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怡
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相較于理科知識而言,具有更強的理論性和靈活性,并且受學科特點限制,學生對這一學科的重視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度,從而凸顯出復習課的重要性。復習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加強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如何提高復習效率是現(xiàn)今需要共同思考的話題。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案例,闡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有效復習的策略,
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不僅僅體現(xiàn)在平時授課過程中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也體現(xiàn)在教師進行復習課時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高效的復習課課堂,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理解和運用知識,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因此,研究復習課教學技巧,提高復習課課堂效率,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極其重要。
一、復習形式多樣化
(一)講練結合型課堂復習
講練結合是最常見的課堂復習形式,也是能夠兼顧“落實教學目標、保證學生自學、及時進行反饋”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復習課堂來說,老師可以制定復習提綱,以一個單元為板塊帶領學生根據(jù)提綱翻閱本單元的知識點。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鞏固書本知識、完善書本筆記。對一個單元的知識梳理結束后,可以及時下發(fā)本單元的相關練習,強化對該單元知識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講課都是由老師完成的。筆者曾經(jīng)多次嘗試讓學生講,在課堂上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一組負責一個單元的知識梳理概括,并在規(guī)定時間后派代表帶領全班同學一起翻書復習,有不完善的地方進行及時補充。通過這樣的復習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知識整合能力,同時也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對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興趣。
(二)查漏補缺型課堂復習
復習課除了要復習書本知識,還應該復習做練習時候做錯的習題。讓學生經(jīng)過復習,能對自己“曾經(jīng)的錯誤”進行糾錯,這就是一大進步,就是有效復習的體現(xiàn)。由于學生復習階段課務較為繁重,讓學生自己課后進行錯題整理會加重學生負擔,而且若是僅僅為完成任務而去整理也并不能達到理想效果。因此,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復習錯題的時間,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進行查漏補缺。通常,筆者在學生做完一份復習卷后,會在課上留給學生訂正并強化對書本相關知識點記憶的時間,并且在訂正好后要求學生交給老師時,講一講自己的錯誤在哪。如果學生不能發(fā)現(xiàn)錯誤,或者不能很好地改正錯誤,老師要進行適時地點撥。課堂中的這一“露丑”行為,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反思、鞏固和提升的過程。
(三)知識競賽型課堂復習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不同的考點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分為三個層次,即識記、理解以及運用。識記,顧名思義,就是認識和記憶。這一類知識,是書本最基礎的知識。其實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也是建立在對知識的識記基礎上的。雖然初中道德與法治是開卷考試,但是牢記書本基礎知識,可以節(jié)約答題時的翻書時間,并且越熟悉基礎知識越能熟練運用。因此,幫助學生牢記書本基礎知識顯得尤為重要。初中生具有爭強好勝、表現(xiàn)欲望強的身心特點,在知識競賽型復習課上,往往會表現(xiàn)得特別積極。筆者每次考試前的最后一節(jié)課上,都會在班級進行道德與法治基礎知識競賽,這也是檢驗學生一輪復習成果的一種有效方式。進行班級競賽,筆者會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手段,制定競賽規(guī)則、挑選適合競賽的題目如“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時代精神的核心分別是什么?”“什么是中國夢?”等等制作好PPT。同時,對于答對的同學給予適當?shù)难哉Z獎勵和物質(zhì)獎勵,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經(jīng)過一堂基礎知識的競賽復習課,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往往比要求他們背誦、默寫來得更有效。
二、復習目標分層化
分層復習,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這里要強調(diào)的是,對學習的接受能力的客觀評價,是對學生分層的標準。為了讓學習接受能力層次不同的學生,都能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老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以動態(tài)的觀點、發(fā)展的眼光觀察學生,隨時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課后作業(yè)、考試成績等。當對班級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有了較為準確的評估后,在復習中,在課堂提問、習題訂正、評價方式上,都可以進行相應的分層教學。
在進行分層復習的時候,過度批評某些學生,會造成學生的心理落差,打擊到學生的自信心,使得學生會對道德與法治課產(chǎn)生非常強烈的抵觸,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設計的問題也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存在的差異性,設置難度適中的問題,使得每個學生都會參與其中,極大程度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初中生的“競爭心理”,當一個學生小A回答完問題時,筆者給予適當?shù)谋頁P,然后繼續(xù)問“還有沒有比小A同學更好的回答?”,這時會有很多學生加入,筆者再指定一名學生小B回答,回答后也給予適當?shù)谋頁P。最后筆者綜合兩個學生的觀點進行分析,每個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都存在優(yōu)缺點,通過綜合分析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充分掌握這部分知識,同時使回答問題的兩個學生因受到表揚而更加熱愛道德與法治課。
三、復習過程互動化
在復習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只顧著告訴學生考試的重點,這只是單方面的授課,而應該通過互動的方式,在充分了解學生復習情況的同時,學生也能夠自己進行深入的思考,如課堂對答等,都是復習課上的一種互動。教師的世界和學生的世界是不同的,有的時候?qū)τ诘赖屡c法治學科知識的理解角度也是不同的,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糾正學生認知上的錯誤。在進行課堂復習時,筆者經(jīng)常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各小組討論筆者提出的問題,并在討論之后展示成果,再讓各小組互相評價。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教師也能及時地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忽略掉的環(huán)節(jié),從而對課程內(nèi)容進行相應的補充。
四、練習精選化、講評即時化
練習,尤其是試卷練習,是復習課必備的輔助工具。從網(wǎng)上下載一份試卷,直接印給學生做,雖省時省力但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復習效果。筆者在挑選復習題時,往往是自己選擇多本練習冊和多套試卷進行“刷題”,從中挑選緊扣考點又具有一定“陷阱”的習題,然后根據(jù)題目難度將練習卷分為“基礎小練習”以及“能力提升小練習”,夯實基礎、培養(yǎng)解題能力、提高復習效率。而對于練習卷的講評,學生在剛做完試卷時,對于試卷的記憶應該是最深刻的,這時候就是教師講解試卷的最佳時機。如果隔較長一段時間再去講解試卷的內(nèi)容,學生反而不會想到當初對于試卷問題的理解角度,不能發(fā)揮試卷的真正作用。教師通過試卷可以充分地掌握學生對于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地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從而提高復習的質(zhì)量。在講解試卷時還要充分發(fā)揮舉一反三的作用。筆者在講解習題時,經(jīng)常會圍繞一個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選擇不同的“變式題”進行遷移性訓練,總結規(guī)律,提高學生應變能力。
結束語
德國哲學家狄慈根說過:“重復是學習的母親”。復習課是教學過程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課型,對夯實學生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理解、整合和運用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道德與法治老師應該多研究復習課的教學技巧,創(chuàng)新復習課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吃透教材,更好地應對考試。道德與法治學科也是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學科,幫助學生學好道德與法治有利于學生提高其自身思想道德素質(zhì),成為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