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內(nèi)容提要: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于20世紀80年代初、并非鐵凝處女作的短篇小說《哦,香雪》,所具有的深遠影響力與恒久的文學魅力,與作品和時代兩方面的因素是共同相關的。它所開啟的表達“人類的心靈能夠共同感受到的東西”的藝術追求和美學旨歸,一直伴隨著鐵凝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鐵凝的文學創(chuàng)作基調(diào);與傳統(tǒng)的第三人稱全知敘述不同,鐵凝創(chuàng)新性地使用了“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敘述”的小說敘事方式;結合學界已有的認知,對《哦,香雪》予以經(jīng)典重釋,對于解讀鐵凝的創(chuàng)作與文學所反映的時代律動等,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與意義。
關鍵詞:《哦,香雪》 鐵凝 抒情寫意 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敘述 文學經(jīng)典
一
鐵凝2006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她的前任茅盾、巴金也是身為作家擔任中國作協(xié)主席這一職務。2016年起,鐵凝又兼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主席。并非處女作的《哦,香雪》,原發(fā)《青年文學》1982年第5期,在“一九八二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評選”中獲獎,也讓二十五六歲的鐵凝蜚聲文壇。盡管在此后的幾十年里,鐵凝還有《玫瑰門》《大浴女》《笨花》等長篇小說以及無數(shù)的短篇小說作品問世。但是提起鐵凝,人們心中永遠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或者提到《哦,香雪》,這個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短篇小說。一個短篇小說具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力,與作品和時代兩方面的因素是共同相關的?!度嗣裎膶W》記者在總結一九八二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評獎活動的文章《更上一層樓》中,對這次評獎選出的20篇作品予以總結評價時,這樣評價道:“《哦,香雪》,仿佛一幅優(yōu)美的國畫,以抒情寫意筆法描繪山村姑娘在月臺上向往文明的‘一分鐘’,點染了時代的進程。若非對生活有獨到觀察與見解,年輕的女作家鐵凝怎能捕捉得到如此深邃雋永的情景意境……”①
陳思和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則把鐵凝的《哦,香雪》專門列為專節(jié)來介紹。小說濃厚的抒情意味,女作家特有的敏感細膩筆觸愈加突出了小說的抒情性,這恐怕是很多人的閱讀感受和閱讀者大多都能夠意識到的。但在這本《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里,《哦,香雪》更加被強調(diào)的是受了當時“時代風潮”的影響,所謂的“時代風潮”,被認為即“70年代末興起的個性解放和主情主義思潮”,并使當時的小說呈現(xiàn)“一種抒情化的傾向”,甚至斷言“這種抒情傾向是人道主義文學思潮在一個短篇小說中的感應,又是《哦,香雪》所敏銳感應的時代精神的形式化體現(xiàn)”②。是不是可以斷言20世紀70年代末就有著這樣的思潮和風潮?能否言之鑿鑿地確定在這樣的風潮和思潮下,必然產(chǎn)生《哦,香雪》這樣的作品?恐怕皆不能貿(mào)然劃等號。作家創(chuàng)作受時代風潮影響,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二者之間恐不能認為一個肯定是影響發(fā)出者,一個則是確定的受影響的產(chǎn)物。《哦,香雪》的寫作,與作家自己的身世背景、創(chuàng)作氣質和文學追求等的影響也是密不可分的。只要熟悉鐵凝的創(chuàng)作,不難發(fā)現(xiàn),《哦,香雪》所表現(xiàn)和所開啟的鐵凝的創(chuàng)作上的藝術追求和美學精神,其實是伴隨著鐵凝一直以來的創(chuàng)作的。
