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兵 劉佰超
摘要:校本研究是學校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和必要舉措。進行校本研究必須要結(jié)合地理、區(qū)域、人文等因素,遵循校本性、人本性和科研性。以此做到因校制宜、因時制宜,切不可生搬硬套。在教育教學中,我校始終堅持“因校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研討方向,制定具有明確目的性和針對性的“生成性學習范式”研究計劃,腳踏實地,科學推究,持續(xù)改進,讓教育科研的力量成為推動學校發(fā)展的最大動力。
關鍵詞:生成性;生成性學習范式;校本性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1-031
我校校本研究始終堅持“以學校為基點”,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學校的良性發(fā)展,不脫離學校教育范疇的基本方向,所有研究都要以學校的特色為出發(fā)點,做到有個性,有發(fā)展推廣性;“以教師為主力”,校本性研究不是“高大上”的,而是“接地氣”的,它融合在教師的日常教學生活中,所以,我校十分重視教師隊伍的科研性,養(yǎng)成教師的科研思維,讓教師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實踐,從而拓寬學校校本性研究的思路,彌補學校校本研究中的不足,增添學校校本性研究的特色,推動學?!昂们铱臁钡牧夹园l(fā)展。
一、校本研究中的生成性
我校在校本研究中一直主推生成性。生成性,就是將日常教學課堂變?yōu)樯烧n堂,即將生活引進課堂實踐,在課堂中體現(xiàn)生活,在生活中加速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生成性課堂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課堂的生動性和完成性。它讓以往沉悶的“舊式課堂”煥發(fā)出生機和活力,同時,將課堂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讓課堂具有“人情味”,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課堂學習或者學校學習并不是單純地為了高考,而是可以真正應用到生活中去,具有實用性的。生成性課堂的提出和推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加快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以語文教學為例,生成性語文的實施一改以往語文課堂的理論說教,將學生的生活和關注的熱點相結(jié)合。如,講《勸學》時,將學生從小到大的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一堂課在看似聊天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其從記事起到如今因?qū)W習而產(chǎn)生的變化,既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把握,又讓學生認識到好好學習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有實際作用的。再如,講課外延伸閱讀《朋友》(賈平凹)時,讓學生分享其和朋友的故事,讓學生在聽別人的故事和分享自己的故事同時加深感悟,學會為人處世、與人交往之道。
生成性課堂,將課堂與生活,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讓學生學會理論知識的同時學會實際應用,從而實現(xiàn)“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校本研究中的生成性范式
生成性范式,實際上是對生成性課堂的外延和拓展,將“育人”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落實到校園內(nèi)的每一個角落,旨在讓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學到知識、提高品德,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
我校堅信教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這一信條,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我校大力發(fā)展社團文化,旨在拓寬學生的眼界,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愛好,增強學生的知識儲備。先后開設了傳媒、美工、航模、舞獅、揚繡、剪紙、文學欣賞、籃球、排球、足球等類型社團。這些類型社團的開設除了為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之外,還讓學生增添愛好,了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強身健體,做到“學娛相輔”。
我校還化“劣勢”為“優(yōu)勢”,在校區(qū)遠離城區(qū)這一“地理劣勢”中發(fā)掘出“遠離誘惑”這一“地理優(yōu)勢”。利用“地處偏僻”這一優(yōu)勢,在校園各處設立讀書角,營造讀書、學習氛圍,讓學生走進校園就能聞到“書香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對讀書的興趣和對讀書的重視,逐步養(yǎng)成愛讀書好讀書的好習慣。
除此之外,我校還利用地處阮元故里,文化氛圍濃厚這一特點,大力展開文化建設。在一些節(jié)日或特殊事件節(jié)點,組織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如:清明節(jié),組織紀念烈士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偶像觀念;端午節(jié),舉行紀屈原系列活動,增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中秋節(jié),舉行慶中秋系列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家人的重要性;重陽節(jié),開展敬老活動,強化尊老美德;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進行感恩有你系列活動,樹立感恩觀念;國慶節(jié),舉辦為國慶生系列活動,激發(fā)愛國熱情;上巳節(jié),舉辦“流觴曲水”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認同感等。今年,更是大力舉辦為黨慶生活動,建立正確社會價值觀。
學校的生成性范式校本,是將教室的“小課堂”變?yōu)樾@的“大課堂”。讓教育不只是在課堂上進行,而是在生活中演練。將理論知識點變?yōu)槿粘I钪械囊慌e一動,進行潛移默化影響,以此,達到“育人”的最終目的。
三、校本研究中的校本性
學校既是一個整體,又是一個個體。所以,每所學校都存在著專屬于自身的特殊性。校本性,正是學校在校本研究過程中針對特殊性所進行的有效性研究。這有利于學校的發(fā)展,提升學校自身的魅力和競爭力。
因為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我校針對本校的實際學情,制定了“讓不可能才成為可能,讓可能成為必然”的“教育”方針和“讓優(yōu)秀成為習慣”的“育人”方針。在“教育”方針的實施上極大激發(fā)了我校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教師的工作熱情;“育人”方針的實施,培養(yǎng)了學生的良好習慣,提高了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提升了學校的文化氛圍。在學生品德教育上下大功夫,嚴格要求學生見到師長主動問好、與父母和氣交談、與人交談要行端體正目視對方等,切實將禮貌、品德等優(yōu)秀習慣融入日常生活活動中,為學生的“成才”和“成材”打下堅實基礎。
在教師管理上,學校更是結(jié)合本校的實際地理位置和教師的居家位置,實行彈性工作制,進行人性化管理,讓教師感受到學校的關懷,提高了教師工作積極性。學校定期舉行教師座談會,拉近干群關系,傾聽學校決策反饋,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聽取行政意見,學校則認真收集總結(jié)基層教師的意見或難處,及時完善行政制度或給予老師適當幫助。這種人文化、人性化管理措施,極大地拓寬了學校校本研究的“寬度”“長度”和“高度”,更是團結(jié)一切力量把學校建設好。
學校的生成性學習范式校本性研究,基于學校自身特點,發(fā)展學校專有特色,切實學校的自身狀況,將長久促進學校的良性發(fā)展。
(作者單位:揚州市邗江區(qū)公道中學,江蘇 揚州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