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學習任務群引導著語文教與學的轉變。結合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的編排特點,借鑒這一理念,在大單元教學中設計目標明確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自主學習活動,改進原有的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深閱讀的品質。
[關鍵詞] 學習任務群;統(tǒng)編教材;閱讀教學改進;批注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學習任務群”的概念,這一設計將“從理念上初步完成語文課的轉型”。[1]雖然小學語文教學在定位、特點、方式等方面和高中都有所不同,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頒布已近十年,需要與時俱進”[2],“高中課程標準的新理念、目標要求,已經體現(xiàn)在了統(tǒng)編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之中?!盵3]因此,在大單元教學中設計目標明確的學習任務,改進原有的閱讀教學,落實學生深閱讀品質的培養(yǎng)。
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語文要素指向“學習用批注閱讀”和“從細節(jié)體會心情”。而要達成這兩項目標,我們應當以學習任務為驅動,借助教材中的助學系統(tǒng),改進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在批注中閱讀,在細節(jié)中體會,在真實的情境中提高閱讀能力。
一、組合單元教學,實現(xiàn)對閱讀的整體建構
統(tǒng)編教材的編排設計,無論是作品的選擇,還是語文要素的編排,都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在組織學生學習具體的閱讀策略中,總體規(guī)劃,分步實施,體現(xiàn)了對閱讀策略任務教學的系統(tǒng)性定位。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批注策略單元中相關閱讀策略任務的定位,也顯示出這一特點。例如,《牛和鵝》的教學目標定位于“畫出詞句,體會心情”,而《一只窩囊的大老虎》和《陀螺》則讓學生“結合細節(jié),關注心情”。不同的要求,體現(xiàn)了教學目標的螺旋上升。
為了能更好地理解、運用、落實語文要素,做到“選擇最有教育價值的內容進行教學,避免照本宣科”[4],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巧妙地調整課文、習作、園地中教學內容的“出場”順序,把主要精力放在緊密圍繞語文要素的教學內容上。比如,在教學《牛和鵝》之后,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學習“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正好解答了《牛和鵝》的課后習題),對“批注”這個新鮮事物進行鞏固、提升。在教學《一只窩囊的大老虎》之后,可以安排學生完成“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讓學生通過小練筆,并結合課文的學習,感受到人物的心情和動作、語言、神態(tài)之間的關系,從而為《陀螺》的“全面批注”奠定扎實的根基,達到教學目標的發(fā)展性。而在教學《陀螺》之后,則結合習作的練習,讓學生寫清楚游戲的過程和心情,進一步感受批注單元關注的主要對象——描寫人物的細節(jié)。
通過這樣的微調整,表面上只是改進了單元教學內容的組合,實質上是整體把握了大單元賦予每一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習作等內容的教學目標,更加明晰了大單元的教學重點,實現(xiàn)了對閱讀的整體建構。
二、呈現(xiàn)閱讀任務,引導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確定了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之后,我們必須思考呈現(xiàn)教學內容的方式。以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為例,課文的主題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但學生在學習批注這一閱讀策略時,難免會出現(xiàn)畏難情緒。這是因為這幾篇課文篇幅略長,課后習題呈現(xiàn)的任務較多。兩者相加,可能會降低一些興趣點。而學習興趣的產生和發(fā)展,最可行的辦法在于發(fā)現(xiàn)和學生目前的學習能力有聯(lián)系的事物,挖掘教學文本與學生現(xiàn)有能力的聯(lián)系點,使學生了解存在的聯(lián)系,產生對呈現(xiàn)材料的興趣。
因此,我們把批注單元的教學文本以及一些閱讀任務呈現(xiàn)在課堂教學之前,引導學生根據助學系統(tǒng),開展先學,促進學生閱讀思考,為課堂交流創(chuàng)造更多的時間。當然,前置性學習并不是毫無目標的學習,可以設計一些問題或學習單,讓學生帶著精簡、精準的學習任務面對文本,在更多的語言實踐中了解批注,學會批注。
奧蘇伯爾認為,影響學生學習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應該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讀懂這一組生動有趣的文章并不難,但通過批注學習課文,并完成單元教學目標相對不易。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認知水平和發(fā)展需要,把教材中對學生來說最有價值的學習內容提煉出來,精準定位教學目標”。[5]
因此,通過改進教學文本呈現(xiàn)的順序,讓學生課前自讀自悟,聚集“批注”這個最有價值的學習內容,課中進行表達與交流,課后再通過整本書的拓展閱讀嘗試批注,最終習得批注。
三、達成讀寫共進,促進深閱讀品質的培養(yǎng)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的學習任務群設計理念,加強了語文綜合性學習,即引導學生去解決現(xiàn)實中復雜的問題。這一理念,要求我們在設計學習任務時,適當設計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整合讀寫能力的、具有個性化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意任務等。
