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wèi)宗
寫作能力是個人綜合素養(yǎng)的直接體現(xiàn),因此,作文教學中應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實際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花大量時間教寫作方法和技巧,忽視了能力的培養(yǎng),以致學生面對作文題目時一臉茫然,無從下筆。本文分析了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并指出培養(yǎng)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1.教學模式陳舊
教學實踐中,作文教學模式沒有很大的突破,教師依然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有的教師會叫學生背大量優(yōu)秀范文,以便考試時引用;有些教師則布置每天或每周的訓練,讓學生自行練習寫作,這樣不僅剝奪了小學生本應放松的時間,還加重了學生的作業(yè)負擔;有些教師則基本不管,放養(yǎng)學生。這些教學模式老套陳舊,完全激不起學生的寫作興趣,以致學生作文時無從下手。
2.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不緊密
教師教學太過形式化,缺乏對生活真正的理解與感悟,所舉事例不貼合實際生活,不能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另外,學生因為生活實踐少且不留心觀察生活,所以作文時會出現(xiàn)無話可寫的情況,不得不照抄照搬,以致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
二、小學作文教學中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
1.改變教學觀念
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首先,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次,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作文主題合理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最后,作文教學要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進而提高作文質量。
2.引導學生廣泛閱讀
寫作能力的提高僅憑課堂教學和課內閱讀是達不到的,須結合課外閱讀學習。廣泛閱讀可以拓寬視野,打開寫作思路。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明寫作和閱讀有緊密的聯(lián)系。從閱讀中可以積累大量作文素材,也能鞏固寫作方法與技巧。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在學生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上下功夫。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很難集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推薦課外讀物,低年級學生可以讓他們看一些圖文并茂的書,比如成語故事、童話故事等;中高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可以推薦一些邏輯性較強的讀物。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內容應廣泛,可涉及兒童生活,歷史故事,科學指南等;體裁應多樣,可以是詩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說、童話,只要對學生的思想、智力、情感等方面有好的影響,這樣的讀物都可以讓學生閱讀。在培養(yǎng)閱讀興趣方面,教師還應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方式,鼓勵學生分享閱讀感受。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關鍵是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勤于動筆,積累好詞、好句,理解透徹后加以運用,使作文表達恰到好處;也可以將具有代表性的、有現(xiàn)實意義的事例進行總結并記錄,作為日后作文支撐論點的依據(jù),使作文內容更充實。在閱讀的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隨筆練習,以提高閱讀效率。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的前提條件。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洞,正是缺少觀察能力的表現(xiàn)。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教師要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先從學生熟悉的且有趣的事或身邊的人開始,讓學生知道只要有一雙觀察發(fā)現(xiàn)的眼睛,生活中處處有寫作素材。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是個長期的過程,因此要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記日記,通過這種方式記錄自己的觀察所得,并定期選出那些選材好、描寫細致的日記讓學生學習。
其次,教師指導學生掌握觀察方法。觀察不是盲目地看,觀察是有方法的。比如參觀名勝古跡或游覽公園時,既要全面,又要重點地去觀察;觀察人或動植物形態(tài)時,要遵循先整體后局部,再從部分到整體的順序觀察;觀察運動著的事物,要注意時間的變化;橫向觀察同類事物的細微差異,縱向觀察某一事物在發(fā)展各階段的變化,等等。觀察方法不是單一的,需要學生不斷學習,從而更好地把握事物的特點。與此同時,學生要做觀察的有心人,將觀察到的內容隨時記錄下來,以便日后使用。最后,觀察是為了寫出好的文章,但只憑觀察到的內容寫不出有深度、有感情的文章。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習慣的同時,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做到觀察與思考結合、觀察與生活結合、觀察與閱讀結合。
4.合理設定作文題目,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文訓練中,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然而,實際教學中,教師布置作文習題時比較隨意,不考慮題目難度、學生時間怎么安排等,更多的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導致學生對作文的態(tài)度越來越消極。學生作文時,首先看到的是作文題目,作文題目太大,學生不知道從何處寫起;作文題目太難,學生壓根不知道怎么寫??吹椒秶鷱V、難度大的作文題目,學生就失去了寫作興趣。因此,小學作文教學中,合理設定作文題目也是很重要的??梢詮囊韵路矫嫒胧郑盒W生作文題目范圍要小,最好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作文題目要降低難度,一定要讓學生一眼看去就能看明白,知道該寫什么內容;作文題目要具體一點,如“我的家”就不如“家中的小院”具體;作文題目避免俗套,比如“我的老師”“我的同桌”等,學生一看就厭倦,提不起興趣。實際教學中,以最思念的人、最重要的事為題作文,看到作文題目,學生能很快想到要寫的人或事,有很強的表達欲望。往往這類比較貼近生活、具有生活色彩的作文題目更能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調動學生的作文積極性。另外,作文評改方面,教師也應當多下功夫,不要太過重視內容的思想性,要多方面解讀學生的作文,給予合適的評價;也可以讓學生之間互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作文評改中學習借鑒他人的寫法,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要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發(fā)展的主體。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要不斷探究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要根據(jù)小學生各學段的特點和個體差異進行分層訓練,循序漸進,逐步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