《哦,香雪》所表現(xiàn)和所開啟的是一種什么樣的藝術追求呢?有評論家將之概括為是一種傾情于“人類的心靈能夠共同感受到的東西”③。什么是鐵凝認為的人類的心靈能夠共同感受到的東西呢?鐵凝在一次“中—意”文學論壇的致辭中,曾細節(jié)化敘述了一個故事,她通過細節(jié)化講述述說了一位女作家的愛情故事,來說明什么是文學所表現(xiàn)出的人類共同的情感。這位女作家當年是八路軍的一名戰(zhàn)士,她暗戀著一名戰(zhàn)友,但在當時艱難的環(huán)境中沒有勇氣說出心中的愛。在送戰(zhàn)友上前線的一路上,她沒有表達,僅僅是用大拇指在路旁的土墻上劃著,劃到戰(zhàn)友不在視線范圍之內(nèi)。后來戰(zhàn)友犧牲了沒有回來,女作家每天都要去看那土墻上被她送別戰(zhàn)友時所劃出的印痕,她說這劃痕便是她的初戀④。鐵凝在自己一篇文章中闡述道她記住了女作家“那灼熱的大拇指”,因為它代表著女作家“簡樸而誠實的愛”,鐵凝覺得“而這樣一種隱忍的純情,我相信不同民族的聽眾都能夠理解,因為這是人類的心靈能夠共同感受到的東西”⑤。的確如此,《哦,香雪》這個短篇小說就的確是能夠穿越時間隧道,甚至是突破中西文化的隔膜,溝通不同國家的讀者,令他們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
在追逐時髦和新潮的人們眼里,或許有些年代已經(jīng)太久遠(寫作年代和所反映的現(xiàn)實生活的年代都已較為久遠)的《哦,香雪》,不過是以波瀾不驚的筆觸,敘寫了一個離我們當下頗為久遠的、并沒有太多戲劇性情節(jié)故事發(fā)生的故事——每天在站點只停留一分鐘的火車(筆者注,在當時對于小山村來說,火車是絕對的新鮮事物),給這個北方偏僻的小山村臺兒溝的山村生活和少女們的平靜生活所帶來的輕波微瀾,竟然也可以跨越文化隔膜打動西方讀者的心靈。1985年,鐵凝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赴美國文學交流,在與美方作家、批評家和讀者座談中,有位美國青年想了解鐵凝的作品《哦,香雪》。鐵凝覺得,美國的現(xiàn)代化程度是很高的,美國青年恐怕不大可能聽得懂這樣的故事。美國青年堅持請求要鐵凝講講,翻譯人員也鼓勵鐵凝能講述一下這個故事。鐵凝講時其實還是顧慮美國人或許不能理解這個故事的,她想到西方讀者未必聽得懂她的講述,所以鐵凝自己也想快點講完。沒想到這個作品打動了所有在場的人,先前想聽故事的美國青年特地告訴鐵凝:“請你相信我,我聽懂了你的故事,它讓我很感動!”這頗令鐵凝感到意外。有一位在場的美國某雜志的主編從旁插言,認為青年的這話決非客套話,并且鄭重告訴她:“你知道你的這篇小說為什么打動了我們嗎?因為它表現(xiàn)了人類的心靈能夠共同感受到的東西?!雹?/p>
二
《哦,香雪》小說開頭寫道,是因為有了火車,而火車需要的鐵軌被鋪進了深山,才讓山外面的人知道了臺兒溝這個小山村。鐵凝是這樣寫那“兩根纖細、閃亮的鐵軌”的:“它勇敢地盤旋自山腰,又悄悄地試探著前進,彎彎曲曲,曲曲彎彎,終于繞到臺兒溝腳下,然后鉆進幽暗的隧道,沖向又一道山梁,朝著神秘的遠方奔去?!雹哒f《哦,香雪》是“作者選取了一個類似于全知全能的敘述視角”⑧,既然用了“類似于”的限定詞,也不能算錯,畢竟小說沒有明顯的采取某一種特定的或者說是特征非常明顯的敘述視角來敘述。但需要明確的是,全知敘述模式中的“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敘述”,或許是對《哦,香雪》敘述方式的較為準確的描述。即便是描寫鐵軌穿越臺兒溝地帶的這樣的近乎擬人化的敘述,也是以臺兒溝這里的人的眼光和視角,以香雪、她的伙伴鳳嬌等這樣一群鄉(xiāng)村少女的心理感受和視角來敘述的。這是這個小說能夠打動中外讀者、歷久彌新的前提和基礎。小說的婉麗清新和純凈優(yōu)美也是在這樣的敘述基調(diào)之上產(chǎn)生的。臺兒溝站的一分鐘停車,打破了臺兒溝的寧靜:“臺兒溝人歷來是吃過晚飯就鉆被窩,他們仿佛是在同一時刻聽到了大山無聲的命令?!贝藭r,“臺兒溝那一小片石頭房子在同一時刻向大山訴說著自己的虔誠。”⑨增加了火車在此停留一分鐘的臺兒溝站之后,是什么情形呢?
