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焐? 胡曉梅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進城務工,而隨之出現(xiàn)的一個問題就是留守學生逐漸增多,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為社會各界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诖?,本文在當前農村中學留守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基礎上分析如何提高其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農村 ?留守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問題 ?措施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農村中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探究》(課題編號:GS[2018]GH1412)科研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5-0015-02
目前在我國教育界存在的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就是農村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農村教育存在的限制,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針對此,農村中學要積極發(fā)動家長與社會的力量,形成家、校一體化的教學,使中學留守學生的心理得到全面發(fā)展。
一、農村留守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1.缺乏責任心,以自我為中心
中學階段正是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如果他們缺乏父母的陪伴與關愛,再加上父母離學生比較遠,難以及時有效地進行引導,進而留守學生難以養(yǎng)成責任意識。農村中學留守學生多是跟隨老一輩人生活,他們過于溺愛孩子,無論他們提的要求合不合理,都會滿足,這樣就導致留守學生形成自我心理,一旦遇到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就會隨便發(fā)脾氣,甚至出現(xiàn)暴力傾向。
2.人際關系緊張,性格孤僻
農村中學留守學生相較于普通學生,他們多多少少存在自卑心理,他們不喜歡與學生和教師交流,課余活動也非常單調,人際交往能力缺乏,經驗也比較欠缺。再加上其自身存在的孤僻心理,十分容易與其他同學發(fā)生沖突,這樣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張,人際交往更加困難。再加上留守學生得不到正確引導,長時間下去就會形成自卑、急躁的心理,不利于其健康發(fā)展。
3.厭學,養(yǎng)成不良的行為習慣
因為留守學生基本上是由老一輩人撫養(yǎng),再加上都是農村老人,他們的受教育程度比較低,無法及時給予學生學習幫助,這樣長時間下去,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授課步伐,學習興趣也會越來越低,甚至出現(xiàn)厭學心理。再加上留守學生對自己的時間缺乏合理安排,將精力主要放在玩樂上,抽煙、喝酒、上網、打架,甚至有學生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陷
在人一生的發(fā)展中,家庭所發(fā)揮的教育功能以及作用是無法代替的。對于兒童來說,家庭教育的作用非常關鍵。兒童從出生以后,第一個接受教育的場所就是家庭。家庭屬于一個初級群體,父母作為該群體中的重要個體,是兒童的主要模仿對象,也就說,家長對兒童具有“先入為主”的作用[1]。良好的親子關系可以給兒童極強的安全感與撫慰感,正向的親子溝通可以避免兒童形成各種不良行為。但是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說,父母或者其中一方外出務工,家庭教育就不再完善,存在缺陷,父親和母親所產生的教育影響是任何人無法代替的。農村留守兒童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父母不在他們身邊無法給予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而他們也無法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與愛護,這樣就導致這些留守兒童十分容易受到社會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進而導致其形成不良的價值觀。因此,父母的外出導致家庭教育功能弱化,是致使留守兒童出現(xiàn)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父母對家庭教育的認識片面。家庭教育對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有決定作用,父母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人都不可代替的。但是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通常都沒有高水平文化,受教育程度與自身文化意識低,沒有充分、全面地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他們眼中,自己的責任就是管好孩子的吃喝與穿住,供孩子上學,剩下的教育任務都是學校的,與自己無關。這樣他們就會當“甩手掌柜”,將所有事情都推給學校,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配合學校進行家庭教育,這樣留守兒童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不可避免。
2學校教育問題
在農村教育中,教育管理方式簡單也是導致兒童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
第一,學校缺乏人性化管理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由于農村的條件比較差,學校的宿舍衛(wèi)生以及飲食條件也比較差,再加上缺乏專門生活教師的管理,甚至還有部分學校在宿舍窗前安了鐵窗欄,讓學生產生一種“蹲監(jiān)獄”的感覺,這樣學生心里會感覺十分不舒服,進而產生逆反心理。
第二,農村學校教師過于關注留守兒童的成績,忽視了其情感需求以及心理健康問題。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農村學校教師一提到留守兒童,首先想到的是他們存在的問題,而不是優(yōu)勢,他們的劣勢、缺陷可以羅列出數(shù)十條,并且在說的時候顯得十分慷慨激昂,甚至義憤填膺,但是對于留守兒童存在的優(yōu)勢卻很少說。其實不難理解,留守兒童多多少少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在教育和管理的時候確實是費時又費力,但是如果將留守兒童看作是“心病”,只會加重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加速將他們推向歧路和深淵[2]。
三、加強農村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家庭方面
(1)強化家庭教育責任,關心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
