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文軍
摘 要:互聯網技術為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尤其是高校智能手機已被廣泛普及,改變學生的作息習慣,讓學生養(yǎng)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能降低學生肥胖、近視、慢性疾病的發(fā)生概率,也能擺脫沉迷網絡、慵懶嗜睡的不良習慣,進而開發(fā)學生的心力、腦力、智力水平?;诖耍恼戮瓦\動類APP對高校健康校園的建設作用、建設原則進行分析,就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給予必要的建議。
關鍵詞:運動類APP; 高校; 健康校園
中圖分類號:G807?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5-191-002
健康校園的建設方向就是以學生的生活、學習為根本,傳授給學生“持續(xù)鍛煉”的精神理念,進而改變自身的生活作息。其中,5G技術的全面推廣,各類信息化軟件已搭建了“健康生活”的模塊,包括于Keep、魔放、硬核健身、Yoga Go等APP,都激勵了學生在運動中形成良好的體魄,并及時記錄自身的身體機能情況,有利于讓學生養(yǎng)成持續(xù)鍛煉的意識。
一、運動類APP對高校健康校園的建設作用
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積極性
持續(xù)運動不僅僅是一種運動習慣,更是一種運動意識。“體育中國夢”理念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機能,并將終身訓練、終身運動作為自己的成長目標,進而提高大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在此過程中,大學生應借助有氧運動(競走、慢跑、自由泳)和無氧運動(力量訓練、短跑)等形式進行持續(xù)鍛煉,并依據運動類APP所收集的運動信息進行規(guī)范性訓練[1]。同時,此類APP的運動推廣模式較為新穎,匯集了養(yǎng)生、運動、體育方面的知識,可滿足不同人群的運動需求,這對于激發(fā)學生的自主訓練意識有著積極的作用。
2.有利于提高整體訓練的科學性
大學階段體育課程非常豐富,包括于網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等課程,但體育課程時間有限(每周至多3節(jié)),教師無法持續(xù)性向學生提供完整、系統(tǒng)的運動、訓練常識。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體育訓練的問題時,教師也無法第一時間給予學生解答。通過運動類APP,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運動課程,如瘦身、塑形、跑步、瑜伽課程等,同時可根據訓練計劃展開運動。當實踐運動中學生遇到體能、訓練問題時,也可以隨時隨地在線上預約專業(yè)教練,可要求教練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這為學生的線下運動體驗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體驗。
3.有利于提高體育訓練的持續(xù)性
運動類APP能夠利用日提醒、周提醒的形式告知學生一周訓練計劃,也能讓學生在校園內形成持續(xù)性鍛煉的意識。相關調查顯示,持續(xù)鍛煉20天后會讓學生形成鍛煉意識,并且自身的消化、呼吸系統(tǒng)也會逐步改善,進而提高自身的身體機能。由此可見,運動類APP能提高學生的運動參與度,可依據不同類目的訓練情況設定科學的運動計劃,幫助學生在堅持訓練、運動的過程中改變慵懶、消極的行為意識。同時,運動類APP使用過程中,學生也能依據軟件所呈現的數據對不同訓練周期的訓練成果進行評價,有利于在持續(xù)性運動中提高學生的成就意識。
4.有利于改革訓練評價機制
運動類APP能夠全面評價不同訓練項目及訓練計劃,促使學生在持續(xù)性運動的過程中養(yǎng)成自我鼓勵、自我激勵的心態(tài),從而提高學生的運動動力。在此過程中,學生可利用抖音、微博、微信等平臺分享自身的運動經驗、運動技巧,讓更多的人監(jiān)督自己的運動計劃,也能讓朋友、同學及時掌握個人的運動情況[2]。通過APP的評價報告及評估分析,學生能得到個人BMI指標,并且可運用評估報告開展自主的、全面的體育訓練活動。
二、影響大學生身體素質情況的因素
1.客觀因素