如今,臺兒溝的姑娘們剛把晚飯端上桌就慌了神,她們心不在焉地胡亂吃幾口,扔下碗就開始梳妝打扮?!杨^發(fā)梳得烏亮,然后就比賽著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換上過年時才穿上的新鞋,有人還悄悄往臉上涂點胭脂?!缓螅齻兙统蹇?,朝火車經(jīng)過的地方跑去。香雪總是第一個出門,隔壁的鳳嬌第二個就跟了出來。⑩(省略號為筆者所加)
這里采取的是旁觀者第三人稱視角的敘述,但是,與傳統(tǒng)全知敘述模式有所不同,是屬于第三人稱敘述的全知敘述模式中一種比較新型的“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敘述”。在申丹曾看來,這種敘述方式與傳統(tǒng)第三人稱敘述,是有差異性的:“在傳統(tǒng)的第三人稱敘述(即全知敘述模式)中,敘述者通常采用自己的眼光來敘事,但在20世紀以來的第三人稱小說中,敘述者往往放棄自己的眼光而采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的眼光來敘事。這樣,敘事聲音與敘述眼光不再統(tǒng)一于敘述者,而是分別存在于故事外的敘述者與故事內(nèi)的聚焦人物這兩個不同實體之中?!薄暗谌朔Q人物有限視角敘述”中,故事中人物的眼光多被敘述者采用來敘事。在這段火車(當時應該僅僅是有著那種最慢的綠皮火車)改變了臺兒溝姑娘們的生活的敘述中,絕對不是一個有些研究者所說的采用了“城市人”的視角。即便是鐵凝動用了她為了積累創(chuàng)作素材主動下鄉(xiāng)做知識青年的4年所獲得的鄉(xiāng)村的生活經(jīng)驗,也不是以一個“外來者”“城市人”的視角來敘事的。這段敘事主要用了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這些趕趁火車在臺兒溝站僅僅??恳环昼姷耐\嚂r間、抓緊時間跟乘客們做著以物換物買賣的姑娘們的視角和眼光,主要是香雪的視角來進行小說敘事的。
姑娘們盼望著的火車空哐而來,姑娘們又盼又心跳不已,甚至對新鮮事物、龐然大物的火車懷有一些害怕和恐懼等的心情和狀態(tài)。坐火車的婦女頭上的金圈圈和腕上比指甲蓋還要小的手表,以及行李架上那連小城市都隨處可見的棕色人造革學生書包,都令香雪感到新奇不已。小伙伴們對香雪所感興趣的并不感興趣,這個微細的細節(jié),也把香雪是這里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和其他姑娘作了一個區(qū)分——這些,如果以一個“城市人”“外來者”的世故眼光來敘述,會變得不可思議也會了無情趣。姑娘們的一驚一乍和鳳嬌與列車員小伙子“北京話”的對話、拌嘴和朦朦朧朧似有若無的情感,都因為是用了臺兒溝的姑娘們的視角,尤其是用了香雪的視角,來作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敘述,才會愈加映襯出她們純潔無瑕的心靈,才會讓閱讀小說具有了讓人能夠洗滌在現(xiàn)實和現(xiàn)代性都市生活里那些自私、功利甚至是丑陋的人性的力量——這個小說之所以打動人,這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這里向往火車和火車帶來的新鮮事物的姑娘們,雖然她們幾乎個個不失幼稚甚至有可笑之舉及話語蹦出來,卻反而愈加顯出她們?nèi)诵耘c心靈的淳樸和美好。
