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道德的力量、道德的養(yǎng)成。尤其著眼兒童是祖國的花朵、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務必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使他們從小就崇德向善,將來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而對于如何讓道德的禾苗在兒童、青少年心中潛滋暗長,習近平總書記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路徑,即除重視幼兒園、學校的系統(tǒng)化教育之外,還必須發(fā)揮家庭這“第一所學?!?、父母這“第一任老師”的獨特作用和功能,做到家庭育德、家庭潤德、家庭興德。
家庭育德,基于家庭承上啟下的特殊社會地位所決定。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成就社會,也由此構成國家。事實正是如此,仔細分析當下主要由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四者構成的道德體系中,家庭美德無疑處于基礎性地位,是其他道德養(yǎng)成的前提。至少,兩漢時期“舉孝廉”選拔官員的做法,一定程度上說明,設若一個人在家庭不孝,出來做官必定于朝廷不忠,遑論為國家、社會、民族、人民作出卓越貢獻?!靶兄t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闭驗榧彝ッ赖峦茝V到社會上便成為社會公德,折射于職業(yè)領域便演化為職業(yè)道德,映射于個人身上則集中體現(xiàn)為個人品德,因此,今天加強兒童、青少年道德建設,應該、也必須家校協(xié)同,賦予家庭、家長更多地以道德養(yǎng)成為主要內(nèi)容的育人職責,推動家庭育德走深走心走實。
家庭育德,要求家長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行為示范。無論是古人云,“橘生淮南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還是民間常說,“有樣學樣”,無不說明家庭環(huán)境與家長言傳身教對于孩子健康成長、最終成才的極端重要性。概而言之,所謂家庭環(huán)境,即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如同一面鏡子,能夠帶給孩子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影響。家庭育德,家長責無旁貸,家長的引領示范、塑造感化、引導教育作用尤其重要。一方面,家長要以良好的言行舉止引導孩子用正確的心態(tài)做正確的事,以善良開放包容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另一方面,“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便家長偶爾在孩子面前出現(xiàn)失德失范行為,也不必遮遮掩掩,而應該勇于剖析自己、敢于自我批評,由此帶給孩子的外溢效應,就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換言之,家長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甘愿與孩子一同成長,一起加強道德修養(yǎng),才能促進孩子在“根正苗紅”的基礎上也收獲別樣的心得與感悟,愿意為家庭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打拼、矢志追逐。如此良性循環(huán),豈不終至家長與孩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家庭育德,要求家長于強化德育意識的基礎上,奉行“兵無常勢,文無定法”的動態(tài)思維與施行觀念,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實踐中,誠然有家長以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抑或工作時間太忙為緣由,試圖將德智體美勞統(tǒng)統(tǒng)“甩鍋”給幼兒園、學校與老師。德育既與家長的文化水平高低沒有必然因果關系,也和工作忙、精力有限等無多大關聯(lián)。譬如家長下班回來順道購買水果與孩子一同分享,于如此司空見慣的生活細節(jié),也能由“融四歲,能讓梨”延展開來,讓孩子日漸懂得禮貌、知道禮讓。又如,為什么家庭聚會要讓年長者坐在上首席位?同樣,借由這樣的細枝末節(jié)進一步延伸拓展,就是一堂生動的德育課,就能讓孩子在實地實景感悟中深刻認識到人其實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只有處理好人際關系,適時找準自己的其間位置,才能干任何事情都立己達人、與人方便、與己方便?;赝麣v史,一部《論語》固然是中華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但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不過為孔子日常行為處世的語言輯錄。因此,家庭育德本就不必“正襟危坐”,反而需要“形散而神不散”,讓孩子眼前一亮、豁然開朗。
家庭育德,要求堅持以孩子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尊重、承認孩子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孩子學德、修德、養(yǎng)德、踐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家長不能事事督促孩子、逼迫孩子,甚至自己唱主角,親自去表演,任由孩子作壁上觀?!暗抡?,才之帥也?!绷己玫牡赖吗B(yǎng)成,是孩子成長成才的隱性福利、發(fā)展紅利、競爭實力,應該、也必須由孩子親自去體認、去感悟、去實踐,經(jīng)由“感性—理性—感性”的周而復始、螺旋式上升,進而成為“德之大者”。由此家庭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循著問題思維、目標導向,借由“家長出題、孩子答題、家長與孩子共同閱題”的方式,推動孩子變“要我德育”為“我要德育”,自覺視道德修養(yǎng)、道德涵養(yǎng)為日后實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的“助推器”“營養(yǎng)劑”。譬如鼓勵、支持孩子勇敢走上前去,獨當一面,試著處理一應家庭關系、家族關系、人際關系、人與自然關系等等。
獨行快,眾行遠。推動家庭育德走深走心走實,還必須跳出家庭的“一畝三分地”,構建大德育格局,實現(xiàn)家庭、學校、社會齊抓共管、彼此給力、共同發(fā)力。譬如老師及時將孩子在學校于德育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向家長反映,以利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填洼地;家長摒棄“家丑不可外揚”的狹隘認知,主動從老師那里獲得真知灼見、一家之言;家長于家長學校里分享自己的德育經(jīng)驗與智慧,做到相互間取長補短、揚長避短;等等?!耙换í毞挪皇谴海倩R放春滿園。”當孩子們都因良好家庭教育實現(xiàn)不止于德育方面的“鳳凰涅槃”、與時俱進,進而相互影響、共同促進、彼此提攜,才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當代道德價值體系深入心田、踐于行動,并由此推動整個社會道德水準的更新、道德風貌的刷新。
萬丈高樓平地起。實踐一再表明,著眼家庭教育的特殊功能,著力培養(yǎng)孩子的家庭美德,是孩子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基點基礎?!捌埲招?,日日新,又日新?!庇诖?,孩子就能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日漸成為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黨和國家、人民的人。
【劉良軍,湖北省荊門市委黨校,教授】
責任編輯︱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