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原
[摘要] 對新手教師與骨干教師課堂教學差異性研究發(fā)現,二者在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對課堂教學的認知、態(tài)度、技巧、組織、方法手段、教材處理、現代教學設備運用等方面存在差異:分析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層次遞進關系、智慧教室的合理使用、現代教學設備優(yōu)化、教材的選擇與提煉、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等。據此提出關鍵性技能的培訓策略,以縮短教師在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的教學適應周期,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 新手教師;骨干教師;教學能力;異同;培養(yǎng)策略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教育工作要“利用信息技術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育模式。持續(xù)開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不斷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化教學能力”。智慧教室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和數字校園的具體表現,已經悄然進入各級各類學校,并逐漸顯現出內容現代化、環(huán)境管理便捷、資源獲取便利、互動及時流暢、教學情境智能感知等功能優(yōu)勢,成為學生交互學習、深度學習、個性化學習和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高效平臺??梢哉f,智慧教室是對現有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一次變革,無論是新手教師還是骨干教師,都將面臨新的課堂教學手段、教學技術、教學結構與方式方法的挑戰(zhàn)。而關于新手教師和骨干教師的界定,國內有著不同的研究。本文為了研究需要,對新手教師的界定為入職3~5年的教師;骨干教師為從事學校教育教學工作10年及以上的教師。于此,了解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新手教師和骨干教師的教學形式、方法和手段,分析不同類型教師在新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教學行為的異同,提出有針對性和適應性的教師培養(yǎng)策略。
一、教師在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教學行為和能力的異同
1.對智慧教室的認知與認同度
新手教師與骨干教師對智慧教室的認知與認同度,直接關系到他們對技術的運用把控、教學結構優(yōu)化、教學序列建立和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研究發(fā)現,新手教師在對智慧教室、課堂教學和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認知中,表現出理論認知多于實踐操作的情況,對智慧教室功能的認識相對全面、深刻,并具有想象力豐富、思路寬闊等素養(yǎng);大多骨干教師對智慧教室了解和認知過于局限,對智慧教室的技術運用、結構設置和功能開發(fā)了解較少。另外,骨干教師有依賴過去教學經驗和習慣的現象,更多的是停留在過往對課堂教學的認識上;而新手教師有著新的教育理念,接受新事物迅速,對智慧教室的發(fā)展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期望,但受到學校教育環(huán)境、傳統(tǒng)教學思想以及升學壓力的影響,推廣和使用智慧教室滯后。
2.在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的教學結構、序列安排
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的課堂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建立新的教學結構和序列安排的重要性。調查發(fā)現,新手教師與骨干教師在教學結構和序列安排上存在著差異:在處理“教師—學生—技術”的關系方面;在把握“教師—學生—內容”的特征方面。而缺乏理念引領問題驅動教學則是新手教師與骨干教師共同存在的問題。
教學結構的建立是由教學結構序列實現的,骨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互聯(lián)網技術操作進行直接控制,顯示出高結構化的教學過程。這與他們長期的教學經歷和對學生的生活經歷、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以及學生主體位置之間聯(lián)系的關注密不可分。新手教師則重視控制教學活動,放任學生選擇學習內容、使用多媒體技術,以形式為中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小組探究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造成了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呈現出低結構化的教學。
3.在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的教學能力和技巧
在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充分合理地利用相關互聯(lián)網技術組織學生練習、掌握教學技巧是目標達成的有效保證。統(tǒng)計表明,新手教師與骨干教師在授課講解和學練分組方面差異顯著。具體地說,新手教師的講解面面俱到,但關鍵內容講解不夠精練,缺乏提煉,造成語言平鋪直敘;在學生學練節(jié)奏的掌控上,缺乏時間和有效性的控制,學生學練的間隔時短時長,語言提示不及時;在教學技巧方面,新手教師與骨干教師也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相比之下,骨干教師開課導入與結束收尾的語言表達和設計更具巧妙性。
此外,在講解和輔導方面,新手教師總是怕學生聽不明白,反復強調內容的重點、難點,多以集體輔導為主;骨干教師關注的是學生掌握重點的程度和突破難點力度,輔導多以個別輔導為主,有較強的針對性。同時,新手教師關注更多的是教學的形式、方法的多樣化,常常以教為中心,滿堂灌現象較為突出,關注每個知識點的呈現和自己的教學設計是否完成;骨干教師則表現出學科知識的高度組織化、系統(tǒng)化和結構化。最后,骨干教師講究知識的連貫性和靈活運用,新手教師則關注單一的知識與概念掌握程度。
4.對智慧教室技術的利用程度和課堂有效性控制
智慧教室必須匹配智慧課堂的教學方式方法。依據信息感知途徑進行分類,課堂可以分為語言感知(講解法、問答法等)、視覺感知(示范法、觀察法等)、本體感知(分解法、巡回法等)和統(tǒng)合感知(討論法、榜樣法等)等類型。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骨干教師更多使用綜合教學方法,注重厘清學習內容理解與實際運用之間的關系,根據學生需要選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方法,且所選的教學方法簡單實用;新手教師則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和形式化,較少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合理運用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5.教學活動設計與問題驅動的生成性