面對這樣的凈潔和美好,連小說中的列車員小伙子“北京話”也是受感染的。面對姑娘們的詢問:老呆在火車上頭暈不暈?“房頂子上那個大刀片似的”(電扇),是做什么用的?再比如,“燒水在哪兒?”“開到?jīng)]路的地方怎么辦?”“你們城市里一天吃幾頓飯?”等問題?!氨本┰挕毙』镒酉菰诠媚飩兊陌鼑?,不知所措,直到快開車了,她們才放他走。他在跨上列車前,又扭頭對她們說:“下次吧,下次告訴你們!”——在小伙子眼里,姑娘們幼稚可笑嗎?沒有。作家鐵凝是用她們的視角、香雪的視角來作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敘述的。隱含作者沒有持一種世故的、城市人的視角來看待故事中的人與事。這些少女對美好事物的憧憬,鳳嬌對“北京話”列車員小伙子那似無又有卻無所求的情愫,她們對美好未來的遐想,甚至是少女情愫初顯露,等等,構成一道美麗的風景,足可以打動東西方讀者,也同樣打動小說中代表“城市人”的列車員亦即被姑娘們喊作“北京話”的小伙子,他不可能以世俗和世故的眼光及說話和處事方式對待她們。他雖然不知所措于被姑娘們圍住、她們不放自己走,她們問了那么多太過簡單幼稚和單純的問題;但他并沒有以世故眼光和城市人的價值判斷來看待姑娘們,他匆忙跨上火車的一刻,也是又扭頭告訴她們:“下次告訴你們”——他的意思是,下次再回答姑娘們的提問。是啊,一分鐘的停車時間太短了。小說家將敘事結構安排地疏密有致,已經(jīng)在不經(jīng)意間讓讀者隨著小說的情境和小說中的人物一起,去期盼下次的火車經(jīng)過和下次她們與列車員小伙子的重逢。就像申丹曾經(jīng)說過的,在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敘述中,懸念十分常見,“讀者只能跟故事中的人物一樣逐步地去認識其他人物”。這段姑娘們?nèi)ァ摆s”火車??空军c及與列車員之間的故事,竟然也能小有微瀾,略有懸念,其實就是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敘述的功勞,只不過此前還罕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這一點。
正是敘述者所采用的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敘述,才讓《哦,香雪》的小說敘事有著動人的敘事效果,敘述變得生動和別有意趣。小說所采用的臺兒溝姑娘的視角,與我們讀者積習已久所形成的城市人的視角,構成一種視角偏差,才會愈加顯示出《哦,香雪》所寫一些物事和細節(jié)的生動、有趣和別具特色?!叭站锰扉L,這五彩繽紛的一分鐘,竟變得更加五彩繽紛起來。”姑娘們挎上裝滿核桃、雞蛋和大棗的柳條籃,站在車窗下,踮著腳尖,手臂伸得直直的,換回臺兒溝這里很少見到的掛面、火柴,甚至是姑娘們喜歡的發(fā)卡、香皂,更甚至是會挨長輩罵的紗巾和能松能緊的尼龍襪……她們與坐火車的乘客之間的交換,也這樣地淳樸,鳳嬌對“北京話”列車員小伙子別無所求、只愿意一廂情愿對他好的情愫,實在感人。香雪做買賣,則更為純凈,旅客們愛買她的貨,“因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著你,那潔如水晶的眼睛告訴你,站在車窗下的這個女孩子還不知道什么叫受騙?!边B價錢都是“你看著給吧?!边@時敘述人又用乘客的視角來敘述:“你望著她那潔凈得仿佛一分鐘前才誕生的面孔,望著她那柔軟得宛若紅緞子似的嘴唇,心中會升起一種美好的感情?!?/p>
正是這些敘述,這些細節(jié)化敘述,這些貼著香雪和姑娘們視角的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敘述,使得小說后半部分,香雪用雞蛋換回女學生模樣姑娘的乘客一只裝有吸鐵石的自動鉛筆盒,卻不料火車開動,未及下車,只能跟隨火車直到三十里外的下一站才能下車,變得合情合理。不僅合情合理,而且還時有小懸念,并最終形成整篇幾乎沒有戲劇化沖突故事的小說最為高潮的部分——因換鉛筆盒,誤了下火車;誤了下火車,卻換成了鉛筆盒。小說先是內(nèi)部倒敘了香雪作為臺兒溝唯一的初中生,卻只能用著木匠父親為她特制的小木盒當作鉛筆盒,同桌有自動鉛筆盒,很瞧不上香雪連只像樣的自動鉛筆盒都沒有——這一雞蛋換鉛筆盒的“前因”。