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芳
摘 要:課堂導入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需要教師引起重視。精彩的導入有助于在短時間內調動起學生對學習歷史的熱情,使其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接下來的課堂授課中,同時也有助于強化教學的目的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歷史教學中采取多樣化的課堂導入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接下來,本文就從多個方面探討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導入;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0-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34
好的開頭能夠推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積極采取導入策略有助于新課教學的展開。然而,受主觀與客觀因素的影響,導入環(huán)節(jié)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客觀因素主要是課時安排以及高考壓力,主觀因素則是教師沒有正確地認識導入的作用,導致教學成效的不理想。因此,教師需轉變觀念,積極應用課堂導入策略。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的應用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應用課堂導入策略時需要考慮的是不可以自我為中心,應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同時,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的優(yōu)良習慣,實現(xiàn)與相關的歷史理念統(tǒng)籌兼顧的目標,科學安排相關課程,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此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安排,確保內容得當,難度適中,且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導入原則,這是提高課堂導入教學效率的關鍵。
(二)科學性原則
歷史學科是一門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教學科目,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保障歷史教學與發(fā)展規(guī)律相符。同時,在課堂教學中不可盲目引導學生,不可用片面的理論開展教學活動,應采用辯證的、可持續(xù)的觀點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歷史內容與歷史課程。同時,在課堂上應用課堂導入策略時,教師應以科學性原則為基礎,講解學生可以接受的且符合學生現(xiàn)狀的歷史知識,切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提高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三)先后性原則
教師在應用課堂導入原則時,應重點給學生講解教材中的突出知識點。但是也要注意不是單一且簡單地導入所有的材料,這只會浪費課堂講課的時間以及學生學習的時間,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難度較大的知識點或者學習意義較大的知識點時,結合課堂導入策略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知識,切實提高學習效率。
二、課堂導入應用于歷史教學的意義
部分歷史教師認為課堂導入是可有可無的,學生在學習中只需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識應對平時的考試即可。但是這些教師卻沒有意識到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是重要的一環(huán),因此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換句話說,教學導入對于歷史教學而言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課堂教學效率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
在課堂導入中,學生可以從中了解教師將要講解的內容,從而在學習中更具目的性。同時,學生在導入的過程中,可以融入以前學習的知識,對教師而言,也有利于把握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情況;對學生而言,有利于其溫故知新。因此,教師要在師生互動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此基礎上制訂后續(xù)學習計劃。
課堂導入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集中課堂注意力,而課堂導入則可以發(fā)揮這一作用。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策略時,應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導入,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根據(jù)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進行有方向、有重點的課堂導入,從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促進學生在學習中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思考,突出新課改理念下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教育理念,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以此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現(xiàn)狀
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高度重視教材中重點知識的導入,這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關鍵。準確地說,課堂導入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加專注地學習重點知識。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教師與學生均面臨來自高考的壓力,因此常常在課堂教學中無法避免時間的安排中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可能與部分教師對課堂的認識不到位有一定的關系,同時還有部分教師對課堂導入作用的認識不足。有的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無視課堂教學中的活動,長期下去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存在學習效率不高的情況,并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提高自身對課堂導入意義的認識,在教學中結合實際進行課堂導入,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四、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對學生來說,興趣是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的源泉與動力,學生在學習中對歷史學科產(chǎn)生強烈的熱情就會在學習中更加主動。因此,筆者在教學中以高中生特點為基礎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熱情。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較多,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相關教學情境,這樣的情境具有很強的生動性與形象性,學生可以在學習中看見有聲的、動態(tài)的畫面,極易對學習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以學習《太平天國運動》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根據(jù)這篇文章的內容給學生播放了主題曲《太平天國》,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熱情。此后,筆者引出了三種不同的評價太平天國的說法,并讓學生在課上交流討論了自己的看法。上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筆者結合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教育情境導入這篇文章的內容,學生置身于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對這部分內容產(chǎn)生了強烈的學習熱情,達到了預期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