在課堂教學中,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處理與問題驅動,不但是教師基本功的體現,更是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教材是供教學、學生學習的資料,如課本、講義、導學案等,教學內容是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技能、技巧、思想和習慣的總和,包含著眾多的內涵和關聯(lián)。因此,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處理與問題驅動的精細程度,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實施效果。新手教師較為關注教學活動和內容本身,考慮將學生學習水平與生活經驗搭配的情況偏少,導致在課堂生成性問題上顯得力不從心;骨干教師在對教學活動設計和內容的處理上,不但會思考教學活動內容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還會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生活經驗,所以對生成性問題能夠及時發(fā)現,并采用相應方法進行處理。
二、新手教師與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策略
在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新手教師往往缺乏對學生學習目標的把握,對學科知識與傳授技能的聯(lián)系,對課堂教學的設計與組織、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提煉,對問題的發(fā)現與反思,對生成事件的判斷與應變能力等。骨干教師的優(yōu)勢在于把握學生學習的重難點、教學的切入點、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學活動設計與組織實施、新舊內容的聯(lián)系、學習評價的及時性和精準性等。而劣勢在于對自身的認知程度和再學習程度、運用技術手段的熟練程度、克服傳統(tǒng)教學慣性的程度等。可見,教師培訓應具有針對性和適用性,依據各自的學科特征、教學經歷、教學技能水平、智慧教室功能使用等展開,并注重培訓的內容效果、具體的實操方法,讓教師學有所獲,以增進他們的思維方式、理念認知、操作技能等,而不是流于形式和容量。
1.集中學習培訓與專題研討培訓相結合
學習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平臺。當下對在職教師的培訓形式、內容日趨多元化。集中培訓重點應放在解決教師共性的問題上面,并進行科學規(guī)劃:智慧教室環(huán)境的理念認知、發(fā)展現狀與展望、優(yōu)勢與短板等;專題培訓重點解決教師對硬件和軟件的使用、功能的選擇運用等問題。另外,教材內容的選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習目標的設定、教學序列的安排、學生學習水平的認定與評價等也應是專題培訓需要安排的。
2.長期培養(yǎng)目標與階段培養(yǎng)目標相聯(lián)系
教師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可衡量的、可實現的,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和時限性。培養(yǎng)目標是學校通過對教師不斷的專業(yè)培訓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準,是對參與者通過培訓后所得收獲的一種明確、具體的表述。因此,培養(yǎng)目標的設定至關重要,它關系到教師培養(yǎng)的連續(xù)性、持續(xù)性和發(fā)展性。而長期培養(yǎng)目標是由若干個階段目標組成的,所以必須重視階段目標的制定。
3.改變培訓序列,倡導問題驅動
新手教師的理論培訓應結合教學實操進行,要強化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學習運用,將微信群、學習類APP、微課、慕課等課型的要素與實際操作的能力作為重點,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學習平臺和課型。無論是新手教師還是骨干教師,都應該建立新的教學觀,明確課程與教學的統(tǒng)一,強調教學的開放性與生成性,把教學過程看成師生交互、個性發(fā)展、問題驅動的過程,并以人的發(fā)展為本位,倡導服務、調控、反思、合作的教學行為。
4.職業(yè)生涯與專業(yè)發(fā)展相結合
一般來說,教師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入職后的1~3年,屬于教師的適應期,培訓的主要任務是適應所教學段的教育教學工作,熟悉學科課程特點、目標任務、教材教法、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征和學生的學習水平;第二階段在工作10年左右,該階段的教師歷經各種實踐,對所屬學科非常熟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即將進入教學的黃金期,但知識儲備也已經耗盡,需要通過學習、培訓,獲得新的知識與動力;第三階段是教師職業(yè)生涯的后期,雖然獲得了許多教學經驗,但身體的日漸衰老與長期的疲憊難免會心有余而力不足,這時就需要保持教學熱情,減輕消極影響。
5.繼承傳統(tǒng)與開發(fā)創(chuàng)新相結合
中小學階段,義務教育的各種課程標準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依據,如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學業(yè)質量標準以及實施建議等,作為新手教師要認真地學習和領會。要通過運用課堂教學的方法、手段等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和專項備課,包括備教材利用的價值、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教學過程的設計、學習方式的選擇、師生問題的驅動、生成和教學活動的有序展開?;诖耍腔劢淌噎h(huán)境下貫徹實施課程標準所賦予的使命成為教師培訓不可或缺的內容。
新手教師與骨干教師在課程理念、教學形式、方法手段、教學技術運用和學習評價方面的相同點大于不同點。他們最大的不同點在于教師觀和教學觀的不同。新手教師精力旺盛、教學技術運用嫻熟、與學生溝通交流順暢、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和年齡,同時學習能力強、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方法。但新手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理解程度更重要,他們的判斷能力、選擇能力都將影響業(yè)務提升。對于骨干教師,他們經歷豐富,善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設計、組織和方法的使用上較為嫻熟,因而應有側重地進行教學技術的實操和運用選擇培訓,強化教學技術熟練程度。
總之,新手教師與骨干教師后續(xù)學習與培訓的針對性、實操性,以及入職后一段時間的工作熱情和態(tài)度仍然是影響其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他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需要不斷更新、升級。而且,對新手教師的培養(yǎng)應當成為學校長期思考和落實的工作。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師生成長模式的范例研究”(項目編號:JCJYC2025000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