身體素質情況能夠全面、綜合地反映出學生的身體狀況,也是評價學生生活活力、運動活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讓大學生具備健康、活力的體魄,對營造健康的社會氛圍有著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可以全面實踐“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但是,現階段大學生會受到網絡社交及網絡游戲的影響,花費過多的時間在網絡游戲及短視頻體驗中。同時,諸多大學生側躺觀看手機,會導致學生的視力明顯下降;還有部分學生存在暴飲暴食的情況,進而導致肥胖,并且這部分學生的核心力量、耐力水平及跑步速度都會明顯下降,若持續(xù)此類情況還會誘發(fā)脂肪肝、呼吸道疾病抑或糖尿病。所以,引導大學生加強體育訓練,在持續(xù)性訓練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體魄,這對于打造“健康校園”提供了技術支持。
2.主觀因素
造成學生體能下降的原因較多,如家庭、校園以及課程規(guī)劃因素,這些因素都與學生的運動訓練有著直接的關系。首先,部分高校的體育器材、體育課程構建不完整,或授課過程中向學生指定了過于繁重的課程壓力,就會影響學生的運動動機及體育訓練信心。其次,部分學生受到高中階段學業(yè)思想的影響,他們認為體育運動訓練勢必影響學業(yè),不愿意參與體育運動;同時,若學生家長沒有告知學生持續(xù)鍛煉的作用,也會降低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最后,在網絡不斷發(fā)展的今天,改變了傳統(tǒng)授課、教學形式,大多數高校融入了“云教育”教學模式,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諸多便利。但是,這一情況的影響下,也會讓部分學生花費大量時間于網絡直播、線上購物、社交中。同時,若教師沒有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主鍛煉的意識,特別是部分教師沒有滲透專業(yè)的體育訓練技能,自然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對學生個人體魄的塑造是不利的。
三、運動類APP融入高校校園的建設原則
1.拓寬體育課程理論
傳統(tǒng)體育授課形式主要以教師帶領學生完成某一項具體的體育項目,故學生僅需通過模仿學習并完成相關練習就可達到課程要求。但是,這一教學形式可能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可在授課過程中融入Keep等軟件,要求學生利用軟件進行自我評測,并以此為學生制定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及運動方式,也能實踐“以生為本”的要求。例如在跑步課程設計中,教師可依據學生的身體機能制定跑步路線,同時要求學生觀看規(guī)范的跑步方式、飲食方式后進行模仿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運動鍛煉的積極性。
2.體育訓練運動量監(jiān)測
運動量監(jiān)測主要針對學生的心率、呼吸等指標,利用此類APP能讓教師區(qū)分不同學生在持續(xù)訓練后各項身體指標的變化情況,同時依據此類指標確定活動標準,也能方便教師根據課上、課下學生的運動狀況進行考評分析。通過具體的體征監(jiān)測,能夠督促學生定時、定點進行訓練打卡,并在過程中掌握自身的缺點。
3.“一體化”課程指導
打造“一體化”的線上、線下授課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課中、課后意識到不同訓練課程的作用。其中,線上課程滲透中,學生可預約各教練及講師,要求教練針對學生的訓練情況進行在線指導。同時,APP使用過程中,體育教師也能協(xié)同訓練項目的講師進行共同教育,同時可在第一時間解決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問題。例如體育教師可協(xié)同明星講師制定可行性較強的訓練計劃,并采用直播課的形式說明馬甲線、全身燃脂訓練、提臀訓練、氣質瑜伽項目的技巧,而此類課程也是諸多學生關注的重點。通過引導學生塑造更好的身材,也能提高學生的運動積極性。
4.設立專屬“社交圈”
不同運動項目都可吸引同類愛好者參與,故學生在實踐參與中,不會受到時間、地點、身份的影響,能平等地與健身愛好者搭建良好的社交關系,并且可在約定訓練、督促訓練過程中協(xié)同進步。通過引導學生走出網絡、游戲的舒適圈子,同時建立以本校學生為主體的社交性運動APP,能夠在保證學生人身安全的過程中成立線下社交圈子,這也能建立積極的校園氛圍[3]。
四、高校健康校園建設中運動類APP的融入策略
1.設立整體規(guī)劃思路
為凸顯出“健康校園”的和諧氛圍,校方應設立詳實的教學、設計規(guī)劃,將信息網絡作為這項活動的根本,能夠全面提高教師、學生對運動訓練的認知度。例如校方可設立適合本校師生的運動類APP,同時利用微信公眾號、小紅書、抖音等平臺進行推廣宣傳,讓師生們充分意識到“每日鍛煉”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另外,教師也應全面統(tǒng)籌這一項實踐活動,協(xié)同校方管理者確定APP的課程內容、師資配置、社交方式等項目,并利用該軟件開展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此外,平臺設立可模擬Keep軟件的構成特點,將德育教育作為思想教育根本,從而提高師生對運動APP的重視程度。
