主人翁的意識,熱愛班級,使得班級更具凝聚力和競爭力;
3.行為目標:樹立積極的集體榮譽感,從自身做起,敢于擔當,樂于奉獻,共同為班級榮譽奉獻一份力。
三、活動準備
1.由學生編導和演繹的情景劇《宿舍變奏曲》《課室面面觀》。
2.《敢醫(yī)敢言——致敬鐘南山》和班級軍訓小結視頻,《相親相愛一家人》歌曲。
3.家長寄語。
四、實施過程
(一)主題班會課之認識新集體
活動過程:
1.尋找新“家”
學生活動:
(1)學生小丁朗讀媽媽寫的信并談自己的感想。
(2)宿舍派代表說說入學以來的感想以及父母的囑托和期待。
PPT投影信件內(nèi)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抒發(fā)感想為后面的環(huán)節(jié)鋪墊:住校生活雖然少了父母的照看,但是多了教師和學生們的關心和愛護,引導學生找到新的歸屬感。
2.新“家”日記
教師朗讀自己寫的班級日志,請學生們完善日志。
PPT投影教師寫的日志內(nèi)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打開心扉暢談第一次寄宿生活的感受,擦亮雙眼去認真發(fā)現(xiàn)班級新人新事,讓大家意識到相遇在五中隊是生命中特定時期妙不可言的事情,是一種緣分,要惜緣。
3.新“家”榮譽
播放軍訓小結視頻。
【設計意圖】精心挑選了幾十張照片制作成圖文并茂的小結視頻,全方位展現(xiàn)班級學生在軍訓中的表現(xiàn)和進步,喚起學生的回憶,增強對新集體的認同感。
學生活動:
(1)以搶答的形式回答班級或者個人目前取得的成績,如,獲得的流動紅旗面數(shù),標兵宿舍或個人,校運會獎牌數(shù)等。
(2)全班齊喊班級口號:五班五班,非同一般;團結友愛,冠定五班!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以發(fā)展眼光去看待班級成長路程,讓大家感受到為集體努力的自豪感、幸福感。
班會課小結:讓學生以回憶的角度發(fā)現(xiàn)個人或集體的變化,加強對新班級的認同感和對集體活動的參與感。
(二)主題班會課之探究集體榮譽
活動過程:
1.榮譽展臺之閃亮登場
學生活動:以宿舍為單位,設計6份榮譽展臺設計稿。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出最優(yōu)作品并由該宿舍全體成員來布置。
【設計意圖】讓學生設計并布置榮譽展臺,把班級榮譽展現(xiàn)在所有教師和同學面前,提升主人翁意識和自豪感。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活動細節(jié),明確這些榮譽是靠大家團結合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才取得的。
2.集體榮譽感之我見
學生活動: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集體榮譽感的理解。
明確:熱愛集體,關心集體、自覺地為集體盡義務、做貢獻、爭榮譽的道德情感。
3.情景劇中的秘密
情景劇一:《宿舍變奏曲》
學生活動:認真觀看并思考以下問題:
(1)情景劇中小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
(2)在班級中還存在哪些有待改進的現(xiàn)象?
【設計意圖】以校園生活為題材,貼近生活實際,讓學生思考班級中還存在哪些問題,明白責任感在維護集體榮譽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情景劇二:《課室面面觀》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并推舉學生,分享他(她)負責任而令你敬佩、感動的事例。分發(fā)“好棒”貼紙,由推舉學生給被推舉的學生貼紙,表達自己的謝意與敬意。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觀察,發(fā)揮榜樣帶頭作用,爭做有責任感的人。
教師引導“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班級事務事無巨細都關系到集體榮譽。要學習榜樣,爭做榜樣。
班會課小結:學生生活和學習場景的真實再現(xiàn),形式生動活潑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引起共鳴和思考。(下轉第6版)(上接第5版)
(三)主題班會課之發(fā)展集體榮譽
活動過程:
1.維護集體榮譽
學生活動:分小組,每組發(fā)一枚雞蛋,以組內(nèi)合作、組別間競爭的方式,發(fā)揮組員的智慧和力量保護雞蛋(集體榮譽),讓它經(jīng)受考驗(從一米的高處掉下),能夠讓雞蛋不破(集體榮譽無損傷)且速度最快的小組獲勝。備注:雞蛋掉落過程中不能直接用手接住。
學生分享:
(1)保護雞蛋過程中小組成員的想法和各自努力的情況。
(2)保護雞蛋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如何解決。
【設計意圖】把維護集體榮譽具化為保護雞蛋這種行為,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揮各自的才智和作用,鍛煉團隊的合作能力和提升團隊競爭意識。
教師引導:保護雞蛋,就像平時維護班集體榮譽一樣需要大家群策群力,發(fā)揮大家的聰明才智和激發(fā)爭優(yōu)創(chuàng)先的活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它而不受蒙蔽。在維護班級榮譽感時大家會去維護它,當過程中出現(xiàn)了狀況,比如,班級衛(wèi)生被扣分,做操隊伍不整齊被警告,因某位學生遲到而沒有拿到流動紅旗等,大家如何對待犯錯的學生,犯錯的學生又該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呢?