首先,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力量,其教育觀直接影響孩子的觀念。因此,留守學生家長必須要形成正確家庭教育觀,重視自己的行為,給學生樹立好榜樣;家長還要多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與學習情況;另外,家長還要注意不要過渡滿足學生的物質需求,這樣只會造成“華而不實”的教育效果[3]。此外,家長還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家庭活動,讓留守學生感受到自己并不是“一個人”,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會陪自己完成各種活動,這對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是十分有利的。
(2)加強與孩子的溝通,正確引導孩子
溝通就是指人與人、人與群體之間情感和思想的傳遞與反饋。留守家庭中,家長與孩子的交流非常少,這樣他們就無法實現(xiàn)情感的溝通和交流,也無法了解彼此的想法與意見。因此,家長必須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同時,在溝通的過程中,家長掌握孩子的心理情緒,發(fā)現(xiàn)其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而積極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另外,有效的溝通還可以增強孩子的集體意識,促進其健康成長,使其更好地融入到未來生活中。留守家長與孩子在溝通的時候要注意下列問題:①要說到做到。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經常為了達到某一個目的而向孩子提出大量的“空頭支票”,在事后沒有兌現(xiàn)答案的事情。這樣孩子就會降低對母親或者父親的信任度,產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和父母進行溝通。因此,家長一定要做到言出必行,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②不要找借口。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工作越來越忙,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農村家庭,家長為了保證孩子的物質生活,選擇外出打工,將大量的時間用于工作中,忽視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這樣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只重視工作,不關心自己的生活與學習,長期以往,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而家長在沒有認識到事情本因的時候就會認為是孩子存在問題,不斷地批評他們,這樣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中,家長與孩子的關系越來越僵。為此,留守家長要重視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不要找理由忽視與孩子的溝通。
2.學校方面
(1)深化學校教育管理
與普通學生相比,留守學生屬于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思想、行為、心理以及性格與普通學生有偏差。因此,在教育中,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關注到該問題,加強與留守學生的交流,做好家訪工作,掌握每一個留守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針對此地開展教育。
首先,要建立留守學生檔案。從學生剛入學的時候,就要針對留守家庭學生建立學生檔案,跟蹤、記錄他們的家庭情況和生活情況,以便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發(fā)展情況和思想行為。對于留守學生的幫助,學校要落實到每個班班主任、任課教師身上,由他們負責對留守學生進行疏導,并輔導他們的學習。
其次,用愛撫慰他們的創(chuàng)傷,用友情彌補他們缺失的親情。對于留守學生,班主任要給予120%的愛心和關心,因為留守學生是跟隨老一輩人生活,他們很少感受到母愛,而班主任則大多是女教師,所以,班主任可以充當母親的角色,給予更多的關心,讓他們感受“母愛”[4]。同時,班級學生也要給予留守學生更多的關愛,讓他們感受到同學的關心,明白自己周圍并不全部都是偏見的眼光,還有老師和同學關心自己、愛護自己。這樣,留守學生會感到生活不是那么黑暗,感覺自己是上天眷顧的幸運兒。
(2)豐富教育活動 ,加強對留守學生的人文關愛
教育不能單單是書本上的知識與黑板上的筆記,更重要的是人文關懷,尤其針對農村留守學生,人文關愛對于他們來說更為重要。
為此,農村中學首先要做好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了解其內心,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實現(xiàn)全方位教育; 其次,開展一些體驗活動,在鍛煉學生意志品質的同時增強其抗壓能力,讓他們始終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最后,開展以觸動心靈為目的的激勵教育,使留守學生樹立更多生活自信心,開始新的生活,實現(xiàn)心理健康發(fā)展[5]。
在當前時代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農村進城務工的青年越來越多,他們因為自身經濟條件較差,所以難以將孩子帶在身邊,而這樣就出現(xiàn)了留守兒童,數(shù)量也在不斷增多。目前,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較為嚴重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他們作為一個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才,必須要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因此,給農村留守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與教育環(huán)境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龍政翰.鄉(xiāng)村學校開展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19,(18):3-4.
[2]王建芳.關于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探究[J].讀寫算:教師版,2017,(4):111-112.
[3]謝智穎.淺談如何加強農村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讀寫算:教師版,2017(19):117.
[4]陳君.淺談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軟件:電子版,2018,(7):96.
[5]宋健英.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研究[J]. 中學英語之友: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1):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