有了內(nèi)部倒敘的這個“前因”,小說敘述到香雪又同女伴們來火車站點與乘客做買賣,香雪意外看到女乘客的鉛筆盒,她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渴望,就變得那么真實、真誠,讓讀者竟也一起期盼她真的能得到(換到)鉛筆盒。這是敘述人用香雪的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敘述發(fā)生了效用,已經(jīng)影響到讀者,讓讀者產(chǎn)生了與人物相伴生的“入戲”的情感和心理——希望香雪能夠換到這只自動鉛筆盒。所以讀者才會在讀到她最初被女學生婉拒、不開車窗的情節(jié)時,替香雪著急,而讀到香雪“她學著‘北京話’的樣子,輕巧地躍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用雞蛋換回鉛筆盒”“香雪終于站在火車上了”時,讀者心理也隨著松了一口氣。
懷揣下不了火車的意外和驚嚇,香雪還是在火車上成功換到了那個她心儀已久、但的確是意外撞見的自動鉛筆盒?!霸诨疖嚿?,當她紅著臉告訴女學生,想用雞蛋和她換鉛筆盒時,女學生不知怎么的也紅了臉。她一定要把鉛筆盒送給香雪,還說她住學校吃食堂,雞蛋帶回去也沒法吃?!迸畬W生怕香雪不信,還指了指自己胸前的?;铡暗V冶學院”。香雪覺得女學生是在哄她,在她看來,那也可以把雞蛋拿回家啊。在香雪的心里:“臺兒溝再窮,她也從沒白拿過別人的東西。就在火車停頓前發(fā)出的幾秒鐘的震顫里,香雪還是猛然把籃子塞到女學生的座位下面,迅速離開了她。”這里,香雪和女學生都很淳樸。她們的淳樸也都能打動和觸動讀者的內(nèi)心。
香雪誤上火車——實際上是勇敢地上了火車,但因火車僅僅在臺兒溝站停留一分鐘,才造成了香雪沒能下車,只能在三十里外的下一站下車。一個少女在寒風中和寂靜的山路上,內(nèi)心的恐懼可想而知了?!耙惠啙M月升起來了”,秋日的敗草、粗糙的樹干,荊棘、怪石以及漫山遍野的樹,也照見了香雪手中閃閃發(fā)光的鉛筆盒。
她這才想到把它舉起來仔細端詳?!F(xiàn)在,在皎潔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藍色的,盒蓋上有兩朵潔白的馬蹄蓮。她小心地把它打開,又學著同桌的樣子輕輕一拍盒蓋,“噠”的一聲,它便合得嚴嚴實實?!挥羞@時,她才覺得這鉛筆盒真屬于她了,真的?!ㄊ÷蕴枮楣P者所加)
正因為緊貼香雪的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敘述,才會有這樣的細節(jié)化敘述。只有臺兒溝的女學生香雪,才會有著對于自動鉛筆盒的這樣陌生又喜歡、渴望又珍惜的心理感受和情愫。連怎么使用,都要根據(jù)記憶中同桌怎么用它來嘗試使用如何開合這個鉛筆盒。終于能仔細欣賞了夢寐以求許久,終于用雞蛋換來的自動鉛筆盒。接下來香雪孤身一人走夜路一路的心思涌動和思緒流轉,與溪水、大山和周圍的一切那樣地情景交融,也全都是采用香雪的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來敘述,才能將一個少女的擔慮、歡欣、回家該怎么解釋自己用所有的雞蛋換回了一個鉛筆盒,等等,寫得那么真實和感人。讓讀者也隨著她的心理和思緒波瀾起伏,想她所想,懼她所懼。
