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 夏夢
【摘 要】本文闡述在職業(yè)教育中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意義,提出雨課堂平臺構建“四維度五進階”混合式教學模式,包括“理、實、考、評”四個維度,并基于這一模式在醫(yī)藥商品基礎課程的教學實踐,從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學生滿意度、教師訪談等多方面對教學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從而為職業(yè)教育領域的信息化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雨課堂 混合式教學模式 醫(yī)藥商品基礎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8-0109-04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門發(fā)布《職業(yè)教育提質培優(yōu)行動計劃(2020—2023年)》,文件指出要“實施職業(yè)教育信息化2.0建設行動”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教育廳發(fā)布的《廣西“互聯(lián)網+教育”行動計劃(2018—2022年)》,提出“引導教師利用空間實施項目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混合式教學等新模式”。由此可見,混合式教學已成為職業(yè)教育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時也成為教育科研的熱點和關注點。
一、研究背景
(一)雨課堂學習平臺的認識
混合式教學模式眾多,在不同層次、不同階段、不同專業(yè)的教育教學中適用的模式各有不同。邢麗麗提出基于精準教學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賈彥彥等在護理管理教學中應用了移動學習平臺+Seminar教學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車小雯等應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羅映紅提出“二維三位一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劉碩謙等提出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本研究發(fā)現,不同模式之間的共性是大多依靠某種教學平臺實現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而區(qū)別在于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教育教學理念不同或者教學平臺不同。
國內的混合式教學多側重于線上與線下的混合,需配套教學平臺方能構建。國內較為廣泛應用的教學平臺包括雨課堂、超星學習通、藍墨云班課、UMU、智慧職教云等。其中,雨課堂平臺以其與PPT、微信的良好兼容性,成為職業(yè)教育教師廣泛運用的學習平臺。雨課堂平臺是由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與MOOC平臺“學堂在線”共同推出的混合式教學工具。該平臺將傳統(tǒng)學習活動與手機終端學習結合起來,將復雜的信息技術融入教師最熟悉的PPT和微信中,通過創(chuàng)建線上虛擬課堂,營造互動、高效的學習環(huán)境,確保師生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與課后復習進行有效互動,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適應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雨課堂學習平臺的功能與特點詳見圖1。
(二)職業(yè)教育教學應用混合式教學的意義
國務院發(fā)布的《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職業(yè)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職業(yè)教育有別于普通教育,更注重實踐性教學,強調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培育適合產業(yè)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核心。對于職業(yè)院校而言,學生獲取知識、習得技能、培養(yǎng)素質的方式方法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智能信息技術與職業(yè)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應運而生?;旌鲜浇虒W模式對滿足職業(yè)能力多樣化、個性化發(fā)展的趨勢,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ǎng)的適應性、靈活性、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二、“四維度五進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理論基礎
“四維度五進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以桑代克學習理論作為理論基礎。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愛德華·桑代克(Edward L.Thomdike)是學習理論和教育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桑代克學習理論主要包括三大定律: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律。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定律至今在教育領域中廣為應用。在前期研究中,基于桑代克練習律、準備率、效果律理論以及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筆者提出“互聯(lián)網+混合式五步強化學習法”,經教學實踐檢驗證明,基于桑代克學習理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顯著提升中職學生的專業(yè)學習能力。由此可見,桑代克學習理論是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的重要理論基礎。