學生活動:自由討論,各抒己見
教師引導:雖然每個人都盡自己的責任去努力,但也有失敗的時候,也有犯錯誤的時候。如果有人對此抱怨、發(fā)牢騷或者橫加指責,雖然犯錯誤的學生說不出什么,但無疑會影響團隊的情緒。相反,若能相互安慰、鼓勵,同心協(xié)力,一同面對問題,一起解決問題,會讓人倍感溫暖,團隊成員會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任務,會更好地去解決困難,取得成功。
教師小結:敢于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這是有高度責任感的表現(xiàn),但若當別人失敗的時候也敢于承擔一定的責任,那是一種博大的胸懷,一種讓人從內(nèi)心心存感激的寬容。
2.挑戰(zhàn)自我
學生活動:1分鐘內(nèi)限時拍手體驗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限時拍手,不斷挑戰(zhàn)和突破自己,無論是在集體生活中還是個人的奮斗歷程中都應該培養(yǎng)毅力和斗志,永遠爭優(yōu)創(chuàng)優(yōu)。只有不斷提高標準,不斷建立一個個目標,在目標的引領中促進個人和集體的成長才能讓自己和集體永葆競爭力。
3.寄語未來
學生活動:觀看《敢醫(yī)敢言——致敬鐘南山》視頻
教師引導: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份責任,角色不同,責任不同;時代不同,責任不同。要用行動去踐行自己的責任和擔當。
教師小結:穆尼爾·納素曾說過:“責任心就是關心別人,關心整個社會。有了責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義和靈魂。這就是考驗,是對文明的至誠。它表現(xiàn)在對整體,對個人的關懷。這就是愛,就是主動?!?/p>
家長代表寄語:
熱愛生命,強健體魄,勤奮好學,迎難而上,是對自己應盡的責任;
友愛互助,信守承諾,勇于承擔,樂于奉獻,是對集體應盡的責任;
少年志當存高遠,時刻牢記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是對祖國應盡的責任。
當你們逐夢前行時,我們一路相伴,為你們鼓勁加油!
班主任寄語:
緣分讓我們相遇,班級目標讓我們有奮斗前進的動力。集體的力量如鋼鐵,眾人的智慧如日月,希望大家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不斷挑戰(zhàn)自己,突破自己,在(五)班這個大家庭的沃土里成就自己,鍛造(五)班優(yōu)秀班集體。我也會陪伴大家,為了(五)班大家庭的榮譽而一起努力!
【設計意圖】通過家長和教師寄語,喚起少年勇敢逐夢的心,從思想的高度給學生以指引,明白只有勇敢擔責,不斷挑戰(zhàn)自我,才能升華集體榮譽。
師生齊唱《相親相愛一家人》歌曲。
教師總結:讓我們帶著責任擔當和集體榮譽感,愛班,愛校,愛國,凝聚力量,爭創(chuàng)優(yōu)績,放飛夢想,展翅飛翔。
五、活動反思
1.貫穿活動強調體驗
本次主題班會三節(jié)課都是以學生的活動體驗為主,學生參與性強,在活動中促進思考,助力成長?;顒芋w驗過程不僅是道德知情意行動協(xié)調發(fā)展過程,也是感知——體驗——明理——導行的歷程。特別是對于“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擔當”等抽象的品德教育時,教師更加不能用單純的說理方式去說服學生。
2.圍繞主題形成序列
面對新的班級,若要在第一個月內(nèi)就能凝聚人心,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形成積極向上,敢于拼搏的良好班風,使班級更具凝聚力和競爭力,這需要教師設計科學有序的系列主題班會課來引導。教師可以根據(jù)班級發(fā)展的實際情況設計月度主題班會課,甚至是學期主題班會課,避免每個主題淺嘗輒止,流于表面。
3.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時指出“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我們要不斷錘煉自己,提高思想覺悟,用行動踐行黨和人民對我們的殷切希望和囑托,培養(yǎng)擔當和責任意識。
4.課后需延展提升
班會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是班會課的空間應該是開放的。僅僅靠幾次班會課時間就想將班級理念馬上變成學生的自覺的意識和行為,可能性不大。因此,必須把班會課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這種延伸不是空口說說,必須有物化的成果。比如,一條標語、一封書信、一種倡議、一個活動,一個競賽等,這是本次系列主題班會課需要加強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吳小霞.班主任微創(chuàng)意[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美)莫拉格利特(Smead,R.).青少年團體咨詢——生活技巧方案[M].張子正,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3]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