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步珍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成為數學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yǎng)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數學教師應當重視這一教學任務,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不能讓學生只是停留在會計算這一層面上,還要能夠合理、靈活的計算,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教學措施
計算是貫穿了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不管學生處于哪個學習階段,計算能力都是能發(fā)揮重要作用的,由此可見計算能力對于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因此,教師需要用各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在課堂上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釋放,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學生計算題目時的速度以及計算能力。學生在計算時更為熟練,會間接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學習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一、 現階段我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所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教學模式過于單一
小學數學與生活有直接關系,當教師在展開數學教學時,應該積極與生活當中的事例相關聯。但是,從現階段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展開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并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想象力進行培養(yǎng)的,其教學模式僅僅局限于課堂講解,這種單一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對數學課堂的抵觸心理。此外,很多教師并沒有很好地掌握數學抽象知識的教育方式,還只是一味地采用傳統灌輸式教育的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對抽象知識的接受能力,會使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受到一定的影響。
(二)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名學生的數學接受能力也是有所不同的,很多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有意無意地忽視這一點。當教師安排過于繁重的練習以及作業(yè)的時候,經常會占據學生很大一部分時間,導致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時,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這很容易使學生感覺到壓力,還可能會產生恐懼的心理,最終導致一些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一定的排斥心理,長此以往,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質量以及學習態(tài)度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 新課程改革下優(yōu)化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教學措施
(一)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想要完全實現提升計算能力目標,不能只是單純的學習基礎知識。只有實踐才能檢驗學生學習的成果,也只有這種方式才能將知識化為己用。大部分的小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都比較短暫,所以要加強對計算的實踐運用。同時小學生也都比較貪玩,所以,教師在探究相關的教學方法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并且利用小學生的這些特點。數學教師可以試著將游戲和教學相融合,來創(chuàng)設“游戲化”的運算教學情境,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讓學生不會感覺到學習的枯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進而使其數學學習、計算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教授《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購物的情景融入教學中,使之變成“購物”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用品或生活用品當貨物,來模擬“買賣”的場景。第一步,輔助學生用小數對自己的“貨物”進行定價。比如,“一支鉛筆0.5元”,“橡皮擦1.6元”“書包35.7元”“本子1.2元”等。第二步,用定好價的物品進行“買賣”的模擬演練,要求在兩件以上。學生A:“我要買一支鉛筆和一塊橡皮擦,多少錢?”學生B:“0.5+1.6=2.1,一共2.1元?!边@樣就可以將“買賣”的游戲便轉化為“計算”的游戲,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能夠在游戲中得到提升,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結合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計算
很多的理論知識其實是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小學的數學計算知識也不例外。所以,將生活實際與教學相融合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方式。將生活中的一些實際例子提煉成教學案例,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運算的實際應用價值,在這個過程中,還能使學生對于數學運算本身做好更深層面的分析和理解。算法的分析與掌握是學生整個學習和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例如,在教授《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買水果的場景設計進教學過程中,提出“市場里梨6元一斤,橘子4元一斤,買2斤梨和3斤橘子要多少錢?”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提問,喚醒學生和家長一起去買水果的記憶,使學生想到商販稱重和結賬的情景,想起“梨兩斤12”“橘子三斤12”即“6×2=15”“4×3=12”這一乘的過程。然后,教師可以根據這種方式設計不同的生活化的題目,來讓學生對“乘法”進行練習,甚至可以讓學生依葫蘆畫瓢,自己出一些類似的題目,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印象更加深刻,也更容易理解教學內容。
(三)強調計算規(guī)范,減少計算錯誤
很多人的身上都會存在惰性,這種情況在小學生身上也是普遍存在的,這樣就會導致在計算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對一些計算過程進行省略。但這樣的方式使得計算的效率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所以,數學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計算中每一個步驟的重要性,使他們在態(tài)度上能夠重視起來,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對每一個計算的步驟做到一絲不茍,這樣學生計算的成功率才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商中間有0的除法”教學時,教師先將算式列出來,比如,2005÷5,先讓學生對算式進行觀察,再讓其估算結果是幾位數,并且分享自己估算的方式。多數的同學都能夠估算出商為三位數,再通過簡單的計算,商的最高位為百位。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豎式列出來進行計算。在這個計算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就可能會出現一些錯誤,教師可以將這些錯誤的計算過程演示給學生看,讓他們找出錯在哪里。學生通過對自己估算過程的回憶,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開始的估算商應當是一個三位數,但是計算出來的結果是兩位數,再讓學生回顧自己的計算過程,找出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通過這樣的教學案例,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計算規(guī)范對自己實際的計算過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須嚴格使用正確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步驟,才能夠使自己計算結果的正確率得到有效的保證。對于一些同學敷衍了事導致的錯誤,教師可以通過這樣鮮活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省和總結,這樣學生也能夠認識到,規(guī)范的計算過程對于自己而言是有很大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