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鑫
有人玩笑說:這是個存在感缺失的時代。所以我們需要通過朋友圈來刷存在感。單純的炫耀容易拉仇恨,先哲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就教育過我們:“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于是乎,很多高明之人就選擇了低調(diào)地炫耀,“凡爾賽”這個名詞便應(yīng)運而生,一時間爆紅網(wǎng)絡(luò)。凡爾賽原是法國貴族宮殿的名字,代表著優(yōu)雅的貴族階層,慢慢演變成用欲揚先抑、欲蓋彌彰等語言方式來顯示自己優(yōu)越生活和高雅志趣的意思,而且這種凡爾賽式的炫耀能更好地消除炫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中國古人就十分喜歡這種看似謙虛、實則炫耀的表現(xiàn)形式!
志趣何人比肩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這是南朝“山中宰相”陶弘景寫給好友謝徵的一封信箋。信中對山水極盡贊美,山是那么巍峨,水是那么清澈,自然萬物充滿生機。在南朝那個時代,山水帶給了作者心靈上的慰藉,精神上的超脫。
“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蔽哪┻@句話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是:“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看似在感嘆、惋惜,其實是在炫耀!
哎呀,你看多可惜??!除了山水詩人謝靈運,再也沒有可以欣賞這山水的人了?真的沒有了嗎?不,還有我!山水啊,你不僅印在我深深的腦海里,還存在我的心里,我的文章里。這看似深深的惋惜,其實就是非常低調(diào)地炫耀了一下,只有自己的志趣才能與謝靈運比肩。
才華當世無雙
陶弘景推崇東晉的謝靈運,謝靈運則十分崇拜三國時期的曹植。他曾在一次喝酒時這樣評價曹植:“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比绻麅H僅是這句話,那是贊美曹植無疑了??墒侵x靈運接著說:“我分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痹诓苤裁媲?,謝靈運的確很謙虛,可是天下人的才華加起來和“我”差不多,這個牛吹得也有點大了。
這句話說完之后,人們似乎只記住了“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卻沒有批評謝靈運狂妄自大,估計得益于他這種“凡爾賽”式的炫耀吧。
杜甫也曾經(jīng)如此“凡爾賽”地炫耀過自己的才華:
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
……
杜甫的這首《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符合“凡爾賽”的基本模式。一上來先自我調(diào)侃“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寫出了自己地位低下,一文不名?!拔摇边@輩子就是被讀書人這個身份耽誤了!
可是,接下來所展示的才華,哪一項不是與讀書人有關(guān)呢?正是因為“我”書讀得好,才能“下筆如有神”,才有李邕、王翰這樣的名人想和我結(jié)為朋友,才能有“每于百僚上,猥誦佳句新”,那么多公卿貴族讀到“我”寫的詩句。
因而這些看似抱怨的“誤身”,恰恰是可以夸耀的資本。
德行可達圣賢
子欲居九夷?;蛟唬骸奥?,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論語》中,孔子在說這句話時應(yīng)該頗為自得。大多數(shù)人看到的只是外在的裝飾,唯獨孔子在乎的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
因為孔子的這句話,唐代劉禹錫被貶和縣時才會寫下那篇經(jīng)典文章——《陋室銘》。遭遇仕途不順,處處受地方勢利官員排擠的劉禹錫,總想找機會炫耀一下自己。
面對那些打擊“我”的人,“我”只有精彩地活著才是對他們最好的還擊。因而劉禹錫雖寫陋室,但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炫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通過類比的手法,開頭把自己比作山中的仙、水中的龍,結(jié)尾把自己比作諸葛亮、揚子云、孔夫子!“我”的德行不僅超越整個時代,而且可比古代圣賢!
千百年來,這些有志之士,面對時代不公,命運蹉跎,沒有選擇沉默,而是用這種看似“凡爾賽”的形式,用文字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彰顯了覺醒的靈魂和獨立的人格。
他們的命運,可嘆!他們的精神,可敬!他們的為人,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