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庭
(北京市延慶區(qū)醫(y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延慶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北京 102100)
冠心病是因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堵塞引發(fā)心肌持久缺血缺氧所致,為臨床常見病,其發(fā)病率及病死率均較高,臨床應及時對該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當前臨床針對冠心病通常采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手術進行治療,能夠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患者術后康復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為改善患者預后,應在術后給予其有效的康復指導[1-2]。 個體化康復運動訓練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在充分評估患者情況的基礎上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康復運動訓練方案,旨在獲得更佳的康復效果[3]。綜合康復指導是在常規(guī)康復指導的基礎上綜合多種康復干預措施,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復指導內容[4]。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8 年 6 月—2020 年 6 月于該院行 PCI 手術的 80例冠心病患者為對象,通過分組對照,探討個體化康復運動訓練及綜合康復指導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于本院行PCI 手術的冠心病患者80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穩(wěn)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5]中相關診斷標準,符合PCI 手術指征;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悉同意;精神狀態(tài)良好,認知正常。排除標準:合并傳染性疾??;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合并惡性腫瘤。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 40 例。 觀察組男 25 例,女 15 例;年齡 43~75歲,平均年齡(58.52±3.42)歲;體質量指數(shù) 22~29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4.50±1.12)kg/m2。 對照組男 24 例,女16 例;年齡 42~75 歲,平均年齡(58.55±3.38)歲;體質量指數(shù) 22~29 kg/m2, 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 (24.48±1.15)kg/m2。該研究已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采用PCI 手術治療。
對照組術后接受常規(guī)康復指導,內容如下:囑患者術后臥床休養(yǎng),密切監(jiān)護其生命體征,若其出現(xiàn)異常情況應及時實施對癥干預;結合患者文化程度向其講解冠心病、PCI 手術相關知識, 并向其發(fā)放健康手冊,囑其自行閱讀并了解相關知識;告知患者術后相關注意事項,囑其自行規(guī)避。
觀察組術后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個體化康復運動訓練及綜合康復指導。 (1) 個體化康復運動訓練:PCI 術后 6 h, 調高患者床頭 15~30°, 囑患者臥床靜養(yǎng),并協(xié)助其進行四肢的被動運動;術后12 h,指導患者于床上坐起,獨自進食、穿脫衣物,每次坐起時間15~20 min;術后24 h,指導患者坐起并將雙腿垂于床邊,15~20 min/次,1~2 次/d;術后第 2 天,指導患者獨自于床邊完成大小便;術后第3 天,指導患者下床于床邊走動 50~100 m,2 次/d;術后第 4~10 天,逐漸增加患者床邊走動運動量至100~300 m,2 次/d;待患者出院后,指導其選取平坦、安全的平地,按照80~100 m/min 的速度進行步行訓練, 并依據(jù)其自身恢復情況, 逐漸過渡至 100 m/min,30~60 min/次,3~4 次/d。(2)綜合康復指導:采取播放視頻、PPT 講解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宣教疾病及治療相關知識,針對認知能力較差的患者可采取一對一宣教的方式,強化疾病知識宣教,囑其積極配合各項治療;在宣教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 針對存在負性情緒的患者,應實施相應的心理疏導,緩解其負性情緒;告知患者疼痛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情緒對疼痛的影響,囑其轉變對疼痛的消極忍受為積極接受。對病區(qū)進行清潔消毒,定期開窗通風,定時更換床單、被褥;結合患者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為其制定飲食方案,以低脂、低鹽及富含營養(yǎng)物質的食物為主,禁食辛辣刺激、油膩食物,禁煙戒酒。
兩組均干預6 周。
(1)生活質量: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從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4 個維度進行評價,采用6 級評分法,換算為百分制,各維度滿分均為100 分, 分數(shù)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2)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隨訪6 個月,對比兩組干預及隨訪期間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心絞痛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發(fā)生情況。(3)心功能: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6 min 步行試驗進行測定,囑患者以最大速度在50 m 的走道中來回行走, 記錄其在6 min 內行走的最長距離。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分別采用 χ2、t 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干預前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及一般健康狀況評分相比, 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干預后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及一般健康狀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 SF-36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 SF-36 評分比較[(),分]
組別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 值P 值生理機能干預前 干預后55.59±5.12 56.18±5.29 0.507 0.614 67.69±7.11 77.74±8.29 5.820 0.000生理職能干預前 干預后軀體疼痛干預前 干預后56.58±5.29 56.71±5.33 0.110 0.913 66.69±7.18 77.76±7.14 6.914 0.000 55.59±6.17 56.52±6.22 0.671 0.504 68.82±7.24 78.79±8.29 5.729 0.000一般健康狀況干預前 干預后57.53±6.64 58.10±6.75 0.381 0.704 68.72±7.76 78.86±8.15 5.699 0.000
干預及隨訪期間,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n(%)]
兩組干預前6 min 步行試驗距離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 6 min 步行試驗距離均長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干預后6 min 步行試驗距離長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 6 min 步行試驗結果比較[(),m]
表3 兩組 6 min 步行試驗結果比較[(),m]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t 值 P 值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 值P 值362.36±15.59 366.64±16.11 1.208 0.231 382.36±20.26 411.18±21.29 6.202 0.000 4.948 10.551 0.000 0.000
隨著介入手術的飛速發(fā)展,PCI 手術已成為治療冠心病的重要方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血液供應,延長生存時間。 但PCI 術后患者需長時間臥床休養(yǎng),長此以往患者可出現(xiàn)心功能減退、體力失調等不良情況,不利于預后[6-7]。
以往臨床多常規(guī)為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提供基礎性的康復指導,康復訓練內容較為單一,缺乏針對性,難以滿足患者的康復需求[8]。個體化康復運動訓練在依據(jù)患者個體情況的基礎上為其制定的康復訓練方案,具有針對性及全面性的特點[9-10]。該研究將個體化康復運動訓練應用于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中,指導患者開展早期、規(guī)范、合理的康復鍛煉,能夠增大冠狀血管口徑,促進側支循環(huán)形成,增加心肌供氧,改善心功能,還可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避免和減少冠狀動脈再狹窄的發(fā)生,有效控制病情發(fā)展。 同時個體化康復運動訓練可對患者的運動內容、時間及頻率等進行控制,能夠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康復運動訓練,利于患者預后。同時,該研究在個體化康復運動訓練的基礎上給予患者綜合康復指導, 包括心理疏導、飲食指導等多方面內容,旨在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促進其術后康復效果提升。 術后采取多種方式開展健康宣教,可以改善患者的認知水平,提升其配合度,保障各項康復措施的有效順利開展。 配合心理疏導則可以進一步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糾正其消極心態(tài),增強其康復信心。術后加強病區(qū)清潔工作,能夠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區(qū)環(huán)境, 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舒適度。 結合患者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給予其相應的飲食指導,能夠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利于其營養(yǎng)狀態(tài)的改善,保障術后康復運動訓練的順利進行。 該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干預后各項SF-36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干預及隨訪期間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干預后6 min 步行試驗距離長于對照組(P<0.05), 提示個體化康復運動訓練及綜合康復指導在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增強患者的運動耐力,改善其心功能,減輕疾病造成的負面影響,進而提升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個體化康復運動訓練及綜合康復指導能夠減少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促進其心功能與生活質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