(二)技術基礎
混合式教學需依托智能化教學平臺和數字化教學資源作為技術支撐。由于雨課堂平臺對網絡要求不高,而且基于PowerPoint課件開展混合式教學,技術難度低,具有易上手、便捷、個性化、大數據分析等優(yōu)點,故“四維度五進階”混合式教學模式選擇強大的雨課堂作為教學平臺,搭配“醫(yī)藥商品基礎”課程豐富的教學資源,形成了成熟的“一體兩翼”,為構建完善的教學模式奠定了技術基礎,詳見圖2。
(三)模式構建的框架與內涵
“四維度五進階”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基于雨課堂學習平臺,以“理、實、考、評”四個維度及每個維度對應的五個有邏輯層次關系的“階段”為核心構成。從理論知識學習維度、實踐技能學習維度、考核測試維度、綜合評價維度等四個方面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和資源帶來的便利性,提升教學的質量,提高教學的效果,詳見圖3。
1.理論知識學習維度
①課前任務預熱。
根據學習的知識或技能的難易程度,通過雨課堂平臺推送相應的教學資源(微課、新聞鏈接、關鍵詞等)以及配套的課前任務單(引導文、客觀答題、圖片或資料收集等)。引導學生在利用教學資源完成課前任務單的同時,在平臺提出自己對學習任務的疑惑,并在線上參與相關答疑和探討。
此環(huán)節(jié)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課前獲取差異化、個性化的數據資料,并讓學生對新知有所預習和準備,便于下一步的學習。
②課堂學習內化。
教師根據課前任務完成情況及學生線上答疑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課,對學生疑慮較多的知識或技能進行重點教學,合理調整授課時間,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重點,突破學習的難點。
在新知傳授的過程中,利用雨課堂平臺的“課件同步”“彈幕”“不懂”等功能,實現學生手機端與教師PPT的交互。在完成一個章節(jié)的新知講解后,教師現場發(fā)布測試題,學生手機答題,現場公布答題正確率。教師手機端還可以掌握答錯學生的名單,以利于有針對性地對題目進行講評,同時檢驗本次課堂的學習效果。每次課結束后,雨課堂會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數據進行排名。教師發(fā)布前3名和后3名的名單,以激勵和鞭策學生。
③課下鞏固提升
新知學習完成當天,將學習重點和難點整理成習題的形式,發(fā)布課后作業(yè)。通過雨課堂平臺把該作業(yè)的鏈接推送到每位同學的手機微信端,系統(tǒng)自動記錄作業(yè)完成情況。同時,學生將線下的紙質作業(yè)一同上交,及時鞏固提升學習效果。
④課后刷題強化
課后作業(yè)布置3天以后,教師通過雨課堂發(fā)布刷題任務。刷題版的測試題完成后,系統(tǒng)可以自動批改、自動打分、自動排名,并告知學生錯誤之處。系統(tǒng)要求所有學生都要獲得滿分才算完成任務。再次強化學習的要點,比如將生澀難懂的醫(yī)藥知識反復記憶,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完成知識記憶的全過程。
⑤課外交互拓展
利用智慧樹學習平臺的“知到”App,讓學生在課外構建一個虛擬的學習環(huán)境,自己獨立完成“醫(yī)藥商品基礎”課程的視頻學習任務,由平臺自動記錄登錄時間、學習時長、完成任務情況等。同時,比如《電影中的藥品》《服藥方法大不同》《用藥送酒真的會喪命》《藥物的彩色世界》等視頻內容能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看待藥物世界,拓展知識廣度。
通過構建“四維度五進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框架,實現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班級與個體、課堂教學與虛擬學習環(huán)境、紙質教材閱讀與交互式電子課件學習等全方位的結合。
2.實踐技能學習維度
利用雨課堂平臺實現翻轉學習,將與實踐技能學習密切相關的理論基礎及操作標準微課都前移到課前,將課堂實踐留給學生技能訓練及教師糾錯環(huán)節(jié),并參考Miniquest教學,以問病薦藥的對話視頻作為成果檢驗的載體,最終形成“技能學習五進階”:課前任務翻轉、課堂任務實施、課中成果檢驗、課后完善強化、課外仿真訓練。
3.考核測試維度
傳統(tǒng)紙質考試存在反饋不及時、無法及時統(tǒng)計錯題率、缺乏針對性大數據、難以實現個性化指導等問題。引入雨課堂學習平臺后,在保留傳統(tǒng)線下測試環(huán)節(jié)的前提下,增加自查糾錯環(huán)節(jié)及當場線上再次考核環(huán)節(jié),利用大數據的統(tǒng)計功能實現及時反饋考核結果,以答題正確率的高低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講評,實現個性化指導。完整的“考核測試五進階”為考前指導刷題、線下傳統(tǒng)考核、自查糾錯講評、線上考核講評、線上滿分刷題等五個方面。
4.綜合評價維度
在評價維度方面,摒棄單一“一考定終身”的傳統(tǒng)終結性評價,采用了線上線下多元化評價體系。一階為傳統(tǒng)線下紙質段考、期考、作業(yè)等;二階為技能考核成績,由教師扮演顧客,學生作為營業(yè)員對顧客進行問病薦藥;三階為課堂上雨課堂學習平臺簽到、答題、互動等評分;四階為課后線上作業(yè)及知到App自主學習評分;五階為模擬藥房開放式練習的考核成績。綜合評價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線上學習平臺自動評分與線下傳統(tǒng)改卷評分,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
三、“四維度五進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與效果
(一)實際應用情況
從2017年至2020年,本研究歷時3年時間,在某職業(yè)院校的“醫(yī)藥商品基礎”課程中應用了“四維度五進階”混合式教學模式,共有3年級8個自然班級的733名藥劑和中藥專業(yè)學生利用雨課堂學習平臺參加學習。
(二)實踐教學效果
1.學生學習能力分析
以“職業(yè)院校學生專業(yè)學習能力現狀評估表”作為評估依據,從確立目標的能力、選擇方法和策略的能力、習得操作技能的能力、學習遷移的能力、掌握新知識的能力、行為規(guī)范的接受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學習資源管理能力、學習生涯規(guī)劃能力、主動求知的能力、堅持學習的能力、學習挫折抗壓能力、抗干擾能力等13項核心學習能力及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效果等5個維度的學習能力影響因素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比“四維度五進階”教學模式應用前后的數據,前測平均得分為96.49分,各維度均分為3.216分;后測的評分得分為110.95分,各維度均分為3.698分。通過配對T檢驗對各維度進行結果分析,證明該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2.學生學習成績分析
