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林
摘要: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數學學習就是意味著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并且數學運算過程是正確的。事實上,除了從直觀的角度去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一步領悟和掌握數學思想。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而非是具體數學題目的計算過程和結果。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非常關鍵的起點,在這個階段形成的數學學習和思考的習慣有可能會伴隨終生。因此,教師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就開始融入轉化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不僅能夠加強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生邏輯能力和問題分析、解決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轉化思想方法;數學教學
引言
小學數學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不能只是著眼于數學結果,還必須重視數學形成過程,分析這一過程當中包含的數學思想方法,順利把握數學學科的內在規(guī)律,有效解決數學難題。轉化思想是數學教學中常用思想方法,不管是學習數學知識還是解答數學難題,都可以運用轉化思想,把原本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密切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關系,輔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一、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和價值
(一)深化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
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思維處于從以具體形象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對抽象概念和知識點的理解能力相對較薄弱,一般只停留于單個知識點的掌握上,很難在概念之間進行深入辨析。基于此,依托轉化的數學思想,借助于已經學習過的有關聯(lián)的知識及數形結合等方法進行知識的遷移和轉化,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問題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夠降低學生學習知識的難度,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加深學生知識掌握的深度,也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獲得成就感,大大激發(fā)其數學學習和探究的熱情和興趣。
(二)促進學生數學抽象思維的發(fā)展
數學是借助于抽象的符號體系建立起來的科學,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數學的抽象性就意味著數學很大程度上是脫離了具體對象的具體內容,數學總是借助于數學符號來表示。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抽象思維發(fā)展得不夠完善,在數學學習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畏難和抵觸心理。而轉化的思想方法可以讓晦澀難懂的數學問題變得更加通俗易懂,通過將轉化思想在具體數學情境和問題中的應用,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解決遇到的數學問題,而且能夠讓他們在遇到數學問題時自覺地運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抽象思維的發(fā)展。
二、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在引入環(huán)節(jié)中融入轉化思想
在小學數學新知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最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就是借助于轉化思想,將已經學習過的有關聯(lián)的舊知作為導入基礎,將即將學習的新知嫁接于其上。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可以依據新授知識點和舊知的契合點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數學轉化思想。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不退位減法”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做題并復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筆算方法,使學生明確了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算理后,教師再隨機設置一個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的題目,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并引導學生思考:“結合加法的算理,如何將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理轉化為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算理”。這樣在新知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利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就讓一個有難度的新知識點變得簡單起來,而且利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學生也在舊知和新知的聯(lián)合探究的過程中,建立起了知識的關聯(lián)結構,加深了知識掌握的深度。
(二)在總結提升環(huán)節(jié)融入轉化的思想
數學思想的理解、領會和掌握不是立竿見影的,要在不斷練習、運用和實踐中領悟其思想的精髓。課堂總結提升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在總結提升這一環(huán)節(jié)基于數學歸納融入轉化思想,引導學生學習運用轉化的數學思想進行所學知識點歸納。例如,在教學“5的乘法口訣”這一課的總結部分,請學生來自由談一談學了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學生既會說出某一個具體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也會說出“5的乘法口訣”推導的過程,即通過幾個幾相加的加法算式轉化成乘法算式,進而總結出乘法口訣的過程和方法。這時候,教師可以強調,通過加法算式轉化成乘法算式的方法就是轉化思想的應用。
(三)在練習環(huán)節(jié)融入轉化的思想
新課標指出,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并指導學生將其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中國古代有個非常經典和有趣的數學故事——曹沖稱象,講述的是曹操的兒子曹沖巧用轉化的方法稱出大象的體重。在課堂的練習環(huán)節(jié)中,轉化思想能幫助學生沖破慣性的思維模式,打開新思路。教師在練習環(huán)節(jié)中要以問題的解決為落腳點,引導學生利用轉化思想來思考和解決問題。例如,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應用題的題目中,告訴了超市的酸奶是1板6盒的,如果要買4板6盒的,一共是多少盒酸奶?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要想明白4板一共是多少盒,可以先思考4板是幾個6相加,根據幾個幾相加就是幾乘幾的算理,轉化成乘法算式,并在黑板上板書“轉化”兩個字,讓學生深入體會轉化的思想。
結束語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不能只是簡單看成是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計算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知識掌握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步深入理解數學知識中所蘊含的有趣的數學思想。數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不失時機地設置疑問激發(fā)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逐步啟發(fā)學生在獨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發(fā)展自己的數學抽象邏輯思維。讓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愛上數學,愛上學數學,在數學知識的海洋里盡情遨游。
參考文獻:
[1]稅忠.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6(14):21.
[2]林碧珍.數學思維養(yǎng)成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