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波
摘要:在小學素質教育課程當中,美術課程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美術教學是通過圖像的形式來傳達思想情感的,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美術是一門藝術學科,在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欣賞和創(chuàng)作的時候,使其能夠更好地感受和體驗藝術的美,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推進的背景下,教師要更新理念,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重視美術教學的獨特之處,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不斷增強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推動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實踐研究
引言
小學生年齡小,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有著豐富的想象力,有著巨大的創(chuàng)造潛力。美術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基本的臨摹、著色、捏制、剪貼等知識與技能,還要讓學生掌握觀察、聯(lián)想、想象的基本方法。因此,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至關重要。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教師而言,可通過圖像的形式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使其表象更加豐富化,意向不斷生成,積極培養(yǎng)形象思維能力,促使學生這方面能力得到發(fā)展。比如:在為學生開展《臉譜》創(chuàng)作課時,可為學生尋找一段京劇,讓學生在觀看的同時進行學唱,可將《鬧天宮》片段為學生尋找出來,由此還便于學生的記憶,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之后教師再將京劇臉譜為學生進行展現(xiàn),讓情景更加渲染化,學生的表象豐富化。再運用有效的方式,讓學生對臉譜進行觀察,可以從臉譜的特征入手。進而再來對比圖像,讓學生清楚臉譜的主色調。之后還可為學生找出《將相和》京劇,并引導學生對臉譜自行設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這對于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合理設置教學內容
美術學科是一門有固定教材和固定教學目標的科目,所以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需要根據核心素養(yǎng)理念,對美術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打破固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適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增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整合教學內容時,不要只考慮個別學生的學習情況,需要縱觀全體學生,根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以此來讓學生能夠對美術學習更加感興趣,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整合教材內容的同時還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培養(yǎng)。
三、打破思維限制,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是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一些教師在教學時過于依賴讓學生根據教材范本進行臨摹,這樣過多進行臨摹的方式對學生想象力的影響是很大的。還有些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快地掌握某項美術技能,讓學生嚴格按照教師的步驟進行,這樣的作品更像是復制出來的,缺乏個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相關研究顯示,對某一件事過于機械的操作,會使學生學習過于死板,缺乏靈活運用的能力,若是長時間受到一種經驗的影響,會使學生的思維形成一定的定式,這不僅嚴重影響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也對美術教學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對此,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對固定思維進行有效的克服,給學生形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提供廣闊的空間。比如,在學習《香甜的水果》這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對各種常見水果的外形進行欣賞和觀察,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水果的外形,抓住每種水果的外形特點,經過視覺觀察和思考分析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所看所想畫出來,并且對學過的紋樣知識進行鞏固。接著教師引導學生依據自己的觀察和分析,對水果的形象進行構思,對自己的紋樣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創(chuàng)作。并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經驗來對自己印象當中的水果造型進行描繪。這樣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對問題進行思考,運用所得的經驗和知識來對美術進行深層理解,從而能夠更好地挖掘美術的魅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敢于突破思維的限制,提高想象力,創(chuàng)造更有新意的美術作品。
四、學生在理解基礎上開展形象思維
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開展手工制作課,對于手工制作的學習內容來說,其材料的運用方面,相對來說比較豐富化,學生在學習時,一方面,可以對材料視覺效果進行更好地認識,另一方面,還可認識材料的觸覺效果。在自己動手制作下,針對不同材質產生的美感可以體會到。通過這種動手實踐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的發(fā)展。比如,在學習《鳥語花香》的時候,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可以引導學生去戶外感受花草樹木的美好,體味自然的魅力,汲取創(chuàng)作的靈感,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使美術作品更有創(chuàng)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需要結合教學內容,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針對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展開相應的訓練,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地引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使得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得以提高。要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營造輕松、開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更好地與教師進行配合,有效挖掘學生學習美術的潛力,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促進小學美術教學持續(xù)健康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侯亮.關注形象思維提升關鍵能力——小學美術課堂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策略[J].知識文庫,2020(24):23+25.
[2]李晶晶.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形象思維的發(fā)展策略研究[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區(qū)域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3]劉卉.小學低學段美術教育中形象思維和感知能力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