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煒,馮波
(長沙市口腔醫(yī)院 修復科,湖南 長沙410000)
口腔疾病治療中種植屬于當前應用范圍較廣的一種重建口腔方案,不但能夠改善患者口腔咀嚼功能,也是長效修復方式之一,對改善患者的口腔美觀程度具有重要意義。種植體周圍炎是種植體常見并發(fā)癥,主要是因菌斑生物堆積所致,可造成患者骨喪失以及軟組織發(fā)生炎癥,進而導致種植體發(fā)生松動或植入失?。?]。目前,種植體周圍炎通常以清創(chuàng)方案為主,雖可有效清除種植體周圍牙菌斑,但對于位置較深病原菌的清除率及對機體免疫調節(jié)效果往往不甚理想。相關研究[2-3]表明,鹽酸米諾環(huán)素作為一種廣譜抗生素,可有效改善牙周炎癥,是目前臨床治療牙周疾病的重要藥物。鑒于此,本研究探討鹽酸米諾環(huán)素聯合刮治器潔治治療早期種植體周圍炎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齦溝液炎性因子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84例早期種植體周圍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種植體周圍炎的相關診斷標準[4]。隨機將入選患者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42例。試驗組中男20例,女22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 (45.72±3.56)歲;病程1~10個月,平均病程(6.25±1.50)個月;種植體植入時間1~2.5年,平均種植體植入時間 (1.75±0.50)年。對照組中男21例,女21例;年齡24~67歲,平均年齡(46.06±2.59)歲;病程1.5~11個月,平均病程(6.30±0.26)個月;種植體植入時間1.5~3年,平均種植體植入時間(1.80±0.32)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種植體植入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刮治器潔治治療:局部浸潤麻醉,借助刮治器對種植體表面及周邊肉芽組織進行清理,隨后將種植體基面暴露于視野之下,待清理完成之后借助橡膠拋光刷進行拋光,實施拋光操作的同時應用慶大霉素生理鹽水不斷反復沖洗種植體牙周袋,并在患者牙周袋中注入碘甘油(2%濃度,北京海德潤制藥有限公司,H11021298),碘甘油用量以溢滿牙周袋為宜。試驗組采用刮治器潔治聯合鹽酸米諾環(huán)素治療,其中刮治器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同,經過刮治器治療后,采用鹽酸米諾環(huán)素軟膏(瀚暉制藥有限公司,H20174080)治療,即在患者牙周袋內注入鹽酸米諾環(huán)素,用量以溢滿牙周袋為宜。兩組患者均在藥物治療后的半小時禁止漱口、禁飲禁食。一周治療一次,持續(xù)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如下:患者牙齦紅腫和疼痛表現消失,種植體周圍無膿液溢出,且無黏膜充血情況出現即為顯效;患者牙齦紅腫和疼痛表現有所緩解,且種植體周圍無膿液溢出,黏膜充血情況得以改善即為有效;患者治療后牙齦紅腫和疼痛表現無改善,種植體周圍仍有膿液溢出,且黏膜充血情況仍存在即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齦溝液炎性因子變化情況。于患者治療前后采集齦溝液,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檢測IL-6、IL-1β、TNF-α水平,檢測時候需嚴格依據說明書實施操作。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并實施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并實施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6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n(%)]
2.2 齦溝液炎性因子治療前,兩組的齦溝液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齦溝液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試驗組的炎性因子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齦溝液炎性因子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齦溝液炎性因子比較(±s)
時間 組別 n IL-6(μg/L)治療前 試驗組42 11.60±2.70對照組42 12.00±2.50 t 0.704 P 0.483治療后 試驗組42 3.55±1.06對照組42 6.08±1.27 t 9.911 P 0.000 IL-1β(μg/L)0.98±0.20 0.95±0.19 0.704 0.482 0.52±0.01 0.86±0.09 24.333 0.000 TNF-α(pg/mL)4.52±0.89 4.50±0.90 0.102 0.918 1.99±0.35 3.28±0.47 14.266 0.000
相關研究[5-6]證實,微生物是造成種植體周圍炎的始動因子,致病菌形成的菌斑生物膜與種植體相互作用,促進炎癥進展,導致患者種植體周圍骨組織受到侵害,加重骨吸收程度,從而影響種植效果。目前,臨床對種植體周圍炎的治療以控制菌斑指數為主,從而減少致病菌、改善患者病情。常規(guī)機械清創(chuàng)是早期種植體周圍炎的常用治療方法,但存在一定創(chuàng)傷性,極易造成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往的機械清創(chuàng)方法也在逐漸改進。對于刮治器潔治而言,其主要材質為碳纖維,安全性較高,不會對種植體表面產生割裂,在實施局部清創(chuàng)后,能夠有效清除菌斑,保護種植體周圍組織骨質,并可有效改善患者齦溝出血指數、改善其探診深度[1]。鹽酸米諾環(huán)素屬于四環(huán)素類抗菌藥物,藥效持久,能夠有效抑制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并與細菌內tRNA結合形成具有阻斷性的氨基酸,從而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實現緩解、治療早期種植體周圍炎的目的[7]。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6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95%(P<0.05);治療后,試驗組的IL-6、IL-1β、TNF-α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以上結果表明在刮治器潔治的基礎上聯合鹽酸米諾環(huán)素治療早期種植體周圍炎的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在于:將鹽酸米諾環(huán)素注入患者牙周袋內,軟膏遇水成膜,隨后可溶性油質中的微顆粒會緩慢釋放,持續(xù)時間長達一周,進而有效維持牙周袋內的藥物濃度,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8-9];同時,鹽酸米諾環(huán)素可直達病變位置,殺滅齦溝液中的膠原酶,進而提高殺菌效果,顯著減少細菌的定植繁衍,改善齦溝液的炎性癥狀。
綜上所述,鹽酸米諾環(huán)素聯合刮治器潔治治療早期種植體周圍炎效果顯著,可有效減少患者齦溝液炎性因子,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