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菊娣
摘 要: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是基礎也是重點,詞匯如同鳥兒的翅膀,沒有翅膀的鳥兒是沒有辦法飛翔的。英語學習中,若缺乏足夠的詞匯量,學生在開口說英語時就會出現(xiàn)沒有單詞可說的現(xiàn)象,這對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非常不利。另外,傳統(tǒng)的詞匯學習較為枯燥,學生興趣不足,在詞匯方面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拼寫錯誤、讀音錯誤,或者出現(xiàn)忘記含義、混淆詞性等情況。如何提升小學英語詞匯教學質(zhì)量,越來越受關注。文章以當前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現(xiàn)狀為出發(fā)點,采用TPR教學法開展小學英語詞匯教學,并對該教學方式的開展策略進行了分析,以達到調(diào)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小學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效果。
關鍵詞:TRP教學法;小學英語;詞匯教學
一、 引言
詞匯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進行英語交流、閱讀英文書籍、書寫英語材料的重要載體。掌握充足的英語詞匯,是保障學生英語學習順利、高效開展的基石。因此,加強對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重視非常必要。TPR教學法是一種以體態(tài)語為基礎的互動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比較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的教學目的。
二、 當前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現(xiàn)狀
英語詞匯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然而,英語并非母語,學生極易受母語普通話或方言的影響,出現(xiàn)詞匯發(fā)音不準確現(xiàn)象,部分學生甚至會將英語發(fā)音和漢語拼音混淆,或者以拼音方式標注英語發(fā)音,這些情況都不利于學生詞匯發(fā)音的掌握。另外,當前學生對于詞匯的記憶方式,多是以背誦為主,機械式的死記硬背不僅需要消耗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效率低下,很容易出現(xiàn)今天記得、明天就忘記了的現(xiàn)象,久而久之必然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影響,降低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甚至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抵觸情緒。此外,學生長期處于漢語語言環(huán)境中,對于單詞或短語含義的理解多停留在單一層面,對于單詞或短語在文中的具體意義,與上下文的關系的關注度則不高,這種脫離語境記憶單詞的方式,必然會對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形成造成影響。
三、 TRP教學法概述
TRP教學法也叫全身反應法、直接式溝通教學法,是美國心理學者James Asher在19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教學方式。James Asher學者認為,幼兒時期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同時幼兒時期學習語言時,聽、說是促進言語及書面表達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幼兒通過聽、說獲得足夠的信息后,就可以由量變達到質(zhì)變,從而就可以自然地用語言進行表達。
TPR教學法即利用身體動作進行語言教學,該教學方式更注重語言和動作的協(xié)調(diào)配合,更注重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對學生語言結(jié)構(gòu)、詞匯掌握的關注。該教學方式是以學習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方式,更注重通過行為動作來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學習,注重將語言和行為進行融合,以肢體語言來表達語言信息,從而達到幫助學生領悟語言、應用語言的效果。
四、 TPR教學法在小學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動作演繹,直觀理解單詞
小學生年齡小,玩心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來開展教學。有趣的教學方式往往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玩游戲的方式、動作演繹等方式來引導學生猜測單詞的含義,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動作演繹過程中直觀的理解單詞的意義,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記憶單詞,從而達到提升單詞教學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香蕉“banana”時,教師可以拿香蕉實物作為教學工具,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剝香蕉的過程,在剝香蕉的過程中來講“banana”的發(fā)音,這樣學生在看老師剝香蕉的過程中就會不自覺得進行發(fā)音模仿、動作模仿,相對于單純引導學生死記硬背單詞的發(fā)音效率會更高。再比如,在學習“big”“small”這組表示大小的詞匯時,教師就可以用肢體動作在空中畫不同大小的圓,在畫大圓的過程中來重復“big”的發(fā)音,畫小圓時重復“small”的發(fā)音,讓學生跟著教師的動作一起在空中畫不同大小的圓,在畫圓的過程中練習“big”“small”;同樣,在學習“l(fā)ong”“short”時,教師可以同樣通過伸展胳膊、抱緊胳膊等肢體動作來給學生展示長、短的表現(xiàn),讓學生在跟隨教師做相應動作的過程中對“l(fā)ong”“short”等詞匯進行練習,這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里更直觀地理解詞匯的含義,并掌握詞匯的發(fā)音情況。
此外,在英語教學中多數(shù)單詞的含義和漢語意思有相同之處,很容易讓學生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比如,在學習“pass”和“give”時,兩個詞語都有“給”的意思,但是如何“給”卻存在有很大差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組織學生以一列為單位,從先向后傳遞課本,然后向?qū)W生講解,這個過程就是“pass”,是傳遞、遞給的含義;然后,教師再拿一本書直接給一個學生,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give”,是給、給予的過程。這樣通過直接的動作演繹方式,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同時還能更深入地理解、記憶單詞的含義和用法,對于提升英語教學效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生動表演,強化學生記憶
表演法為TPR教學法的重要形式之一。該教學方式主要是指教師利用生動有趣的表演方式及身體語言來對單詞信息進行展示,讓學生對教師的示范動作產(chǎn)生深刻記憶,從而達到引導學生表演、重復詞匯的效果,以便學生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對指令內(nèi)容做出正確反應。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合理的創(chuàng)設表演環(huán)境,通過幽默、生動、夸張的表演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及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認知與印象。
例如,在學習“We love animals”這一章節(jié)的主要詞匯時,教師就可以根據(jù)詞匯中各動物的特點來進行表演教學。比如,在學“monkey”時教師就可以做出猴子抓耳撓腮的動作,也可以讓學生嘗試對猴子的特點進行展示表演,同時在表演的過程中對詞匯的讀音進行反復練習,讓學生在風趣幽默的表演中更好地掌握詞匯的含義、讀音,并掌握改動物的形態(tài)特點,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強化對詞匯的記憶與理解,從而達到提升英語教學效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