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彥平
【摘 要】針對當前我國農村地區(qū)小學數學教育來說,教師要注重數學學科中產生學困生的原因,要注重分析成因,找到解決的辦法,幫助小學生走出學困生身份,大膽開展數學學科深度學習活動,幫助小學生運用多種學習方法,探究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進而增強數學學科學習成效。作為農村地區(qū)小學數學教師來說,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教學技能,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科的學習價值,運用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攻克數學困難、產生數學難題,進而全面增強學困生的數學學科綜合能力。本文對學困生的成因和策略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策略
“學困生”在農村每一個班級中都是實際存在的,為了幫助這些學困生擺脫“學困陰影”,讓小學生可以充分掌握數學知識,建立數學思維,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等手段,來幫助小學生降低數學知識學習難度,科學培養(yǎng)數學邏輯意識,促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運用效率,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科整體水平,將具有抽象性、嚴謹性的數學知識進行拓展,進而全面增強學生的學科核心競爭力。
一、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
(一)家庭原因
對于農村地區(qū)小學數學學困生來說,導致學生成為學困生的成因,最主要的是家庭原因。由于農村地區(qū)學生家長,普通存在文化程度低、思想認知弱等特點,不能為小學生未來發(fā)展進行長遠規(guī)劃,無法增強學生的學科核心競爭力。對于農村家長來說,他們沒有能力在家庭學習中,來科學地輔導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而且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要求也“相對無理”,不能從小學生的切實情況出發(fā),只看結果不注重過程。另外,由于為了生計問題,大部分農村地區(qū)小學生家長選擇外出務工,導致一大批的“留守兒童”的產生,家長不能起到監(jiān)督和指導的作用,導致小學生的數學成績直線下降,不能提升數學學科素養(yǎng)。
(二)學生原因
對于小學數學學困生來說,他們缺乏數學學習興趣,是造成數學學科成績差的重要成因。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導致注意力難以集中,不能養(yǎng)成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導致小學生在探究數學學科知識時,會存在經常性的“溜號”情況,在沒有及時指導的情況下,小學生不能及時與教師、家長取得聯(lián)系,難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導致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恐懼、倦怠、厭煩的心理,不能專心投入到數學知識學習中去。另外,由于部分小學生成為“留守兒童”,導致小學生得不到有效的約束和監(jiān)督,經常會存在沉溺于手機、電腦等設備中難以自拔,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到數學學科中來,造成數學學習困難的問題。
(三)家庭因素
針對農村地區(qū)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數學學科學習成績的好壞、認知的深淺程度,大部分都是取決于家庭因素。因為家庭是他們成長過程中重要的“陣地”,作為小學生來說,教師要結合家長家庭教育情況,來設置出詳細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促使小學生在家庭環(huán)境中,科學培養(yǎng)數學學科思維意識;良好應用數學學科知識。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引導性不強、學生無法結合實際的學習情況、思維情況等,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意識和邏輯思維,導致小學生在家庭環(huán)境中,難以開展具體的學習活動,不能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另外,還有一部分農村家庭家長的外出務工,導致小學生成為留守兒童,不能得到家長的陪伴和輔導,導致小學生的數學學科綜合成績難以提升,同時也不能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導致小學生出現(xiàn)厭學現(xiàn)象,難以使小學生進行深刻、高效的數學學習活動。
二、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對策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數學意識
對于存在厭學情況的小學數學學困生來說,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幫助小學生增強數學學科意識,進而促進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順利開展。教師要通過日常的教學指導,來幫助小學生分析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并且運用小學生可以接受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小學生開展深度學習活動,促使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得以激發(fā)。特別是對于農村地區(qū)的小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資源有限,無論是從師資力量上,還是從教學硬件上,都存在著一定的數學教學劣勢,因此,作為農村地區(qū)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邏輯思維認知等,幫助小學生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運用小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吸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注意力,激發(fā)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學習活動,促使小學生可以配合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進行深度探究數學學科知識。另外,作為農村地區(qū)的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運用具有當地特色的本土教學資源,要在潛移默化的生活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邏輯認知,增強小學生的思維意識,從而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綜合能力。教師要具備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精神,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綜合意識,促使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在“興趣”的激發(fā)下,可以得到充分培養(yǎng)和拓展,全面增強小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5、觀察物體”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引用游戲教學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小學生科學培養(yǎng)學習意識。比如:教師出示一個小熊玩偶,并請四位小學生站在玩偶的四個方位,來觀察物體,并說出所觀察到的小熊的身體部位有哪些,促使學困生的觀察能力得以培養(yǎng);又從觀察的過程中,深切分析“觀察物體”的內涵,掌握本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從而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趣味性學習認知,促使學困生轉化工作順利開展,最終實現(xiàn)學困生轉化的目標。
(二)樹立學習觀念,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在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困生樹立學習觀念,增強學困生的學習原動力,幫助學困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數學思維認知,培養(yǎng)數學知識探究習慣。良好的數學習慣,是開啟農村地區(qū)小學生學習之路的敲門磚,是引導小學生進行深度數學學科知識探究的重要手段。首先,教師自身要具備良好的數學教學觀念,在教師的深入指導和幫助下,引發(fā)農村地區(qū)小學生的學科核心價值,促使農村地區(qū)小學生建立良好的數學學科認知,從而全面增強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敏感度。其次,教師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利用農村地區(qū)的本土優(yōu)勢,鼓勵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科學習上的創(chuàng)新,并且將數學知識準確、高效地應用到實際學習、生活當中,促使學生通過實踐訓練活動,來提升學生數學知識應用技能。最后,小學生要根據具體的數學教學內容,培養(yǎng)自身自主學習的習慣,進而幫助小學生建立良好的數學學習動力和數學學科意識,全面增強小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促使學生充分掌握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通過上述鋪墊和運作,可以有效開展“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幫助學困生充分解決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進而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科核心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