香雪拔下一根枯草,將草莖插在小辮里——這是娘告訴她的“避邪”方式——實際上暗示了香雪走夜路的恐懼心理。有了這避邪的草莖,她向嚇人的隧道沖去,迎面出現(xiàn)了一顆顆黑點在鐵軌上蠕動,是迎著她走來的鳳嬌和臺兒溝的姐妹們——敘述人不用多加說明,讀者是跟著香雪的視角和香雪的目及所見,來辨識和發(fā)現(xiàn)她們的。這時,香雪想快點跑過去,“但腿為什么變得異常沉重?”——這也是貼著香雪當時當刻最為真實的心理感受和身體感受來敘述,可以令讀者產(chǎn)生感同身受的真實感和現(xiàn)場感。面對來找尋她的姐妹們,香雪流下了歡樂的淚水、滿足的淚水。這時,又累又飽受驚懼襲擾的香雪,“她用手背抹凈眼淚,拿下插在辮子里的那根草棍兒,然后舉起鉛筆盒,迎著對面的人群跑去。”這時,山谷里回蕩著來找香雪的姑娘們歡樂的吶喊聲,個個大聲叫著香雪的名字,空谷幽音,群山也發(fā)出陣陣寬亮低沉的回聲,像是也被姑娘們的友情感動得顫栗了。小說結尾處,是以來尋找香雪的姑娘們和古老群山彼此應和般的吶喊收束全篇:
哦,香雪!香雪!
三
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在1999年就能夠以專節(jié)介紹《哦,香雪》這個短篇小說,足見研究者的眼光和這個作品本身的重要性了。相關闡發(fā)也較為精彩,但是仍然將小說定位于“類似于全知全能的敘述視角,把敘述者確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對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來同情、關愛的一瞥”,這些論述還是有待商榷的。與這些少女的淳樸和人性美相比,更加應該反觀、反視和內(nèi)省的,難道不是被現(xiàn)代性、現(xiàn)代化磨礪粗糙了身心的我們這些城市人的心靈和思想嗎?筆者認為《哦,香雪》這個小說雖然是用全知敘述,但基本上是采用臺兒溝少女群體尤其是香雪這個人物的視角——也就是采用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敘述來結構成篇的。小說抒情性很勝,情節(jié)性和故事性不強,孫犁評價它“是一首純凈的詩,即是清泉。它所經(jīng)過的地方,也都是純凈的境界”。但正是由于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敘述手法的采用,情感抒發(fā)和抒情性并沒有導致小說失去作為小說所必要的故事性和可讀性元素。小說敘事中,讀者只能隨著人物的視角去發(fā)現(xiàn)、去感知,恰恰有效地呈現(xiàn)了小說情境的真實感和維護了小說的可讀性。不過,《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中對《哦,香雪》所作的這段評價還是比較中肯和貼切的:“她極力在‘一分鐘’里開掘,細致入微的描寫了香雪們對新生活的純真、熱切的向往和追求”,將事件“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的選擇、排列和敘述,最后以香雪換鉛筆盒的‘冒險’為終結,尤其對香雪夜歸的情景做了濃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發(fā)達到高潮,就如一支優(yōu)美動人的小夜曲。”
鐵凝1957年生于北京。她成長的家庭可謂滿是藝術氣息,父親鐵揚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是頗有名氣的畫家;母親畢業(yè)于天津音樂學院,職業(yè)是一名音樂教師。1975年保定高中畢業(yè),也是為了體驗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考慮而下鄉(xiāng)插隊(1975—1978在河北博野縣農(nóng)村務農(nóng))。鐵凝在農(nóng)村待了4年,直到1979年被調(diào)往保定地區(qū)文化局創(chuàng)作組,1980年轉保定地區(qū)文聯(lián)的《花山》編輯部從事文學編輯工作。鐵凝197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1975年發(fā)表兒童文學短篇《會飛的鐮刀》。