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
[摘 ? 要]在小學階段,班級的存在價值是呵護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健全品格,使他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為此,班主任應以生為本,可基于學情,帶領(lǐng)學生創(chuàng)建標識文化,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班級活動,走適合學生特色的班級發(fā)展之路,與學生共同成長。
[關(guān)鍵詞]健全品格;以生為本;班級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是教育的最高價值。筆者認為,班級存在的價值,除了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呵護學生稚嫩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健全品格,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大寫的“人”。
筆者是一名班主任,所帶的班級是從一年級開始接手的,在與學生們的交往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很多學生自理能力差,部分學生沒有自己清潔地面、整理桌面和桌斗的意識;一些學生以個人為中心,沒有集體意識,缺乏班級榮譽感,遇事不會為他人考慮;還有一些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論是對待學習還是對待班級勞動都是如此。但是學生們也有非常顯著的優(yōu)點,如絕大部分學生喜愛閱讀,有比較豐富的知識儲備,他們多才多藝,各有所長。針對本班學生們的實際情況,筆者探索了特色班級發(fā)展之路。五年來,學生們一步步成長為一顆顆獨一無二、閃耀著光芒的“星星”,而這個班級也成長為有凝聚力的優(yōu)秀班級。
一、集思廣益,創(chuàng)建班級標識文化
為了讓學生對班集體有更多的融入感和認同感,筆者利用班會時間號召學生為班級取一個有意義的名字。學生們熱情高漲,列舉了向日葵班、雄鷹班、蘭花班等多種名稱,最后,“繁星班”得到了師生的一致贊同。
師生認可每一名學生都像一顆獨一無二的星星,各有自己的美,都在閃耀著獨特的光芒,43顆星星交相輝映,互相陪襯,組成了一方迷人的星空。在確定了班名后,學生們開始著手設計班徽、創(chuàng)作班歌、設計班服。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繁星班擁有了自己的班徽、班服,還有了自己的班歌《小星星》。其中,班徽是在藍色背景下,一雙手托起許多顆閃閃發(fā)光的小星星,寓意在家校攜手共育下,繁星班的每個成員都能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樣閃閃發(fā)光,成為迷人星空的一部分。繁星班的班服則是以白色翻領(lǐng)T恤為基礎(chǔ),學生們自己創(chuàng)作,用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星星裝飾。繁星班服既有統(tǒng)一的底色,又有個性化的設計,就像每一顆星星都各有自己的美,共同閃耀著組成了美麗的星空。
二、以生為本,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班級活動
筆者嘗試從兒童視角出發(fā),組織有趣的班級活動,力爭讓每名學生都能通過集體活動發(fā)現(xiàn)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例如,為了盡可能充分地滿足學生們多種多樣的興趣和期望,開展了“星辰輝映”主題系列活動,力圖使學生們在每一次活動中都能感受快樂、感受成長、感受幸福。
1.星語心愿:各美其美顯個性
為了給每一名學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臺,筆者在班級內(nèi)開展了名為“星語心愿”的創(chuàng)意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在展示板上寫下讓自己感動、感悟、有收獲的句子。學生還將“星語心愿”寫成硬筆書法作品,上傳家長群,讓家長們做評委,選出自己認為最滿意的作品。這樣的班級活動,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其中,有興趣,有樂趣,有收獲。
2.星際奇緣:美人之美采眾長
不斷進步的學生成就了不斷進步的班集體。每學期開學初,繁星班都會開展“星際奇緣”互助活動,由學生們自己尋找互學對象,在一整個學期里,同伴間互相取長補短,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共同進步。
3.星光相伴:美美與共同成長
為了讓學生“行孝道,知感恩”,筆者在班級內(nèi)開展了一系列有溫度的班級活動。
在婦女節(jié)前夕,班里開展了名為“呵護萌寶悟恩情”的護蛋活動。重陽節(jié)時,組織了“孝親敬長傳美德”活動,學生們一起走進社區(qū)老年公寓,與爺爺奶奶們歡度重陽。在父親節(jié)前夕,組織開展了“鴻雁傳書感父愛”活動。在“六一”兒童節(jié),積極參與了學校開展的“父愛滿滿潤心田”活動。“六一”當天,班里所有學生的爸爸都為自己的孩子準備了神秘禮物和飽含深情的信。為了將這一活動有效延續(xù),在父親節(jié)當天,筆者又引導班里的學生們寫出了人生的第一封信,并帶領(lǐng)他們專程到育新郵局寄出了這封信,也寄出了對爸爸無限的感恩和祝福。在整個活動中,無論是歡笑還是淚水,都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激發(fā)了情感與情感的共鳴。
進入五年級以來,學生們已經(jīng)逐漸長大,一部分學生進入了青春期。家長私下里向筆者反映:孩子回家后,對父母的態(tài)度不好,不論家長問什么都敷衍了事地回答,甚至有些學生在家還會頂撞父母。直到有一次,筆者聽到一個平時“很乖”的學生特別不耐煩地給家長打電話,其語氣之差令人愕然,由此引發(fā)了筆者深深的思考。十歲,青春期剛開始露出端倪,很多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更親密的朋友,對父母可能少了用心傾聽,多了不耐煩,少了貼心交流,多了沉默和應付。那么,該用什么樣的活動讓學生們感受父母的不易和艱辛,理解父母不得不說的擔憂和焦慮呢?筆者經(jīng)過兩個月的準備,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召開了繁星班“成長 感恩 責任——十歲集體生日會”。這次生日會,邀請每一位學生和一位家長參加。生日會上,唱生日歌、吃生日蛋糕、送生日禮物等這些傳統(tǒng)慶祝生日的活動,一項都沒有,取而代之的,是聽媽媽講懷孕時的故事,感恩孕育生命的不易;撰寫親人小傳,理解父母拼搏的不易;聽父母讀信,領(lǐng)悟父母殷切希望背后的不易;交流背對背調(diào)查問卷,打通親子之間的溝通之橋;寫下十年后的夢想,放進心愿瓶,希望每個人都能為自己的夢想負責,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整個活動,在笑聲中有淚水,也有感悟。從活動后陸續(xù)收到的家長反饋來看,學生有成長,家長也一樣有成長。
三、共同成長,向美而行,共享芳華
在班級活動的引領(lǐng)下,學生們在各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每位學生都能做到自理、自立,心中有他人,心中也有集體。學生個人在校內(nèi)外各項比賽中屢獲佳績,贏得多項榮譽。班集體在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中都有非常優(yōu)異的表現(xiàn),取得了各種集體榮譽一百余次,先后獲評海淀區(qū)、北京市的先進班集體。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每個人都發(fā)光,這個時代才足夠閃亮。相信繁星班的學生們一定會一步步堅定地成長,熠熠生輝,成就一片璀璨星空。
(責任編輯 郭向和 ? 校對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