2015級未應用該模式時的學生期評平均分為76.76分,90分以上的優(yōu)秀率為9.11%。對比系統(tǒng)應用“四維度五進階”教學模式的2016級、2017級和2018級學生期評平均分為77.52分,90分以上的優(yōu)秀率為22.95%。由此可見,學生期評分數逐年穩(wěn)步上升,優(yōu)秀率上升了13.84%,說明該模式不僅對學生整體學習成績有提升,而且在提升優(yōu)質生成績方面起到更加明顯的效果。
3.學生滿意度分析
從2017年開始,在每個學期期末對應用“四維度五進階”教學模式的班級進行滿意度調查,2016級、2017級、2018級對雨課堂學習平臺應用的教學滿意度分別為98.50%、94.33%、98.00%。調查結果顯示,88.05%的學生認可本教學模式并愿意繼續(xù)在其他課程中嘗試使用該學習模式;81.52%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提高了實踐操作能力并促進了理論知識的掌握;超過82%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意識、提升了利用學習資源的能力。
4.教師訪談分析
通過對研究團隊中實施“四維度五進階”教學模式的多名教師進行跟蹤訪談,研究團隊教師一致認為該教學模式的應用適合職業(yè)院校學生的學習,并解決諸多傳統(tǒng)教學中難以解決的問題。
①解決百人大課堂觀看課件的問題。雨課堂可以實現在學生端同步觀看教師授課課件,解決了超大課堂中部分學生由于視力和座位問題無法清晰觀看課件的問題,甚至請假在家的學生也可以通過雨課堂同步學習。
②解決傳統(tǒng)課堂無法對學習軌跡進行記錄的問題?;趯W習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通過簽到、互動答題、彈幕、課后作業(yè)等功能,將學生學習的痕跡記錄在平臺上,為教師過程性評價提供數據依據。
③解決教師批改作業(yè)反饋不及時的問題。學習平臺可以實現自動批改作業(yè),并可自動統(tǒng)計答題正確率和答錯人員信息。既為教師批改作業(yè)“減負”,又可以及時實現針對性和個性化教學。
(三)獲獎及推廣
基于雨課堂的“四維度五進階”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近年來依托在“醫(yī)藥商品基礎”課程中的應用,獲得自治區(qū)級職業(yè)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大賽混合式教學比賽一等獎第1名,“創(chuàng)新杯”自治區(qū)級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大賽一等獎,全國中職學?!皠?chuàng)新杯”教師信息化教學說課大賽二等獎等。2017年和2019年,兩次作為自治區(qū)級示范課代表參加自治區(qū)級中等職業(yè)學?!半p師型”教師示范教學巡講活動,實現該教學模式從校級推廣到自治區(qū)級各職業(yè)院校。
綜上所述,基于雨課堂平臺的職業(yè)教育“四維度五進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科學合理,歷時3年的應用與實踐也證明其教學效果良好。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推廣,具有較大的應用與推廣價值。未來的混合式教學研究應進一步激發(fā)研究思維,從線上與線下的混合,拓展到多維度的混合,比如班級與個體、時間與空間、教師與學生等,以達到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邢麗麗.基于精準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證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0(9).
[2]賈彥彥,張月明,馬春花,等.移動學習平臺+Seminar教學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護理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20(17).
[3]車小雯,陶達.基于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急救護理學》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20(14).
[4]羅映紅.高?;旌鲜浇虒W模式構建與實踐探索[J].高教探索,2019(12).
[5]劉碩謙,田娜,陳凌,等.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茶學專業(yè)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茶葉通訊,2019(4).
[6]陳誠,孫雪林,夏夢,等.基于桑代克學習理論的中職學生專業(yè)學習能力提升研究[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18(5).
[7]于洪濤.基于雨課堂的高校智慧教學五步法探究:以“網絡教育應用”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8(9).
注:本文系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2019—2020年度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課題“基于雨課堂平臺的‘四維度五進階混合式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實踐研究”(編號:1900245);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重點課題“區(qū)塊鏈思維下中職藥學類專業(yè)群miniquest微課應用模式研究”(編號:2019B121)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 誠(1985— ),男,廣西桂林人,碩士研究生學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yè)教育教學;夏 夢 (1988— ),女,湖北宜昌人,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研究方向為藥學類職業(yè)教育。
(責編 李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