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浩
傳統(tǒng)教學忽略對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對學生們體育技巧教學不重視,影響了學生們體育運動水平的提高。新時期注重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也更加注重學生們的身體素質(zhì)。因此,小學體育學科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小學體育學科會劃分為不同的模塊,每一種運動類型對于學生來說都是鍛煉和提高,本文主要立足于跳繩教學,旨在提高學生們的跳繩水平,進而實現(xiàn)強身健體的目的。
1 關(guān)注學生興趣愛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有較大的不同,給學生們帶來的學習負擔并沒有太重。但是如今更加注重體育教學的規(guī)范性,各個階段也設置有體測環(huán)節(jié)。體育學科在無形之中也會增加學生們的壓力。尤其是現(xiàn)在家庭經(jīng)濟條件普遍上升,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孩子出現(xiàn)肥胖的情況,體育運動對于他們來說更是不感興趣。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們興趣的激發(fā),讓學生們在體育課堂上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運動的練習中。
例如,學生們喜歡通過視頻來學習,視頻中很多主體都可以以不同的形象展示出來。如學習跳繩,平時教師親身示范,或者是讓學生們觀看課本上的運動技巧,學生們接受就會比較慢。但是在視頻教學過程中,每一個運動主體都可以用不同的形象來代替,可以是一些動漫形象,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到體育運動更加有趣。在學生們了解了這樣一項運動以后,掌握了基本的技巧,教師可以接著對學生們的細節(jié)動作進行展示。這樣能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而且,視頻觀看時也可以設置不同的問題,如在跳繩以后就可以為學生們進行動作的分解,在跳繩前做了怎樣的準備動作?他們又是怎樣順利完成跳繩的?為什么跳繩會失???在跳繩的過程中會有哪些動作可能會傷害自己?通過對動話過程的講解、動作的分解,讓學生們知識點學習更加輕松。
2 關(guān)注學生個體特點,分層教學保證效果
體育運動不同的項目,學生們參與體育運動的能力不同。如果盲目要求學生們達到統(tǒng)一的體育運動目標,可能會給學生們帶來意外的傷害,得不償失。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情況,為學生們制定不同的運動目標。既能夠避免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時達不到目標而自信心喪失,而且能夠為學生們的安全保駕護航。
例如,現(xiàn)在肥胖的學生數(shù)量較多,跳繩對他們難度較大。教師就可以以學生們的身體素質(zhì)為基礎,為他們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在小學體測中也有過明確的體測標準,就可以在此基礎上為學生們設置目標。體測會將學生們統(tǒng)一劃分為及格,不及格,優(yōu)秀等標準。在剛剛學習跳繩時,為了能夠維持學生們的自信心,應該針對于不同的同學設置目標,如一部分身體素質(zhì)較差的同學,設置一分鐘十個即為合格。對于身體素質(zhì)較好的,技巧掌握牢固的,40個為及格。教師將學生們劃分為不同的大組,每一個大組適用于一類評分標準。這樣可以實現(xiàn)對于技巧無法掌握,沒有辦法連續(xù)跳繩的同學,注重他們的基礎技巧的練習。對于跳繩水平較好的同學就可以對他們進行速度練習。
3 重視合作學習優(yōu)勢,幫助學生掌握技巧
體育運動雖是以個體為單位,但是很多體育運動中也需要團隊的合作。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們快速掌握相關(guān)技巧,而且在合作伙伴的幫助鼓勵下,能夠讓學生們保持運動參與的積極性和運動的自信心。因此,教師應該注意組織合作學習,利用合作學習的力量帶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跳繩的基本操作以后,就可以讓學生們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nèi)完成跳繩的訓練。每一個小組為3-4人為宜,為每一個小組發(fā)放一根跳繩,一個同學完成跳繩任務,其他幾個同學對他的運動規(guī)范性進行點評,幫助他掌握相關(guān)的技巧。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部分男生來說,他們的跳繩學習會特別較難,因為他們肢體不協(xié)調(diào),跳繩動作的完成比較困難。通過合作小組的其他成員為他們尋找解決方法,多次練習,完成學習目標。除此之外,合作學習的一大優(yōu)勢是能夠讓學生們產(chǎn)生集體榮譽感,組織一些小組間的競賽,讓學生們參與練習的積極性更加高漲。
4 重視趣味鞏固模式,提高學生學習水平
體育運動的技巧掌握也是需要在不斷的練習中實現(xiàn),但是如果僅僅是以枯燥的模式完成體育運動的訓練,只會增加學生們的練習負擔,讓學生們覺得體育運動非常無趣。因此,在實際練習過程中,教師應該設置趣味的運動模式,讓學生們在趣味活動中鞏固相關(guān)技巧,逐步提高體育運動技能。
例如,學生們在掌握了跳繩的相關(guān)技巧以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們設置一些競賽。此時學生們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競賽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們的運動參與欲望。如教師可以設置跳繩比賽,讓學生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跳繩,看哪一個學生完成的數(shù)量最多。這是比較基礎的一種模式。除此之外,可以引入花樣跳繩,如雙人跳,反向跳,跑跳等。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們能夠掌握更多的跳繩技能,而且能夠體會到跳繩的樂趣。學生們個人可能無法鉆研出花樣跳繩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們演示如何花樣跳繩,以及兩人配合跳繩?;蛘呤峭ㄟ^一些微課視頻,教授學生們更多的技巧,與學生們一同學習鉆研。
5 結(jié)束語
在小學體育跳繩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突破傳統(tǒng)的思維,不能讓學生們僅僅關(guān)注跳的量,而是應該在學生們掌握技巧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學生們的水平,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們的身體素質(zhì)。
(作者單位:珠海市香洲區(qū)第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