1975至1979年發(fā)表《夜路》《灶火的故事》等一批短篇小說,并于1980年由百花出版社結集出版了小說集《夜路》。這些,都是在《哦,香雪》創(chuàng)作之前的情況。《哦,香雪》其實可以說是奠定了鐵凝一生的創(chuàng)作基調(diào),即使是后來被認為是反叛精神更強的作品《玫瑰門》《大浴女》,與那些一路走向女性主義創(chuàng)作的作家們的寫作,還是判然有別的。而在鐵凝當選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前寫作的《笨花》就在顯示出“鐵凝在處理歷史與現(xiàn)實的雙重經(jīng)驗上的成熟和老練”之外,依然可以讓人感受到自《哦,香雪》那里緣起并發(fā)展而來的作家尤擅捕捉人性美與人性淳樸的一面,以及作家是在對“人類的心靈能夠共同感受到的東西”作著文學書寫。
鐵凝有著4年的下鄉(xiāng)插隊務農(nóng)的經(jīng)歷,卻并沒有成長為一名知青文學作家?!爸辔膶W”的命名大約在1983年首次提出,后來研究者和評論者對這個稱謂的具體所指代,也漸成共識:“其一,作者本人必須是知識青年。其二,作品中的主人公是知識青年;作品主要描寫當年知識青年的生活,或者把知青生活作為構思的主要框架?!背恕洞迓穾一丶摇泛汀尔溄斩狻?,可能算是鐵凝較為典型的追憶和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但從總體上來說,鐵凝實際上完全不能被歸到“知青文學”作家里面去。鐵凝的下鄉(xiāng)經(jīng)歷,并沒有給她的創(chuàng)作帶來局囿或者瓶頸限制。而回到鐵凝成名之作《哦,香雪》這個短篇小說,對其進行文本細讀和經(jīng)典重釋,不難發(fā)現(xiàn)當時的鐵凝或由于所受中西方文學作品和文藝思潮、家庭藝術氛圍的影響,或由于她自身的靈氣、聰慧和此前寫作經(jīng)驗的積累,已經(jīng)令她在小說敘事上,有點無師自通地使用了與傳統(tǒng)全知敘述方式有明顯差別和區(qū)別的“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敘述”方式。少女的無邪夢想、天真爛漫等特性,和民間社會所散發(fā)出的那如金子一般熠熠生輝美輪美奐的淳樸人性,都藉由這樣的敘述方式,才能夠具備足夠的表現(xiàn)力和說服力,呈現(xiàn)出無盡的現(xiàn)場真實感和豐沛的藝術感染力。鐵凝這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地在敘述方式上的創(chuàng)新和革新,既令她的《哦,香雪》充分體現(xiàn)出她此后一直堅持的藝術追求和美學旨歸——傾情于用文學訴說和表達“人類的心靈所能夠共同感受到的東西”,也令《哦,香雪》獲取了跨越空間和時間的能力——既能跨越東西方文化的隔閡與溝塹,又能夠穿越時間隧道,一直到今天都散發(fā)出悠然不盡的深遠意蘊和恒久不衰的文學魅力。
鐵凝近期的一篇推文,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在這篇《如果時光無法挽留》的推文中,鐵凝講道:新近社交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一批當紅虛擬偶像,當被問到這些虛擬人物是否會取代真實的人時,沒想到合成這些虛擬偶像的人卻予以否認,認為沒有什么“能夠代替真正的手、真正的眼、真正的身體,以及真正的心跳”。由此,鐵凝認為今天的讀者之所以仍然需要文學,因為文學所能帶來的“真實的心跳”“生機勃發(fā)的臉”以及“被歲月雕刻的皺紋”等,是不可替代的:
文學也可以說是一種時間的藝術,是一種有能力把歷史、現(xiàn)在和未來連接起來的藝術?!驗槲膶W,我們才得以窺見我們的先人氣血盈盈的生活和勞作、愛和憂傷、思想和思想的表情,我們才有可能在千百年之后依然有能力和他們心意相通。