仍以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這一單元設計的最大特點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怎樣閱讀,在閱讀中初步成為一個有鑒賞能力、有解讀能力的學習者。閱讀這一單元的作品,除了讓學生了解和欣賞作品的豐富內涵,聚焦那些和批注有關的閱讀能力之外,還應該讓學生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對作品作出屬于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我們要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6]例如,在教學《陀螺》時,為了解學生初讀的情況,可以設計如下任務:“這篇課文圍繞‘陀螺都寫了哪些內容呢?你們能否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說明一下呢?”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很快完成各種導圖,教師再把學生作品通過投影儀展示出來,及時鼓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信心。
檢查學生初讀的情況,一般可以采用師生問答形式。但這樣的任務,對四年級學生來說,興趣不大。更為關鍵的是,這種問答只能讓個別學生展示他對文本的解讀,卻不能讓多數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要想在初讀環(huán)節(jié)就能引導學生進入深閱讀,只有設計那些有關聯(lián)的、復雜的、整合的任務,才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因此,此題的設計,能考查學生的四大意識:第一,任務意識。要順利完成導圖的任務,就必須認真初讀文本,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令自己滿意的作品。即使是一張小小的思維導圖,一次非常簡短的交流,也讓學生對閱讀充滿了期待。第二,目標意識。目標決定了學生選擇什么樣的語言、以什么樣的形式表述等,這是對每一位孩子的挑戰(zhàn)。第三,規(guī)范意識。要想簡潔明了地表達,必須使用規(guī)范的語言,只有規(guī)范才能讓導圖美觀。第四,深度意識?!锻勇荨返恼n后習題明確要求學生在“體會比較深的地方做批注”。和前幾課對批注的要求明顯不同,它強調運用閱讀策略。因此,從初讀開始的一切設計,都要圍繞“體會比較深”進行,要讓整個教學流程落實語文要素。
四、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營造尊重學習者的課程
所謂真實的情境,無非是對學生的真實,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不是“被迫裝卸”[7]的,而是師生共同營造的?!罢麄€設計真正能夠讓學生從所思所想出發(fā),以能思能想為起點?!盵8]現(xiàn)在的語文學習和以往的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不但要求學生能從教材中學得知識,更強調學生能把學得的知識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能把閱讀的獲得和意義的建構結合起來。而且,無論采取什么樣的學習方式,都要體現(xiàn)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要把閱讀的權利真正還給學生,讓閱讀回歸學生本位。
對于學習任務群的學習方式,《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學習任務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凸顯學生學習語文的根本途徑?!盵9]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2011年版)》也明確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盵10]四年級階段是閱讀策略學習的關鍵時期,如果能解決學生閱讀的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并協(xié)調深度和廣度、質量和數量,將讓他們一生受用不盡。
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教材選擇了完全適合小學生的生活話題。無論是《牛和鵝》,還是《一只窩囊的大老虎》《陀螺》,都營造了一種真實和模擬的情境,激活了學生的閱讀需求。如果能創(chuàng)設一些以學習任務驅動的自主探究交流活動(如表1),則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實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轉變。所以,在教學《一只窩囊的大老虎》時,可以結合課后習題讓學生在閱讀中完成這一任務。
表1 《一只窩囊的大老虎》學習任務單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臺上露臉,獲得大家的掌聲
充滿自信
緊張、狼狽
窩囊
其實,統(tǒng)編教材的練習題編寫得很有價值,具體表現(xiàn)出以下幾個特點:(1)按認知規(guī)律,有序推進??瓷先ズ芷胀ǖ谋砀瘢鋵嶋[藏著很大的玄機,它體現(xiàn)著編者對學生掌握閱讀方法的思考。(2)逐層細化,逐點滲透。表格中的第一行,是示范性舉例,目的在于讓學生明白填寫的方向。后面的內容是延伸,目的在于促進學生自主探究。(3)任務驅動,構建情境。以往的問題呈現(xiàn)方式較為單一,學生提不起閱讀興趣。而表格式任務,將開啟新型閱讀范式,提供新的閱讀路徑,營造尊重學習者的課程。
文本只是閱讀教學的載體,并不能涵蓋整個語文的范疇。我們無論怎樣統(tǒng)整閱讀教學內容,怎樣實施閱讀教學,都要牢記:語文畢竟是語文,失去了語文味的教學,就會失去對語文素養(yǎng)的關注;同時還要牢記:我們必須讓學生在一篇篇的教材閱讀中學會閱讀,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切實提升!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學習任務群視域下提升小學生讀寫能力的研究”(項目編號:L/2020/055)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7][8]王寧.通向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任務群[J].七彩語文(中學語文論壇),2019(3).
[2][3][4][5]陳先云.語文教學應當輕裝前行——統(tǒng)編教科書使用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小學語文,2020(3).
[6][1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王小龍? ?江蘇省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小學),高級教師。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