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灝
摘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不斷快速發(fā)展、教育學科和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巨大背景下,我國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更高了,各學校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也越來越重視起來。在這一基礎上,為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初中地理作為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一門重要學科,自然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深入教學地理知識的實踐過程中,即可充分采用這種生活化的地理教學方式,實現(xiàn)地理教學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與不斷優(yōu)化,促進在校學生綜合地理學科核心知識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本篇將重點圍繞“生活化教學方法在地理學科應用,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展開進一步探究。
關鍵詞: 核心知識素養(yǎng); 初中地理; 生活化教學方式
前言
眾所周知,地理科學是一門與人類日常生活活動緊密聯(lián)系、息息相關的綜合學科。在我們的整個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科學知識和地理知識的這些影子。通過這些地理知識的深入學習,不僅不但可以有效鍛煉廣大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還可以有效幫助廣大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地理人文精神,幫助廣大學生有效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容易出現(xiàn)的一些地理知識問題。因此,在開展初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教師們必需在初中地理知識與我們?nèi)粘I钪g,切實建立一定量的聯(lián)系,以中學生的生活化知識教學為理論指導,以不斷提高青年學生初中地理學科核心知識素養(yǎng)水平為教學目標,認真展開地理教學,以此方式幫助初中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地理觀,為更好的生活做指導。
一、課堂引入生活化
在我國初中階段,地理基礎學科知識在每次中考中比例相對較小,甚至有些地區(qū)還不用參加中考,因而許多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過程中,往往會完全忽視基礎地理學科學習的重要性,既不主動學習基礎地理知識,也對其他地理知識不感興趣,從而影響教師上課的節(jié)奏與效率。對高中地理知識的理解形成屏障,特別是高一的自然地理,在初一沒學習好,初三不用學,不用中考的前提下,很好學生學不好?;诖?,為了真正使得廣大學生、教師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中學地理學習中。教師即可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到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了解地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更新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的認知。例如,在學習《地球的運動》這一地理知識時,教師即可在課程引入時融入生活化元素,如教師提問:”同學們,當我們在描述一件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時,常常會說一句和”太陽”相關的話,你們知道是哪句話嗎?”,學生回答:”除非太陽從西邊升起來了!”。教師繼續(xù)提問:”回答正確,就是這一句話。那么請大家繼續(xù)思考:太陽有沒有可能真的從西邊升起來呢?那真的是太陽在升落嗎?”,學生回答:”太陽不會從西邊升起來,太陽是在東邊升起來在西邊落下的!”、”我們不了解大自然,也許哪一天,太陽真的會從西邊升起來!”、”每天早上,太陽升起,到了傍晚,太陽落下。太陽真的有升起,也有落下!”。針對這一問題,學生們回答非常踴躍,學生回答完畢,教師即可導入新課:”看來大家對太陽升落這一問題持有不同的意見,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地球的運動》這一課時,來探究一下正確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吧!”,導入完畢,教師即可為學生講述地球的運動知識。
二、課堂情境生活化
地理知識雖然與我們的生活知識相關,但在初中階段,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是有限的,對于生活的觀察和了解也都還不全面。因此,在理解一些較為抽象的地理知識時,便常常會出現(xiàn)理解不到位、理解不透徹的情況。因此,為使得地理知識更加通俗易懂,教師即可在為學生講授地理知識的課堂中營造一個生活化的課堂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得到思維的發(fā)散與拓展,以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例如,在師生學習《多變的天氣》這一自然地理知識時,為了能幫助其他學生在系統(tǒng)了解多變天氣的基礎上,讓其他學生更加懂得理解人類活動對天氣的直接影響,讓其他學生深刻認識感受到人類保護自然大氣環(huán)境的特殊重要性,教師即可借助多媒體,在地理課堂中為學生播放與”霧霾”天氣的紀錄片《穹頂之下》,通過紀錄片中對霧霾天氣的記錄與呈現(xiàn),為學生營造一個霧霾化生活情境,讓學生意識到霧霾就發(fā)生在我們的身邊,進而讓學生了解霧霾天氣出現(xiàn)的原因以及霧霾天氣對我們?nèi)粘I詈蜕眢w健康的影響,激發(fā)學生保護大氣環(huán)境,減少惡劣天氣的情感,由此實現(xiàn)這一地理課程的教學目標。再如,在學習《“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這一地理知識時,為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香港與澳門的發(fā)展現(xiàn)狀,教師即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xiàn)香港與澳門的各種圖片、建筑等,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身處香港、澳門之感,讓學生在直觀的圖片觀賞中理解為什么香港和澳門會被成為”東方明珠”,由此推動課堂教學活動。
三、課堂互動生活化
在教師進行課堂教學中,為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教師在講授地理知識時,即可以將地理課程中的知識點為切入點,結(jié)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設計出學生感興趣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以教師提出的地理問題為導向,進行討論和分析。鼓勵廣大學生從自己身邊的地理生活實際入手,討論日常生活中可能發(fā)生的一些地理知識現(xiàn)象、共同探討解決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地理知識問題,以此充分發(fā)揮廣大學生們的地理知識思維,幫助廣大學生更好的對地理知識理解、運用、鞏固地理知識。例如,在學習《自然災害》這一地理知識時,這一部分知識需要記憶、背誦的知識比較多,學生在記憶時常常會出現(xiàn)記錯、記混的現(xiàn)象?;诖耍瑸閹椭鷮W生更好的記憶自然災害方面的知識,加深學生對自然災害知識學習的印象,教師即可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化的課堂互動。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視頻、口頭講解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大自然中都有哪些自然災害,和學生一起對自然災害進行分類。其次,為幫助學生更好記憶自然災害的發(fā)生原因,教師即可組織學生結(jié)合自己在生活中積累的知識,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自然災害發(fā)生的原因都有哪些,而后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師再進行總結(jié)。最后,為幫助學生更好的記憶自然災害中的危害與預防自然災害的方法,教師即可組織學生在自然災害產(chǎn)生原因的基礎上,進行二次討論,而后和大家分享,教師總結(jié)。如此一來,在學生的討論、教師的總結(jié)下,學生便會對這一知識點記憶的更加清楚。
總結(jié)
總而言之,地理知識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既是一種知識的豐富,也是一種生活的指導。通過地理學習,學生便會懂得地理與我們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明白良好的地理條件是我們美好生活的前提,進而讓學生形成保護、改善地理環(huán)境的想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加以反思、加以思考,為創(chuàng)設更好的地理環(huán)境做貢獻。相信在全體學生努力下,地理核心素養(yǎng)全面的提升下,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地理環(huán)境一定會得到大的改善,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地理財富。
參考文獻:
[1]林少燕.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9):289.
[2]何亮偉.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5(1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