如果時光是無法挽留的,那么文學恰是為了創(chuàng)造時光而生。文學創(chuàng)造出的美和壯麗,能夠使我們有限的生命更飽滿、更生動。(省略號為筆者所加)
鐵凝這段話讀來,很讓人感動。《哦,香雪》所開啟的文學傾情于表達和書寫“人類的心靈能夠共同感受到的東西”,可以說是貫穿鐵凝創(chuàng)作和文學思想始終的。在鐵凝看來,因為文學,可以即使隔了千百年,我們和先人還能通過文學來彼此溝通——那蘊涵在文學中的愛與憂傷,思想和感情……其實文學還能讓我們有限的生命更加延展,獲得抵達未來的通道。文學經(jīng)典之作《哦,香雪》如此珍貴,如此寶貴,它在香雪們的心理律動中隱現(xiàn)出時代的粼粼波瀾,讓小說具有了訴說“人類的心靈所能夠共同感受到的東西”的氣質,具備了穿越時光的力量。為心靈而寫作的作家,永遠都不會無視和忽視生活和生命中那些感人的細節(jié)。鐵凝在能夠兼具處理歷史與現(xiàn)實的文學經(jīng)驗之外,格外具有打動人心的文學書寫能力?;蚩梢哉f,1982年發(fā)表并獲獎的短篇小說《哦,香雪》,其實差不多可以說是奠定了鐵凝一生的創(chuàng)作基調(diào)。鐵凝一直在文學的道路上踏實前行,卻從來沒有忘記所來之徑——她從來沒有稍忘她的文學初心。
注釋:
①參見《人民文學》記者:《更上一層樓》,《一九八二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集》(中國作家協(xié)會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第442頁。下同。
②⑧陳思和主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25頁,第226頁,第226頁。
③賀紹?。骸秲A情于“人類的心靈能夠共同感受到的東西” ——論鐵凝近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評論》2015年第6期。
④參見賀紹?。骸秲A情于“人類的心靈能夠共同感受到的東西” ——論鐵凝近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評論》2015年第6期。
⑤鐵凝:《愛與意志》,《作家》2011年9期。
⑥參見張光芒、王冬梅編著《鐵凝文學年譜》,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1—22頁。
⑦⑨⑩鐵凝:《哦,香雪》,《一九八二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集》(中國作家協(xié)會編),第122頁,第123頁,第123頁,第127頁,第127頁,第131頁,第131頁,第132頁,第134頁,第135頁。
參見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三版,第237—238頁,第244頁。
孫犁:《談鐵凝的〈哦,香雪〉》,《小說選刊》1983年第1期。
參見《一九八二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集》(中國作家協(xié)會編),第121頁。
賀紹俊、楊瑞平:《他們在追求現(xiàn)實的理想主義——知青小說的意義》,參見賀紹俊、楊瑞平編:《知青小說選》,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第958頁。
鐵凝:《鐵凝:如果時光無法挽留》,“作家聯(lián)盟”微信公眾號2021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