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STEM是一種比較重視實踐的教育理念,隨著對STEM教育理念的實踐與研究,人們一方面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學習能力以及參與水平,另一方面將它廣泛地應用到了我國小學教育改革中。文章對如何將STEM教育理念運用到小學勞動與技術(以下簡稱勞技)課程中,小學勞技教師如何基于STEM教育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勞技教學的價值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STEM教育;小學勞技課程;設計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5-0047-02
一、STEM教育的內涵
眾所周知,STEM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四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的結合,強調多學科交叉融合。那么,STEM教育的內涵有哪些呢?我認為包括以下兩點。
(一)STEM教育是培養(yǎng)高階思維的教學模式
STEM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參與水平以及學習能力。它是集科學、技術、工程、數(shù)學等四種課程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交叉整合多學科知識。
STEM教育要求教師開展高階思維活動。高階能力主要指創(chuàng)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決策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以關注學生為教學的中心,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收集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二)STEM教育核心目標的探析
STEM教育與我國一直倡導的素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樣的,它的核心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以及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簡單來說,教師在對學生進行STEM教育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比較熟練地運用,讓學生具備必要的綜合能力。STEM教育提倡的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需要跨學科整合,融合常規(guī)課堂學習模式,讓學生有興趣參與與生活相關的項目,學習各種知識。
二、STEM教育的課程現(xiàn)狀和本質。
STEM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缺少易于操作的平臺。它在中國的發(fā)展還不夠完善,仍處在一個萌芽的階段。同時,STEM教育活動內容涉及一些高端的領域,這對于農村學校的學生來說就很難接觸到STEM教育,他們缺乏易于操作且涵蓋面廣的平臺。
通過研究,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STEM教育偏離了教育的本質。我們知道,跨學科知識整合是STEM教育的核心,它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將知識情境化,引導學生對知識綜合運用來解決他們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F(xiàn)階段STEM教育的運用過分注重高新技術成果,教師沒有很好地運用STEM教育來引導學生們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并引導學生將已經學到的知識用于解決生活問題,限制了STEM教育的發(fā)展。
三、小學勞技課程與STEM教育活動的融合
勞技課程的教育目標是讓學生通過積極主動地勞動獲得一定的經驗和技術,它的主要特征為操作性。小學勞技課程倡導將一些具體的內容作為一個基本單位,然后再基于這些內容開展學習,在學生的實踐學習中強調把技術作為載體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
STEM教育的設計性、技術性以及體驗性都與小學勞技課程的特點相吻合。它們二者在問題的發(fā)現(xiàn)、收集、整理以及問題解決的方式上存在眾多的相似點。因此,小學勞技課程與STEM教育有融合的基礎。我結合小學勞技課程內容開展系列活動,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運用現(xiàn)有的知識來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技術知識。
為了有效使小學勞技課程與STEM教育活動融合,我在教學的過程融入STEM活動,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增強了學生的體驗感,促使學生更合理地將知識整合應用到學習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STEM教育活動中,學生也能夠提高自己與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更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并有所收獲。
實踐表明,STEM教育在小學勞技課程中發(fā)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小學勞技課程與STEM教育活動的設計策略
研究小學勞技課程與STEM教育活動的設計策略,目的是提高勞技教師的教學效率。為了促進學生共同參與,學校成立了勞技課程STEM室、設計與制作STEM室。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在STEM教育中,教師以活動為立足點,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中,讓學生用飽滿的熱情參加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以便學生更好地參加接下來的學習活動。
由于小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有限,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應充分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便STEM教育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了解到勞技作品的實際應用,進而對學習內容產生一定的興趣。另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學活動的價值,在學習實踐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激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線索來設計STEM教育活動,形成了“提出問題—完成任務—情境結合—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教學全過程。
例如,在教學浙教版《勞動與技術》三年級上冊“制作紙飛機”時,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能力,導入STEM教育活動,并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一個小孩子由于紙飛機沒有疊好,紙飛機不能飛得很遠而難過,應該怎么辦呢?學生在看到這一問題后就會不自覺地進行思考,以為教師出謀劃策。教師對學生及時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用鼓勵、獎勵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充分的肯定和贊揚。教師也可以導入STEM教育活動資源,鼓勵學生動腦筋想出讓紙飛機飛得更遠的方案,以任務為主線來驅動學生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做一些指導工作,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更好地實現(xiàn)小學勞技課的教學目標。
(二)結合學生自身的需求,選擇活動的資源
要想在小學勞技課中融入STEM教育活動,教師就要進行充分的教學準備,把豐富的教學資源提供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特色活動,選擇適合活動的資源,確保資源的安全性、科學性和實效性,保證學生安全有序地開展STEM教育活動,在活動中不斷積累各種知識和技能。
例如,面對浙教版《勞動與技術》三年級上冊主題——“神奇的紙條”,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將紙條的知識與其他技能的培養(yǎng)聯(lián)系到一起,將STEM教育四種課程的知識有機融合到本節(jié)課中。同時,考慮到一些安全問題,教師要為學生準備一些安全的兒童專用的裁剪工具,并且在課前先向學生們講授這一方面的安全知識,保證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規(guī)范地使用學習工具,確保學生的安全,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三)運用激勵的手段,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
在小學勞技課中,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缺乏信心,他們總是錯誤地認為只要自己的想法與別人不一樣或者自己的做法與別人不一樣就是錯誤的,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勞技課程與STEM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雖然會產生一些新的想法,但是卻很少去實踐,他們通常都是直接放棄這些新的想法,跟隨多數(shù)學生去進行一些重復的操作,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小學教師在勞技課中要對評價問題足夠重視,在STEM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有效的手段,鼓勵學生們提出一些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教師要對這些提出創(chuàng)新方法的學生給予表揚,并且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方法應用到具體活動中去,讓學生在教育活動中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作品,進而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作自信心。學生在獲得了教師的認可和贊揚以后,能夠有極大的成就感,進而對創(chuàng)新產生興趣,體現(xiàn)STEM教育理念的實用價值。
例如,在浙教版《勞動與技術》三年級上冊主題二—— “漂亮的相框”的STEM教育活動中,教師突然發(fā)現(xiàn)有一位學生沒有制作比較常見的相框,相反,他制作了一個心形的相框,教師對這一創(chuàng)意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為了讓其他學生打破思維局限,教師對學生提出了“相框創(chuàng)新設計還有哪些思路”這一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開動腦筋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這一教學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綜上所述,STEM教育是一種典型的跨學科教育理念,在推進小學勞技學科與STEM教育相融合的過程中, STEM教育理念發(fā)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qū)桔園小學立足勞技教育,以前瞻性、先進性的理念規(guī)劃和實施STEM教育,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實踐,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吳良盛.遇上STEM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設計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20):113-115.
[2]蔣雄超.基于項目的STEM學習——談勞動與技術課程中STEM活動的設計實踐[J].綜合實踐活動研究,2017(1):67-69.
[3]王旭冬.培養(yǎng)小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STEM教育——以“植物書簽的制作”為例[J].綜合實踐活動研究,2019(10):42-44.
[4]王 蕾.STEM項目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融合方式探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12):16-19,27.
作者簡介:陳鴻飛(1969— ),女,浙江臺州人,小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勞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