2.打造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
全面滲透“健康校園”的核心思想,將該思想作為培育學生的基本點,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各項體育訓練。首先,教師應向學生推廣關聯性的體育、競技、競爭思想,將運動意識與教學方式相結合,幫助學生確定個人價值方向。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利用各類新媒體平臺傳授關于文化品牌方面的思想,將這些思想納入到校園網絡的規(guī)劃中,讓學生借助APP的推廣廣告發(fā)掘特色的技能比賽、體育競賽活動,也能夠讓師生逐漸意識到體育訓練與自己生活的關系。其次,教師應打造優(yōu)質的線上課程模式,讓學生自主發(fā)現感興趣的話題內容及運動項目,同時在不斷體驗的過程中掌握體育運動技巧。例如APP中可對課程進行分類,如人氣運動課、燃脂課、塑形課、養(yǎng)生課等內容,同時細化各類課程的分支,引導學生關注某一項具體課程,依據課程的訓練計劃進行自主規(guī)劃。通過將訓練要求、訓練時間以及訓練總量設定在軟件中,再利用大數據評價學生的身體機能情況,得到與學生體能相關的運動指標[4]。再者,APP中不應當僅包括高強度的訓練課程,還應當設立專項分區(qū)普及各類運動常識與方法。例如可設置“疾病預防專區(qū)”,在分區(qū)內說明慢性疾病的誘發(fā)原因及影響,展示出近視、肥胖、食欲不佳等現象的影響,讓學生明白形成健康、積極地生活習慣對自我成長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不科學的運動訓練可能會損傷學生的骨骼、膝蓋、韌帶等組織,因此需要在APP中提示規(guī)范運動及不規(guī)范運動的關系,能擴寬學生的眼界??傊?,通過營造優(yōu)質的校園環(huán)境,讓學生利用運動類APP掌握適合自己的運動計劃,同時掌握特色的醫(yī)學、生理學、運動歷史學以及體育競賽方面的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并及時滿足學生的個人需求。
3.營造優(yōu)質的運動社交氛圍
通過逐步滲透運動、體育方面的學科內容,能夠讓學生意識到體育運動與家庭、社會、個人之間的關系。為進一步提高運動類APP的使用價值,校方應利用APP建立優(yōu)質的社交圈子,借鑒成功的運動(Keep)平臺及養(yǎng)生平臺(養(yǎng)生寶),并加大體育訓練意識的滲透,能改變學生的思想價值觀。此外,校方還可與相關企業(yè)建立合作關系,設立“學生專區(qū)”分欄,并在該區(qū)域中填設直播活動、線下交流、體育競技等運動項目。不僅能凸顯出優(yōu)質的運動社交氛圍,還能讓學生在自主訓練、自主體驗、活動參與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訓練習慣。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健康校園氛圍、環(huán)境的建設中,高校校方應合理滲透運動APP平臺于實踐創(chuàng)新中,并利用有效的宣傳、推廣方式,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運動訓練與自我成長、身體機能之間的關系,有利于激發(fā)起學生的運動積極性。
課題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
課題名稱:以運動類APP為載體的高校健康校園建設研究,
課題批準號:NGJGH2019288
參考文獻:
[1]徐云.運動APP對連云港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研究[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8,v.35;No.122(02):83-87
[2]吳夢.試論技術“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體育場館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研究,2020(8):0273-0273
[3]郭然.運動類APP應用于高校體育建設的可行性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35):254-255
[4]王天運.“校園陽光健康跑”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影響[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000(017):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